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doc_第1页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doc_第2页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doc_第3页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doc_第4页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古典自然法学派 Classical law-of-nature school 在17、18世纪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和革命斗争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以强调自然法为特征的一个法学派别。一称自然法学派。所以称“古典”自然法学派,是为了与其他时代(古代、中世纪或20世纪)的自然法学说相区别,并表示自然法学说在17、18世纪最为盛行。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H格劳秀斯和Bde斯宾诺莎(16321677),英国的T霍布斯和J洛克,意大利的CB贝卡里亚,德国的Svon普芬多夫和Cvon沃尔夫(16791754),法国的孟德斯鸠和JJ卢梭。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以及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许多政治活动家,例如T杰弗逊(17431526)、P潘恩(17371809)、孔多塞(17431794)和MFMIde罗伯斯庇尔等人,他们也都信仰古典自然法学。 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观点的比较 古典自然法学和当时同样盛行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是密切相联的;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人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主张这两种理论。他们一般都认为,人类在组成国家以前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受体现人的理性的自然法的支配,以后根据理性要求,订立契约,成立国家。对于人类在自然状态下如何生活,为什么要订立契约,契约的当事人是谁,契约内容如何,在成立国家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实在法与自然法的关系,他们又众说纷纭;特别是在政治上,他们虽然都以自然法学说为依据,却各自得出了十分不同的结论。有的倾向君主专制(霍布斯),有的倾向君主立宪(洛克、孟德斯鸠),有的主张民主共和国(卢梭、杰弗逊和潘恩);有的倾向温和的改良(孟德斯鸠),有的主张以武力推翻暴政(卢梭)。同时,从他们对个人和国家或实在法与自然法的关系的不同解释中,也可以看出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国家制定的实在法应服从自然法,国家不得侵犯自然法赋予个人的权利;另一种倾向则认为国家权力至上,实在法与自然法实质上是一致的。在西方政治学和法学著作中,前一种倾向被通称为自由主义学说或个人主义学说;后一种倾向被通称为国家主义学说或绝对主义学说。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7、18世纪的古典自然法学说和古代、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都将自然法与抽象的正义观念并列;都认为自然法是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但它们之间又有很大差别:在内容上,古典自然法学说强调人的理性、人性、人的权利(包括私有财产权),并认为根据自然法,可以制定出详尽的、普遍适用的法典;而古代、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则强调自然和宇庙的理性,特别是神的理性或意志,依附于神学,强调人的义务,并将自然法归结为少数几条道德箴规或宗教戒律。在历史作用上,古代和中世纪的自然法思想,一般是为奴隶制和封建制辩护的,而古典自然法学说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思想武器,是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或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理论基础;它促进了法律的统一;提高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诸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主义等新的法律原则;推动了宪法、国际法等新的法律部门的形成以及象法国民法典这样的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法典的出现;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促使法学摆脱神学的桎梏,为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造了有利条件。 古典自然法学派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的全部学说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因此,“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页)。 从19世纪初开始,在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见奥斯丁,J. )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反对下,古典自然法学派逐步趋于衰落。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历史法学派historica1 school of law 19世纪以反对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法律体现民族精神或历史传统为特征的法学派别。在德国首先兴起。