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1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2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3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4页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好诗词,如这样简洁却充满无穷张力的精神结晶,是最能与时间之盾抗衡的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四顾茫茫,感受到的,是一种广阔时空下的孤独感。但恰恰是这种孤独感,让他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不再孤独,让这首诗拥有无数拥趸。诗却因这种“空前绝后”,吸引着源源不尽的来者。诗人的目光,贯穿时间这条长线,悲怆于既见不到“古人”,也见不到“来者”。A . B . C . D . 二、 默写 (共1题;共7分)2. (7分)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1)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_?_”(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5)古往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 三、 书写 (共1题;共2分)3. (2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字依次写出)泰兴古银杏公园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护最好的古银杏群落。延绵的古银杏树青郁cng lng_,犹如华盖云集,形成了独特的银杏森林风景。在这里,四季景色各有千秋:春季嫩枝照绿,入夏nng yn_遮日,秋天金果累累,寒冬银枝傲天。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呀,母亲如花,装点着我们的生命;母爱如阳光,让我们世界倍增温暖。你的班级为此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在这次活动中,班级做了一次调查,见下表:一天见不到妈妈会想她愿意陪妈妈一起逛街妈妈累的时候会为她揉揉肩捏捏腿妈妈批评你时会顶嘴当妈妈没按时准备午饭时会发脾气小 学24282535初中101282021(1)从变化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2)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把它作为一曲“献给母亲的歌”。母爱如泉,含蓄静默而不张扬,点点滴滴流淌的都是对儿女的细心呵护。(3)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赞美母爱的诗句。 五、 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5. (15分)学习了专题长城,你一定有不少收获,相信你能完成下面问题。 (1)某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长城的电视片,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战争”“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已经定好的一集标题(四字语),在其他四个角度中选写一集电视片的标题。“建筑”:巧夺天工(2)长城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据悉有很多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这一古建筑,请拟写一条保护长城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要超过15个字) (3)中国人对长城有独特的感情,下面句子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6.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汉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注释】这首五言律诗为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1)请写出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2分)7. (22分)阅读旧唐书孝友传崔衍(节选),回答后面小题。崔衍,左丞相伦之子。继母李氏,不慈于衍。衍时为富平尉,伦使于吐蕃,久方归,李氏衣弊衣以见伦。伦问其故,李氏称:“自伦使于蕃中,衍不给衣食。”伦大怒,召衍责诟 , 命仆隶拉于地,袒其背,将鞭之。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杖不得下。因大言曰:“衍每月俸钱,皆送嫂处,殷所具知,何忍乃言衍不给衣食!”伦怒乃解。及伦卒,衍事李氏益谨。后历苏、虢二州刺史。虢居陕、华二州之间,而税重数倍。衍乃上陈人困,曰:“臣所治多是山田,且当邮传冲要,属岁不登 , 颇甚流离。旧额赋租,特望蠲减。”帝乃令减虢州青苗钱。居宣州十年,颇勤俭,府库盈溢。及穆赞代衍,宣州岁馑 , 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故宣州人不至流散。【注】弊:破旧。责诟:责骂。趋:快走。虢(gu):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属岁不登:连续多年欠收。蠲(jun):除去,免除,减免。青苗钱:唐代赋税名。馑(jn):荒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伦使于吐蕃,久方归( ) 袒其背,将鞭之( )伦问其故 ( )及伦卒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伦弟殷,闻之趋往,以身蔽衍A .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B .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D .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故 宣 州 人 不 至 流 散(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宣州岁馑,遂以钱四十二万贯代百姓税。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崔衍是怎样的一个人。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8. (15分)阅读理解城市空中森林在城市里,我们能看见许多摩天大楼,可是这些大楼不是住宅就是写字楼。而美国“尼科塔产品开发公司”设计的“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则主要是为环保而兴建的。它是一种巨大的污染物过滤器,可以把来自周围的有害物质过滤掉,让空气清新。“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高122米,人们可以在每一层楼内种植常青树。一幢大楼可以种植400棵树,用以吸收污染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每一幢“城市空中森林”就是一个巨型的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可以建造在工厂和其他重大污染源附近。楼内的树木不仅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吸收热气、含氮污染物、含硫污染物和粉尘等,让那里的空气变得干净起来。“城市空中森林”将 使附近居民和动物受益,堪称一把遮挡炽热阳光的保护伞。由于数百棵树的降温作用,每到夏季,周围空气变得十分凉爽。这种建筑还是一种节能建筑,按照规划, 大楼中部装有风力发电机,可以提供建筑内的照明用电,也可以驱动为常青树提供水和营养液的水泵。惟一需要外部能量的是运送维护人员上下的电梯。这种建筑由于只承载树木和土壤,而且采用了板式构造,因此可以建造得轻型一些,不需要完整的底座,只要三根牢固的支柱就可以了。这种建筑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 这种建筑的主体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相当坚固。底部的一根短支柱是实心的,其他两根长支柱是空心的。长支柱内部设置电梯,管理人员从这里进出大楼。大楼的两 侧有两块醒目的翼板。这种翼板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不是简单的装饰物,而是一种空气吸收装置,以便为大楼内树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空气。美国一些建筑专家认为,“城市空中森林”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建筑设计之一。