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单元总结提升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章 课标展示 1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5 运用教具 学具 或通过计算机模拟 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解释昼夜交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6 绘制示意图 或利用教具 学具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展示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 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 沧海一粟 2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约为 光年 第一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140亿 知识点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 天体 1 概念 宇宙是物质的 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 通称为天体 2 类型 包括 彗星 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 分布 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 的 4 分类 自然天体和 天体 第一节 课前梳理 星云 恒星 行星 卫星 不均匀 人造 2 天体系统 1 成因 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 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 层次 第一节 课前梳理 万有引力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地月 第一节 课前梳理 恒星 光年 河外星系 行星 卫星 地球 月球 知识点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1 普通性 从地球的 和所处的 而言 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 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第一节 课前梳理 形状 位置 大气成分 温度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及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地心说 日心说 宇宙大爆炸学说 2 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 2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天体 概念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 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要点探究 第一节 要点探究 自然天体 恒星 星云 行星 卫星 流星 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 航天飞机 人造卫星 飞船 太空垃圾等 说明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点拨 如何判断某物体是否为天体 判断某一物体是不是天体 有两个标准 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如星际物质尽管凭肉眼看不见 但它也是天体 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 属于天体某一部分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存在于某一天体范围内的物质体也不是天体 如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因在地球范围内 不能称为天体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拓展 主要天体的特点 第一节 要点探究 2 天体系统 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方法点拨 天体系统的层次可记为 总 星系 河 银河系 太 太阳系 地 地月系 四层 如何判断天体是否构成天体系统 判断某些天体是不是构成天体系统 一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吸引的关系 二是看它们之间是否相互绕转 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见下表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第一节 要点探究 例1 太阳大 地球小 太阳带着地球跑 地球大 月亮小 地球带着月亮跑 重温儿时的童谣 完成 1 2 题 1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 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恒星 行星 卫星b 星云 恒星 行星c 行星 恒星 小行星d 恒星 小行星 流星体 2 童谣中出现的天体属于 太阳系 地月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a b c d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a 2 a 解析 第 1 题 太阳是恒星 地球是行星 月球是卫星 第 2 题 太阳 地球 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 太阳不属于地月系 第一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地球1 地球的普通性 在太阳系中 就外观和所处位置而言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 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3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三个 金锁链条件 液态水 适宜的温度和光照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地球生命存在有其自身条件 也有外部条件 如图1 1 1所示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第一节 要点探究 例 据报道 中国有望在2013年发射自主火星探测器 因为2013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 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很好的时间窗口 我们现在的运载能力 测控能力也可以支持火星探测器发射 结合下表完成 1 2 题 第一节 要点探究 1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列叙述与地球 液态水存在 有密切关系的是 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 第一节 要点探究 2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地外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 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 主要表现为 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火星 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火星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 b c d 第一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d 2 c 解析 第 1 题 影响地球气温的主要因素是日地距离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温度需介于0 c到100 c之间 第 2 题 地球外围包围着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而火星外围是厚厚的二氧化碳 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更替 但长度并不一样 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差距较小 火星轨道和地球运行轨道相邻 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有较好的温度条件孕育 演化生命 第一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8 图1 3本图的主旨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太阳系的组成 1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 与地球相邻的两大行星是金星与火星 3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4 补充内容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 同向性 近圆性特征 第一节 图表解读 2 教材p10 图1 5 1 该图反映了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的典型代表 总星系的一部分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2 