开始代表封建贵族利益,以后逐步演变成19世纪资产阶级法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 历史学派的兴起和实质 该派创始人是德国格丁根大学法学教授G胡果(17641844),他在自己的主要著作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的哲学的自然法教科书中提出了该派的某些基本观点,但系统地陈述该派观点的是他的学生EKvon萨维尼。后者在拿破仑战败后,与海德堡大学法学教授AFJ蒂鲍(17721840)进行论战的过程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历史法学派是作为与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派相对抗的一个派别而兴起的。两派虽然都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但有很大差别。从内容上说,古典自然法学派强调人的理性,提倡社会革新,重视成文法,要求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典;历史法学派则强调民族精神,主张继承历史传统,重视习惯法,反对制定普遍适用的法典。从政治上说,古典自然法学派代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而历史法学派则代表封建贵族的利益,反映了19世纪初历史复古主义的反动思潮,与英国政论家E伯克(17291797)和法国早期正统派反对法国大革命的观点相一致。因此,马克思在批判历史法学派时指出,“有个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它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性的鞭子的每个呼声宣布为叛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54页)。 历史法学派的发展 这一学派在德国开始兴起时代表封建贵族的利益,以后逐步演变成19世纪资产阶级三大法学派别,即历史法学派、分析法学派(见奥斯丁,J)和哲理法学派(见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方法律思想)三派之一。它在德国的其他重要代表有GF普赫塔(17981846)、BG尼布尔(17761831)和KF艾希霍恩(17811854)等人。萨维尼虽然主张法律体现民族精神,但又自相矛盾地认为罗马法优于其他法律,因而在德国历史法学派内部,分为两支对立的派别。一派以萨维尼为首,强调对罗马法的研究;另一派以艾希霍恩为首,强调对古代日耳曼法的研究。以后这两种不同倾向分别由Rvon耶林和0Fvon祁克(18411921)所继承。在19世纪末制定德国民法典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这两种倾向的矛盾。历史法学派在英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HJS梅恩。他虽然接受了萨维尼的一些基本观点,但与后者不同,他不分民族,对各种古代法律进行了广泛的比较研究。这个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C卡特(18271905)。他在19世纪后半叶根据历史法学派的基本观点,强调反对制定纽约州民法典,与该法典的起草人、功利主义法学派的DD菲尔德(18051894)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法学派作为一种法学研究方法,已溶化在分析实证主义或社会学法学中。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利益法学派interest school of law 现代资产阶级法学派别之一,属于社会学法学派的一个支派。该学派20世纪初在德国兴起。以强调法官应注意平衡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为其理论基础。20世纪初,西方各国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法律领域中也随之发生了变革,特别是在德国,1900年开始实施新制定的德国民法典,其中总则部分包括不少抽象原则,例如第138条“违反善良风俗的法律行为无效”,在适用这些规则时产生了复杂的法律解释以及法官的作用问题。利益法学派和自由法学派的学说都是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利益法学派主要代表人是德国的Pvon黑克(18581943)、H施托尔(18911937)和R米勒埃尔茨巴赫(18741959)等人。该派主要观点是反对传统的概念论和形式主义法学观点,即假定现行法律制度是没有漏洞的,法官只要通过适当的逻辑推论,就可以从现行的实在法演绎出正确的判决。他们认为这种假定是毫无根据的,相反地,每一法律制度必然是不完全的和充满漏洞的;法是立法者为解决相互冲突的各种利益而制定的原则,因而法只表明某一社会集团的利益胜过另一集团的利益,或双方的利益都应服从第三个集团或整个社会的利益。这里所讲的利益是从最广义讲的,包括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为了获得公正的判决,法官对一定法律,必须首先确定什么是立法者所要保护的利益。法官决不应象一台按照逻辑机械法则运行的法律自动售货机,而应是独立思考的立法者的助手,他不仅应注意法律条文的字句,而且要通过亲自对有关利益的考察去掌握立法者的意图,对法律作出评价。法学的任务也在于通过法律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来促进法官完成这一任务。 这一学派开始时主要致力于对私法的解释,后来逐步扩展到宪法、行政法和刑法等领域。在刑法中,由于罪刑法定主义一般仍是公认的原则,因而法官在刑事案件中平衡各种相互冲突利益的活动,主要体现在如何根据法定刑来量刑。在行政法领域中,行政法庭必须密切注意利益冲突的平衡,因而该派有较大影响。 在反对传统法学观点、扩大法官权力、强调调和利益这些方面,该派观点与自由法学派极为相似,但它自认为与自由法学派不同,例如,它并不主张法官有权根据正义感进行判决。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人文主义法学派legal humanism 1516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继后期注释法学派兴起的法学派别,因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思潮相联系而得名。旧译博古学派,又称法国法学派。人文主义是欧洲中世纪资产阶级最早的反封建思潮,其代表人物以人及自然为研究对象,与神学相对立。人文主义法学派是以罗马法为研究对象,与神学法学相对立。