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的教材解读1、 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此外,本单元还有一篇读书方法指导的课文,再加上习作2、练习2。 有志者,事竟成。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双目失明的阿炳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要用动人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三保太监郑和七次率领船队出洋,历经千辛万苦,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司马迁发愤写是一篇凸显司马迁著书决心、痴心、精心、恒心的好文章,记叙了司马迁历经13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二、目标导向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学习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4、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培养学生课外积累的习惯。 5、理解并掌握精读和略读的基本用法。 6、口语交际:我来说一说。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课文的内涵,学习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2、背诵指定的课文。 四、课时安排 9、海伦凯勒 -2课时 10、二泉映月-3课时 11、郑和远航-2课时 12、司马迁发奋写史记-2课时 13、精读与略读-1课时 练习三-3课时教学内容9、海伦凯勒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重点难点2、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精神。教具准备小黑板,朗读带、海伦的资料教法与学法启发法 引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片段教师有感情的朗读。2、提问:(1)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这样的感情我们有吗?为什么我们没有?(3)文中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有那些?3、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是美国女学者海伦凯勒的心声。对于她你们有什么了解。4、出示课题5、过渡:这位了不起的学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成就这样辉煌的事迹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小组学习文中生字新词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2)指名领读、齐读三、再读课文1、分节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及课文内容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小结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听写生词;(3)进一步了解海伦凯勒的故事,并阅读她的作品。一、导入、揭示课题1、听读欣赏2、指名回答3、指名补充4、指名回答5、指名补充6、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按要求自读课文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3、听读、正音4、齐读。5、听读、评议。三、再读课文1、听读、理解2、自读、思考。3、指名回答,交流、补充。小结:指名交流课题9、海伦凯勒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3、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2、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合作探究,鼓励表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词,并检查默写情况。2提问:(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2)课后,你阅读了哪些海伦凯勒的作品?有什么感受?二指导精读1默读第一节,思考: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提问:(1)海伦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如果是你,你觉得最可怕的是什么? (2)对于一个渐渐长大,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来说,这个打击怎么样? (3)海伦的脾气是对谁发的?她会怎样?3朗读指导:海伦是多么不幸啊!这座痛苦的大山压在她幼小的心灵上,连说都说不出来。你体会到了吗?4齐读第一节。5提问:小海伦此时最渴望的是什么?6过渡:就在这时,有一个人走进了她的世界,给她的心灵注入了清泉。她是谁呢?7轻声自读25小节,思考:沙利文老师是怎样帮助小海伦的?海伦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语句。8提问:(1)是什么让海伦对生活又有了希望?(2)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海伦是怎么学习的?(3)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4)她为什么能这样努力、坚忍不拔地学习?(5)她的努力有了什么样的收获?9要求再读第5小节,体会:从海伦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什么?10组织交流。11小结:知识打开了海伦地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一天天的过去,海伦在艰苦的学习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她对生活更加热爱。12指导朗读:你被海伦感动了吗?你体会到了吗?13齐读第25小节。14默读67小节,思考:海伦又一次做了一个惊人的尝试。她是怎样做到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15出示海伦的话,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点?16提问:最后一句话能不能改成“我每天坚持着练习。”?为什么?17指导朗读:如果你是海伦,你会怎么去说这样的话?18尝试齐读第6小节。19引读:终于(学生齐读第7小节)三小结1许多名人在了解了海伦后,都给了海伦很高的评价,让我们来一起看看。2、读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你就不想对海伦说点什么?如果海伦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同桌间先说说看。(可以是小时候脾气暴躁的海伦,可以是学拼写的海伦,可以是学说话的海伦,也可以是获得成功的海伦)四、拓展作业,激情总结1、只读了关于海伦的一篇文章,大家就有这样深的感受,如果去读一读更多有关海伦的文章,或者去读一读海伦写的书,相信大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老师为大家推荐几本,愿意看吗?(课件出示书籍封面:海伦凯勒自传、敞开的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简单介绍这些书籍)课后找机会读一读好吗?2、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又回到了有声有色的世界。)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上;)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海伦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课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记住这位感动我们,感动世界的人吧!(出示海伦图片,并引读)记住一种精神 /不屈不挠 /战胜命运的精神 /请记住海伦 凯勒记住一种品格/热爱生命/忘我付出的品格/请记住海伦 凯勒记住一个人/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人/一个永远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人/请记住海伦 凯勒检查复习听写。2指名回答。指名补充。二指导精读1默读第一节,思考。2指名回答。3想象,一一回答。4指名补充。5尝试练读,体会。6指名读,评议。7齐读。8指名回答。9轻声自读,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10指名交流。11指名补充12指名一一回答。13指名补充。14再读,体会。15小组交流体会。16指名汇报,补充。17自己尝试朗读。18指名读,评议。19齐读。20默读,思考。21指名回答。22再读,思考。23指名回答,补充。24组织小组讨论。25指名回答,补充。26自己练习读。27指名读,评议。28齐读。