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1页
建筑设备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2页
建筑设备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3页
建筑设备工程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备工程复习资料 2012-6-6第四章 建筑给水工程1、给水系统的分类: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2、建筑内部给水系统需要的供水压力计算公式。(见p26)3、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方式;单设水箱给水方式;设置水泵和水箱给水方式;单设水泵的供水方式;分区供水的给水方式;设气压给水设备的供水方式;无负压供水系统。4、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按给水干管位置来划分:下行上给式;上行下给式。5、水表的类型:流速式;容积式。流速式水表可分为旋翼式和螺翼式;螺翼式水表的翼轮轴与水流方向平行,水流阻力较小,多为大口径水表,适用于测量大流量;旋翼式水表的翼轮轴与水流方向垂直,水流阻力较大,多为小口径水表,适用于测量小流量。6、当城市给水管网压力较低,供水压力不足时,常需设置增压水泵装置来增加压力。7、水泵的选择:选择水泵首先要确定水泵的流量和与此流量相对应的扬程,然后合理选用水泵型号,使水泵在高效区工作;水泵的流量按下列原则确定:水泵后无水箱等调节装置时,应按设计秒流量确定;水泵后有水箱等调节装置时,一般按最大小时流量确定。调速泵在额定转速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工作;水泵的扬程应满足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等所需要的水压。8、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为建筑内卫生器具按配水最不利情况组合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又称设计秒流量。9、住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在计算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时,为了简化计算,将0.2L/s作为一个给水当量。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当量、支管管径、流出最低工作压力见p48表4-7,住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按下式计算: 第五章 建筑消防给谁系统1、消火栓灭火系统的设置: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的厂房(仓库);2)体积大于5000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展览建筑、商店、旅馆建筑、病房楼、门诊楼、图书馆建筑等;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4)超过5层或体积大于10000的办公楼、教学楼、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等其他民用建筑;5)超过7层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当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的DN65的室内消火栓。2、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组成:1)水枪、水带、消火栓;2)消防卷盘;3)水泵接合器。水枪一般为直流式,其喷嘴口径主要有13mm、16mm、19mm三种。水带口径有50mm、65mm两种。口径13mm的水枪配置口径为50mm的水带;口径16mm的水枪可配置口径50mm或65mm的水带;口径19mm水枪配置口径为65mm的水带。水带长度一般为15m、20m、25m三种,水带材质有麻质和化纤两种,有衬橡胶水带阻力较小。水泵接合器:是连接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加压的装置,一端由消防给水管网水平干管引出,另一端设于消防车易于接近的地方。3、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类型:按照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可分为:常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和低压消火栓给水系统。1)常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该系统是水压和流量在任何时间和位置都能满足灭火时的需要,不需要设置消防泵的消防给水系统。常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用水总量达到最大且水枪在任何建筑物的最高处时,水枪的充实水柱仍不小于10m;2)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火灾时,通过起动消火栓泵进行加压供水的消火栓给水系统成为临时高压系统。临时高压消火栓给水系统必须设置高位水箱或气压水罐来保证系统前10min流量。对于消火栓系统,水箱的安装高度和气压水罐的压力应保证最高层消防栓的静压满足0.07MPa的要求,当水箱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还需在水箱间设置增压水泵。3)低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系统或其他有压水源,做为消火栓给水的系统称为低压消火栓系统。低压消火栓给水系统管道的压力应保证灭火时室外消火栓和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0.10MPa。2、充实水柱长度:水枪射流中在2638mm直径的圆断面内包含全部水量75%90%的密实水柱长度称为充实水柱长度。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闭式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和重复启闭预作用系统;开式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和水喷雾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环境温度不低于4和不高于70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用于室内温度低于4和高于70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第六章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1、建筑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主要由热煤系统、热水系统、附件三部分组成。