人文主义法学派与当时的注释法学派都认为罗马法是人类法律的基本渊源;但它反对注释法学派,特别是反对以巴尔多鲁(13141357)为代表的后期注释法学派对罗马法的机械注释,甚至为了实用而曲解罗马法。人文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为意大利的A阿尔恰托(14921550),代表人还有法国的J居雅斯(15221590)、德国的U察修斯(14611535)和法国的G比代(14671540)等。他们要求将罗马法作为历史现象而不是作为现行法规进行研究,要求从注释法学派、甚至从查士丁尼(527565在位)时代编纂者对罗马法的曲解中解放出来,用一种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即根据罗马法当时的历史条件或对罗马法原文的比较方法来研究罗马法。这一派别旨在恢复作为古代文化之一的罗马法的本来面目,并通过人们对罗马法的理性知识的进一步增长,来改革中世纪后期司法实践中的弊端。随着注释法学派和人文主义法学派对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播,罗马法在西欧大陆和中欧大为普及,成为与各种地方法、教会法相并行的普通法。 阿尔恰托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曾在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法律。他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查士丁尼法典后三卷一书。该法典共12卷,前9卷与司法实践联系密切,曾长期被误认为是法典的主要部分,而主要涉及公法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后三卷则长期被忽视。阿尔恰托大学毕业后,于1514年在米兰任律师,1518年任法国阿维尼翁大学教授,15291535年在法国人文主义法学基地布尔日大学执教,晚年又回意大利。他与尼德兰的著名人文主义者D埃拉斯穆斯(约14691536)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14781535)交往甚密。居雅斯生在法国图卢兹,曾长期在布尔日大学执教,著作甚多。他主要是研究罗马法的来源,最重要的著作是对罗马法学家A帕皮尼安的评帕皮尼安,而以对其第28卷的评论和改正最为出名。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社会学法学派Sociological school of law 一译社会法学派,19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重要派别,也是几个类似派别的总称。在现代西方法学中,社会学法学派与分析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并列;在美国,社会学法学派则长期居于支配地位。西方法学家一般认为该派具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认为法或法学不应象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从上述第一种特征看,社会学法学派属于广义的实证主义法学,即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相对称的社会实征主义法学。同时,社会学法学派(sociological school of law)、社会学法学(Socio1ogical jurisprudence)和法律社会学(socio1ogy of law)三个概念实质上是同一含义,只是由于研究者本人是法学家或社会学家,在研究同一问题(如青少年犯罪与法的关系问题)时,其研究角度和着重点有所不同。西方法学家有的认为法律社会学是“描述的”,而社会学法学则是“规定的”,也反映社会学和法学的研究角度不同。还有人认为法律社会学是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或者认为它是应用法学而非理论法学。 法国A孔德(17981857)由于既是实证主义哲学又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因而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常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社会学法学的早期代表往往分别从生物学、人种学或心理学等角度来解释法律。其中较著名的有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18201903),他认为社会和国家如同自然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生存竞争和强存弱汰;法的任务只在于维护个人自由;每个人只要不妨害他人的同样自由,就可以从事他所愿意从事的任何活动。奥地利社会学家L贡普洛维奇(18381909)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种族斗争;国家起源于较强的原始民族对较弱的原始民族的征服,随着国家的出现,就形成国内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法是社会中统治集团通过国家权力对被统治集团进行统治的工具;法的原则不是平等而是不平等。法国社会学家G塔尔德(18431904)和美国社会学家LF沃德(18411913)等人则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中的心理学法学派创始人。19世纪末新功利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Rvon旗尽林和新黑格尔法学首创人J柯勒,在很多法学著作中,也被认为是早期社会学法学派的首创人。 20世纪社会学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地利法学家E埃利希、德国社会学家M韦贝尔(18641920),法学家H坎托罗维奇和美国法学家R庞德等。与早期社会学法学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们不仅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特别强调法的社会作用和效果;他们不是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是强调社会利益和社会调和;他们不是仅从人种学、生物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而是综合各门学科解释法律现象。 