还要注意与银河系在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 与太阳系在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其他恒星系统 与地月系在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其他行星系统 3 在太阳系行星中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4 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 从这个角度来讲 地球又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第一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一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 p6活动 1 1 324512 1023km2 感悟宇宙之浩瀚 宇宙之奥妙无穷 第一节 教材活动 p9活动 活动建议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 农历 月的月亮观察 如有问题 可以找老师解决 教师最好跟学生解释清楚月相的成因以及有关日食 月食的知识 月相的观察与判断 白天太阳光线强 月亮淹没在太阳光辉里 第一节 教材活动 p11活动 1 1 日地距离适中 使得地球温度适中 才会存在液态水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引力大小适当 才会有恰到好处的大气层 2 太阳的稳定有利于地球生命的产生和演化 假如太阳光照变得不稳定 必然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地球上现有的生命物质可能不会存在 也可能有新的生命物质诞生 假如太阳突然消失 地球也可能随之消失 因为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 第一节 教材活动 3 最有可能是火星 理由是 火星的结构特征 运动特征 表面温度以及距太阳远近等方面与地球最接近 最相似 2 说明 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一定要涉及天体系统的层级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 太阳辐射 1 概念 是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 波长组成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 m 分为 和 三部分 3 太阳辐射的能量 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 部分 约占总能量的50 4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第二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电磁波 0 15 4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可见光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经 的生物化学作用 可以转化为有机物中的 如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2 太阳辐射是地球 的主要能源 3 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 水循环等 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 第二节 课前梳理 植物 生物化学能 大气运动 水循环 能源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 太阳外部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 层 色球层和 层 我们平时肉眼见到的是光球层 2 太阳活动与地球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这些现象出现在太阳外部的不同圈层 对地球产生不同的影响 太阳黑子出现在 层 耀斑和日珥出现在 层 太阳风出现在 层 第二节 课前梳理 光球 日冕 光球 色球 日冕 第二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 太阳辐射 定义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波段划分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 15 4 m 分为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三部分 能量来源及分布 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 即4个氢原子聚变为一个氦原子 大约一半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要点探究 第二节 要点探究 2 影响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1 纬度因素 纬度越低 正午太阳高度一般越大 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2 地势高低 海拔越高 大气密度越小 空气越稀薄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弱 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3 天气状况 降水多的地区 空气中云量大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 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 4 白昼长短 白昼时间越长 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多 第二节 要点探究 3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1 2 1 第二节 要点探究 1 总体特征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 从总体上看 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多 北纬30 40 地区 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而北纬40 以北 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我国太阳辐射能总量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 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 第二节 要点探究 2 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纬度低 太阳高度角大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晴天多 日照时间长 大气中尘埃含量少 透明度高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 水汽不易散发 空气中含水汽多 阴雨天 雾天较多 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第二节 要点探究 4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 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 大气环流 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 其过程如下 图1 2 2 第二节 要点探究 2 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意义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能源 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源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能 具体表现如下 图1 2 3 第二节 要点探究 例1下列人类活动中 利用的能源不是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图1 2 4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答案 d 解析 a b c三个选项中所用的能源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能 而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 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第二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 太阳活动的概念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 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 主要有黑子 耀斑 日珥 太阳风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分别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 太阳外部结构自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各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比较如下表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第二节 要点探究 图示法记忆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出现的层次 