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家龙应台以温柔、细腻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件事:儿女们送80多岁的母亲回家。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明确。高一的学生,有一定的散文阅读能力,应该比较容易读懂。但文章通过这件事所传达出的情感却是很深沉、很厚重的。对于没有生活经历的学生,想要透彻的品读作者的情感,的确需要教师的引领。阅读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对话:首先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师生共同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还有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因此,教师如何引领对话,如何通过对话引领学生解读作者心声、解读文本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这节课,我准备采用课堂对话、情境引领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达到引领学生更深入的解读作者情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解读”回家“的真正含义。 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教学重点:1、解读”回家“的真正含义。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教学难点: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具:ppt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采用激趣法导入,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创设营造课堂感伤的氛围)2014年春晚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了,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人人传唱。这首歌用低沉的旋律,配上王铮亮沧桑浑厚的低音,再一次向我们诠释了父爱、母爱的厚重与伟大,也道出了人生的轮回流转。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这首歌。(附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同学们,在我们嬉戏玩耍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发现父母的双鬓已有了星星白发;在我们任性胡闹的时候,父母的眼角已有了丝丝皱纹。等到我们的父母,真的眼睛花了,老了,甚至因为生病而不记得我们的时候,为人子女的我们又是怎样的感受?又该如何对待呢?今天,就让我们随同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一起走上回家的路,去看看为我们操劳了父母,去感受深深的爱,浓浓的情。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1.解读”回家“的真正含义。2.了解本文插叙的手法及作用。3.体会作者温柔细腻的情感及对亲情的深切解读三、作者简介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父亲龙槐生为国民党军官,母亲应美君,浙江淳安人。因父亲姓龙,母亲姓应,生于台湾,得名龙应台。 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被誉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喜欢旅行、摄影,又叫龙大侠。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也有对母亲、孩子、兄弟、朋友等亲情、友情的款款深情。主要作品野火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等散文集。四、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解内容(通过四个问题,帮助学生理顺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内容。因为学生没有时间预习,所以这个环节必须突出朗读。并且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做好自然段的标注,带着问题读书。)1.这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2.在回家的路上,作者选取了那些场景来叙写? 3.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4.结合课文,说说妈妈反复强调、执意要回的家在哪里?(在引导学生解决这四个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回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引导明确:1、 文章写了儿女们带妈妈回家这件事。(教师适时板书,并补充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龙应台与兄弟们带90多岁的患了老年痴呆症的妈妈回她的浙江老家)2、 在回家的路上,作者选取火车站(1-7)、火车上(13-17)两个场景来叙写的。(教师板书,对于学生提到的另外两个场景:乡下散步(8-9)、妈妈卧房(10-12)要引导他们这在叙述上是回忆,属于插叙,由此引出对插叙作用和环境渲染烘托的作用的讲解)3、 通过学生在文中的勾画,教师引领学生筛选信息,品读重点语句,突出妈妈的表现,体会情感。比如文中第2、4、7、14段等的叙写。在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补充强调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结构紧凑。文中8-12自然段插叙了”陪妈妈在乡下散步“、”妈妈在卧房“这两件事,补充交代了妈妈患了脑萎缩,或者用药,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记忆力衰退,不认得家的事实,对妈妈在回家路上的执意“回家”表现做了解释。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回顾旧知,引导学生鲁迅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就是插叙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插叙的作用,完成教学重点)4、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第16自然段,齐读,初步了解“回家”的含义。(教师适时板书)五、研读课文,体会情感小组讨论:(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1.文章题目是“回家”,但文未作者又说妈妈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矛盾吗?为什么? 2.最后一段说“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何好处? 3.如何理解文章第6自然段弟弟的表现和第15自然段我的表现?引导明确:1.不矛盾。