庞德曾将社会学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主要是分析法学派和自然法学派)的区别归纳为以下几点:该派着重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它将法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才智和努力,予以改善,并以发现这种改善手段为己任;它强调法所要达到的社会目的,而不是法的制裁;它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这个学派的哲学观点则是多种多样的,庞德从美国社会学法学派角度出发,强调实用主义是该派的哲学基础。20世纪社会学法学派代表人的出发点也有出入,例如埃利希的出发点是划分国家执行的法(实在法)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活的法”,庞德就不承认这种划分。 在20世纪的西方法学中,还有不少派别虽与庞德等人的社会学法学派观点有所不同,而在许多基本观点上又极为类似,因此可列为社会学法学派的支派,如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见狄骥,L)、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派、欧洲大陆各国的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北欧各国的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以及心理学法学派,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学法学派在理论上并无显著改变,但在方法论上日益与自然科学或综合学科结合而成为一种应用法学。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实证主义法学positivist jurisprudence 通常泛指以19世纪A孔德(17981857)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各派资产阶级法学,也称实证法学或法律实证主义。这个学派认为各种自然法学派和其他哲理法学派(如I康德、GWF黑格尔的法学派别)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它才是以实证材料为根据的法律科学。从狭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就是指各种分析法学派。因此又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的是实在法,即国家制定的法。这派法学的特征是:区别“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即区别实在法与正义法或理想法;它申明自己只研究实在法,着重分析实在法的结构和概念;根据逻辑推理来确定可适用的法;认为法与道德无关或至少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分析法学派或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是19世纪英国的J奥斯丁。目前,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纯粹法学派的创始人H凯尔森和新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HLA哈特。他们的学说都是在奥斯丁的法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的区别是:凯尔森的学说又以康德的不可知论作为思想基础,是比较极端的一派,在形式上与自然法学截然对立;哈特的学说则以现代西方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的概念和语言分析法作为特征,比较接近自然法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尔森的学说已趋动摇,但哈特的学说较为流行,从而使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有重振旗鼓之势。从广义上讲,实证主义法学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学法学派以及历史法学派在内,因此社会学法学又称社会实证主义法学。它强调法与社会的关系、法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社会对法的影响等事实。就哲学上讲,所有资产阶级法学派别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广义的实证主义法学,另一类是与此对立的自然法学或其他哲理法学派。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Scandinavian school of law 以心理现象解释法律为特征的现代资产阶级法学派别之一,因盛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而得名。创始人是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哲学教授A海耶斯特勒姆(18681939),因而又称乌普萨拉法学派。其他代表人物有瑞典的AV伦德斯泰特(18821955)、KHK乌利沃克鲁纳(15971950)以及丹麦的ANC罗斯(15951979)等人。该派也以反对形而上学为标榜,其观点与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极为类似,都属于社会学法学派的支派,因而又名北欧现实主义法学派。但该派不象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那样着重研究法官的心理活动。 这个学派反对分析法学派(见奥斯丁,J)关于法的规范或命令的概念,强调法是一种社会事实,是为维护社会安全而建立的以人为齿轮的社会机器;是关于行使武力的规则;是权力的工具。它认为社会上大部分人之所以服从法律是出乎习惯而并不是由于强制,但强制的威胁是保证这种服从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因而法的约束力就在于对公民和官员的心理影响,即如果不服从法律,就可能引起不偷决的后果。它还反对分析法学派所提出的传统的法律概念。海耶斯特勒姆集中地批判了分析法学派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伦德斯泰特批判了分析法学派关于过错、罪行和责任等重要法律概念。他们认为这些传统法律概念是不现实的、形而上学的,只有主观意识的作用,并没有客观意义。