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练习选题打印.doc_第1页
期末冲刺练习选题打印.doc_第2页
期末冲刺练习选题打印.doc_第3页
期末冲刺练习选题打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四2013.1.12出题人:朱志刚 做题人:孙德勇 审核人:陶卫星一、语言文字运用(17题,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绮筵yn 列观gun 旌旆pi 惊风乱飚zhn B狱掾yun 欢谑nu 酩酊dng 田园寥落lio C嗔目chn 披靡m 凫雁f 皓腕凝霜wn D御苑yun 罗衾qn 菡萏hn 正恁凝愁n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绣闼 披:打开 躬逢胜饯 躬:亲自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的、好的 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亦何恨乎秋声 恨:埋怨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自矜功伐 伐:讨伐4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不以为言B岂管仲之谓乎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C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D是以见放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5.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C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楚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D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被发行吟泽畔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项王则夜起,饮账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B下令如流水之原 无坠天之降葆命C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日夜跂而望归D我以其壁与圭归,以俟尔命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中,有一种诗叫作“乐府”。“乐府”本是汉代创设的一种专管音乐的机关,那些配乐歌唱的歌辞,就统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篇幅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风格上,词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C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菩萨蛮”“念奴娇”“沁园春”“天净沙”“浣溪沙”等;词的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西塞山怀古等。D陆游与辛弃疾两位爱国诗人同是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感情,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阅读下面语段,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分)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到:“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1)温总理引用的典故和谁有关?写出该人物的姓名。春秋的体例是什么?(2分)人物姓名: 春秋体例: (2)请说出温总理讲话的两层主要意思。语言要准确、简明。(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青田刘文成先生传明 李 贽公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少颖悟绝群,读书过目辄诵;善经学,工属文,旁通天官阴符家言。会太祖(1)已下金华,定括苍,使孙炎以金帛来聘,即日同章溢、叶琛间道走金陵。既见上,陈时务一十八策,上大悦。俄陈友谅倾国入寇,压金陵,军势张甚。上欲发兵御之,而众恇扰不决。公后至,独张目不言。上为起入内,趣召公。上固问计安出,乃曰:“贼骄矣,诱之深入,而伏兵徼取之,故易易耳。”上于是决策,诱破友谅,尽覆其众。以克敌赏酬公,公辞不受。师攻友谅之皖城,不下。公谓:“弹丸地,何足久劳师!友谅胆破矣,急进薄江州,彼必遁,江州下,皖城焉往?”友谅果遁。友谅之丞相胡廷瑞,使其子请以洪都降,有所要质。上难之,公从后蹴其所坐胡床,上悟而许,洪都下。前是公以母丧告归。上固留不得行;至是复申前请,始许。公至衢,而苗军叛,杀金华、括苍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衢人汹汹,其将夏毅忧甚,迎公入,众即帖伏。公移书诸属邑,俾固守,俟邵平章之兵而悉诛诸叛将。俄驿召还,道建德而张士诚来寇。李文忠时为帅,奋欲击之。公使勿击,曰:“三日后必走,走而尾之,可尽擒也。”三日,公登城望曰:“贼走矣。”众见其壁垒旗帜如故,且闻严鼓声,莫敢发。公复趣之,至其所,则空壁,所留皆老弱;追而薄之东阳,悉获其众。 公入谢,上从容问曰:“吾欲取陈友谅、张士诚。而鲰生谓士诚密迩,且富而弱,宜先。若为我策之。”公对曰:“陈氏据上游,窃名号,乃心无日忘我。此不宜久蕴崇(2)之。取陈氏,士诚则羹中物矣。”会友谅复攻洪都,上遂率师迎敌之,大战于彭蠡湖,虽小利,尚未决。公请移军湖口,以金木相犯日决胜,陈氏遂平。上即位,擢御史中丞,领太史令。如遇诸大典封赏册拜,皆公与左丞相李善长、学士宋濂计定为之。时处州七县粮岁额五升加五合(3),而上独令青田仅以五升为额。曰:“令乡里子孙,世世颂刘伯温也。”(选自续藏书,有删节)【注】(1)太祖:明太祖朱元璋。 (2)蕴崇:积聚,堆积。 (3)合:g,一升的十分之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欲发兵御之 御:抗击B.上为起入内,趣召公。 趣:急忙C.道建德而张士诚来寇 道:叙说D.上遂率师迎敌之 敌:抵挡.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基机敏善谋的一组是(3分) ( )即日同章溢、叶琛间道走金陵 急进薄江州公从后蹴其所坐胡床 至是复申前请迎公入,众即帖伏 以金木相犯日决胜A. B. C. 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祖了解刘基的才干,所以在攻占金华、括苍后,立即派人带着礼物前去聘请刘基,刘基初次见到太祖就献计献策。B.陈友谅的丞相胡廷瑞,派他儿子到洪都去向太祖请降,提出了投降的条件,当时太祖觉得为难,但最终还是答应了。C.刘基从陈友谅所在地理位置、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他是首要敌人,应该先消灭掉,然后张士诚就好对付了。D.太祖即位后,对青田县征的税比邻近县少,让青田人得到恩惠并世代称颂刘基,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彰刘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俄陈友谅倾国入寇,压金陵,军势张甚。(3分) (2) 急进薄江州,彼必遁,江州下,皖城焉往?(4分) (3) 公移书诸属邑,俾固守,俟邵平章之兵而悉诛诸叛将。