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1 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政治及社会矛盾的基本状况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 2 简述王安石颁布的措施 按 富国 强兵 取士 三个方面归纳 认识每项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 具体内容 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3 从 改革与发展 的角度 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历史作用 认识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 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和后世引起较大争议的原因 960年陈桥兵变 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 1043年庆历新政 宋仁宗庆历三年 范仲淹等大臣提出改革 宋仁宗推行新政 1069年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熙宁二年 王安石出任宰相 新法逐一出台 全面改革 1085年 元祐更化 宋神宗去世 高氏听政 起用司马光 罢黜新党 尽废新法 1093年宋哲宗亲政 部分恢复新法 但党争纷起 1127年 靖康之耻 宋钦宗靖康二年 北宋灭亡 1 课程标准 1 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的社会状况 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 2 简述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指出变法的基本特点 3 分析王安石变法前对北宋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 高考考点王安石变法 3 高考真题 例1 2010山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 而无学校养成之法 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 则不教也 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 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 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解析 第 1 问是对材料信息的归结 注意要点明确 第 2 问中教育思想从材料中可知是注重实用性 改革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归结即可 改革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的考查 注重经义策论等 参考答案 1 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 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 废除诗赋取士 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 破除旧制 和 采用新法 两个角度回答 言之有理即可 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 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 来获取财政收入 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 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 总的来说 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 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 使用大 中 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 守旧派等概念 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 应该分为官户 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 北宋文献中的概念 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 变法 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 客观上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三冗 问题 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 将权力收归中央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应予基本否定 据 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 2 材料一 二研究王安石变法 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 结论有何不同 3 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解析 第 1 问注意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设问仅局限于经济领域 属于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 回顾教材即可回答 第 2 问和第 3 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评价历史事件 我们应该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 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 客观 公正 一分为二地加以评判 参考答案 1 均输法 青苗法 市易法 募役 免役 法 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2 方法 阶级 阶段 分析 一分为二 结论 材料一 基本肯定 材料二 基本否定 3 避免简单贴标签 应历史地看问题 知识梳理 重难突破 1 通过社会背景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势在必行北宋初年 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采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积极作用 至宋真宗时 社会环境呈现相对稳定 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 然而 与此同时 北宋建立以来固有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集权统治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显露出来 酝酿了动摇北宋王朝统治的危机 到了北宋中期 针对封建政权所生的政经危机已经可以预见 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 北宋初期不抑兼并 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 地 并使他们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 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 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 太宗时 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 仁宗时 势官富姓 占田无限 兼并冒伪 习以成俗 英宗时全国土地的三分之二集中在地主手中 大批农民失去田产 沦为佃户 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庆历之初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经此起彼伏 极大地震动了统治阶级 三冗 是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 官员众多 由于 官 职 差遣 的任官制度 有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 而无实际职事 此外 还有人数众多的等待差遣的官僚预备队 宋朝文 武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 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 太祖时仅有禁军19 3万人 太宗时增至35 8万人 真宗时增至43 2万人 仁宗时猛增至82 6万人 全国军队包括厢军在内已有125 9万人 北宋军队数量虽多 但由于实行 守内虚外 等政策和 更戍法 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 战斗力大大削弱 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 再加上澶渊之盟之后 宋廷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缴纳大量岁币 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 天下六分之财 兵占其五 英宗治平二年 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 由此可见 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 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改弦更张 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2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变法措施的推行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负担依然沉重 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他山之石 1 改革之前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王安石在考中进士之后 在地方上做官多年 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比较了解 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为以后的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关于改革家的个人品质 王安石为人刚正 意志坚定 其名言是 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人称 拗相公 3 王安石改革的局限和变质 1 变法遭受攻击 王安石的 富国之法 意在抑制兼并 针对的是上层大官僚 大地主和富商 遭到激烈反对 扩大税源 要 取诸民 执行不善 引起民间不满 2 元祐更化 1085年哲宗继位 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 启用反对派司马光 逐步废除新法 3 新法的变质 1093年 哲宗亲政后逐步恢复新法 但朝堂分化诸多派别 党争纷起 宋徽宗时 新法成为宰相蔡京的聚敛工具 一 选择题1 韦骧 钱塘集 中描述 王安石变法后 惠遍农无乏 输均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 吏禄绝贪饕 万里耕桑富 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 海贾集十艘 形成 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 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 保甲法 农田水利法b 将兵法 方田均税法c 青苗法 募役法d 免役法 更戍法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保兵知警守 河淤开亿顷 和所学史实 因为采取保甲法 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 维护了社会治安 