如果将权利和国家的强制措施分开,权利便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概念。同样地,说某人有不法行为,不过表明他可能被判决支付损害赔偿的事实。又如被告违反某一义务,也只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感觉的表达;这些术语只有在国家加以强制执行或惩罚过错者时才具有客观意义。在反对分析法学派的同时,该派也反对法学中盛行的关于正义或其他价值准则的学说。他们认为根本不可能有关于“应有世界”(ought)的科学;正义之类的原则完全是幻想。罗斯认为价值哲学不过是论证一定政治或阶级利益而提出的意识形态;乌利沃克鲁纳认为法以正义为基础的学说是公开的迷信观念。伦德斯泰特则认为,正义感并不支配法律,相反地,法律支配正义感。他还认为,在法学中应以“社会福利的方法”代替“正义的方法”;社会福利的概念是不受任何伦理价值影响的,它不过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时间认为有用的、合乎社会利益的安排。 在北欧各国法学中,该派占有相当优势,但遭到其他法学派别的反对。例如丹麦的FV克鲁瑟和挪威的F卡斯贝格,就强烈反对他们否认法的规范性和正义准则的观点。他们认为,在科学的基础上阐明道德和正义准则是完全可能的;社会对正义的要求根源于人的精神本性,就如人的思想必须要求逻辑性一样。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现实主义法学派realist school of law 20世纪资产阶级法学派别之一,以反对传统法学、强调对法应采取“现实”态度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在美国法学界中与以R庞德为首的社会学法学派一起长期占据支配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JN弗兰克、KN卢埃林(18931962)、WU穆尔(18791949)和H奥利芬特(18841939)等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个著名法学家OW霍姆斯和JC格雷(18391915)因为都曾认为法就是法官的判决,所以在有些法学著作中也被列为现实主义法学派的创始人。但作为一个法学派别来说,该派是在30年代由弗兰克、卢埃林等人创立的。 这一派人的共同点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S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18561939)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或病态心理学作为思想基础,认为法是不确定的,就具体情况而论,法只是法官或其他官员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又往往以这些法官或官员的个性而定。该派内部又分为两派,即“规则怀疑论”和“事实怀疑论”。前者以卢埃林为代表,对“纸面上的法律规则”能指引法官进行判决表示怀疑;后者以弗兰克为代表,对初审法院能准确确定事实表示怀疑。 就以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反对传统法学、强调法的目的和效果、主张对现行法律制度进行改革等方面而论,现实主义法学派与以庞德为代表的社会学法学派十分相似,现实主义法学派事实上是社会学法学派中的一个支派,在西方法学著作中被认为是社会学法学派中的“极端”派,与庞德的“稳健”的社会学法学派观点有所不同。主要差别是:该派认为法是不确定的,庞德则认为法既确定又不确定;该派认为法是法官等人的行为,庞德则认为法的概念极为广泛,包括规则、行为、秩序等;该派强调心理学因素对法的决定作用,庞德则认为,合理学因素只是影响之一;该派强调研究法要根据经验而得的事实,庞德则认为除去事实之外,还应当强调理性和价值准则,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弗兰克、卢埃林等人己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30年代的极端立场,与庞德的观点趋于接近。同时,在方法上,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已日益由L洛温格所首创的“司法科学调查”(jurimetrices)和GA舒伯特所首创的“司法行为科学”(judicial behavioralism)所取代,洛温格和舒伯特都强调应用电子计算机来预测法官的心理活动。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心理学法学派psychological theory of low 以心理现象解释法律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法学的总称,属于社会学法学派的一个支派,又称社会心理学法学派。严格地说,在西方法学史中,心理学法学派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派别。从19世纪末以来,不断出现一些思想家或法学家,将法的基础最终归结为心理因素,因而被列为心理学法学派。最早出现的心理学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早期社会学法学派中的一些社会学家,也即R庞德所说的社会学法学派发展过程中心理学阶段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社会学家、犯罪学家G塔尔德(18431904)。他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一个发明、模仿、冲突和适应的循环过程,法是在模仿者(绝大部分社会成员)的服从心理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国的社会学家LF沃德(18411913)认为心理力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基础。20世纪初德国法学家0Fvon祁克(18411921)也被列为心理学法学派,他认为法来源于集团人格和集团意志。LJ彼得拉日茨基是20世纪心理学法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他认为法律现象是由独特的心理活动构成的,法可分为实在法与直觉法,后者就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法。现代资产阶级法学中的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派以及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在有些著作中,也都被列为心理学法学派。