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地质情况简介PPT课件_第1页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PPT课件_第2页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PPT课件_第3页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PPT课件_第4页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宝山铅锌银矿地质情况简介 2 湖南省桂阳县宝山铅锌银矿地处桂阳县城关镇 1966年建矿 原名宝山铜矿 于1988年更名为湖南宝山铅锌银矿 宝山 3 概述 宝山矿区建矿初期为露天开采 1966年10月动工 1974年元月投产 以露天开采铜钼矿床为主 采选生产规模为66万吨 年 1995年5月露天开采完毕闭场转入井下开采 历时29年 采剥总量为1519 5万立方米 采出铜钼矿石量569万吨 井下开采为二期 于1977年开始进行东部铅锌银矿床井下探采结合工程建设 1983年正式投产 之后先后进行了中部单铜矿床 北部铅锌银矿床及西部铅锌银矿床的开采 至2010年底 共采出铅锌矿石量196万吨 采出单铜矿石量92 5万吨 采出铅金属量138671吨 锌金属量169834吨 铜金属量14183吨 钼金属量4933吨 铋金属量448吨 银361吨 金979千克 硫精矿折合量220万吨 4 矿山现采用明竖井 平窿联合开采方式 竖井地面为472米标高 井底为10米标高 50米中段以下采用西部和北部两条斜井运输 矿山井下建设1992年由长沙有色设计研究院设计 矿山设计采矿能力为66万吨 年 实际矿山井下的开采能力 铅锌矿为800吨 天 24万吨 年 铜钼矿为500吨 天 15万吨 年 矿山现有铅锌 铜 钼综合选矿厂 铜钼矿石的选矿能力为500吨 天 15万吨 年 铅锌矿石的选矿能力为1000吨 天 30万吨 年 选矿方法为一般浮选法 5 宝山铅锌银矿区是由中部铜钼矿床 东部铅锌银矿床 北部财神庙铅锌银矿床和西部铅锌银矿床组成的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经历长达40余年的开采 浅部矿产资源逐渐枯竭 于2007年9月实行国家政策性破产 同时组建了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组建以来 承担了国家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勘查项目 开展了西部铜钼铅锌银矿床深部及北部铅锌银矿床深部找矿工作 获得了找矿重大突破 取得显著成果 显示了宝山铅锌银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的巨大潜力 6 区域地质概况 坪宝矿田 黄沙坪 宝山 处于扬子与华夏巨型板块结合带 钦杭成矿带的中南段 耒 阳 临 武 南北向成矿带南端 南岭东西向成矿带中段北缘 有炎陵 郴州 蓝山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通过本区 图2 1 图2 2 7 8 9 在耒 阳 临 武 南北向成矿带上 北端产有大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的水口山Pb Zn Au Ag多金属系列矿床 中段有大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的黄沙坪 宝山Pb Zn Ag Mo Bi Fe Sn W多金属系列矿床 南端则产有大型的岩浆高中温热液成因的香花岭W Sn Nb Ta Pb Zn Ag多金属系列矿床 宝山矿田位于坪宝复式向斜的北端 区内地层比较发育 构造复杂 燕山期小岩体多 矿产资源丰富 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场特征显著 具长期地质发展历史 10 1 区域地层坪宝矿田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至二叠系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间夹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和硅质岩建造 含煤建造 火山碎屑建造的岩石 各地层层位中含Cu Pb Zn Sn Ag