(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 淮城感兴【南宋】 张绍文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注: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分) (2)词人在上下片分别发出“天地凭谁整”与“毕竟中原谁定”这两问,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两次发问的具体原因。(4分) (3)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泪眼问花花不语。_。 (2) ,幽咽泉流冰下难。(3) ,月涌大江流。(4)_ _ _,举类迩而见义远。 (5) ,平林新月人归后。(6) ,以手抚膺坐长叹。(7)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8)问君能有几多愁,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拉不开的枪栓周海亮连长看看手表,取下嘴里的烟斗。还有十分钟!他说。远处炮火隆隆,战壕里却落针有声。十分钟以后他们将扑出战壕,对方的机关枪等在那里。兵很害怕。兵只是一百多个兵里的一员。兵想点一根香烟,可是他总是打不着火。 还有七分钟!连长再看一下表,说。他巡视着他的兵,他试图记得所有兵的模样和名字。他知道七分钟以后,至少将有一半兵被打倒。他经历过太多这样的时刻,他的兵从来未曾活过一半。 兵为自己整了整头盔。这是他的习惯动作。似乎,将头盔戴好,子弹就会听话地绕过他的身体和脑袋。 还有五分钟!连长走到队伍尽头,说。兵和连长之间隔着一百多个兵,一百多个兵,开始同时检查他们的步枪。 兵拉一下枪栓。他没能将枪栓拉动。兵再拉一下枪栓。枪栓仍然没动。兵有些慌,蹲下来检查他的枪,他的枪似乎完好无损。 还有三分钟!连长说。 兵的头上冒出了汗。兵的手开始发抖。兵使出浑身力气。没有用。枪栓仍然不能够拉开。 兵看到自己抱着步枪跃出战壕。兵看到对方的机关枪手冲他微笑。他瞄准机关枪手的眉心,可是他的枪不能够射出子弹。机关枪“哒哒哒”地响起,兵的胸口,多出一排整齐的窟窿 还有一分钟!连长说。 兵几乎崩溃。他经历过两次战斗,他没能打中一个敌兵,可是,他的手里握有可以将敌兵射杀的步枪。现在枪还在,可是他知道,今天,他将注定被敌兵射杀。 三十秒!他看到连长的身体,崩紧成弓。 兵绝望了。他的手指流出了血。他想起母亲,想起父亲,想起妻子,想起女儿。以前他也常常想起他们,然那不过是思念。而现在,绝望排山倒海,他知道他再也见不到他们。 兵看到自己被打倒在战壕前,他的枪栓仍然没有拉开。他没有死,他还能动,可是他没有一丝力气。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下锯着他的脖子 五!四!三!二!一 兵开始痛恨这场战争,痛恨给他步枪的连长,痛恨手里的步枪。他做好冲锋的姿势,他的身体崩紧成弓。当攻击开始,无论他的枪膛里有没有子弹,无论他的枪栓有没有拉开,无论他的手里有没有枪,他都必须跃出战壕。他必将死去,死在对方的步枪下,机关枪下,手榴弹下,甚至,匕首下。 一! 兵一跃而起。空中他想试最后一次。他的枪栓在那个瞬间奇迹般地拉开,兵听到一声无比亲切无比美好的“喀嚓”一声。然后,兵迎来一排子弹,子弹“噗噗”地射中他的胸口,那里多出一排整齐的冒烟的窟窿。他躺倒在战壕前面,可是他还没死。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一下锯着他的脖子 战斗很快结束。连长果然失去他一半以上的士兵。 后来他说,这场战斗,他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个最后一刻拉开枪栓的士兵。 可是他没有开一枪似乎他对这场战斗毫无贡献。有人不解。可是他冲了上去。连长说,当他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我看到了敌人的恐惧。(选自中外读点2011年第6期)15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分析其表达特色及作用。(4分) 16文中画线的两处,是如何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4分)(1)似乎,将头盔戴好,子弹就会听话地绕过他的身体和脑袋。(2分) (2)兵的头上冒出了汗。兵的手开始发抖。(2分) 17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兵”的形象。(6分) 18“他看到一个敌兵居高临下地看着他,笑笑,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一下一下锯着他的脖子”这段文字在文中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6分) 六、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国商张謇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张家世代务农,直到他的父亲张彭年时,才在务农之余兼营一个制糖的作坊。也许没有人想到,这个农家子弟将来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一代“国商”。张謇进入历史视野的身份是弃官从商的中国实业先驱。这个带有转折性的身份蕴涵的内容很多。他在40岁之前苦苦求取功名,坎坷非常,到41岁才功成名就。张謇曾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8年他守制结束,到北京销假,正值“百日维新”,恩师翁同龢被罢官。心知官场险恶难测的张謇,决心远离官场,走上实业之路,“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便在第二年辞职返乡,转而经商。中国士大夫阶层历来以“学而优则仕”为事业,经商曾经是中国读书人所不屑于选择的一条道路。弃官而从商,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儒家传统的背离;但是经商之后的张謇又从来没有放弃“尧舜之治”、“圣王之道”的儒家社会理想,作为商人的张謇甚至做了不少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并不十分正确的决定。 张謇生活的时代对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代。此时的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即使是很微观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处处受牵制,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张謇经历了许多艰苦,有许多感慨,对后代来说,这一代企业家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启发。 虽然张謇从商之后,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经营,却很少有人简单地把他称为“商人”。这或许是因为他的政治和社会声望实在太耀眼了。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视角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职业经理人兼公益家。 在20世纪初整个中国处于浑噩茫然之中时,张謇几乎完全凭借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在他的故乡南通建设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城市范本。当时的南通城就像一个试验田,张謇在这里培植他对美好社会的理想。而南通城也像是张謇的城堡,是他政治追求受挫后苦心经营的小王国。有人看到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