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参加“远程”学习 PPT课件_第1页
我们一起参加“远程”学习 PPT课件_第2页
我们一起参加“远程”学习 PPT课件_第3页
我们一起参加“远程”学习 PPT课件_第4页
我们一起参加“远程”学习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张秋爽 zhangqiushuang 电话我们一起参加 远程 学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一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二 课程设计者及参与者三 课程内容简介四 我们怎样学习五 我们的思考 主要内容 14 第一部分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目标 15 中小学数学课程设计的主导思想1 从课前教学设计能力 课中实施教学能力 课后教学反思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学科教学培训 2 梳理新课程标准要求 解决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 紧密围绕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实际需求及农村 边远地区的地域特点 4 体现北京大学专家资源优势 将数学讲座引入教学中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将 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 相结合 中小学数学网络课程主导思想 16 中小学数学网络课程培训目标 1 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2 提升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训 学习让我们超越 学习让我们融会贯通 学习让我们有视野 17 我们共同的目标 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分享经验 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和困惑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提供建议和启发建立学习共同体积累资源 18 第二部分 课程设计者及参与者 19 中小学数学网络课程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构成 学科专家 网络专家学科专家 北大的学科首席专家 数学教育教学专家 市区教研员 中小学名师网络专家 地方培训院校的专家 助学者 20 中小学数学项目团队 数学家 张顺燕 史宁中主持专家 刘坚教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小学主持专家 张丹副教授初中主持专家 史炳星教授 21 数学教育专家 王长沛北师大首师大教育学院的教授数学教育工作者 全国范围内的专家特级教师 吴正宪 刘德武 高萍 郭丽军张思明王永教研员和优秀教师 北京市 海淀 顺义 房山 延庆 昌平 石景山外省市的 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指导教师 学员 22 多层面 全方位 思考有深度 占位有高度 交流有广度 素材有宽度 23 值得记住的一段话 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 而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 尽管 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 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 但是一到学校 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数学教师是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的数学形象 24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简介 25 小学学习主题 模块一 研修导航模块二 对话新课程标准模块三 如何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模块四 如何关注和读懂学生模块五 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模块六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1模块七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探究活动2模块八 如何提高练习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模块九 如何运用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教学模块十 选修模块 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26 我们的学习材料 100学时 其中有80学时必修 20学时选修内容 以教师教学中困惑的问题为主线 兼顾教学内容和教研方式 体现北大的优势资源 设计数学素养的提升 27 每个模块专题10学时的安排 学习流程本专题简短介绍 专家引领 名家讲堂 文本阅读 实践体验专家引领 视频呈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学时 名家讲堂 视频呈现进行数学知识补充 0 5学时 文本阅读 文字呈现补充教育教学知识 3学时 活动 3 5学时 形式包括 案例分析 交流研讨 设计新的教学设计 校本教研 教学实践与反思 教学小论文等 是针对视频和文本阅读的活动 28 总述 数学与数学教育数学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中 数学教育的责任 现存的弊病以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专题一 对数学的认识1 五个质不同的时期2 四次高峰期 3 六次飞跃 4 优秀思维重点讲 优秀思维优秀思维的具体表现是 思维的严谨性 灵活性 广阔性 批判性和创造性 结合例子具体阐述专题二 数的扩充史 学科知识拓展安排 29 专题三 代数史专题四 函数概念的发展专题五 有关几何方面的问题专题六 统计初步知识专题七 如何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数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1 致广大而尽精微 2 澄其源而清其流 3 循序渐进法 4 笛卡儿的方法论 5 如何以简驭繁 6 验证与总结 7 刻苦努力 不受一番冰霜苦 那有梅花放清香 30 模块一 研修活动准备模块二 对话新课程修订标准模块三 数与代数模块四 空间与图形模块五 统计与概率模块六 实践与综合应用模块七 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块八 教学评价模块九 初中数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 选修 初中学习主题 31 小学数学网络课程特色与创新 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课堂理念与行为提升相结合学习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 32 有效教学 直觉不是有效课堂表现的关键 实际上 收放自如的优秀表现是经过周密计划的 33 教学工作 备课 上课 反思 34 来自于一线教师的需求和困惑 来自于校本教研 来自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专题的设计思想和来源 35 2个小调查 关于写教学反思的困惑 87 2 的教师认为 寻找写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52 的教师认为写作的方法与模式 47 8 好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 36 我们曾经对教师关于评价进行了调研 调查数据 对于评课的感受 困惑与期待 我曾经调研了63位教师 有2名市级骨干 20名区级骨干 33 3 的教师认为 评课脱离实际 理论多 