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和《采薇》的主题美与结构美_第1页
《氓》和《采薇》的主题美与结构美_第2页
《氓》和《采薇》的主题美与结构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氓和采薇的主题美与结构美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前言中说,一个作家如果只会“严格模写现实”,只能成为一个或多或少忠实的画家,“可是,为了得到凡是艺术家都渴望的赞词,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些社会表现的多种原因,寻出隐藏在广大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的意义么?”巴尔扎克所说的“意义”是指作品的思想感情、教育功能、审美感受,类推以后,我们发现它也“隐藏”在诗歌氓与采薇中“人物、热情和故事里面”,读者透过“典型化”的真实的生活感受到美。一、主题鲜明,美在其中氓与采薇其内容与主题虽然不相同,但是都叙写了小人物的事,都刻画了人物的心灵美,突出鲜明的主旨,使读者难以忘怀。叙事诗氓真切自然地叙写了弃妇订婚、迎取、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刻画了一个情深意笃、爱得坦荡而热烈、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女子形象,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对任性暴躁、“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氓透视了女主人公的感情美。她有初恋的期待,有迎取的欢乐,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遗弃的悲哀,在感情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过程中,前后事态变化对比,爱憎分明。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写道:“氓为盲昧无知之称。诗当与男子不相识之初则称氓;约与婚姻则称子,子者男子美称也,嫁则称士,士则夫也。”女主人公对男子的称呼不断转换:“氓(第一章)子(第一章)尔(第二章)士(第三、四章)不称呼(第五、六章)”,我们从中看出两人感情的发展(由尊重到鄙视,由痴情到悲伤,由热爱到痛恨),曲折其妙,情尽委曲,耐人寻味。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的东西,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就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以优美的旋律、纯美的感情,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满足。氓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美。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而氓的悲剧是命运、社会的悲剧。氓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待人天真、善良、温柔,对氓一片痴情。在婚后家庭里勤劳能干,体现了女性的传统美德,令人敬佩。面对氓喜怒无常、喜新厌旧、蛮横粗暴,她具有一定的觉醒反抗意识,倔强刚烈,坚决果断,但最终还是成为悲剧婚姻的受害者和古代妇女命运的代表。女主人公的可爱、可敬的性格,被撕碎了给人们看,引起人们关注当时政治、经济的不平等的社会问题,发现这个“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采薇叙写了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阴雨霏霏、雪花纷纷的返乡途中艰难独行,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追述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集中表现了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和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而采薇展现了征夫的雄壮美。我们从第一章中看到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而抛家舍业;从第二章中看到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信隔绝,过着艰辛的生活;从第三章中看到戍卒度过了漫长岁月,服役无期;从第四章中看到戍守生活紧张劳苦,战事频繁;从第五章中看到军容威武,装备精良,战马肥壮,戒备森严,气势不凡,冲锋陷阵,战无不胜。这两章把戍卒放在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的背景中,放在厌恶战争的情感之中,放在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心理煎熬之中,凸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阳刚之美”。氓的女主人公在性格阴柔之美以外,还有几分阳刚之气,而采薇中的征夫阳刚、自豪在身,但仍然难以抑制自己的思乡之情,昔日的“杨柳依依”与今日的“雨雪霏霏”对比,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真有几分阴柔之美。二、叙事结构,美在其中常见的记叙结构模式大致有五种:时序贯穿式、空间转移式、时空交互式、逐层深入式、并列组合式,而诗歌氓采用了“逐层深入式”结构,叙写事件发生过程,展现人物性格;采薇采用了“时空交互式”结构,表现了解甲退役的征夫因抚今追昔而百感交集,因边关渐远乡关渐近而独行艰难、内心悲苦的感情。氓的“逐层深入式”结构,融入了议论抒情,使读者真实感受到男女性格上的反差。全诗共六章,一、二两章追叙幸福的恋爱过程,第一章,叙述自己由初恋而定的。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诗人叙述到这里,情绪极度激昂,悲愤与悔恨交并,使叙述中断。第三章围绕爱情发表议论,怨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规劝年轻貌美的天真少女别沉醉于爱情。第四章叙写女主人公被弃而回娘家,她由浩浩荡荡的淇水联想到自己过去的感情生活,不禁怨恨氓的负心而反复无常。第五章用赋的手法补叙了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一连用了六个“矣”,写出了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属地位,读起来让人感觉凄苦哀怨又无可奈何。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直接议论抒情,斥责氓的虚伪、欺骗、易变,坚决表明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的态度,表现出女主人公决绝、坚强、刚烈的性格特点。氓结构严整,与它的故事情节、作者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耐人研读。采薇的“时空交互式”结构,源自作品的“倒叙法”的使用,源自征夫生活空间的转换。作品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推移,思乡之情越发急切难忍。后四句层层而详尽地叙写戍役难归的缘由: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流露出军人特有的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展现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将士的装备,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战斗频繁,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歌颂了恋家的戍卒识大局、爱祖国的品质。这样一来,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很自然的事情。第六章描写戍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昔往”与“今来”对举,使戍卒黯然神伤,孤独无助。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前五章侧重于叙事,最后一章侧重于借景抒情,表达方式富于变化,有利于表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氓的叙事结构模式属于“直线型”的(按照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