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学习目标1 赏析词中描写景物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继续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 领略苏轼豪放的词风 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 了解其思想 积累常识 活动一 苏轼简介 苏轼 1037 1101 字 号 四川人 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 子瞻 东坡居士 眉山 北宋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 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文 诗 词 书 画 唐宋八大家 苏黄 苏辛 宋四家 才华横溢的苏轼 豪放派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宋四家 朱竹 古木怪石图 写作背景1079年 苏轼因获罪入狱 次年被贬为团练副使 前后七年 不仅没有俸禄 还受到监督 清贫的生活 苦闷的心情 使他对世事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 而江城的美好风物 也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 眺望如画江山 唱出了 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 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 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 写下了千古名作 冬日的时候又写下了 乌台诗案 黄州 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后赤壁赋 乌台诗案宋神宗在熙宁年间 1068 1077 重用王安石变法 变法失利后 又在元丰年间 1078 1085 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 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 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 乌台 所以此案称为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 御史中丞李定 舒亶 d n 等人摘取苏轼 湖州谢上表 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 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 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 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诵读课文 活动二 读准字音 浪淘尽惊涛拍岸纶巾腈纶华发酹江月 gu n hu l i 冲洗 荡涤 t o l n j ngl n t o 1 读准字音2 读清句读3 读出感情 诵读课文 豪放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整体感知 活动三 上阕 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 抒发感慨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咏赤壁 怀周瑜 发感慨 研读课文 活动四 上阕 1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其中 大江 和 浪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5分 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 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6分 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分 1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其中 大江 和 浪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5分 滚滚长江向东流去 波浪荡涤尽 千百年来年的英雄人物 比喻 长江是江水的名称 也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 浪 既是长江之浪 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 1 2分 表现出那种江水永恒而生命短暂的人生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 1分 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 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 怀想起千古风流人物 从而为下文英雄的出场作铺垫 1分 双关 江水 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 更喻指历史的长河 是个时间概念 任你是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 无一例外终将湮 y n 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 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 归结于尘土流水 表现出那种江水永恒而生命短暂的人生空漠之感 更显深沉悠远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论语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 南乡子 明写自然景观 暗写人文景观或人的心情 双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时 金人南侵 宋朝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 山河破碎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竹 侵卧内 野月满庭隅 杜甫 倦夜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姜夔 扬州慢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虽言 空 但空而不虚 静而不寂 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 渔舟唱晚 有明月朗照 清泉潺潺 可见 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 不是失落 不是死寂 而是活力无限 意趣万千 2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 请赏析其表达特色及作用 6分 有静有动 有声有色 选用一系列动词 并运用夸张 比喻等修辞手法 3分 勾画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1分 表达了作者欣赏壮美景色时激荡的心情 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体现了作者的豪放词风 1分 令人联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 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铺垫 1分 赏析写景技巧 赏析写景技巧 写景手法 诗歌 散文 1 选取代表性事物或典型场景 2 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细节描写或白描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写人况己 赏析写景技巧 3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想象 联想 多种感觉相结合 视听触嗅味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化静为动远近高低结合点面结合白描 色彩的渲染 对比 衬托 正衬 反衬 等 赏析写景技巧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面 点 赏析写景技巧 4 修辞手法比喻 拟人 排比 引用 设问 反问 夸张 借代 反复等 5 遣词 造句动词 形容词 叠词 色彩词的准确运用 短句与长句 整句与散句等 6 语言风格含蓄委婉 生动活泼 幽默诙谐等 运用种种技巧写景的作用 1 突出景物的 特点2 表现作者的 情感3 结构上 3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这两句在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分 大好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 那个时代 曾经 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承上启下 2分 由上片对赤壁壮美图景的描绘 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歌咏 1 1分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诵读上阕 读出豪放的气势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1 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周瑜形象的 6分 2 诗人歌颂周瑜 有什么用意 4分 3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认为苏轼的无奈消极之举 有人认为这正体现了他的积极旷达态度 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风流少年英雄 小乔嫁 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 才情出众 羽扇纶巾 从容闲雅 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指挥若定 1 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周瑜形象的 6分 侧面描写 衬托 正面描写 儒将 初 二乔 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 有沉鱼落雁之姿 倾国倾城之容 大乔嫁孙策 小乔嫁周瑜 当时孙 周二人都是25岁 自古美女配英雄 传闻曹操赤壁鏖兵 虎视江东 其实也为二乔 曹操发誓说 一愿扫平四海 以成帝业 二愿得江东二乔 置之铜雀台 以乐晚年 虽死无憾 江东二乔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当年 东风不给予周瑜方便 那么江东二乔就会被曹操抓去锁在铜雀台 沦为他的妾了 儒将儒将 会骑射 但是不以武力见长 青史留名主要靠其策略 周瑜才智高超 善音律 雅量高致 不同于一般武将的生猛硬派 赤壁之战 利用火攻 大败曹操 所以周瑜可以说是儒将中的典范 写人手法 1 正面描写语言 动作 神情 心理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白描等 2 侧面描写景物烘托 他人衬托等 手法的作用 人物特点 作者情感 2 诗人歌颂周瑜 有什么用意 4分 写人况己 运用对比 写周瑜年轻有为 意在抒发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自己壮志难酬 屡遭不幸的悲愤 年龄外貌职位事业婚姻 3446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东吴都督团练副使功成名就壮志难酬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 诸葛亮出生于181年 当时28岁 曹操出生于155年 当时54岁 刘备出生于161年 当时48岁 孙权出生于182年 当时27岁 周瑜出生于175年 当时岁 34 苏轼的婚姻生活苏轼一生先后有三个伴侣 结发之妻王弗 继室王闰之 侍妾王朝云 苏轼与她们都情真意笃 但红颜薄命 三个人都先他而去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任妻子 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 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 又是十年后 苏轼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人摧心扼腕 痛断肝肠的 江城子 记梦 江城子 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3 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认为苏轼的无奈消极之举 有人认为这正体现了他的积极旷达态度 你是如何理解的 4分 1 人间如梦 两句 貌似超脱 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 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 2 长江依旧 英雄已逝 幼时壮志犹在 而今年近 知命 早生华发 就不能不让人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 这是一种人之常情 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4 身受迫害 被捕入狱 谪居黄州 生不逢时 空有一腔抱负 但对得起天地良心 即使是 风流人物 也要被历史长河 淘尽 所以不如在江月 江风中举杯逍遥吧 词人最终在失落中得到了解脱 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观点1分 理由3分 见贤思齐 3 这种感慨 是与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 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 而自己老之将至却壮志难酬 所以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 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词人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 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 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 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得胜过马 有什么可怕 我披着一身蓑衣 只管在风雨中过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微冷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 我信步归去 既无所谓风雨 也无所谓天晴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