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doc_第1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doc_第2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doc_第3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doc_第4页
舌尖下的苏轼曾尝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舌尖下的蘇軾曾嘗盡奇珍異味我國歷史上有名的詩詞聖手-蘇軾,出生於四川眉山的書香門第。由於父母的精心培養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好學,使他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來與眾不同的才能。在他10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優秀的文章,13歲的時候就能修改老師賦的詩句。蘇軾從小就胸懷大志,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詩、詞、散文等表現了豪邁的氣概,其豐富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可以說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蘇軾(10371101年)蘇軾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他做官的地方,都為當地的人民做出了很多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愛戴,蘇軾先後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和司馬光的政策而遭受到朝廷的排擠、迫害,不得已漂泊到了當時的廣東、海南等偏僻、荒涼的地方。不僅如此,蘇軾還曾經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烹飪家和吃貨。他的一生多次遭到貶官,早已經看透了世態炎涼,不論到哪裡都照樣吟詩生活,尤其把自己愛好的“吃”寫在詩裡,並寫的有滋有味。最近有一部反映中國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讓無數人去打開電視欣賞,並為之眼饞,紀錄片裡面講述了全國各地的小吃、名吃,甚至被無數網友稱之為吃貨寶典。我們中國人離不開吃,謀生叫“糊口”;崗位叫“飯碗”;受雇叫“混飯”;受人歡迎叫“吃香”;受人照顧叫“吃小灶”;花積蓄叫“吃老本”;混的好叫“吃得開”;不管他人叫“吃獨食”;受到傷害叫“吃虧”;女人漂亮叫“秀色可餐”;女人嫉妒叫“吃醋”;甚至朋友一見面張嘴就是“吃了嗎”?吃的文化,在我們中國,可謂是源遠流長。蘇軾一生,吃過很多別人不敢吃的稀奇動物。據說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製,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現在飯店裡的各種“東坡魚”的做法,應該還是在蘇東坡的時候創造的。東坡魚宋人周紫芝竹坡詩話說,蘇東坡最喜歡吃豬肉。“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當時,老百姓讚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用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一起送領會成連酒一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讚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曆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製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甙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一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製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東坡肉初到黃州蘇軾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他在紹聖元年1094年被貶為寧遠節度副使,當時已經59歲了。惠州位於嶺南,自古以來就是罪臣流放的地方,被稱為“蠻夷之鄉,瘴癘之地。”然而,到了惠州以後,蘇東坡覺得這裡山清水秀,人情純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便深深地愛上了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人民。並在鄉親的幫助下,修建了新居。有一天他的兒子蘇過捧著一盤鮮荔枝給父親,蘇東坡嘗過以後非常喜歡,荔枝又喚起了他的創作靈感,寫下了,荔枝歎“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當蘇東坡被貶官到當時荒無人煙的海南島以後,在“吃”上就遇到了麻煩。“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鬥酒定膰吾。”這是蘇東坡六十四歲的時候在儋州所寫的一首詩。“儋州”如今在海南省西部地,當時此地生產很落後,米很稀少。蘇軾在和陶勸農六首小序說:“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所產杭稻,不足於食。”這首詩中說他半個月都不能喝上酒,吃飽飯。渴望鄰居能給他送來酒肉。他曾經作詩到:“土人頓頓食薯子,薦以薰鼠燒蝙蝠;初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蛤蟆緣習俗。”由此可見,在當時顛簸流離的境遇中,蘇東坡吃過癩蛤蟆,還可能吃過燒蝙蝠和老鼠。而如今“三叫鼠”已經成為廣東地區的一道菜,這道菜是用一窩剛生下來不久,沒長毛沒睜眼的小鼠崽放在盤中,直端上來,附帶酌料著汁吃。筷子一夾,叫一聲,一沾小料又叫一聲,放到嘴裡一咬再叫一聲,是為三叫。食者必須有極大的勇氣,傳說大補且味道鮮美。他還寫過“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說的是,吃完檳榔後面紅耳赤目炫,如醉酒一樣。正所謂文人不幸天下幸,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稀奇美食,很好的詮釋了東坡居士那曾經酸甜苦辣的一生。眉州東坡酒樓在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