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7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1. 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下面是某同学对生物科学的几个经典科学实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结论 普利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在C3和合成的糖类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 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恩格尔曼以好氧细菌和水绵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的结论 A. 1项B. 2项C. 3项D. 4项2右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进行过程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B、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遗传物质改变C、过程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D、过程的发生都与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3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过程:将三个边长分别为lcm、2cm、3cm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浸泡NaOH溶液10min后取出,切成两半,每块NaOH扩散的深度如图中阴影所示(琼脂块中数据表示未被扩散部分的长度)。关于该实验及相关推论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自变量是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因变量是NaOH进入琼脂块的深度BNaOH在边长1cm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最大C通过本模拟实验可说明,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D本实验中,NaOH扩散进琼脂块的体积与琼脂块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4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 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C.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D.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5TGF-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D.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6有丝分裂指数是指在某一有丝分裂的细胞群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所占比例。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相关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对萌发的蚕豆种子分别处理24h,实验结果如右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可使用碱性染料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使染色体着色 B. 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观察到的细胞总数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 C. 该指数可用于测定分裂不同步的细胞群中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D.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7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B.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上移8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9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则有4种不同的交配组合B. 杂合子(如Aa)自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之比,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 自交是鉴别和保留纯合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易的方法D. 孟德尔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10某二倍体植物的叶表面无蜡粉和有蜡粉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E、e表示)控制,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结果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B.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C. 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D. 丙组的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1/41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让F1测交,结果产生了两种性状的子代,比例接近1:1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12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表现为()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1:1 B、显、隐性个体的比例是3:1C、都是隐性个体 D、都是显性个体13下列各项中,所进行的细胞分裂属于减数分裂的有( )A用甘蔗的叶肉细胞培育成甘蔗植株B将一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中,将其培育成一只羊C雌性蜜蜂卵细胞的生成D烟草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植株14如图所示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该细胞含4个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 C.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15某植物的正常细胞中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且细胞中存在纺锤丝,则该细胞正处于() A. 有丝分裂中期 B. 有丝分裂末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6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b可表示DNA复制 B. 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 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 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17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B. 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等位基因C. 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为9:3:3:1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 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18已知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4种配子,其比例为AbaBABab=4411,该植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的双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A、1/16 B、1/64 C、1/100 D、1/16019一雄性生物体,其体细胞有n对同源染色体,在不进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此生物体可能产生精原细胞的种类、次级精母细胞的种类以及精子的种类分别是() A. 1,2n,2n B. 2,2n,2n C. 2n,2n,2n D. 2n,4,420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男性的细胞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21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22某一生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为() A. 1:1 B. 1:2 C. 1:3 D. 0:423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 B. 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生成量多 C. 图中M、N点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P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D. 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先升后不变24玉米中含直链淀粉多而无黏性(基因为A)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蓝色,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基因为a)的花粉和籽粒遇碘变棕色。A对a完全显性。把AA和aa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F1植株上的花粉和所结籽粒,分别用碘液处理,结果为( )A. 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B. 蓝色花粉棕色花粉3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31C. 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1D. 蓝色花粉棕色花粉11,蓝色籽粒棕色籽粒1025某基因型的植物个体甲与乙(aabb)杂交,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如表所示(以甲作为父本,且甲作为父本时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雄配子有50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测交类型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甲乙1222乙甲1111A. 正交的结果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 植物甲的基因型为AaBb,它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 植物甲自交所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有9种D. 正反交结果不同是由于乙产生的配子类型的差异26如图是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3对同源染色体 B. 图表示的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C. 图中a和b或者c和d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应相同 D. 图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27在某哺乳动物(2n=24)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4、48、48和12、24、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甲一定在进行有丝分裂 B. 