图1 2 6 第二节 要点探究 4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上气候变化与黑子数目变化周期密切相关 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地球上特异性的反常气候出现的几率就明显增多 黑子活动的低峰年 地球上的气候相对就比较平稳 2 扰乱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通信和航天活动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 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大耀斑出现时放射出的高能粒子对卫星上的仪器设备有破坏作用 强辐射还会危及在飞船外工作的宇航员的生命 第二节 要点探究 3 扰动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 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 产生 磁暴 现象 使磁针剧烈颤动 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 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日冕层的高温使带电粒子流以太阳风的形式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 被地球磁场捕获 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极光 极光常以光带或光弧的形式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夜空 呈淡绿色 红色 粉红色 注意 极光出现在高纬地区 观测极光最好在极夜 第二节 要点探究 例 美国国家科学院称 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 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 卡特里娜 飓风 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在发出警告的专家看来 太阳风暴届时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很可能是 多米诺骨牌式 的 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读太阳外部结构及活动示意图 回答 1 2 题 第二节 要点探究 1 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甲处和丙处 2 除美国外 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 a 英国 墨西哥b 挪威 芬兰c 意大利 芬兰d 印度 巴基斯坦 第二节 要点探究 答案 1 c 2 b 解析 第 1 题 带电粒子流来自日冕层 图中丙是日冕层 第 2 题 极光主要出现在纬度较高的极地地区 第二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12 图1 7首先注意该图横坐标表示波长 纵坐标表示辐射能力 从图可以读出 1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在0 15 4 m 分为可见光 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2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约占总能量的一半 3 其他 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 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 第二节 图表解读 2 教材p13 图1 9 1 太阳外部自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 色球层和日冕层 2 各层的主要太阳活动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耀斑和日珥在色球层 太阳风在日冕层 3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大致以11年为周期 生长在中高纬地区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显的约11年周期性 表明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4 耀斑和太阳风所放出的辐射能能引起磁暴现象 太阳风到达地球 轰击高层大气 可在地球高纬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现象 第二节 图表解读 3 教材p15 图1 11该图为极光图 1 极光的成因 太阳风到达地球 受地球磁场的作用 偏向极地上空 轰击高层大气 使大气电离 产生发光现象 2 需注意 极光发生在高纬度地区 用肉眼观测极光最好在晚上 所以一般在高纬度地区发生极夜时观测极光效果最好 第二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二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 p12活动 每小时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 8 24 3 14 6 371 108 2 60j1度 1kw h 3600000j每小时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1 75 1014度电 第二节 教材活动 p13活动 1 教师组织活动 2 一般耕地农业与大棚农业相比 生长时间短 作物覆盖率低 水热条件差 养分条件差 作物品种多 3 提高1 5 3倍 4 主要考虑科技和投入 第二节 教材活动 p15活动 我们支持乙的观点 太阳对地球的有利影响有 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 维持地表温度 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 大气运动 生物活动和变化 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活动产生的极光 是一种旅游资源 太阳对地球的不利影响有 夏季 强烈的太阳辐射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太阳活动异常会影响地球环境及人类活动 例如气候变化 扰乱磁场 干扰电离层 影响短波通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概况1 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自 向 旋转 称为地球的自转 2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旋转 第三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西 东 逆 顺 3 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 自转周期不同 一种为 日 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 地球自转了 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是自转的真正周期 一种为 日 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 地球自转了360 59 所用时间为 小时 4 速度 自转角速度除 外 其他各地都相等 都为 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 第三节 课前梳理 恒星 360 太阳 24 南北两极点 15 时 递减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1 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个不透明 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地球的 运动和 现象的存在 3 昼夜的界线 线 圈 4 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 5 昼夜交替的意义温度发生 变化生物形成 生物钟 第三节 课前梳理 自转 昼夜 晨昏 昼夜 昼夜节律 2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 原因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 的作用 运动方向向一侧偏转 2 规律 北半球向 偏 南半球向 偏 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3 影响 河流 大气 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第三节 课前梳理 自转偏向力 右 左 3 地方时 1 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转自 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时间东 西 各地时刻不同 地方时 2 地方时计算 经度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 个小时 经度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 分钟 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 地方时的值 第三节 课前梳理 西 东 早 晚 1 4 越大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地球自转的方向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地球自转的周期 第三节 要点探究 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比较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的方法 