Mo等元素的丰度均高于涂和弗氏值2 几十倍 是有色金属元素的高背景值区 坪宝矿田出露地层以石炭系为主 矿田内Cu Pb Zn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为 石炭系石磴子组灰岩 测水组砂页岩 梓门桥组白云岩 各地层的岩性特征见表2 1 11 12 1 褶皱以耒阳 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为 级构造 区域内主要的 级褶皱有五个 自西向东分别为 六合 仁义圩复式倒转向斜 塘下 石碗水复式倒转背斜 黄沙坪 宝山 坪宝 复式向斜 茅竹岭 东塔岭复式倒转背斜 太和 官溪复式倒转向斜 褶皱构造以F133断层为界 南段褶皱走向近南北或北偏东 向西倒转 向东倾斜 但在F133断层以北 则走向转为北东 向南东倒转 向北西倾斜 在该五个 级褶皱内存在着若干个 级褶皱 特别是 级复式倒转向斜中包含着若干个小 级的短轴背斜 它们是坪宝矿田内主要的赋矿构造 13 14 断裂构造本区断裂构造非常发育 就其发育程度和规模大小而言 以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压性断层为主 东西向或北西西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次之 北西向扭性断裂更次之 而北东向扭性断裂极为少见 其特征简述如下 15 南北向或北北东向压性断裂 此组断裂一般与褶皱轴线平行 均为逆冲断层 在F133以南走向近南北 倾向东 倾角55 60 在F133断层以北 该组断层走向转为北北东 倾向北西 倾角约45 60 本组断裂属区域性 级构造者 一般不含矿 但属 级构造者 则为良好的容矿场所 东西向或北西西向断裂 本组断裂一般与褶皱轴线近乎垂直相交 在第一构造层 前泥盆纪构造层或基底构造层 包括震旦系 寒武系 反映为先压后张性质 第二构造层 盖层构造 呈高角度不整合于基底构造层之上 包括上古生界中 上泥盆统 石炭系 二叠系及中生界下三叠统 则属张性结构面 断裂倾向北 倾角约为70 85 该组断裂在本区一般不含矿 属控岩导矿构造 坪宝区出露的五个岩带受该类断裂控制 北西向断裂 该组断裂倾向北东 倾角40 45 属张扭性结构面 破碎带发育 但一般不含矿 16 3 区域岩浆岩本区内有大小岩体127个 大体划分为英安质凝灰角砾岩 英安质流纹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微晶花岗闪长斑岩 花岗斑岩 富斜花岗斑岩 石英斑岩 流纹斑岩 云斜煌斑岩 辉绿玢岩等七类 其中以花岗闪长斑岩 花岗斑岩分布最广 次为石英斑岩 上述各岩体在本区成群成带分布 走向为东西向或北西西向 倾向北 倾角一般85 左右 整个区内的岩体从南往北 分为五个岩带或岩体群 17 长乐 村头 黄沙坪岩带 主要为花岗斑岩 石英斑岩 英安质流纹斑岩及云斜煌斑岩 吊准岭 柳塘岭 三公井岩带 主要为花岗斑岩及富斜花岗斑岩 三将军 杨梅冲岩带 主要为花岗斑岩 石英斑岩及英安质凝灰角砾岩 官溪 马鞍岭 宝山 大坊岩带 主要为微晶花岗闪长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东塔岭 半边月 金子村岩带 主要为微晶花岗闪长斑岩及石英斑岩 18 本区岩体多产于基底东西向压性断裂和盖层东西向张扭性断裂中 岩浆岩总的趋势是富硅富碱而贫钛钙镁铁 岩体中岩石含Cu Pb Zn Sn Mo等元素丰度均高于维氏酸性岩平均值 倍 其中Cu Pb Zn Ag W Sn在黄沙坪及宝山岩带中更是较高 这与二区能形成大型多金属矿床相对应 另据宝山矿区岩体云母中微量元素分析 其中的Cu Pb Zn W Sn Mo Bi均为维氏酸性岩平均值的几倍 几十倍 且比所处岩带中各岩体的平均值高很多 说明宝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岩浆岩有直接关系 本区岩浆岩的成岩时间为123 182百万年 属燕山早 中期产物 岩浆岩属深 较深源型的岩浆源沿深大断裂上侵到地表部位冷凝而形成 各种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属同源同期不同阶段分异而形成的产物 19 区域矿产特征 坪宝矿田内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 主要产于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内的爆破角砾岩及其下部接触带的矽卡岩中 