29齐读出示生读同座位说一说指名说小组讨论生填空指名回答齐读教师引读板书9 海伦凯勒生病 失聪失明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奉献 永生留名教学反思课题10、二泉映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文章脉络。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收集阿炳的生平资料,对阿炳生世有必要的了解、二泉映月和配音朗读。教法与学法引导法 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塑像的图片)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有关他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介绍。(阿炳,民间音乐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从小跟父亲华清和当道士,学音乐。4岁时母亲死了,21岁得了眼病,35岁双目失明。在无锡以沿街卖唱和演奏各种乐器为生,还经常演唱当日新闻。抗日战争时期,演唱过汉*的下场等歌曲;抗战胜利后,演唱揭露、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歌曲。阿炳创作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泊沙、昭君出塞等名曲。其中最著名的是二胡独奏曲二泉月,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一泓清泉静影沉璧(2)指名读,指点学生读准前、后鼻音,多音字。(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词语掌握情况和各自然段的大致内容:葱茏:形容植物青翠旺盛的样子。摇曳:摇荡。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如沉在水中的玉璧。(看图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萦绕:萦回。文中指泉声时时在耳边回响。坎坷:坑坑洼洼,比喻人生道路曲折、充满艰辛。(联系阿炳生活遭遇理解)激愤:激动而愤怒。倔强:性格刚强。富饶:物产丰富。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第1、2自然段):二泉的自然环境和小阿炳跟着师父到二泉商月的情景第二段(第3、4自然段):不幸的经历没有泯灭阿炳对音乐、生活的热爱,他又来到二泉,心潮激荡,似乎听到人世间的不平之声。第三段(第5、6自然段):阿炳在二泉边用二胡倾吐自己的情怀,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左窄右宽“饶”右卜不要多“点”指名回答介绍相关资料齐读课题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理解词语,讨论。自读,指读。学生尝试分段概括。学生质疑。完成写字书。课题10、二泉映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重点难点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2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具准备多媒体教法与学法引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汇报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感到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很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刚直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标出。小组讨沦。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看出阿炳抒发情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赞叹怀念思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表达出抒发了)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2第1自然段。(1)播放“秀美的惠山”录像片断(2)交流:家乡美好风光对阿炳的熏陶(3)指导读出美感。3第2自然段。四、配乐朗读全文生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根据老师的提示生回答学生读课文,划语句。学生交流。结合划出的语句交流。朗读。指名理解词语小组讨论生交流生读句子听音乐感受想象同桌讨论指名回答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自由朗读女生郎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课题10、二泉映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四、五两段,继续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2、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四、五两段,继续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四、五两段,继续感受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同命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2、指导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默写生字词。患病搀扶积淀坎坷哭泣泯灭抒发委婉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开始曲子是有如。随着旋律又、他这曲子告诉人们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4、指名背,集体评议。三、作业指导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2、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默写生字同桌互批阅纠错订正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思路指名回答听录音想象、感悟组内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评议根据教师指导完成写话练习教学反思课题11 、郑和远航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挂图、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等。教法与学法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设计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情况,渗透方法指导1、揭示课题:同学们,马上将迎来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节?接下来七月一日是什么节?七月十一日也是一个节,你知道是什么节吗?七月十一日是中国航海节,是为了纪念我国明朝的一位航海家而专门设置的节日,你知道这位航海家是谁吗?(板书:郑和)2、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会读了吗?3、原来预习可以有这么多好方法,请你选择一种跟大家交流一下预习成果。4、通过交流看得出来,我们班的同学有着良好的预习习惯。俗话说得好,好习惯能够成就大未来,希望大家能把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保持下去。二、默写关键词语,整体感知课文1、既然同学们预习得这么充分,字词掌握得一定不错。 (1)对照课文自己批改并纠正。(2)根据黑板上的错误重点记忆字形。(3)用找近反义词的方法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这些词语同学们会默了,也弄懂了,课文真的读正确、读流利了吗? 三、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写作特色1、通过读书,同学们又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你能联系课文内容,任意选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话吗?2、指导分段:(1)我们知道课文中介绍郑和远航共有七次,你发现我们刚才说的这段话其实介绍了什么?对照书上看一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经过的?(2)你看看剩下的6、7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3、领悟写作特色:你发现课文在写郑和七次远航时写法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有详有略”是这篇课文一个非常明显的写作特色。4、指导分层:(1)我们再来看,课文详细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经过不是一下子写成的,分了几层意思来写?(2)根据小标题看看哪组词写了这层意思,你能把他们一一对应地排列在一起吗?(3)对照书上找一找,课文第一段中哪些小节分别写了以上三层意思?在书上用“/”做上记号。5、这三层意思写得非常具体生动,但是要读流利很不容易。老师想请同学来读一读,你可以从三层意思中选择一层读,最好能告诉大家选择的理由。