细胞甲中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 细胞乙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细胞乙不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28如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象,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 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C. 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 D. 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29下图中错误的是( )A B C D30若某动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是( )A、AB、ab、ab、AB B、AB、aB、aB、ABC、AB、Ab、aB、ab D、aB、aB、ab、ab3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杂合子(Aa)约到50岁就会患心肌梗死,纯合子(AA)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死。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预测这个男孩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1/3B.2/3 C.1/2 D.3/43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 短食指由遗传因子TS控制,长食指由遗传因子TL控制,已知TSTS、TSTL在男性为短食指,TLTL在男性为长食指; TLTL、TLTS在女性为长食指,TSTS在女性为短食指;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B.1/3 C.1/2 D.3/433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红花比白花约为9:7);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34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精卵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C、使后代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D、后代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35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A B C D36假设控制番茄叶颜色的基因用D、d表示,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且红色为显性杂合的红叶番茄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叶的番茄自交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2中无性状分离 B. 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 F2红叶个体中杂合子占2/5 D. 在F2中首次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叶个体37如图表示某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b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与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着丝点的分裂 C. a过程可使卵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 D. 交叉互换发生的时期是和38如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A. 肝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第一极体 D. 卵细胞39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它有中心体,所以该细胞应为动物细胞 B. 一般可认为,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C. 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7 D. 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16条40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遗传因子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且独立遗传;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遗传因子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 614厘米 B. 616厘米 C. 814厘米 D. 816厘米第卷(非选择题,满分40分)注意事项: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2试卷中横线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卷答题卡上作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41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对照组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实验组三实验组四实验处理温度/3636363125相对湿度/%1727525252实验结果光合速率/mgCO2dm-2h-111.115.122.123.720.7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吸收光能的色素除了叶绿素之外,还包括 ,这些色素分布在 (填具体结构)。(2)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3)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42野生型果蝇的腹部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如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腹部有短刚毛)不同的表现型有种。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3)根据果蝇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是两个A基因(填促进/抑制/没有影响)胸毛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填有/无)此效应。43如图1为某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2为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细胞形成B、E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A细胞形成C、D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2)图1中_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叫_。(3)图2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图2中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1中的_细胞(填字母)。(4)若A细胞上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对遗传因子Y、y和R、r。在细胞ACD中,Y与y、R与r的分离发生在_细胞(填字母),基因Y与Y、y与y、R与R、r与r的分离发生在_细胞。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_。44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由实验一可知,该遗传符合_定律,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的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请写出实验一中F1到时F2的遗传图解:四川省射洪中学校高2017级高一下期半期考试 生物试题答案1.分析:、萨克斯让叶片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处理,得出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结论,正确;、普利斯特利指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正确;、英格豪斯证明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正确卡尔文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其放射性发现了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正确;、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正确.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C 3D4分析:A、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A错误;B、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划线23次,B错误;C、实验运用的是纸上层析法,要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正确;D、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溶解色素,D错误。故选:C5解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A正确;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C错误;D、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正确。6分析:A、染色体已被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A正确;B、实验过程中需要统计观察到的细胞总数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以计算细胞分裂指数,B正确;C、细胞分裂指数是指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所占比例,该指数可用于测定分裂不同步的细胞群中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C正确。D、孔雀石绿溶液浓度为0的一组是对照组,图中各实验组的有丝分裂指数都高于对照组,所以该实验结果只能表明孔雀石绿能促进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指数的升高,D错误;7D8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在花开放以前就可以完成自花传粉,所以杂交应在豌豆花开之前进行去雄和授粉,故杂交需要考虑雌蕊、雄蕊发育成熟的程度。隐性亲本是否纯合可以直接观察性状确定,显性个体的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相同,从性状上是无法区分的。所以A、B、C说法错误。孟德尔之所以成功发现遗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所以自然状态下容易获得纯种,便于完成杂交实验。D说法正确,本题选D。9分析:A、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种群中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C、鉴别和保留纯种抗锈病(显性)小麦的方法有自交法和测交法,其自交法是最简易的方法,C正确;D、孟德尔通过通过测交实验结果验证了他的假说,而不是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D错误故选:C10D项,有蜡粉的基因型为E_,无蜡粉的基因型为ee,根据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1,可知EE:Ee:ee=1:2:1,则丙组中F1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4,即1/2,故D项错误。A项,由丙组实验可知,有蜡粉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1,即可表明有蜡粉是显性性状,故A项正确。B项,由甲组和乙组可知,植株进行正反交的结果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以上三组实验的结果均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属于细胞核遗传,所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内,故B项正确。C项,由丙组实验可知,有蜡粉为显性性状,无蜡粉为隐性性状,则有蜡粉的基因型为E_,无蜡粉的基因型为ee。