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孔子中庸哲学的触动点 欹器 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 荀子 宥坐 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 天下之正道 庸者 天下之定理 中庸 节选 一 文化背景 中庸 原是 礼记 中的一篇 一般认为 中庸 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前483 前402 的著作 据 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孔子生孔鲤 字伯鱼 早卒 伯鱼生孔伋 字子思 孔子 孔子去世后 儒家分为八派 子思便是其中的一派 子思学于曾子 孟子学于子思 所以后世也把子思 孟子学派称作 思孟学派 并尊称子思为 述圣 孟子为 亚圣 现存的 中庸 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 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 中庸 内容丰富 不仅提出了 中庸 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 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 所以 中庸 被推崇为 实学 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 中庸 之所以受到后儒的重视 根本原因是其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从总体上作了系统化的阐述 其深刻而精微的思想内容 它所阐述的一整套政治伦理思想体系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是十分切合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 二 初步理解 朱熹认为 中庸 是 四书 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也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 反映在课文部分 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 性 道 教 的含义及其关系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 天与人是一体的 天命者 天所赋之正理也 朱熹 论语集注 季氏 天不仅化育了万物 而且把天的正理也赋予了万物 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理 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 性 率性之谓道 率性 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性为所欲为 而是说 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 道 虽然上天赋予人们的 性 是相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 性 的情况不太一样 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 这样就需要 修 通过 修道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其完善 人之性 是上天所赋予的 道 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 教 教化 使道得以修明 性 道 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道 因为 道 是 性 的具体表现 而 教 是用来 修道 的 教是为 道 服务的 因而 中庸 强调 道 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 中庸论修道 主要在 慎独 上下功夫 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种情况 一些与 道 相背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的时候 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 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谨慎 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 以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 慎独 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也要求自己整个身心的活动 处处合乎规范 凭着高度自觉 遵循正道 当喜 怒 哀 乐尚未表现出来的时候 是 性 性 本来就包含着喜怒哀乐之情 而且是无过无不及之的 所以把它叫做 中 这种喜怒哀乐之情表现出来而合乎法度 叫做 和 人人都达到 中和 的境界 大家心平气和 社会秩序井然 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这样 天地万物就能各得其宜 各得其所 运行不息 生生不已 中 是 性 是天下的根本 和 是 道 是天下人普遍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其二 诚者 诚之者 的含义及其区别 诚者 天之道也 诚之者 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圣人也 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按照朱熹的解释 诚 是真实不乱的意思 是天理的本来状态 圣人的道德 和天理是一致的 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达到中道 诚之 是不能真实不乱 但是希望真实不乱的意思 这是人力所能做的 而且是应当做的 不能达到圣人境界的人 不能没有个人的欲望 品德不能完全真诚 所以不能不经过思考就达到天理 而必须选择善 然后明了至善的道德 既然不能做到像圣人那样不必努力就能达到中道 所以就一定要坚决地守住至善的道德 然后可以使自己达到真实不乱的诚的境界 这是一般人达到中道的方法 途径 可见 人为地达到诚 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 孟子 离娄上 中有孟子类似的话 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 人之道就应该思诚 思诚者 人之道 思诚就是追求诚 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天道是诚 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 性 但是 诚性虽然人人具有 但并不是人人都能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 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现 所以在追求诚的过程中 自身的努力 自我的完善就非常重要 择善 是要通过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来完成的 固执 是要通过不达到目的就 弗措 的坚定意志和 人一能之 己百之 人十能之 己千之 的加倍努力来完成 择善 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 告诉我们人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完善自己 就能使自己获得成功 应该注意的是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虽然属于 择善 的方法 但也属于学习过程理论 程颐曾经说 五者废其一 非学也 朱熹则认为这是 为学之序 作为学习过程理论 五步学习过程可以说是明确 具体 深刻 全面 系统的 中庸 不仅对学习过程进行了明确的阶段划分 而且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肯定了勤奋学习 多下功夫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学习精神 这种精神能使人由愚钝变聪明 由懦弱变坚强 这套学习过程论 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学者的治学发生过深远影响 曾引起历代学者的普遍重视 它在中国学习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至今仍有可资借鉴的价值 三 文本研读 参考译文1 1 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 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道 把道德修明 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 道 是不能片刻离开的 如果可以离开 就不是道了 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 不敢疏忽 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 也恐慌惧怕 不敢怠惰 幽暗之中 细微之事 虽无踪迹出现 但动机已成 人虽不知 而自己却很清楚 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 更容易显露的了 参考译文1 2 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 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表露的时候 叫做中 向外表露的时候都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 是天下人最重要的根本 和 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 达到 中和 的境界 天地便各在其位了 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参考译文2 仲尼说 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 小人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 