四、总结学习内容,引发阅读期待1、总结学习内容学到这里,我们不但默写、理解并运用了这些词语,并且进一步利用这些词语,合起来理清了文章的段落。2、引发阅读期待学到这里,我们对课文内容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3、这些问题提得好啊,下节课就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这些话题展开深入的学习。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尝试分段默读课文,尝试分层交流精读课文自读思考交流齐读自由读,思考表演读,评议自学思考交流齐读默读,思考交流略读自由读,思考交流课题11、郑和远航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2、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难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郑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启发法 引导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思考:如果把全文分成两段,可以怎么分?1、反馈:说说这样分的理由。第一段(15):写郑和第一次远航。第二段(67)写郑和共有七次远航。这样分段,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重点和写作特点。2、默读第15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3、组织反馈。二、精读课文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反馈,交流。指导朗读。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b角色表演。2、自学第4、5自然段。(1)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他们在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2)指导朗读。练读第4自然段,在读中体会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友好之情。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组织讨论,反馈。三、略读第6、7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体会: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对郑和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2、讨论:为什么略写其余六次远航?3、郑和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4、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的主要内容2、你能试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吗?3、分小组反馈,交流。4、总结:我们和郑和一起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远航,在众多欢呼声中“扬帆起航”,途中和各国友人“友好交流”,一次又一次“战胜凶险”,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我们还感受到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开拓、探索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五、作业一、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尝试分段默读第一段,尝试分层交流二、精读课文自读第一段,思考交流齐读自由读,思考表演读,评议自学4、5小节。思考交流齐读默读,思考交流三、略读第6、7自然段自由读,思考交流交流板书第一次远航友好交流(详写)11、郑和远航 战胜凶险其余六次远航 (略写) 教学反思课题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重点:1、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生字词,感情朗读、理清文章脉络。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 小黑板教法与学法引导法 比赛法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1、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板书:11、司马迁)2、介绍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的史官,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辉煌著作呢?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2)用钢笔描红。(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讲述:把道理或事情讲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搜集:到处寻找并聚集一起。研读:钻研并阅读。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发愤:决心努力。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4)结果怎样?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第三段(4):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第四段(5):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四、指导写字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一、揭题,解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自学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默读课文,思考指名让学生归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课题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重点难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引导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讲读课文第一段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司马迁主要受了父亲的什么影响?3、受了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是怎么做的?4、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5、指导朗读父亲的话。二、讲读第二段1、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2、讨论“横祸”,理解“酷刑”。(1)这场横祸是怎么引起的?(2)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3、指导朗读第二段课文。三、讲读课文第三段1、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2、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1)他为什么想雪溅墙头,了此残生?(2)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3、出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事业高于一切、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四、讲读第四段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2、指导朗读。五、复述总结课文1、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2、故事的什么地方使你最感动?六、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讲读课文第一段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交流齐读二、讲读第二段默读,思考讨论交流齐读三、讲读课文第三段默读第三段,画出句子交流讨论齐读交流体会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四、讲读第四段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五、复述总结课文指名读课文。指名说出课文的段落大意。同桌互相复述课文。