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说一首清明绝句项脊轩志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本周我们学习浅说一首清明绝句、项脊轩志两篇文章。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对杜牧的清明一诗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和联想,并抓住关键词进行深入浅出的评析。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造精神,值得我们同学借鉴学习。对于项脊轩志,要注意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要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着重体会作者如何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具体感受所谓“形散神不散”的散文艺术特征以及作者所特有的那种文笔清淡、情致真切的个人风格。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浅说一首清明绝句1、整体感知作者评析的是一首历来为大家喜爱、传诵的绝句:杜牧的清明。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诗,几乎没有看不懂的地方,作者抓住其“音节十分和谐、圆满;形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这些特点,逐句分析道来,引导读者理解、鉴赏。分析第一、二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作者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幅景象:清明时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再加上“纷纷”细雨,一个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作者抓住“纷纷”这个关键词语,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指出它描写的景物形象生动,体现的境界凄迷而又美丽;而佳节行路之人,在这样的时候,心境加倍凄迷纷乱。在这里,“纷纷”和“欲断魂”是和谐的组合,情在景中,景即是情,所以作者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作者总结说:“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诗人的诗体现了这种绝艺,这种胜境,作者的评论抓住了这个精髓。如果说,分析第一、二句时,作者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图景,那么分析第三、四句“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时,作者是联想了戏剧表演,借助小放牛,以中国戏曲表演中的以虚写实来说明这两句诗,它们声、画、意结合,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形象,又给人无限的想象:画面外、诗歌外还有一片天地。最后,作者还就篇法简明地评价了这首诗的高明之处。2、具体把握结构安排:第一部分(1):介绍杜牧和清明诗的地位。第二部分(2-8):具体赏析清明诗的前两句。第三部分(9-14):具体赏析清明诗的后两句。第四部分(15-16):称赞清明诗形式上的高明之处。深入分析:(1)分析第二部分a、第2-8自然段具体赏析清明诗的前两句,在赏析时,作者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进行赏析?是如何进行赏析的?明确:作者抓住“纷纷”这个关键词语,细细辨析“春雨”与夏雨、秋雨、冬雪的不同,引导人们体会清明雨那种“凄迷而又美丽”境界。而正是这种境界,才触发了诗人的情怀。所以,文章断定,“纷纷”表面写雨,实际上写的是行路人的“心情”。“纷纷”一词用比较法从雨的特征、精神和境界上品味,还从行路人的心情上加以品味。“行人”一词则用比较法从行人特定的情境上加以品味;而“断魂”则从情感、心绪上加以品味。b、这些关键词中,“纷纷”一词可以说是这首小诗的“诗眼”,作者围绕“纷纷”一词做足了文章,说它是“形容春雨”,也“形容情绪”,“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情绪”,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仔细看看第3、4自然段,说说这首小诗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明确:先说“纷纷”一词“用得好极了”,好在它“抓住了春雨的特色”和“清明雨的精神”,“传达了”一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进而揭示“纷纷”一词不仅是“形容春雨的意境”,而且“还在形容着雨中行路者的心情”。在此,作者通过诗的第二句的辨析,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把春雨纷纷飘落和雨中行路人凄迷纷乱的情境融合为一体,从而领悟了这首绝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c、“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第8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前两句诗的表达特点进行总结,并为下文过渡。(2)分析第三部分a、第9-14自然段具体赏析清明诗的后两句,在赏析时,作者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进行赏析?是如何进行赏析的?明确:“遥指”把动作进行定格处理,将无形化作有形,由抽象的文字化作生动的画面,引导人们想像客人与牧童的问答,体会诗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遥指”在联想中通过其“不远不近”令人遐想的距离感来加以品味。