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 锡 矿床 主要分布在黄沙坪矿区东南部位的隐伏花岗岩正接触带上 气化 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 与隐伏花岗斑岩密切相关 主要分布在铁 锡 矿床的下部 与铁 锡 矿成过渡关系 属含铁矽卡岩型钨钼矿 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主要产于宝山矿区宝岭倒转背斜中 与隐伏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 中温 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银矿床 该类矿床主要受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羽状裂隙控制 其次为岩体 脉 边缘接触处的冷凝收缩破碎带及褶皱轴部的层间剥离破碎带和挤压破碎带控制 破碎带型金银矿床 该类矿床见于本矿田内的六合锰矿区 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栖霞灰岩顶部与当冲组硅质岩层的层间破碎带及断裂带中 红土型金矿床 主要见于大坊矿区 其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风化壳上及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 C2 3h 白云岩地层中的构造裂隙发育的岩溶凹沟或裂隙带中 风化淋滤堆积型锰矿床 在矿田内分布较广 一般于隐伏有色贵金属矿床上部近地表矿化富集 矿床规模大 如宝山矿区的半边月锰矿床 20 坪宝矿田成矿控制条件与地层岩性 构造及岩浆岩有关 具时 空分布规律 形成三位 地层部位 构造部位 岩体部位 一体 矿体 的控矿特征 地层岩性与成矿的关系 坪宝矿田主要容矿层位为石炭系下统石磴子组 C1sh 上部不纯灰岩 测水组 C1c 高泥质的砂页岩及梓门桥组 C1z 黑色白云岩 少量为壶天群 C2 3h 底部的角砾状白云岩及二叠系栖霞组 P1q 顶部灰岩 当冲组 P2d 硅质岩中 21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本区以耒阳 临武南北向构造带为 级构造 级的复式倒转向斜控制着成矿带的分布 如坪宝复式向斜为Fe Sn W Mo Bi Cu Pb Zn Ag Au成矿带 级复式向斜中的 级隐伏倒转背斜则控制了矿区或矿床的产出 如宝山矿区的宝岭倒转背斜 本区 级褶皱构造轴线拐弯地段 一般控制有矿区或矿床的形成 而 级褶皱中的次级倒转背斜的轴部是隐伏岩体及盲矿体产出的有望地段 本区内的 级断裂构造控制了本区岩浆岩 多金属矿床分布的格架 级断裂构造控制了矿体的规模和富集程度 其中NWW或近EW向的横向控岩断裂与SN或NE向的纵向断裂交汇处控制了本区主要矿床的就位 分布于倒转背 向斜倒转翼的高角度走向逆断层是控岩和导矿断裂 同时也是储矿场所 发育于倒转背 向斜的正常翼的走向逆掩断层 与高角度逆冲断层形成 入 字型或反 入 字型构造 为矿床的主要容矿部位 22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本区内产于 级隐伏背斜中的隐伏岩体对成矿有利 与成矿有关的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 石英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 一般成矿有利岩体自身具钾长石化 接触带围岩具矽卡岩化 大理岩化等 岩体富硅 富碱 而贫Ti Ca Mg Fe 同时岩体中本身成矿元素丰度高 23 矿区地质特征 1 矿区地层宝山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石炭系 矿区内Cu Pb Zn等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为 石磴子组灰岩 测水组砂页岩 梓门桥组白云岩 宝山矿区出露地层有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 锡矿山组 石炭系下统孟公坳组 石磴子组 测水组 梓门桥组 中上统壶天群 其中石磴子组灰岩 测水组砂页岩为本区主要的赋矿层位 岩性 2 矿区构造区内构造复杂 主要形成于印支 燕山期 由一系列的倒转背 向斜及压性 压扭性断裂构造所构成 见图3 1 