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新分析法学派New ana1ytica1 school of law 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以继承和发展19世纪J奥斯丁的分析法学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法学派别之一(见哈特,HLA)。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neo-Hegelian school of law 以继承和发展GWF黑格尔的哲学和法律思想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法学派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德国法学家J柯勒首创,主要传播于德、意等国。柯勒主要继承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关于法是文明现象的观点。但黑格尔将历史解释为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历史,法始终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而柯勒则认为历史是文明发展史,法随着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明条件而有所不同。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最初认为法是文明的现象;法律准则是根据不同时间、地点的文明条件确定的;对法学应当将法津史、比较法和文明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进入30年代以后,新黑格尔主义法学利用黑格尔的国家主义、绝对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等政治、法律观点,逐步演变成为法西斯政权效劳的反动法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J宾德(18701939)、K拉伦茨(1903?)和意大利的G德尔韦基奥(18781970)等人。宾德和德尔韦基奥本来信奉新康德主义,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兴起而改信新黑格尔主义。例如,宾德认为国家是真正体现个人自由和理性的唯一整体形式;法也是这种真正自由和理性的体现;国家这一整体是由共同的血统、种族和精神形成的;元首就是这一整体的代表,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黑格尔主义法学已大大衰落。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新康德主义法学派neo-Kantian school of law 以继承和发展I康德的哲学和法律思想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法学派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德国法学家R施塔姆勒创立,主要流行于德、意等国。在美国法学家R庞德等人的著作中,该派与新黑格尔主义法学派等派别被合称为社会哲理法学派。它排除康德哲学中关于“自在之物”是客观存在的观点,突出康德哲学中的不可知论;以“社会理想”代替康德所强调的个人自由;以“内容可变”的自然法代替不变的自然法。在施塔姆勒以后的新康德主义法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的E拉斯克(18751915)、G拉德勃鲁赫和意大利的G德尔韦基奥(18781970)等人。纯粹法学派创始人H凯尔森也以康德的先验哲学作为其学说的思想基础,一般也被列入新康德主义法学派。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突出康德哲学中的不可知论,将法学和对法的评价对立起来,因而这种法学又被称为相对主义法学。这个学派一般又可分为两派:一派以凯尔森为代表,是最极端的一派,认为法学仅限于分析实在法律规范的结构和关系,而不应对法作任何政治和道德评价,因为这种评价只能是主观的,根本无法给以科学论证;另一派以拉德勃鲁赫为代表,他也承认这种评价是主观的,无法给以科学论证,但认为法学仍应研究各种法律制度所谋求的政治和道德价值。在法、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新康德主义法学家一般趋向康德的关于个人自由主义的传统,而不象新黑格尔主义那样趋向绝对主义、国家主义。但30年代法西斯主义盛行时,包括德尔韦基奥在内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家在不同程度上转向了新黑格尔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对新康德主义法学和实证主义法学的作用有很大争论。反对者认为它们对法的道德价值采取否定或相对主义态度,从而在客观上支持了法西斯政权。拉德勃鲁赫当时放弃了新康德主义,凯尔森虽然坚持,但总的说来,新康德主义法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趋向衰落。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neo-Thomist school of law 以继承和发展中世纪神学家、经院主义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法律思想为特征的现代资产阶级法学派别,又称新经院主义法学派。1879年罗马天主教教皇利奥十三世(18101903)宣称阿奎那的学说是罗马教廷的最高思想权威。新托马斯主义法学也就是梵蒂冈的法律思想。该派的一个基本概念是自然法,因此它在法学著作中也往往被列入广义的新自然法学派。 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主要代表是瑞士法学家V卡特赖恩(18451931)。象老托马斯主义者一样,他将自然法解释为极少几条最一般的准则,认为人类义务的最高原则是对上帝、对同胞和自己,都应遵守使自己适合作为一个理性存在的秩序;自然法的原则,就是“公平待人”;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是无效的;私有财产制是合乎人性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20世纪中叶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法国哲学家J马里丹(18821973)、德国法学家H罗门(1897)、比利时法学家J达班(1889?)