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少 46 的教师认为 评课时只说细节 凭经验办事 总结提升不够 也有教师认为 评课时让我有压力 说的缺点多 肯定优点少 评课时没有我解释说明的机会 听课人一言堂 37 至于评课的困惑49 2 的教师认为 评课时考虑教法多 对学生的表现关注不够 27 的教师认为 评的这节课会上了 再换一节课 还是不知如何上 25 4 的教师认为 评课的意见很好 没有机会在课堂中尝试 38 纸笔测试访谈 1 见到题目 做过就高兴 没做过就沮丧 2 题目总是千变万化的 不知如何应对 3 平时练什么不考什么 4 还有一些有争议的题目 39 经验让我们轻车熟路经验也让我们固步自封 学习让我们不懈怠 学习让我们时时刻刻有新鲜感 学习让我们厚重 40 以模块三为例 41 师1 教学活动才是最主要的 教学目标只是为了把我的教案写得更完整 才写上去的 师2 知道教学目标重要 但是具体到一节课 自己不能准确的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师3 我现在教材 教参和课标都有 但是真正让我备一节课 我却无从下手 不知道该怎样实现教学目标 42 话题1 理解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三维目标的内涵 话题2 如何合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话题3 如何选择合理活动实现课时教学目标 43 一 感受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案例 小数加减法1 经历探索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道理 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 经历自主编题的过程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 在主编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话题1 理解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三维目标的内涵 44 二 理解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什么是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的制订教学计划工作就是数学教学设计 45 一个 简单 的模型 核心目标 学生起点 共同因素 由经验向科学概念的运动过程就是教学 46 什么是教学设计 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 目标 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 起点 怎么到哪去 过程 是否到达了 目标是否达成 47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教学目标确定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活动设计 课堂评价设计 依据 评价 服务 依据 48 三 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 知识技能目标 结果目标 获得的过程 具体明确 数学思考 数感 符号感 抽象思维 空间观念 形象思维 统计观念 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多样性 合作交流 评价反思 情感与态度 好奇心 求知欲 意志 自信心 对数学的认识 实事求是的态度 认真勤奋 独立思考 合作交流 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49 1 认识并会测量圆的周长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 分析 综合 和动手操作能力 3 结合圆周率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案例 圆的周长 1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的周长 并能运用 绕线法 滚动法 进行测量 2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感受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函数关系 了解圆周率与周长 直径的关系 能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 借助具体操作活动 初步体会以直代曲的转化思想 4 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中 发展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反思意识 培养民族自豪感 感受人类的探索精神 50 话题2 如何合理制定课时教学目标 一 教学目标制订中应关注的方面 学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二 教学目标制订中应关注的方面 数学思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问题 51 1 整体把握 多维目标 知识结构 2 有针对性 课程标准 关注学生 3 明确具体 重点 难点 4 注重长效 52 话题3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教学目标 一 如何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活动二 明确在计算的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53 计算方法的探索 算理的理解计算法则 或个体使用的方法 的形成与内化计算法则 或个体使用的方法 的熟练 精确获得计算结果 54 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 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使学生不仅知其然 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重视算理 55 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 它是由数学概念 运算定律 运算性质等构成的 具体的计算方法 主要指计算法则 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所以 算理为法则提供理论依据 法则又使算理可操作化 什么是算理 56 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生活中的例子借助直观数及运算的意义知识联系 57 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 小数除法 58 人教版 师大版 59 60 61 精打细算 五一小学高红梅 62 8 4 11 5 元 元 甲超市 乙超市 哪个超市便宜呢 63 11 5 2 10 1 5 3 15 0 5 64 11 5 2 10 1 5 3 15 0 5 65 11 5 2 10 1 5 3 15 0 5 1 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2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0 3 66 11 5 2 10 1 5 3 15 0 5 67 个位 十位 十分位 百分位 一 十 百分之一 十分之一 数位 计数单位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68 12 9元 丙超市 69 12 9 6 2 12 9 1 6 3 0 30 0 0 5 70 12 9 6 2 12 9 1 6 3 0 30 0 0 5 个位 十位 十分位 百分位 一 十 数位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百分之一 十分之一 计数单位 71 0 6 72 模块四如何关注和读懂学生 话题一 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去读懂学生 话题三 怎样才能真正读懂学生 73 教师讲什么固然重要 但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 波利亚 话题一 