矿区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 南西 后期横断层F3将矿区划分为南北两区 现将矿区中与矿床有关的褶皱 断层特征分述如下 24 褶皱构造宝岭倒转倾伏背斜 背斜顶部位于矿区中部露采场 其核部由石磴子组灰岩组成 轴面南倒北倾 倾角约30 45 轴面走向80 90 褶皱轴东端向北东转 西端向南西西转 整个背斜向西倾伏延伸 该背斜的东端及南翼被F1 F38破坏 北翼被F0切割 该倒转背斜的轴部和正常翼控制着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裂隙充填型铅锌银矿床 倒转翼控制着裂隙充填型铅锌银矿床 牛心倒转向斜 宝岭北倒转向斜 位于西部矿床的中部 向斜核部主要由壶天群白云岩组成 轴面走向70 80 南倒北倾 倾角45 50 该向斜东扬西沉 倾伏角约30 该向斜北翼被F21 南翼被F0 东端被F3 西端被F5切割 向斜核部被隐伏的F0 1斜切 该向斜转折端与F21控制着西部铅锌银矿床 牛心倒转背斜 位于F21断层上盘 核部由石磴子组灰岩组成 轴面走向70 80 南倒北倾 倾角50 70 该背斜北翼被F109 南翼被F21切割 财神庙倒转背斜 位于F3以北 南翼被F3斜切 核部由石磴子组灰岩组成 轴面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向北东倾伏 该背斜中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 F25 F23 和层间破碎带 C1c与C1sh 及背斜轴部挤压裂隙带是北部铅锌银矿床中的主要赋矿部位 杉木岭 桂阳一中倒转向斜 位于矿区北部 核部由壶天群白云岩组成 轴面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向北东倾伏 25 26 断裂构造矿区断裂根据其走向可分为北东组和北西组 其中北东组断裂多为早期形成的压扭性走向逆冲断层 倾向北西 倾角60 70 主要有F109 F21 F0 F1等 北西组断裂为晚期形成的横向平移 旋转张扭性正断层 该组断裂多倾向北东 少数倾向南西 主要有F2 F3 F4 F5等 北东组断裂与成矿较密切 现将矿区中的主要断层特征叙述如下 F3 位于矿区中北部 为后期横断层 它将矿区分为南北两区 北区为财神庙铅锌银矿床 南区根据控矿构造和矿床位置分为西部铅锌银矿床 中部铜钼矿床 东部铅锌矿床 F3断层是宝山矿区中一条规模较大的张扭性正断层 走向280 300 倾向北东 倾角65 75 上盘西端下沉 东端抬升 下盘西端抬升 东端下沉 断层破碎带宽0 5 50米 主要由砂岩 页岩 白云岩 灰岩的碎块经铁锰质 炭质 泥钙质等胶结而成 该断层在地表风化后常呈黑土带 F0 位于矿区东南部 地表从宝岭倒转背斜的正常翼上通过 为成矿前压扭性逆断层 断层走向10 30 倾向北西 倾角40 65 断层破碎带宽0 1 40米 主要由砂 页岩碎块 千枚岩 灰岩角砾经泥 炭质胶结而成 破碎带中普遍见辉钼矿化 局部地段见透镜状铜 钼 铅锌矿体 矿区中部铜钼矿床主要赋存在F0的下盘 F21 位于牛心倒转背斜与宝岭北倒转向斜之间 东至F3 西到竹子岭 全长约2公里 走向70 80 倾向北西 倾角60 75 断层破碎带宽0 8 30米 主要由砂页岩 灰岩 白云岩 黄铁铅锌矿角砾经泥 炭质物胶结而成 破碎带中普遍见黄铁铅锌矿化 局部地段见脉状 扁豆状黄铁铅锌矿体 F21为西部铅锌银矿床的主要含矿断裂 F4 位于北部财神庙铅锌银矿区 为平移正断层 断层走向270 300 倾向北东 倾角50 80 断层上部大部分地段被花岗闪长斑岩充填 深部为破碎角砾岩带 局部地段见透镜状铅锌矿体 F25 位于北部财神庙铅锌银矿区 为张扭性正断层 断层走向北北东 东西 倾向北 倾角35 60 断层破碎带宽2 25米 主要由破碎角砾岩组成 局部地段见透镜状 囊状铅锌矿体 F25为北部铅锌银矿床的主要含矿断裂 27 矿区岩浆岩宝山矿区的岩浆岩均为燕山早期超浅成中酸性小岩体 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182百万年 145百万年 岩石类型主要有 花岗闪长斑岩 微晶花岗闪长斑岩 石英斑岩 英安质凝灰角砾岩 辉绿玢岩 矿区地表出露岩体26个 其中以微粒花岗闪长斑岩为主 矿区中的岩体主要分布在三个北西西向展布的岩带中 宝山矿区代表性岩体为隐伏于宝岭倒转背斜中的306号花岗闪长斑岩脉 该岩脉已有14个钻孔控制 走向长约400米 倾斜延伸约1200米 倾向北 倾角58 岩石呈深灰色 烟灰色 斑晶含量20 30 多为中长石斑晶 具环带构造 少量为更长石 钠长石 多呈自形 半自形晶 