第三节 要点探究 例1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图中a b两点纬度相同 但自转线速度不同 原因可能是 a a点海拔较高 线速度较大b a点海拔较低 线速度较小c b点海拔较低 线速度较小d b点海拔较高 线速度较小图1 3 1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 b处线速度大 而纬度与a相同 故b地海拔高于a地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交替现象图1 3 2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晨昏线 圈 的特点及判断 1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圈是一个大圆 将地球平分成昼半球和夜半球两部分 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昼半球太阳高度 0 夜半球太阳高度 0 晨昏线 圈 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晨昏线和极昼圈 极夜圈 的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和等于90 如上图中 90 晨昏线 圈 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 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以15 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图1 3 3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晨昏线的判断晨线 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 晨线昼进入夜 昏线逆地球自转方向夜进入昼 昏线昼进入夜 晨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6时 晨线18时 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 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 西侧为晨线 第三节 要点探究 3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第三节 要点探究 例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 图中晨昏线是 晨线 昏线 若自a沿经线向北发射炮弹 射程为1000km 炮弹最终降落在 东半球 西半球 2 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 画出晨昏线 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图1 3 4 答案 1 晨线东半球 2 如图所示 解析 第 1 题 图中晨昏线将由夜转为昼 故为晨线 炮弹向右偏 落在西经20度以东 为东半球 第 2 题 将侧视图改为俯视图时注意确定好昼夜半球 本题白昼的范围是30 e向东到150 w 乙图给出了0 经线 北极为中心 逆时针向东绘出30 e即为晨线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1 地方时 时区和区时 1 地方时的计算地方时的计算只与所求点和已知点的经度差有关 与纬度位置无关 也就是说 同一经线上所有地点的地方时相等 其计算公式是 所求地点的地方时 已知地点的地方时 4分钟 两地相隔经度数 公式中加减号选用原则 东加西减 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 若位于其西侧用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经度差求法 同减异加 两地点都在0 经线的同一侧 大数减小数 在0 经线的异侧 两地经度数相加 2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已知经度推算所在时区所求时区 某地经度 15 若所得结果为整数 则为时区数 若结果有小数 则四舍五入 其中东经度为东时区 西经度为西时区 第三节 要点探究 区时的换算所求地点的区时 已知地点的区时 1小时 时区差加减号选用原则 东加西减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侧 用 若位于其西用 应注意这里对 东 西 的判断 东时区数值越大 位置越东 西时区数值越大 位置越西 时区差求法 同减异加 若两个地点都是东时区或都是西时区 时区大数减小数 若两个时区一个是东时区 一个是西时区 两者时区数相加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注意 加减号的确定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面取加号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面取减号 即东 加 西 减 时间计算中的东西方向可根据经度判断 即东经数值越大 位置越东 西经数值越大 位置越西 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 如计算结果大于24 要减去24时 日期加一天 即为所求时刻 若运算结果数值是负数 要加24时 日期减一天 即为所求时刻 在移动的情况下 如乘海轮或飞机 计算时间和日期 按公式计算后 再加上行程时间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碰到跨年月时 要注意大月 小月 平年 闰年 即大小平闰要搞清 月份大小 7月前单大 7月后双大 平年2月份28天 闰年2月份29天 平年是不能被4整除或在世纪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界线 1 人为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 把东西十二区之间180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是固定的 它两侧的特征如下表 第三节 要点探究 说明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都从这条线开始 实际的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有些曲折 不完全按照180 经线延伸 这是为了照顾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 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日期相差整1天 时分秒相同 从东十二区向东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减1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 日期加1天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自然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是指地方时0时或24时所在的经线 它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变化 自西向东过自然日界线要加上一天 自东向西过自然日界线要减去一天 注意 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可以重合 即经线180 的地方时是0时 此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若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不重合 则全球有两个日期 第三节 要点探究 例3如图所示 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阴影部分为9月30日 非阴影部分为10月1日 判断 1 2 题 1 甲地的时间为 a 12时b 6时c 9时d 3时 2 北京时间是 a 30日20时b 1日8时c 30日11时d 1日11时图1 3 5 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 1 题 由题中信息 阴影和非阴影分属两个日期 判断oa和ob是两条日期界线 又由图中地球的逆时针自转方向判断 oa向东加了一天 故为零时经线 ob向东减了一天 为180度经线 甲地与oa经线的经度差为90度 则相差6个小时 且在oa东侧 则甲地时间为6 00 第 2 题 由ob为180度经线可推算甲地的经度为东经45度 又由 1 题知甲地时间为10月1日6点 北京为东经120度 据地方时刻算出北京时间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教材p16 图1 12 1 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参照物分别为太阳和天空中遥远的恒星 2 在一个太阳日里地球自转360度59分 所用时间为24小时 在一个恒星日里地球自转360度 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3 太阳日是我们的计时周期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恒星日是用于天文观测的周期 4 二者之所以产生差异 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第三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1 公转特点 第三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太阳 椭圆 1月 7月 西 东 逆时针 顺时针 第三节 课前梳理 2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 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2 黄赤交角 指 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 3 影响 