热煤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媒管网组成,又称第一循环系统;热水系统主要由换热器、供热水管道、循环加热管道、供冷水管道等组成,又称第二循环管道系统;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附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2、热水供水方式:1)按热水加热方式分为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间接加热是将热媒通过水加热器把热量传递给冷水以达到加热冷水的目的,在加热过程中热媒与被加热水不直接接触。该方式的优点是可重复利用冷凝水,只需对少量补充水进行软化处理,运行费用低,且不产生噪声,蒸汽不会对热水产生污染,供水安全稳定;2)按热水管网的循环方式不同分为全循环、半循环和无循环式热水供应系统;3)按循环动力不同,分为机械强制循环热水供水方式和自然循环热水供水方式。3、热水供应系统的附件:自动温度调节装置;疏水阀;减压阀;排气装置;热补偿装置;膨胀管、膨胀水罐、安全阀;分水器、集水器、分汽缸。4、直接式自动温度调节装置由温包、感温元件和调压阀组成。5、热补偿装置可利用管道的自然补偿和设置补偿器来实现;自然补偿即利用管道敷设自然形成的L形或Z形弯曲管段来补偿管道的温度变形。第七章 建筑排水工程1、排水系统的分类:污(废)水排水系统和屋面雨水排水系统。2、污(废)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部污(废)水排水系统一般由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的受水器、排水管道和通气系统组成。3、通气系统包括伸顶通气管、专用通气管以及专用附件。4、清通设备包括设在横支管顶端的清扫口、设在立管或较长横干管上的检查口和设在室内较长的埋地横干管上的检查口(井)。其作用是疏通管道内沉积、粘附物,保障管道排水畅通。5、附件:存水弯、检查口、清扫口、地漏。6、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满足水力条件最佳,便于维护管理,保证生产、使用安全,保护管道不易受到损害以及经济和美观等的要求。7、排水立管易靠近杂质最多和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处设置,尽快的接纳和排除横支管排来的污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转弯和曲折,以减少管道的阻塞机会。8、通气系统的布置和敷设:排水通气立管应高出屋面0.3m以上,并大于最大积雪厚度,在距通气管出口4m以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过梁0.6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对于平屋顶,热经常有人逗留,则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0m,并设置防雷装置。9、排水定额:以污水盆排水量0.33L/s为一个排水当量;卫生器具排水的特点是突然、迅猛、流速较大。10、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如下规定:1)建筑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50mm;2)大便器排水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3)多层住宅厨房间的立管的管径不宜小于75mm;4)建筑底层排水管道与其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时,其排水横支管管径可按立管工作高度2m的数据确定;5)公共食堂厨房内的污水采用管道排出时,其管径比计算管径大一级,但干管管径不得小于100mm,支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6)医院污物洗涤盆(池)和污水盆(池)的排水管管径不得小于75mm;7)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3个以上的小便器,其污水支管管径不宜小于75mm;8)浴池的泄水管管径宜采用100mm。11、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的排除方式可分为外排水系统和内排水系统;外排水系统是雨水管系设置在建筑外部的雨水排水系统,按屋面有无天沟分为檐沟外排水和天沟外排水两种方式;内排水系统由雨水斗、连接管、雨水悬吊管、立管、排出管、检查井及雨水埋地管等组成。第九章 建筑供暖采暖系统1、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保持房间的热平衡,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2、房间內散失热量一般包括:1)通过维护结构两侧传出的热量;2)由门窗缝隙渗入的室外空气吸热量;3)由外门、外墙的孔洞等侵入的室外空气吸热量。3、供热采暖系统的分类:1)按采暖系统使用热媒可分为热水采暖系统和蒸汽采暖系统;2)按采暖系统中使用的散热设备可分为散热器采暖系统和热风采暖系统;3)按采暖系统中散热方式的不同分为对流采暖系统和辐射采暖系统。4、自然循环系统:以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差为动力而进行循环的系统,称为自然循环系统。5、p162图9-3;p165图9-7图9-10;第十章 建筑通风系统1、建筑通风按照促使气流运动的动力不同,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范围可以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部通风;按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分为送风和排风。2、自然通风的动力来源:风压和热压。为了便于计算,建筑通风中将室内某一点的压力与室外同标高未受建筑或其他物体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这一点的余压。余压为0的面称为中和面。3、了解内容:自然通风的设计原则(p205);排风罩的特点(p209).4、局部排风是在污染源附近设置排风设备,将污染物质就近、及时地收集起来排出,同时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局部送风则是向建筑内局部地点送入满足卫生要求的新鲜空气,以改善这一地点的空气环境。5、防火分区:就是利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消防水幕等分割设施,将整个建筑从平面到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相对较小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防火分区。6、防烟分区:为了有效的控制烟气流动,可以利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等防烟隔断将一个防火分区划分为几个更小的区域,称为防烟分区。7、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中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