杏花村是虚名不是实名,就像山水画里的远山,朦胧是一种别样的美丽。b、赏诗,跟写诗一样,也需要联想和想象。作者是如何在评析中展开想象的?明确:文中写红楼梦大观园中“杏帘在望”和民间戏曲传统剧目小放牛中“用手儿一指”是联想。红楼梦中“在望”的神情应是“遥指”的最好注脚;而“小放牛”的动作则声情并茂,传神鲜活地注释了“牧童遥指”的绝妙意境。接下去,文章写小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剩下的行人之心情、动作、神态的描写全是赏析者的想像;丰富的想像把雨中行路人此时此地此境的心情表达得细致入微,极有艺术感染力。(3)分析第四部分这两个自然段从哪几方面称赞了清明诗形式上的高明之处?明确:语言是“自然之极,毫无雕琢”;结构的“起承转合”既严谨又灵活;内容形式统一协调,是古人所说的艺术中的“神品”。全文小结:学习这篇评析文章,是在读一首诗,又是在看一幅画,听一曲音乐,都是在体验一种情。在诗歌的赏析、评论中,作者抓住了词语。有的注释含义,如“行人”、“断魂”、“杏花村”,帮助读者正确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诗人的原意,进入诗的境界。有的进行了比较,如“纷纷”一词,是关键词语,作者把它与形容下雪的“纷纷扬扬”比较,与“天街小雨润如酥”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纷纷”清明雨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鉴赏其情景交融的境界。有的词语是结合诗的意思、境界来正确把握词义,如“遥”字究竟有多远。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赏析评论诗歌的一个极重要的方法:从品味语言入手。作者说,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这篇评析文章,也是这样,通俗自然,很少用术语,虽说“浅说”,却是十分“深入”。(二)项脊轩志1、探讨文章主旨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文章随事曲折,绘影绘声,自然动人。2、知识积累(1)一词多义(2)古今异义先大母(先,去世的,今常指“在前边”,与“后”相对)而母立于兹(而,你,今常做连词)过余(余,我。今常指多余的,剩下的)来归(归,女子出嫁。今常指回来)凡再变矣(再,两次或第二次。今常作“又”讲)(3)词类活用雨泽下注(向下,方位名词作状语)使不上漏(从上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前辟四窗(从前面,方位名词作状语)垣墙周庭(砌,名词用如动词)乳二世(喂好,名词用如动词)执此以朝(上朝,名词用如动词)(4)文言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语未毕,余泣(省略句)3、课文分析文章共有6个自然段。从各段内容间的相互关系上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其余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项脊轩”本身的刻画。作者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它的“身份”和特点一间原先叫做“南阁子”的又古老又逼仄又破漏又阴暗的小屋子。作者用的是白描手法,用语十分简练,给人的印象却又非常具体、鲜明。看到这里,读者难免会有一个疑问:这样一个既不起眼又不管用的破烂玩意,有什么值得怀念、记述的价值呢?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作者有心使用的一种“欲扬先抑”的“蓄势”手法。只见他笔锋一转,便开始为这幅光影黯淡的图画增添温馨、亮丽的色调了。修葺补漏,移花植树,不仅一般地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竟然使它成了一个清幽宜人的读书好处所。“借书满架”,当然不是说屋子的主人穷得连一本书也买不起,而是对他自己读书之勤、涉览之广的一个比较谦虚的说法。“偃仰啸歌”,正是书读得有心得、有乐趣时的兴会淋漓模样;“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则是说心境十分闲适的时候,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似乎都能传到他的耳朵中来。整个屋内屋外的环境始终是十分安静的,但又决不使人感到枯寂。白天,小鸟依人;月夜,花影扶疏。这一片生机活泼的景象,并不只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中显然还有作者自己胸襟、情趣的折光。第2段只有一句话,它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向第二部分过渡的桥梁。第一部分对于项脊轩的刻画,既是扣题的需要,也是为整篇文章铺设必要的思想感情线索。正因为作者对于项脊轩的印象很深,所以在此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也就特别难以忘记。而通过对于这些难忘记忆的咀嚼回味,又会使项脊轩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因为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体概念,而成为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位重要的见证人,或是仿佛可以对之倾吐自己内心全部痛苦或欢乐的知心朋友。正是在这样一种心理活动规律的作用下,讲完项脊轩的由来以后,作者的思绪便又自然地踩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的踏足板而继续向前跃进了。第3段,写的就是由此而引出的一大段关于往事的回忆,其中共有三层意思。从“先是”到“凡再变矣”为第一层,讲的是封建大家庭由聚族而居到四分五裂。