其次为正长石 石英 角闪石 黑云母 基质为石英 长石 角闪石 岩石具斑状结构 基质呈细粒花岗结构 整个岩体具钾长石化 岩体上下盘接触带具矽卡岩化 岩体中Cu Mo W Bi Pb Zn Ti Cr Ni等元素含量较高 该岩体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 具有相对封闭的环境 岩体所带来的挥发份及金属成矿元素不易扩散 在整个缓慢的分异过程中 逐渐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 形成矽卡岩时期的铜钼矿床和硫化物时期的铅锌银矿床 宝山矿区是一个与隐伏花岗闪长斑岩有一定成因联系的多金属矿区 矿床正向分带性明显 由隐伏岩体向外依次为高中温岩浆热液矽卡岩型W Bi Mo Cu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中温热液Cu Pb Zn硫化物矿床 中低温热液Pb Zn Ag硫化物矿床 低温Ag Mn矿床 并出现相应的围岩蚀变为矽卡岩化 绿泥石化 大理岩化 铁锰碳酸盐化 28 围岩蚀变宝山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有 矽卡岩化 云英岩化 萤石黄铁矿化 硅化 黄铁铅锌矿化 大理岩化等 矽卡岩化 主要分布在中部铜钼矿区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 矽卡岩的原岩为含泥质较高的C1sh组灰岩和C1c组钙质砂页岩 矿区中的矽卡岩主要呈透镜状不连续产出 矿区中的矽卡岩主要见有黄绿色和浅红色两种 黄绿色的矽卡岩与黄铁矿 黄铜矿的矿化较密切 浅红 浅灰色的矽卡岩则与辉钼矿 白钨矿 辉铋矿的矿化较密切 矽卡岩中的组成矿物主要有 石榴子石 透辉石 绿帘石 绿泥石等 云英岩化 主要见于矽卡岩外侧蚀变砂页岩中钨铋矿脉两侧 与钨铋矿化密切 萤石黄铁矿化 主要以细脉状 网脉状 团块状分布于砂页岩和白云岩中 产于矽卡岩外侧蚀变砂页岩裂隙或破碎带中时 常与白钨矿化较密切 产于白云岩裂隙中时 与铅锌矿化有一定的关系 硅化 产于矽卡岩外侧围岩时 与钨 钼 铋矿化较密切 产于断裂带外侧时 常与铅锌矿化较密切 黄铁铅锌矿化 主要产于含矿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及近矿围岩的裂隙中 它是寻找铅锌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 大理岩化 主要产于矽卡岩内及外侧围岩 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 29 矿体地质特征 中部铜钼矿床宝山铜矿建矿时采用露天开采 矿床位于宝岭倒转背斜中段 主要由钨 钼 铜 铋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组成 矿体主要赋存在宝岭倒转背斜核部的石磴子组灰岩中及正常翼中 主要矿体在C1sh中上部不纯灰岩中 部分在C1c砂页岩内 矿体主要分布在3线 6线 长约600米 100米 480米标高间 中部铜钼矿床圈定矿体25个 计算B C1级金属量 WO3 9540吨 Mo 14200吨 Cu 85600吨 Bi 4710吨 主要矿体有 矽卡岩型钼矿体4个 它们占钼矿总量的89 23 矽卡岩型铜矿体4个 它们占铜矿总量的85 09 矿体产出特征 矿体形态多呈不规则脉状 有分枝复合现象 形态复杂多样 厚薄变化悬殊 最厚56米 最薄小于1米 一般3 5米 走向北东或北东东 倾向北西或北北西 倾角25 65 走向最大延伸450米 最小不到10米 倾向延伸350米 主要有单铜矿体四个 其中 矿体位于宝岭倒转背斜上翼 矿体位于背斜核部 矿体位于倒转背斜下翼 且受层间裂隙控制 还有综合矿1 4两个 单钼矿2 3两个 赋存于倒转背斜顶部及两翼的矽卡岩及蚀变页岩中 矿体形态呈鞍状 新月形 镰刀状 透镜状 大扁豆体以及似层状 30 矿石特征 按矿物组合分为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综合矿石 矽卡岩型单钼矿石 矽卡岩型单铜矿石 工业类型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次为混合矿石和少量氧化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 Cu Mo 伴生有益组份为 WO3 Bi Au Ag S 有害元素为 As 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 