指名复述课文,评价板书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父亲的影响与嘱托专心致志受酷刑克制自己发愤写作史记教学反思课题习作3(新闻报道)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2、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重点难点要求能做到“新、真、短、快”,以简洁的文字,真实的内容,迅速报道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习作指导课前准备组织一次跳绳或拔河比赛教法与学法活动尝试 自学 交流 讲解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收看过新闻联播吗?2、播音员报道的新闻都是由记者撰写的“新闻报道”。3、今天我们要来学做小记者,了解“新闻报道”的写法。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探求习作形式 1、阅读课本提供的例文。 同学们,首选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闻报道的写作形式,读读课本上的这篇报道,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2、尝试自学:(1)学生自由阅读。思考,讨论:例文每一自然段写了什么?(2)自读,再指名朗读。 (3)讨论新闻报道的特点。 3、讨论:读了这则报道知道了什么?4、我们读了例文,就能对这次男篮比赛情况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自读习作3第二部分,发现报道的写作特点。5、讨论1)、例文各部分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2)、归纳,板书: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 导语:交代结果 主体: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6、阅读报纸上的多篇新闻报道。 (1)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爸爸妈妈订阅和我们自己订阅的报纸,对照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新闻报道的特点,找出报纸上的新闻报道。(2)在小组里交流,评判一下找得准不准确。 (3)指名朗读自己找出的新闻报道。 (4)引导发现、补充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 三、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1、可以组织一次拔河或跳绳比赛等。2、学生口述比赛情况,注意体现出报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为什么等因素。3、指导确定标题,突出重要内容,然后按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交代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这一格式开始落手报道内容。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报道的事件清楚,重点突出,语言规范。一、导入交流二、自学例文,了解这则新闻报道,探求习作形式自学,思考指名读,交流讨论讨论,分析写法交流自己的报纸尝试分析交流发现三、指导写好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交流,补充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写作练习板书习作3(新闻报道)标题:题目突出重要内容导语:交代结果主体:事情经过结尾:补充交代课题习作3(新闻报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修改作文重点难点学生能认真修改作文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教具准备学生习作2篇教法与学法引导法,提问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汇报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二、交流、评议习作。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写出了新闻报道的特点”方面进行评议。修改习作草稿。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突出了新闻报道的特点,写清了竞赛的过程,生动而具体)再次进行修改。学生作文,教师指导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学生继续作文二、交流、评议习作。1、学生修改2、作文誊写板书课题习作3(新闻报道)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讲评学生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重点难点评讲作文课时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评讲作文教具准备学生作文2篇 教法与学法自读自查 讨论点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二、习作讲评。1、评改重点: 是否掌握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是否把竞赛的过程写得具体而生动。2、评改步骤:挑选初稿中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掌握得好的片断,让小作者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挑选初稿中竞赛过程写得具体而生动的片断,集体讨论修改。同桌根据评改重点互相评改。2、佳作欣赏三、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改习作。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写出了新闻报道的特点”方面进行评议。)修改习作草稿。3)再次进行修改。一、学生习作。二、习作讲评。1看例文,思考。2同桌讨论,修改。3小组讨论。4指名汇报5指名补充。6一一指名回答,交流。7 同桌交流。三、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改习作。1尝试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课题练习3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语文与生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与学法了解积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设计教学过程一、学习语文与生活1、读短文回答问题1)自读短文2)出示:恍然大悟理解:一下子明白了。这位青年一下子明白了什么?3)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中思考。“学了一年就觉得很好”与“磨穿的砚台”比较,发现这位青年与老师的差距在哪里?想一想,这位青年会怎么想?4)再读全文,得出结论学习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练字”的看法1)出示题目:现在电脑普及了,我们不需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练字了。虽然现在电脑普及了,但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工夫练字。2)你同意哪个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3)两个阵队展开辩论,摆事实,讲道理。小结: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磨练人的意志,而且,写字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安装团队管理方案(3篇)
- 电信基站工程建设方案(3篇)
- 安全教育年度培训方案课件
- 牧场安全生产培训方案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检查课件
- 猎头专员面试题库及答案
-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功能用户付费意愿趋势预测报告(2025年)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用电课件
- 2025年工业互联网NFV技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与新能源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创意钟表》教学设计
- 2025交通行业工会改革计划
- 2022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
- 班干部聘任仪式
- 2025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设计(附目录)
- 高校新生开学动员大会教师代表发言稿范文
- 2025年心内科重症病房CCU临床带教资选拔理论试题(附答案)
- 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 边境电子围栏2025年行业应用前景报告中小企业安全市场拓展
- 【英语】江苏省苏锡常镇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解析版)
- 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及答案(附目录P10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