这一变化的表述,也是以项脊轩为观察点的,所以看到的是原先南北相通的偌大庭院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小门墙”(或断作“小门,墙”)所阻断,随之便出现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等颓败衰落、杂乱无章的景象,而且一变再变(也就是愈演愈烈)。作者讲述这一段话的语气,看起来比较平静,实际上不无遗憾和惆怅的感觉。这从他所着眼的那些具体细节以及“凡再变矣”这一句话的语气上可以体会出来。第二层从“家有老妪”到“余泣,妪亦泣”,是对自己母亲的回忆。作者幼年丧母,有关母亲的许多事情难免不甚了了,所以要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老奶妈讲的事情同样非常琐细,而且和作者本人无关。但是,就在那似乎是随口而出的一两句问话里,那种时刻以儿女的饥饱寒暖为念的慈母心肠,却又宛然如见。无怪作者听了也会感同身受地忍不住哭了出来。第三层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到本段末,写作者对祖母的回忆。所叙事情与作者直接有关,也更加富有情节性。其中一共有三个镜头:先是祖母来到轩中,看到作者埋头苦读,说了一句貌似戏谑、实为夸誉的话,活脱脱是老祖母对孙子又疼又爱的口吻。临去时,一面亲手关门,一面喃喃自语,忧喜交半地预测孙子将来也许能功成名就,重振家声。过了不一会,又把她自己祖父当年上朝用的手板(笏)拿来赠给作者,作为对于他的期待与鼓励。这一系列的言语、动作,细腻而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望孙成龙的老祖母的认真神态与急切心理,使作者深为感动,想起来就会“长号不自禁”。这一连串回忆,看起来东写一件事情,西写一件事情,笔触的腾挪转换十分自由。但是,它们都是以项脊轩为背景而展开的。从作者行文的运思轨迹上看,仍是第一部分内容的自然生发。同样,当第4段从对人事的回忆重又落到对于项脊轩本身变化的陈述上时(“凡四遭火”而得“不焚”),也不会使人感到有什么前后不相关联的地方。因为,因轩怀人,思人及轩,本来就是组成这篇文章内在思想感情脉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整篇项脊轩志,并不是一气呵成的。现有的第5、6两段,是在写完前面的文字以后,又过了十多年才补加上去的。写的是作者妻子的“来归”(嫁过来)与不幸早逝。俩人相聚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感情却很深厚。文中说到结婚以后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以及回家省亲回来转述“诸小妹”的问话,事情同样十分细小,但是充满了一种两情无猜的和睦、甜蜜气氛,使人不难想见他们婚后生活的幸福、愉快。正因为如此,妻子的早逝,自然在他心中流下难以磨灭的哀痛,于是,房子(项脊轩)坏了,也不再修理。以后为了在家养病的需要,虽又“复葺”过一次,但是“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语气虽然平静,但字里行间,分明流露出一股难以排遣的哀思。文章写到这里,本来也可以算是文完而意足了。不料作者笔下又起波澜,转而写到庭中的一棵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睹物思人的一往情深,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更给整篇文章带来了咀嚼不尽的回味。总之,文章的开合貌似信笔所至,其实缀前联后的“针脚”十分细密;内心分明含有丰富的情感,遣词行文却又偏爱以“吞”为“吐”。这是作者文章风格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散文创作“形散神不散”的思想艺术特色的一种具体表现。虽然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谈不上有什么特别深厚的社会意义,但文朴思巧,情真味厚,不失为千古名篇,令人百读不厌。三、难点知识剖析(一)项脊轩志一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1自然段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这些事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得到和谐的统一。(二)项脊轩志一文在写景和叙事中如何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先说写景中的抒情。本文前半部着重写景,借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多可喜”的思想感情。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0米彩虹滑道施工方案
- 房租租凭合同范本6
- 砖厂的用工合同范本
- 年度律师顾问合同范本
- 外墙石材干挂工程劳动合同4篇
- 茶叶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装修合作框架合同范本
- 代办报价合同范本
- 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 售后服务委托协议范本4篇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7)
- 点胶正式员工考试及答案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is is me 教案(共6课时)
- 2025年GCP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消保化解案例课件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用浪浪山正确打开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年幼儿园膳食工作计划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电信校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