君子对于中庸 能时时处处坚持中庸的原则 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 任性妄为 肆无忌惮 参考译文3 孔子说 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 可是人们已经很少能做到了 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参考译文4 孔子说 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 我知道了 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道 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 中庸的道理不能彰明于世的原因 我知道了 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道 不贤的人常常达不到 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 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的滋味 参考译文5 孔子说 好学不倦就接近于智慧了 努力实行 就接近于仁义了 懂得耻辱 就接近于勇敢了 懂得了好学 力行 知耻三件事 那么就知道修养自身的方法了 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 就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 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 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参考译文6 1 凡国君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不变的常规 这就是 修养自身 尊重贤能 亲爱亲属 敬重辅政的大臣 体恤文武百官 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 招来各种工匠 善待远方的来客 安抚分封的诸侯 参考译文6 2 修养自身 就能确立中庸之道 尊重贤人 做事就不至于迷惑 能亲爱亲属 叔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 和睦相处 敬重辅政的大臣 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 体恤文武百官 受恩惠的士臣就会尽力报答 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百姓 老百姓就因为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招来各种工匠 就会财源茂盛百货充足 善待远方的来客 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归顺 安抚分封的诸侯 就能四海一家 天下畏服 参考译文7 1 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 而努力达到 诚 则是人道 诚的人 不用努力就能符合 诚 自然而然就符合天道 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达到 诚 的人 选择至善的道德 并且坚守不渝 参考译文7 2 广博地学习 详细地询问 慎重地思索 明晰地辨识 坚定地履行 有的知识不学则已 学了 学不成就不放下 有的问题不问则已 问了 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 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 思索了 没有所得就不放下 有的疑难不分辨则已 分辨了 不明晰就不放下 有的事情 不做则已 做了 坚持得不彻底就不放下 别人一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百遍也要做好 别人十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好 参考译文7 3 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 那么即使愚昧的人必能变成聪明的人 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成刚强的人 四 写法探究 大学 和 中庸 中采用了很多递进论述的方法 如 大学 中说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请将 中庸 中的类似论证整理出来 体会其中的逻辑关系 弄明白它们所说的道理 解析 子曰 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 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 则知所以治人 知所以治人 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孔子的这段话 强调了好学 力行 知耻是修身的方法 而知道了修身的方法 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 知道了治人的方法 就知道了治理天下的方法 从修身到治人到治天下 前者都是后者的前提 构成的是条件关系 1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义吗 折中主义 把根本对立的立场 观点 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 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 不分主次 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 不要斗争 新华词典 五 深化拓展 把它看成 折中主义 是不妥当的 中庸并非是无原则的调和 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统一 2 中庸之道在现在往往被人理解为平庸和圆滑 或者说是一种好好先生的处事原则 你觉得这是否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 好好先生 东汉时期 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 无论别人和他讲什么事 不管是好是坏 他都回答 好 有人问他身体怎样 他说 好 有人说自己的儿子死了 他也说 好 他的妻子便责怪他 人家以为你有德行 才把自己的噩耗告诉你 你怎么反倒说 好 呢 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 好 你的话太好了 弄得他的妻子哭笑不得 明哲保身 但求无过 时下 像司马徽这样的 好好先生 多得可以扎成堆 他们的 光辉形象 大致是这么个模样 爱栽花 不栽刺 时刻注意为自己开退路 留后路 说违心话 办违心事 该批评的不批评 该提醒的不提醒 该揭露的不揭露 前怕狼后怕虎 遇到矛盾绕道走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好好先生 把原则 正义 良心统统抛在了脑后 其本质是坏的 好好先生 多了 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正气得不到发扬和扶持 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遏制 腐败分子为非作歹有机可乘 是非分明 主持正义者受孤立 冷落 这样发展下去 社会是很危险的 因此 我们坚决反对做 好好先生 一乡的人都喜欢的人 比不上一乡中好人喜欢 坏人讨厌的人 就是这个道理 中庸 适当平衡和谐 精神实质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是非分明 4 试从 论语 中找些例子 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 过犹不及 子温而不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周而不比事君数 斯辱矣 和而不同 在个人修养方面 孔子说过 质 朴实 胜文 文雅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意思说 做人如果朴实胜于文雅 便失之粗野 如果文雅胜于朴实 则显得欠缺诚心 两者调谐适匀 互补其不足 方可成为君子也 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2003年12月10日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 把目光投向中国 的演讲中 介绍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带答案详解(a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每日一练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题库及答案详解(夺冠)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B卷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基于2025年数据的腾讯社交平台用户流失原因与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题带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彩蛋押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创意钟表》教学设计
- 2025交通行业工会改革计划
- 2022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 高校新生开学动员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范文
- 2025年心内科重症病房CCU临床带教资选拔理论试题(附答案)
-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用户运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边境电子围栏2025年行业应用前景报告中小企业安全市场拓展
- 【英语】江苏省苏锡常镇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德州禹城市事业单位引进青年人才真题
- DBJT15-110-2015 广东省建筑防火及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