白铁矿 黄铜矿 辉钼矿 白钨矿 方铅矿 闪锌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 方解石 透辉石 透闪石 长石 石英 绿泥石 绿帘石 绢云母 萤石等 31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以自型 半自型粒状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乳浊状结构 压碎结构 揉皱状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以块状 浸染状 网脉状 环状构造为主 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 围岩蚀变主要以矽卡岩化 绿泥石化 长石化 金云母化 绢云母化 硅化 白云岩化 大理岩化 方解石化 黄铁矿化等 其中矽卡岩化为最主要的蚀变 多发育于石蹬子组灰岩中 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 图4 6KZ17301光片黄铁辉钼矿矿石辉钼矿 Mo 呈片状 聚合层片状 玫瑰花集合体状分布 粒径范围0 60 0 65至0 36 0 50毫米 Mo 32 东部铅锌银矿床矿床受宝岭倒转背斜东段倒转翼控制 主要产于C1sh灰岩层间断裂破碎带中 矿体产出部位靠近C1c砂页岩 矿床受层间破碎带的控制 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 总体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倾角40 70 矿床范围 西起1 3线 东至127线 长约500米 见矿标高为300 90米 该矿区有四个含矿带 见有49个铅锌矿体 圈定铅锌主矿体3个 计算C2级金属量 Pb38991吨 Zn54646吨 其中以 号矿带规模最大 它由32个铅锌矿体组成 号矿带的矿石量为42 2万吨 它占总矿量的89 98 33 矿体产出特征 矿体主要产于宝岭倒转背斜东段扬起端下翼石蹬子组灰岩上部 距C1sh与C1C接触界面约50米范围 部分在测水组砂页岩中 由于灰岩硬脆 性质活泼 页岩具塑性 故在褶皱应力作用下 产生走向断层和层间剥离 层间滑动破碎带等一系列裂隙等容矿构造 形成良好的矿液运移和沉淀交代空间 矿体走向与矿床总体一致 一般较稳定 局部地段呈现有北东 北西向变化 形态比较复杂 多为不规则脉状 透镜状 囊状 串珠状 局部分枝复合 膨胀收缩 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频繁 沿走向和倾向方向常出现无矿天窗 矿石特征 宝山东部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铅锌银矿石 按矿物组合分为 块状 角砾状 细脉浸染状 条带状黄铁铅锌银矿石 工业类型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另有少量氧化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 Pb Zn Ag 伴生有益组份为 Au S 有害元素为 As 34 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 白铁矿 方铅矿 闪锌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 萤石 其次为石英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型 半自型粒状结构 它形晶状结构 固溶体分离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包含结构 压碎结构 环边结构 文象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呈致密块状 稠密浸染状 细脉浸染状 条带状 角砾状构造 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 围岩蚀变相对中部矿床微弱 计有云英岩化 矽卡岩化 萤石化 硅化 大理岩化 方解石化 白云岩化等 其中以萤石化 方解石化 白云岩化 硅化较为普遍 与中温铅锌铜矿化关系密切 而云英岩化 矽卡岩化 大理岩化只局部见于矿床西端与中部矿床的过渡带 云英岩化主要分布于矽卡岩外侧蚀变砂页岩中 与钨 铋矿化关系密切 35 