甲组中,无蜡粉植株只能提供e,若想在后代中得到无蜡粉植株(ee),还需有蜡粉植株提供e,故甲、乙组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丙组中,仅在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为Ee的情况下,才能使产生的后代中有蜡粉与无蜡粉的比例为3:1。所以三组亲本中有蜡粉植株的基因型都是Ee,故C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1分析:演绎推理内容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再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C正确,A错误;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12C 13C14分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该细胞含4个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一定是两个精细胞,也可能是两个极体,D正确故选:C15分析:由于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为1:1可知,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又由旧细胞中存在纺锤丝,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选:D16分析:A、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1变为2,是由于间期DNA复制形成的,A正确;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正确;C、cd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由2变为1,是由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的,C正确;D、de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错误。故选:D17分析:A、孟德尔采用测交法进行验证,所选亲本一个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A错误;B、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一词,但没有发生等位基因,B错误;C、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为9:3:3:1的条件之一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D、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同时的,D错误故选:C18C19(1)精原细胞是由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增殖并分化形成,所以只可产生1种精原细胞;(2)由于该雄性生物体的精原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所以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可产生2n种次级精母细胞;(3)同样,该雄性生物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2n种精子。故选:A20D21分析:A、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正确;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细胞核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场所、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需要变形、结果,C错误;D、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22分析: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产生精子细胞的过程中,产生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比例,必须要从整个减数分裂过程入手,根据题意,初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故产生两个正常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异常,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产生两个异常精细胞(一个多了一条染色体,而另一个少了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形成了两个正常的精细胞,所以在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2个正常精细胞和2个异常精细胞,故比例为1:1故选:A23分析:A、甲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是a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数量,A正确;B、乙图中d点与c点相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增加,产生的ATP和H增加,因此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还原量多,生成C5的生成量多,B正确;C、图中M、N、P三点均为三条曲线的限制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温度,C正确;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有可能下降,因为超过最适浓度,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24A25由表格信息可知,如果以乙为父本,以甲为母本基因型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由于乙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则甲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a:aB:ab=1:1:1:1,甲的基因型是AaBb,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以甲为父本,以乙为母本,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2:2:2,由于母本乙的基因型是aabb,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ab,因此甲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2:2:2,因此很可能是AB的精子50%不能受精A、正交、反交结果都说明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由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是AaBb,甲作为父本时,产生的可育配子的数量不等,因为AB50%不活或不能受精,B错误;C、甲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C正确;D、由分析可知,正交、反交结果不同是由于甲产生配子种类的差异,D错误故选:C26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中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细胞,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相同,因此a和b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和d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正确;D、中的性染色体是XY,因而图示表示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以图III中的a、b、c、d是4个精细胞,不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D错误故选:C27分析:A、由分析可知,细胞甲可能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是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由分析可知,细胞甲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减一前期时会发生交叉互换现象,B正确;C、由分析可知,细胞乙中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有染色单体,C错误;D、由分析可知,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D正确。28分析:染色体1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染色体1和3可能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而不是必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D错误。29C30分 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会形成四个精子,是两种类型,且同源染色体要分开。如果一种是AB,另一种一定是ab;如果一种是aB,另一种是Ab;答案选A。31分析: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男孩和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所以能活到50岁的是显性杂合和隐性纯合,因此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显性纯合:显性杂合:隐性纯合=1:2:1,所以再生一个能活到50岁的男孩的概率是1/2+1/4=3/4故选:D32分析:已知TSTS、TSTL在男性为短食指,TLTL在男性为长食指; TLTL、TLTS在女性为长食指,TSTS在女性为短食指,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则妻子的基因型是TSTS,丈夫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所以丈夫的基因型是TSTL,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是TSTS或TSTL,前者在男女性中都是短食指,后者在男性中是短食指,在女性中是长食指,所以长食指的概率为1/21/2=1/4,故选:A33分析:A、由分析可知,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有纯合体,也有杂合体,A错误;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得到的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由于两对遗传因子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而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只有4种,D正确。34分析:A、精子与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不是膜的流动性;A错误B、后代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细胞核DNA;B错误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使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C正确D、后代没有继承了双亲的全部遗传性状;D错误故应选C35解答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确;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确;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确;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不存在该种情况,错误故选:D36分析:杂合的红果肉的番茄自交获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番茄自交得F2, 由于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蕃茄中DD 占1/3、Dd 占2/3,则F2中dd 占2/31/4=1/6,F2中性状分比离5:1,其中红果肉个体中杂合的占2/5,在F1即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37分析:A、a中核DNA含量前后不变,属于有丝分裂,b中核DNA含量最后减半,属于减数分裂,A错误;B、与过程中DNA含量增加的原因都是由于DNA复制,B错误;C、a有丝分裂过程可使精原细胞的数目增加,b减数分裂过程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对应的是图中的,D错误 38A、肝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数目呈偶数,A错误;B、初级卵母细胞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细胞,该时期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