使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 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恒星 365 6 9 10 每天59 近日 远日 近日 远日 自转 公转 赤道 黄道 23 5度 南北回归线 知识点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内有 现象 南半球 南极圈内有 现象 二分时 太阳直射 全球 冬至日 太阳直射 北半球 北极圈内有 现象 南半球 南极圈内有 现象 第三节 课前梳理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极昼 昼短夜长 极夜 赤道 昼夜等长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极夜 昼长夜短 极昼 思考 太阳直射某地时 某地的昼最长是否正确 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不正确 太阳直射某地时 该地所在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第三节 课前梳理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最大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 向 两侧逐渐降低 3 四季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太阳最高 白昼最长的时间为 太阳最低 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第三节 课前梳理 12 大 南 北 天文夏季 4 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 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形成五带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 划分依据 各地获得阳光和热的多少 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划分方法 五带的划分以 和南 北极圈为界线划分为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第三节 课前梳理 有无直射现象 南 北回归线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1 地球公转方向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地球公转速度图1 3 6 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特别提醒 近 远日点与冬 夏至日的区别 1 时间上的区别 近日点为1月初 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 远日点为7月初 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 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 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图1 3 7 第三节 要点探究 3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 黄赤交角的形成 第三节 要点探究 图1 3 8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太阳直射点并非始终位于赤道上 而是在南北纬23 5 之间来回移动 其移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1 3 9 第三节 要点探究 其中有四个特殊的日期 一定要牢记 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最北位置 即23 5 n 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最南位置 即23 5 s 第三节 要点探究 例1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3 10 第三节 要点探究 1 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请改正 2 a为 星 b为 面 c为 面 二角中 为黄赤交角 度数是 3 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的关系是 4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 和 基本不变 答案 1 图略 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画反了 2 北极黄道赤道 23 5 3 数值相等 4 地轴空间指向黄赤交角大小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太阳高度 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是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 称为太阳高度角 又叫太阳高度 用h表示 2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时刻太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 用h表示 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时间 要在当地地方时12点 地点 选择在一水平地面上 方法 使用立竿测影法 用正切函数计算 第三节 要点探究 4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 直射纬线上任意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计算任意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 90 纬度差 纬度差即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差 如图 图1 3 11 第三节 要点探究 5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空间上 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射纬线越近 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直射纬线越远 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时间上 同一纬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最大值 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到最大值 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太阳直射之日达到最大值 一年有两次 如图 第三节 要点探究 图1 3 12 第三节 要点探究 6 正午太阳高度的综合应用 阳光照射方向 日影长短问题影子出现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太阳高度越大 影子越短 反之 越长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变短 正午最短 变长 日落最长 极点上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 且日影无日变化 第三节 要点探究 楼房间距问题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 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 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图所示 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l应大于等于h coth 图1 3 13 第三节 要点探究 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调整角度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h的余角 如图所示 h 90 时效果最佳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 纬差 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图1 3 14 第三节 要点探究 2 昼夜长短的变化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 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要点探究 3 四季更替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从天文现象来看 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这种变化决定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 第三节 要点探究 例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3 15 第三节 要点探究 1 此图中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是 图中ab是 填 晨 或 昏 线 2 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 北半球为 节气 3 这一天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4 图中c地的昼长为 小时 e地的昼长为 小时 地方时 时日出 5 请将a d e b四点按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答案 1 北回归线 23 5 n 60 e晨 2 622夏至日 