北部财神庙铅锌银矿床矿床主要产于财神庙倒转背斜正常翼 北西翼 的断裂中 矿体受断裂控制 财神庙倒转背斜核部由C1sh灰岩组成 两翼为C1c砂页岩 轴面产状为走向北东东 倾向北北西 南倒北倾 倾角约50 左右 该背斜南端被F3 F4两条走向北西 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斜切并旋扭 财神庙矿区的铅锌矿体 主要受F25 F23 F4断裂及F25与F4之间发育于C1sh灰岩中的裂隙带控制 其次是受背斜轴部挤压形成的剥离空间破碎带和受岩体冷凝收缩产生的破碎带控制 确定四个铅锌矿带 圈定69个铅锌矿体 计算D E级矿石量402万吨 D E级金属量 Pb21 7万吨 Zn24 8万吨 共生Ag436吨 伴生Au4 79吨 四个主矿带的矿量占北部铅锌银矿床总矿量的84 83 是公司当前的主要生产区段之一 已作业至 110米中段 其深部也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的重点之一 矿体产出特征 矿体主要产于C1sh C1c C1z1中及C1sh与C1c界面近围的C1sh灰岩中 C1sh C1c C1z1与岩体接触带中 主要以产于石蹬子组灰岩中的矿体为主 其矿体产状主要受断裂控制 矿体厚度大 品位高 产于测水组砂页岩中的矿体主要为成矿期后受应力运移至其内的矿体 该类型矿体小 厚度薄 品位相对较低 产于梓门桥组白云岩中的矿体主要为受断裂旁侧羽状裂隙控制 矿体小 大部分为氧化矿石 矿体形态为透镜状 扁豆状 脉状 似层状及不规则状 其中产于岩体接触带的小矿体走向北西280 310 倾向NE10 40 倾角一般为80 左右 36 矿石特征 宝山东部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铅锌银矿石 按矿物组合分为 块状 角砾状 细脉浸染状 条带状黄铁铅锌银矿石 其中以块状 角砾状为主 工业类型主要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由于部分矿体所处位置受构造及地下水潜水面的影响 矿石遭受地下水侵蚀而产生局部氧化 另有少量氧化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 Pb Zn Ag 伴生有益组份为 Au S 有害元素为 As 宝山北部矿石类型按矿物组合分为 黄铁铅锌银矿石 工业类型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其次为混合矿石 氧化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 Pb Zn Ag 伴生有益组份为 Au Cu S Cd 有害元素为 As F 37 矿石矿物成份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 闪锌矿 黄铁矿 次要矿物有车轮矿 黄铜矿等 脉石矿物比较简单 主要有方解石 石英 白云岩 绢云母绿泥石 萤石 炭泥质物 电气石等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比较复杂 既有典型中低温热液矿石结构特征 又具有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同心圆状结构以及胶体重结晶的自形和半自形变晶等结构特征 主要为他型粒状结构 半自行形粒状结构 自行形粒状结构 交代残余结构 乳浊状结构 环带结构 碎裂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呈致密块状 角砾状 条带状 细脉浸染状以及胶状 条纹状等构造 围岩蚀变与矿化关系 围岩蚀变较微弱 主要有碳酸盐化 硅化 大理岩化 绢云母化等 在矿床的东南缘靠近中部矿床的地方 局部有矽卡岩化 其中在测水组砂页岩中局部见有长石化 而铅锌矿体主要以重结晶作用为主 局部有少量硅化 碳酸盐化 萤石化 大理岩化 矽卡岩化等主要与铜 钼 钨 铋矿化有关 38 西部铅锌银矿床宝山矿区西部深部矿体主要赋存在F21断裂破碎带及其下盘的宝岭北倒转向斜 宝岭倒转背斜中 主要由赋存于宝岭倒转背斜核部的矽卡岩中157 173线铜钼矿体和赋存在宝岭倒转背斜核部 倒转翼石磴子组灰岩 测水组砂页岩 宝岭北倒转向斜测水组砂页岩与梓门桥组白云岩 石磴子组灰岩的接触地段 F21断裂破碎带的158 169线铅锌银矿体构成 是公司当前的主要生产区段 也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主要实施区段 目前生产作业已至 