通过政府鼓励生产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a 2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 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 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 重农抑商政策b 减轻农民负担 限制大地主特权c 纵容土地兼并 以便筹集军费d 力图搜刮百姓 以备岁币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 从 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守财尔 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得出是 纵容土地兼并 从用于对付 盗贼窃发 边境扰动 得出是 以便筹集军费 答案c c 3 王安石变法解决 积贫 的指导思想是 因天下之力 以生天下之财 取天下之财 以供天下之费 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免役收庸法 方田均税法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要求熟记课本基础知识 显得生癖 易形成误解 给答题带来困难 从字义上理解 应是隋唐 租庸调制 中的纳 庸 代役 d 4 公元907年 宋廷岁收入2200多万缗 收支相抵还余大半 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 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 这说明了 a 王安石变法带来的消极影响b 宋真宗的统治出现了危机c 财政危机引发了阶级矛盾激化d 宋朝经济出现大幅度衰退 解析 本题主要信息涉及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只要能够准确再现相关知识 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收支相亏属于财政赤字 民贫乏食而反 属于阶级矛盾激化 财政赤字不见得是经济衰退 宋朝经济依旧在发展 但支出惊人 a b两项则与时间不符 答案为c c 5 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 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 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 否定了科举制度d 根除了 恩荫 选官的弊端 解析 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 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 分析各选项 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本题选b项 b 二 非选择题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 钱重则商富 末事不禁 则技巧之人利 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 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食贵则田者利 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 即买米 食不利 而又加重征 而民不得无 不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 1071年 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 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 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 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 女户 寺观 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 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 1072年 颁行市易法 在京城设市易务 后改为市易司 以100万贯作本 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 赊货给商贩贩卖 也向商贩发放贷款 商贩赊货物及借款 需以财产作抵押 5人以上互保 每年纳息二分 转自 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据材料一 二 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3 据材料一 二 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 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解析 此题将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比较 以加深对这两场变法的认识 商鞅变法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王朝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时期 时代背景的不同 使得改革虽然都涉及惠农及商业方面 但具体的举措却不同 这种差异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参考答案 1 粮食价格过低 2 商鞅 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 对工商业征收重税 王安石 减轻农民差役负担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3 商鞅 主张抑制商业的发展 原因 引导人民从事农业 发展小农经济 确立封建制度 王安石 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原因 增加政府收入 挽救封建统治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 均税 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 做到 纠正无租之地 使良田税重 瘠田税轻 对无生产的田地 包括陂塘 道路 沟河 坟墓 荒地等都不征税 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 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 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 日本明治 政府发布 地税改革法令 规定 凡持有土地执照者 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 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 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 土地价格很高 以致地税也很高 政府还按地税的1 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 村费 一律用货币缴纳 摘编自吴于廑 世界史 近代史编 上卷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地税征收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 目的 均衡税负 增加政府收入 减轻农民负担 缓和阶级矛盾 2 特点 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 一律用现金 或货币 缴纳 正税与附加税结合 积极影响 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原料和市场 或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 8 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 精贡举 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 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 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 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纷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变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 神宗罢赋 诗及诸科 专用经 义 论 策 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但安石以一家私学 欲盖掩先儒 令天下学官讲解 及科场程式 同己者取 异己者黜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三十一 请回答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范仲淹 苏轼 王安石 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 结合所学知识 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 以一家私学 欲盖掩先儒 指的是什么 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王安石兴学校 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解析 此题以近年的教育改革为大背景 以北宋改革科举考试为切入点 考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 1 2 问考查考生提取 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 3 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 1 范仲淹 主张考经邦济国之术 苏轼 主张考诗赋 王安石 主张考经义 时务策 司马光 主张考经义 论 策 2 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 主持编纂 三经新义 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影响 禁锢了思想自由 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焦炭采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西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山东潍坊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
- CN120203771A 用于医疗装置的形状感测系统和方法(巴德阿克塞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U盘课件在电脑上不显示问题
- 汽车电器考试题及答案
- CN120100742B 一种高速离心风机 (渤森动力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CN120079839B 多模交替式铅酸蓄电池板栅铸造设备的快速切换结构 (江西奥沃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 行业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指导作用
-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诊改报告
- 妊娠合并湿疹的健康宣教
- 培训记录签到表
- 《竹节人 》第二课时ppt
- 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故障诊断项目三: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诊断
- A320飞机理论知识概要
- MySQL数据库技术与应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dvia2400中文操作手册
- 中国石油资金集中管理案例课件
- crh5a型动车组四级检修修订改
- 纯净水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