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过程与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课文顺序。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方法。3.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情感激励法。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文体2.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3.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一、导入 江 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二、介绍作者、背景、文体1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 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2.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文中所记山水草木鱼石无不精彩,无不引人入胜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写作背景介绍。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永州。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3文章体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记”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扫清字词障碍1听老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与停顿。给加点字注音。生字辨音 篁( ) 珮( ) 冽(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甚( )2学生根据工具书、课本注释,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质疑交流。(1)将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2)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3)师生合作翻译课文。(以段为单位翻译,每翻译完一段,学生朗读一段,争取当堂成诵)四、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如鸣佩环:发出声响心乐之:感到高兴可百许头:大约日光下彻:贯通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完环合:围绕隶而从者:隶属,跟随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2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表示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表示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1)闻水声,如鸣珮环。 (2)皆若空游无所依。(3)似与游者相乐。(4)天涯若比邻。3、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 ”之一的柳宗元,此文写于柳宗元 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概括课文每段大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学指导1.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本文按游览顺序来写,条理清晰。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用精练的短语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下面提纲可供参考:(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4)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自学指导2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 潭中景物: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 小潭源流怎样?5. 潭中气氛如何三:质疑:小石潭究竟是一个美丽宜人的地方,还是一个令人感到凄凉忧伤的地方?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凉忧伤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四:小结本文以生动、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清孤寂的心境。五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 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次其实都是写心静的,暗示自己的遭遇,留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3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1、“皆若空游无所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参差披拂”,划线词意思为:随风飘荡。()3、“往来翕忽”,划线词义为:忽然()4、“隔篁竹”划线词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