190米中段 宝山西部矿石类型按矿物组合分为 铅锌黄铁矿石 黄铁黄铜矿石及少量的方铅矿石 闪锌矿石 工业类型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其次为混合矿石 氧化矿石 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 Pb Zn Ag 伴生有益组份为 S Au Cd Cu 有害元素为 As 39 40 矿区的围岩蚀变主要有 矽卡岩化 云英岩化 萤石黄铁矿化 硅化 黄铁铅锌矿化 大理岩化等 矽卡岩化 主要分布在中部铜钼矿区隐伏的花岗闪长斑岩的外接触带上 矽卡岩的原岩为含泥质较高的C1sh组灰岩和C1c组钙质砂页岩 矿区中的矽卡岩主要呈透镜状不连续产出 矿区中的矽卡岩主要见有黄绿色和浅红色两种 黄绿色的矽卡岩与黄铁矿 黄铜矿的矿化较密切 浅红 浅灰色的矽卡岩则与辉钼矿 白钨矿 辉铋矿的矿化较密切 矽卡岩中的组成矿物主要有 石榴子石 透辉石 绿帘石 绿泥石等 云英岩化 主要见于矽卡岩外侧蚀变砂页岩中钨铋矿脉两侧 与钨铋矿化密切 萤石黄铁矿化 主要以细脉状 网脉状 团块状分布于砂页岩和白云岩中 产于矽卡岩外侧蚀变砂页岩裂隙或破碎带中时 常与白钨矿化较密切 产于白云岩裂隙中时 与铅锌矿化有一定的关系 硅化 产于矽卡岩外侧围岩时 与钨 钼 铋矿化较密切 产于断裂带外侧时 常与铅锌矿化较密切 黄铁铅锌矿化 主要产于含矿断裂带或层间破碎带及近矿围岩的裂隙中 它是寻找铅锌矿床的直接找矿标志 大理岩化 主要产于矽卡岩内及外侧围岩 与铜钼矿化关系密切 41 宝山西部矿区矿石特征铜钼矿石特征 矿石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综合矿石 矽卡岩型单钼矿石 矽卡岩型单铜矿石 矿石中主要有用元素为 铜 钼 伴生有益组份为 钨 铋 金 银 硫 有害元素为砷 矽卡岩型铜钼钨铋综合矿石以石榴子石矽卡岩辉钼矿石为主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 黄铜矿 辉铜矿 辉钼矿 辉铋矿 白钨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榴子石 方解石 石英 透闪石 绿泥石 绿帘石 绢云母 萤石 磷灰石等 矿石具他形一半自形细粒结构 交代结构 细脉浸染状构造 致密块状构造 矽卡岩型单钼矿石以石榴子石矽卡岩辉钼矿为主 金属矿物主要有 辉钼矿 黄铜矿 黝铜矿 白钨矿 黄铁矿 褐铁矿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榴子石 方解石 石英 绿泥石 绿帘石 磷灰石等 矿石具磷片状星点浸染构造 块状构造 他形不等粒结构 交代结构 矽卡岩型单铜矿石以石榴子石矽卡岩黄铜矿为主 金属矿物主要有 黄铜矿 辉铜矿 斑铜矿 黄铁矿 方铅矿 闪锌矿 毒砂等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榴子石 方解石 石英 透辉石 透闪石 绿泥石 绿帘石 磷灰石等 矿石具星点浸染状构造 网脉状构造 块状构造 他形中细粒结构 42 铅锌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类型有 灰岩型原生铅锌矿石 砂页岩型铅锌矿石 白云岩型混合铅锌矿石 白云岩型氧化铅锌矿石 矿石中主要有用组份为 铅 锌 银 伴生有益组份为 硫 金 镉 铜 有害元素为砷 脉石主要成份为 cao mgo SIO2 AI2O3 43 矿石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 金属矿物主要有 方铅锌 闪锌矿 铁闪锌矿 黄铁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英 方解石 白云石 长石 绢云母 萤石 矿石具致密块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自形 半自型粒状结构 交代结构 砂页岩型铅锌矿石 矿石围岩以砂岩为主 多为原生硫化矿 金属矿物主要有 方铅锌 闪锌矿 铁闪锌矿 黄铁矿 黄铜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 石英 方解石 萤石 矿石具致密块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自形 半自形中细粒结构 交代结构 Py Gn Sph 图4 1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