(1)阅读全文回答:“城市空中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2)第段中,“这种建筑不会占用太多宝贵的城市土地”一句中的“太多”能否删去?为什么?(3)有人认为,兴建“城市空中森林”摩天大楼,还不如在地面上多种树。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9.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朗读者:点燃阅读热情,给你读书时刻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新节目朗读者赢得了如潮赞誉,网络上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更是近乎“零差评”。嘉宾们以念诗、读散文和家书的方式,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让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观点1:重拾书本,感受文字强大魅力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节目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回顾人生片断,将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的习惯,但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数人会逐渐丢弃,而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一直坚持下来。文字的力量,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可能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了。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变得寥落荒芜。尽管在国家的倡导、媒体的呼吁之下,喜欢读书的人仍为数不少,但毕竟少了许多。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感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让人们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正是此类节目的意义所在。文化节目广受好评,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高扬,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据红网)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看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很多人都嘉许它们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这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先就值得思考。无论“清流”还是“清新”,都是相对而言的。在笔者看来,节目走红更深层次的缘由在于“真”,即节目中那些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透过这两档节目,很多人说看到了文化的价值。诗词也好,散文也好,之所以给人很大触动,除了文字优美,更多在于其传达的价值与读者、观众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尤其是在朗读者里,虽说从“朗读”的层面,并不是每一位嘉宾都能展现出专业水准,但透过网友的评论不难看出,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结合个人独特经历所传达的真切情感。当然,也有人会认为,节目中传递的这些价值观念“距离现实太远”,但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照自身、反省内心、激活自我的机会。一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么?对此,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的节目也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但应该看到,无论从电视节目的角度来评析,还是从文化价值的层面去追寻,节目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至关重要。(据中国青年网)观点3:多维阅读,构筑新型生活方式朗读者用情感共鸣唤回文学认知,给人一种新的实在的媒体体验。其先讲故事、后朗读的模式将文化与生活连线,告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去阅读,换一种方式去做高雅的文化交流。它不仅为观众呈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更激发了很多人的阅读兴趣。朗读者这档节目告诉我们,健康需要营养,心灵离不开阅读。阅读一本书,你看见的是无声的文字,你听见的是有声的倾诉。当你能感受到这种倾诉,你就会发现世间百态的复杂和简单,就会理解情感的缤纷色彩,珍惜生命的本真价值。有人说,阅读要有呼吸的感觉;有人说,阅读要有燃烧的感觉;有人说,阅读需要给心灵以慰藉。我觉得,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这档节目拥有大批的年轻观众,他们中很多人刚刚真正开始感知人生的内涵,节目可以启发很多年轻人,教会他们如何给自己的生命质量做加法。确实,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理应主动去搭配自己喜爱的精神食粮。故而,此类文化节目多多益善。(据中国经济网)拓展材料:见字如面节目简介见字如面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阅读推广节目。节目邀请一线当红明星,用生活化、角色化的声音,变身为写信人本身,为大众读出“他们”写的信。所读的每一封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而演员们用声音表演更是让那些写信人好像就在现场,信中所描述的人物情状、社会风物仿佛都触手可及。而信中幽默的文字往往有种特殊的力量,直击人心。这样精致纯粹的节目将带领观众重新领会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唤起大众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简介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也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选手们在电视节目中除了展现自己的诗词歌赋造诣,更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们喜爱的诗词带来了更为令人信服的注解。十期节目里,全国各地的普通人构成的百人团成员们的风采、性情带给观众最大的惊喜,诗词带来的欢乐与忧伤,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得到释放。他们的共同经历,就是拥有的一颗热爱诗词文化的心。(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阅读应该从真实、价值、厚度、暖度的维度,去感受文字的亲和力。B . 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且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C . 朗读者也许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产生新的审美疲劳。D . 很多人都嘉许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是综艺节目里的“清流”,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2)阅读“观点2:走红背后,召唤人文精神回归”部分,概括朗读者走红的原因。 (3)朗读者这档节目能肩负起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使命吗?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王本朝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冯骥才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九、 名著导读 (共1题;共15分)10. (15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 ,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