3 昼长夜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4 12410 5 daeb 第三节 要点探究 第三节 图表解读 图表解读 1 教材p21 图1 14该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1 首先要掌握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2 要能够找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可做日心和地心的连线 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确定二分二至日 3 1月初地球在近日点 7月初在远日点 由1月初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由快到慢 第三节 图表解读 2 教材p21 图1 15该图为黄赤交角示意图 通过阅读该图 要能够 1 找出黄道面和赤道面 地轴 南北极 黄赤交角等 2 注意几个角度 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夹角为23 5 黄道平面和地轴的夹角为66 5 赤道和地轴夹角为90 3 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是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 且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三节 图表解读 3 教材p22 图1 16 图1 17 图1 18该图反映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1 太阳直射光线的画法 连接直射点和地球球心 直射光线在该连线的延长线上 2 在太阳直射点上 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且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某地所在纬线哪天离直射纬线近则哪天正午太阳高度大 4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 则该半球昼长夜短 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第三节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三节 教材活动 教材活动 p16活动 1 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 以太阳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大于360度 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等于360度 2 如下表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17 上 活动 1 如下表2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任何纬度的线速度 1670cos km h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 其他任何纬度都是15度 时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17 下 活动 由于地球本身不发光 也不透明 只反射光 向着光亮的半球为昼 背着光亮的半球为夜 随着地球自转 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每5秒钟转一圈 则5秒钟代表一天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18活动 1 为了节约时间 最好先了解本地的经度 接近正午时开展观测 2 不行 如果各地都使用同一地方时 那么可能在12点的时候 有的地方是深夜 有的地方是正午 有的地方在工作 有的地方在休息 这样就使得使用的时间与当地的昼夜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 且不利于不同地方的人们进行交流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19 上 活动 1 最好的时区划分方案就是目前世界通用的方案 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 向东向西各跨7 5度经度 作为中时区 各时区的中央经线 时区数 15 2 某地时区 当地的经度 15 四舍五入取整数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19 下 活动 1 如果大于24小时 说明时间早了一天 用这个数减去24得到钟点数 日期加上一天 如果两个数相减出现负数 说明时间晚了一天 把这个负数加上24得到钟点数 日期减一天 2 例如 3 注意向东经过国际日界线 日期要减一天 向西经过国际日界线 日期要加一天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20活动 1 如果东十二区是今天的8时 则西十二区是昨天的8时 计算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更 2 东西十二时区合占15 都以180 为中央经线 但是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整整早了24小时 即早一天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22活动 1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 世界各地都有昼夜交替 且各地昼夜长短相等 2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南极圈内全天为昼 北极圈内全天为夜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 北极圈内全天为昼 南极圈内全天为夜 在南北极圈以外的纬度内有昼夜交替现象 3 绘图 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23活动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其时间长度平均约为365天5时48分46秒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天数却是取整数 即将一年定为365天 这就比实际回归年短了5个多小时 为弥补这个时间差 公历通过设置闰年来加以解决 每4年加一天 这就导致了各年的二分二至日出现的日期和时刻会有不同 第三节 教材活动 p24活动 1 h arctan b a 2 h 90 在当地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 h 90 两地纬度差 两地纬度差是指被求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差 3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 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 的方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2 地震波分类纵波 p 传播速度较 可以通过 传播 横波 s 传播速度较 只能通过 传播 第四节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波动 快 固体 液体 气体 慢 固体 3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不连续面莫霍界面 地下 km处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古登堡界面 地下 km处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 横波 4 内部圈层 地壳 地核 第四节 课前梳理 33 加快 2900 减慢 消失 地幔 第四节 课前梳理 知识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 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圈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中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 水 生物 第四节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地震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要点探究 第四节 要点探究 2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 不连续面 第四节 要点探究 3 地球内部圈层 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端午礼品互动活动方案
- 组织爬山团建活动方案
- 美术活动沙龙活动方案
- 电影金鸡奖颁奖活动方案
- 美术生支教活动方案
- 线下速写活动方案
- 矿工中秋活动方案
- 电力创意互动活动方案
- 田径创新活动方案
- 线下花式调酒活动方案
- 2025中国智能投影市场全产业链发展白皮书
- GB/Z 45463-2025热喷涂涂层孔隙率的测定
- 院前急救护理
- 健身气功项目办赛指南
-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解读与培训
- 2025届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及教训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70题)
- 改良风险矩阵法在压力管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的应用
-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2024年IMO中国国家集训队第一阶段选拔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