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74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学习基础学习困难思路想法学习轨道学习状况 需要 兴趣 学习方式等 75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1 学习基础 知识基础方法基础经验基础 76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1 学习基础关于经验基础 方向与位置 案例通过前测来了解学生描述位置的经验基础 请你在纸上描述出你们班长的位置 学生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77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1 学习基础方法1 文字描述班长的位置 但看不出参照物 即 行y列 如 班长在第4排第3个 班长是第3列的第4个 方法2 文字描述班长的位置 但能看出参照物 即 从哪数 行y列 如 班长是从窗户数第3组第4个 从门这边数第5组的第4个是班长 78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1 学习基础方法3 用图描述班长的位置 但看不出参照物 79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1 学习基础方法4 用图描述班长的位置 且能看出参照物 80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2 学习困难案例 估算 81 目的 调研学生对加 减法估算的意识和可能的估算方法 对象 任意抽取二年级一个班的学生 共32人 案例估算的前测 2 学习困难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2 我有100元钱 够买这三件衣服吗 43元28元24元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案例估算的前测 2 学习困难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3 结果分析 估算的前测 84 学生计算基础较好 口算能力较强 但估算意识十分欠缺 生活经验少 不知道何时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案例估算的前测 2 学习困难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5 实施有效教学设计 首先分析学习内容承载的学习任务 哪些任务是我的学生已经能够自发或者独立解决的 哪些任务是需要借助老师的帮助完成的 确定调研目的和调研重点 设计调研方案 内容和方式 进行验证和新的发现 以此为基础勾画学生的学习路线 修改数据 丢失数据 收集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进行教学设计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6 案例估算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1 提出哪些有关估算想研究的问题 问题1 怎样估算最简便问题2 怎样估算最准确问题3 一个取近似值 还是两个都取近似值问题4 估算是谁发明的问题5 为什么要估算问题6 估算一般用在什么时候问题7 生活中是不是时刻都用估算教师板书总结 为什么 怎么样 发明 在什么时候 有什么作用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7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8 师 怎么不小估 为什么大估安全 生1 300都行 285更行 生2 小估可以通过 大估安全 师 到底大估 小估 遇到第三种情况 生 随机应变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89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3 学习轨道学习路径是对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数学领域内的思维与学习的描述 是关于学生在这个数学领域 按一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的假设的路线 这种路线与活动 勾画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即假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经历的活动 90 小数的认识梳理 分数的认识梳理 91 话题二 从哪些方面读懂学生 4 学生想法 92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93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1 学生访谈 94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2 问卷调查确定调研目标选择调研对象设计调研题目选择调研方式 95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3 课堂观察教师作为执教者所做的课堂观察等待时间 捕捉资源教师作为观课者所做的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 尝试进行解释和分析教师作为研究者所做的课堂观察 96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3 课堂观察 观察与描述 解释与分析 学习理论 应用与反思 97 话题三 怎样真正读懂学生 4 作业分析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生成问题 解决问题 又不断生成问题 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 教师也在作业的布置 批改 指导 反馈 分析等进程中得到业务能力的提升 重要的是教师在作业批改中 对学生作业的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 分析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 包括每道题目的正确率 错误情况等 与学生进行文本交流 发现问题与优点 更好地改进教学设计 98 陶行知先生的 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小 便比小孩还要小 如何关注和读懂学生 99 模块五如何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 话题一 梳理教材编写意图话题二 理解教材的认知结构话题三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00 圆的基本内容 圆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 它在教材中的体现 两个学段 教学实践的建议 圆课程的后续发展几何公理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表现一些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或方向 101 圆 基本图形 为什么到处都能看见圆形 圆的特征 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各向均匀性 对称性 弯曲度处处一样圆周率的计算 祖冲之的割圆术和阿基米德的方法 疏率22 7 密率355 113 5世纪 圆的面积 如何理解 102 面积学习的三个事件 课例1 教师让学生自由尝试解决圆的面积度量问题 1 圆的内接四边形 八边形 下面停止了 2 圆中的方格 3 教材中的 切蛋糕 课例2 教师引导学生用教材中 切蛋糕 拼成不同的图形 在拼上下功夫 课例3 教师引导学生用教材中 切蛋糕 拼成不同的图形 在推理上下功夫 问题 您认为上面课例中学生活动哪一个更具有数学价值 为什么 103 圆的数学核心思想方法 广泛的对称性各向均匀性以直代曲的方法普遍存在性 104 圆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 一上 105 一下 认识平面图形 106 六上 圆 107 六上 平面图形轴对称的整理 旋转对称的初步感受 108 六上 圆的周长 109 圆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 110 如何体现这种方法是圆周长和面积教学中思考的重点 