因为这里的“家”不仅仅是空间上的“家”因为那个“家”早已不复存在;这里的“家”指的更是那一段回不去的时光,在那段时光里“有父母在煮着汤、父亲蒙住母亲的眼睛让她猜他是谁”,由于母亲的病,让她回到这段时光的记忆里,却不知道实实在在回不去了。2.妈妈得了老年痴呆,却还在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还在大陆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龙应台的父亲还没有过世,一家人其乐融融,但是那种时光却再也回不去了,母亲却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她已生了病,这让人不禁心生悲哀与同情。好处是: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更值得推敲(因为不那么直白),让人可以细细品味。3、带领学生品读文章第6自然段弟弟的表现和第15自然段我的表现,辅以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频帮助解读情感。 广告词:他忘记了很多事,但他从未忘记爱你第15自然段:“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的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的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品读六、课堂小结 拓展升华(拓展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中的内容加深对本文情感的解读) 目送的73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教师个人作品展示,抛砖引玉,引领学生汲汲名利的喧嚣世界,过于忙碌的社会生活,让我们不自觉的忘了身边司空见惯却最需要珍视的人和事,却把目光投向更迷惘的远方。天伦之乐,绕膝堂下,成了空巢老人的奢望;促膝长谈,闲话家常成了为子女帮佣的父母的奢谈。我们更多的是从在你看来无比健康的父母那里无限的索求,希望得到他们对工作、生活身心俱疲的我们给予帮助、安慰。忽然有一天,等到无比健康、无比坚强的父母倒下了,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就老了。老到没有力气为你烧饭,为你带孩子,没有力气听你发泄工作的牢骚,却依然用眼神和心灵守望着你,告诉你,不要惦记家里,安心工作。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倍感珍贵;总是在无法得到的时候,才倍感遗憾。韩国有位著名作家,60岁的时候,他90多岁的老父亲去世了。大家都羡慕他老父亲的长寿,他也觉得没什么遗憾。因为要张罗父亲的后事,安排亲朋好友,所以他只感到了忙碌和悲伤,却没有哭的时间。丧事办完,当所有人都离开后,他才有了一种失落,却没有哭的感受了。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拨通了一个远方的朋友的电话。朋友的一句话,让这个花甲之年的老人顿时泪如雨下。朋友说:“怎么办呀,我们的永俊,你从此就成了孤儿了!” 有父母在,我们永远是孩子;有兄弟在,我们永远不孤单。所以,我们把大把的时光放在对工作的抱怨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人事不如意的牢骚上。我们忽视着、浪费着、挥霍着,世间最根本、最真挚的情意。 当父母突然离去,我们成了孤儿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以前的日子,虽平淡如水,却温暖如茶;虽不尽人意,却温馨如歌。“父母俱在,兄弟无故”这一乐,对为生活打拼的人来说,是上天多么大的恩赐呀!他们可以让你每天出门时无牵无挂;进门时,无忧无虑。 请珍惜父母俱在的美好时光吧!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有无尽的爱,你的天空必定是艳阳高照的,你的工作一定是最最顺意的,你也一定是最最幸福的。总结:珍惜父母俱在的美好时光 子欲养而亲不待七、拓展训练 面对亲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学习了这篇文章,同学们的内心恐怕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请以“且行且珍惜”为结束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段,表达你对亲情的感悟。教学反思:这节课作为比赛课,因为时间要求比较紧迫,所以课前准备还不够充分。另外短暂的备课时间,也考量了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和基本功底。自觉的这是一个难得的锻炼过程。经历了备课过程中的混乱、迷惘、模糊到豁然开朗的全过程,这种心理历练让我受益匪浅,觉得整个人、整个思维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另外,面对陌生的上课环境,学生,临时的上课情境,虽然忐忑,但也做到了坦然面对。课堂上,用问题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对话作者,理解内容,品析情感,做到了以读为主,以生为主。在课堂预设之外还有一些生成,比如:学生在对“回家”含义的理解过程中,我抓住了瞬间的信息,扩展开来,顺理成章的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他们对“家”的认识,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在品读作者细腻温柔的情感的时候,我反复强调朗读,尤其妈妈在火车上,在环境逼仄的情境下,用凄恻的声音说出的那句话: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我不光让几个学生品读,自己范读,还让学生齐读,并且援引了倪萍姥姥语录中99岁的姥姥的话:人老了,天快黑了,天黑了,就要回家,谁也挡不住。让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妈妈对“家”的眷恋,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当然,我知道这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时间把握不到位,以至于最后的拓展升华和拓展作业没能很好的进行。关于文章插叙部分的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层管理的任务与课件制作》课件
- 《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课件
- 快乐木偶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 养成记录型理财管理
- ThinkPHP之配置源码执行流程
- 妇女自信心培训
- 个人工作总结发言稿模版
- 2025兼职代理合同模板
- 产品新媒体活动运营策略
- 2025广告投放合作合同模板
- 生活中的心理学课件
- 无期限的六合公式汇编
- 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范文
- 2024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数学试卷
- 各种码型变换的工作过程
- CBB模块入库及使用规范
- 公司员工廉洁自律承诺书
- 组织系统题库
-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运维及渗滤液处理投标方案(技术标)
- GB/T 42910-2023无机胶粘剂高温压缩剪切强度试验方法
- 《中华民族大团结》(初中) 全册教案(共12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