、法国法学家M维莱等。他们虽然仍将法的本质最终归结为上帝的意志,但他们的学说不仅不同于老托马斯主义法学,而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也有很大不同。为了适应战后西方世界的条件,他们将神学法律思想与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人权、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等结合起来。马里丹基本上根据阿奎那的学说,将法划分为永恒法(上帝法)、自然法和实在法;万民法或国际法则介乎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认为自然法是人权的哲学基础。从本体论说,自然法是依靠人的本性,有关人的行动的理想秩序;从认识论说,自然法并不是通过理性或概念判断得来的知识,而是通过人类本性倾向而得来的知识。罗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自然法只包括行善避恶和公平待人两项准则。达班把神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概念结合起来。他强调实在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但又认为自然法支配实在法,即实在法虽然可能补弃或限制自然法,但不能违反自然法,不道德的法律应当受到谴责。 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往往将团体法学派(Institu-tional theory of law)列为新托马斯主义法学的支派。该派主要代表是法国公法学家M奥里乌(18561929)和G勒纳尔(18761944)等人。奥里乌主张多元论政治学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团体,如家庭、教会、工会、企业主组织等,都是社会有机体,是道德和法律人格化的体现。勒纳尔进一步将奥里乌的学说与新托马斯主义的自然法学说以及罗马教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所提倡的组合国家(corporate state)联系起来。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新自然法学派neo-Natura1 schoo1 of law 又称复兴自然法学派。在西方法学著作中,对该派含义有不同理解。广义泛指19世纪末以后出现的自然法(见古典自然法学派)或类似自然法的学说。从这一意义上讲,自19世纪末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所有自然法或类似自然法的学说,从天主教神学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派和非神学的、世俗的自然法学说,都称为新自然法学派。狭义指自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非神学的自然法学说。 自19世纪初开始,自然法思想长期处于衰落状态,实证主义法学占有压倒优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新的自然法学说。如法国法学家J夏蒙(18591922)等人提倡“复兴自然法”,要求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在理性和正义的制度下相互结合。又如德国法学家、新康德主义法学派创始人R施塔姆勒提出了“内容可变的自然法”的学说。有的法学著作甚至将L狄骥的社会连带关系学说也解释为自然法理论的一种体现。这些新自然法学说与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学说显然不同。古典自然法学派主张反抗暴政,认为自然法永恒不变;而新自然法学派主张阶级调和,自然法内容可变,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崩溃,否认正义之类价值准则的实证主义法学相形失色,强调实在法应从属正义之类价值准则的自然法学说则进一步兴起。主要代表人有美国法学家LL富勒等。富勒的学说主要论证程序自然法:将法律不溯既往等民主原则称为法的内在道德;强调实在法与价值准则、法与道德是不可分的。60年代至70年代初,美国国内政治动荡,各种群众运动兴起,在这种历史条件下,美国当代学者提出了新的自然法学说,主要有JB罗尔斯和RM德沃金。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政策法学派policy-science of law 现资产阶级法学派别之一,以强调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作出政策选择为特征。创始者是美国的政治学家HD拉斯韦尔(1902)和国际法学家MS麦克杜格尔(1906)。他们认为价值是指人们“希望的事件”,价值体系主要包括权力、财富、安宁、教化、技巧、感情、正直和尊重;民主的最高价值是人的尊严和价值。法是权力价值的一种形式,权力即人们参预重要决策的制定,因此法是社会中权力决策的总和。社会成员应参预权力的分配和享有。法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尽可能广泛地分享价值,最终目的是建立这样一个世界共同体:民主地分配价值、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护人类尊严等,并使之成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为了促进价值民主化,法学应放弃主要依靠法律技术规则的传统而代之以主要依靠政策;依靠这种传统不仅不能保证法的确定性,而且经常妨碍实现社会所希望的目的;依靠政策就要求根据民主生活的目标和问题来解释法律术语;将法律决定看作社会活动中的价值变革;对任何法律规则(制定法和习惯法规则)的适用,都应作出政策选择,即注意对社会未来的影响。该派创始人否认他们的学说是某种自然法学说(见古典自然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但有的西方法学著作认为该派将它所列举的价值视为世界共同体中民主分享的价值,又将人的尊严当作民主的最高价值,因而具有一般自然法学的特征。 影响历史的20个法学流派注释法学派glossators 西欧11世纪末到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而产生的一支与神学法学相对抗的新的法律思想派别。该派以研究罗马法为中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