好的问题 与以前我们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有没有想到把长方形滚一滚 不要过早的形式化 探索圆面积思路的多样性 技术的介入 介绍历史 有机地渗透 圆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 111 有限逼近无限 直线段逼近曲线 曲线研究方法 112 各点均匀性 每一点的弯曲程度是一样的 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集合 所有半径都相等 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 圆 一中同长也 一中就是一个圆心 同长就是定长 113 从微观到宏观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举出钟面上 钮扣上 轮胎上有圆 而应该列举从宏观到微观的例子 普遍存在性 114 初中教材中有关圆的内容 后续内容的分析 圆的课程发展链 115 本章知识框架 116 课时分配 圆4课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6课时正多边形和圆3课时弧长和扇形面积2课时数学活动 小结2课时 117 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实例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 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有关的结论 并运用这些结论解决问题 探究弧 弦 圆心角的关系 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并运用上述关系解决问题 了解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 通过证明 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学习反证法 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切线的概念以及与切线有关的结论 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18 课程学习目标 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了解等分圆周得到正多边形的方法 掌握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 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119 24 1圆 教学主要内容 1 什么是圆 什么圆心 什么是半径和直径 2 举出一些生活中 圆 的例子 3 什么是弦 什么是弧 优弧 劣弧 4 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正方形的轮子可以吗 120 24 1圆 教学主要内容 5 圆的对称性是什么 6 圆的直径 7 什么是垂经定理 给出一个垂经定理的逆定理 8 什么是圆心角 什么是圆周角 9 什么是圆心角定理 什么是圆周角定理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 10 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在哪里 121 24 1圆 主要例题和练习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圆的对称性探究 圆的垂经定理的探究与证明 圆心角定理的探究与证明 122 24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 如何用度量刻画位置关系 5 如何用反证法证明 过同一直线上三点不能作一个圆 123 24 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教学主要内容1 什么是圆的切线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2 如何判定圆的切线 3 圆的切线有什么性质 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关系4 什么是切线长定理 如何证明 5 如何作出三角形的内切圆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心 124 24 3正多边形和圆 教学主要内容与习题1 什么是正多边形 2 如何制作正多边形 3 P116的练习4 利用正多边形探究圆周率 125 24 4弧长和扇形面积 教学主要内容与习题1 弧长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 2 扇形面积公式是什么 为什么 3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是什么 如何推导 P122练习2 P124习题3 126 高中教材圆单元主要内容圆的坐标几何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x2 y2 1圆的参数方程 后续内容的分析 圆的课程发展链 127 小学 初中 高中的比较 内容上 1 初中 高中运用集合给圆下定义 突出定点 定长的作用 2 初中 高中十分重视圆的对称初中 垂径定理 圆心角 圆心角所对的弧 弦 弦心距的相等关系高中 x2 y2 13 初中 高中讨论了点 直线 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圆的课程发展链 128 小学 初中 高中的比较 方法上 小学是从整体上 直观上认识圆及其特征 初中从局部上刻画圆的特征 运用推理论证的方法 高中运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圆的特征 圆的研究更多地是为其他圆锥曲线的研究建立一个好的模型 我们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丰富的具体模型和活动经验 我终于明白了 圆的课程发展链 129 小学图形几何教学建议核心是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 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 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130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建议 长期的战略目标是如下能力的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几何直觉能力 131 范 希尔夫妇的研究 几何思维水平和教学阶段 参见 数学教育哲学 水平1 直观化 学生能从外形上整体认识图形 学生的推理由知觉所主宰 如 这个图形是菱形 的意思是 这个图形有我已经学过的称为 菱形 的形状 水平2 分析 描述 分析 学生通过图形的性质识别图形并推导结论 菱形 是他学过的所谓 菱形 的集合 132 范 希尔夫妇的研究 几何思维水平和教学阶段 参见 数学教育哲学 水平3 抽象 关联 学生能形成抽象的定义 区分概念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如懂得 正方形也是菱形 学生能利用非形式化推导 发现图形分类的性质 水平4 演绎 形式化推理 学生能从一些结论中推导出结论 学生能在公理化体系中建立定理 如根据平行公理得到 三角形内角和180度 逻辑链是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水平5 严密 元数学 理解公理体系的相容性 无矛盾性 独立性和完备性 推理对象是形式化构造间的关系 133 范 希尔夫妇的研究 几何思维水平和教学阶段 参见 数学教育哲学 阶段1 提供信息 查询 学生开始熟悉学习内容的范围 谈论学习的对象 作出观察 提出一些问题 阶段2 定向指导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对象 如折叠 测量 教师应该选取那些目标概念和方法显著的材料和作业 步骤清晰 答案简单的学习任务 阶段3 解释 说明 学生开始阐述他们的直觉知识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几何概念 只要学生表现出来这种意愿 教师就要介绍相关的数学专门术语 134 范 希尔夫妇的研究 几何思维水平和教学阶段 参见 数学教育哲学 阶段4 自由定位 学生需要用综合的方法阐述概念和关系 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将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做反思和详尽解释 提供的教学允许不同的操作 阶段5 综合 整合 学生讨论自己的方法 形成总体看法 统一对象和关系 内化 思考新领域 135 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建议 第一 要时刻把握几何直观的培养 要有图形意识 多让学生经历 实物 图形 和 图形 实物 的过程 第二 要把握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阶段发展 明确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 主要是直观上 整体上认识图形和空间 多装一些具体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 第三 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 包括活动的组织 提问和追问 情境的设置等 要紧密围绕 图形的核心数学思想 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 而不是过早的形式化 136 模块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 该不该探 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怎样探 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活动才算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哪探 如何选择和确定探究内容 137 话题一 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把学生真正地置于主体地位 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提出问题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把探究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 有利于尊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138 话题二 有效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39 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显著特征 一 问题性 1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2 在启发中提出问题 3 在共建中解决问题 140 二 自主性 1 创设民主氛围 2 让学生主动参与 141 三 实践性 1 重视感悟体验 2 重视操作过程 142 四 合作性 1 构建合作小组 2 组织合作活动 143 话题三 探究内容的选择 1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内容2 选择适合于学生再创造的学习内容3 选择有利于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4 选择有利于学生实践与交流的学习内容 144 模块七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 怎么创设情境 提出好的探究问题 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探究活动 教师应重点组织学生的哪些活动 如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握生成资源 提升学生的认识 145 话题三 如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握生成资源 提升学生的认识 宽容的接纳理智的筛选巧妙的利用 146 10的认识 上课时老师在田字格里写10 当10那个0还没写完 有个孩子大声说 老师 1还可以写的斜一点 老师回头看了看 说 同学们 你们允许我再写一遍吗 全班回答 可以 老师又写了一遍 刚写完 全班学生齐答 好多了 老师回头说 谢谢你们对我的夸奖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来 在田字格里写一个10 我相信你们写的比老师还好 没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写 这个老师是真诚的合作者 又是一个精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她 三个者 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宽容的接纳 147 理智的筛选 案例 教师不当的强化围绕统计图的讨论 为什么推荐他 主题 一格代表什么 格子数与数量的关系 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较 非主题 颜色 涂得均匀 不适当的强化造成主题的偏离 淡化的原则 148 巧妙的利用 案例 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师 请你想办法先算一算24 3等于多少 行吗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 计算后反馈结果 生1 24乘3等于92 生2 我不同意 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 我算出来的结果是612 149 师 现在有三个不同的答案 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 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好吗 允许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暴露错误的原因 生3 我是想 先算2乘3得6 再算4乘3得12 所以24乘3等于612 立刻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 生4 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 因为即使是100乘3才等于300 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 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利用估算来澄清错误 引起自我 认知冲突 错误是引起深入思考和讨论的 资源 生3还在矛盾中 还没有 自我反省 150 师请结果是72的学生 生2 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2先用连加 其他同学觉得太麻烦 生2继续回答笔算过程 师板书 又一生提出将24分解为8乘3的方法 提供正确示范 希望引起 自我反省 师 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得92 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3 我是想3乘4等于12 个位上写2进1 十位上2加进上来的1等于3 3乘3得9 所以结果是92 错误也有 合理 的成分 绿色 的数学教育 151 师 噢 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 再乘3 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 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 重复 确认学生的意思 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学生争论 但说不出道理 师 我们不妨请小棒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演示 提问为什么是7捆 学生回答是6捆加上1捆 教师指出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竖式中进位写的1 所以应该先乘后加进位1 152 提供高水平的示范 直观材料的作用 换一个角度 多种形式 语言 直观材料 算式 的对应 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 加深理解 存在的疑问 不知刚才错误的学生 现在是否能理解了 还需要反思 自我反省 在后来的练习中关注他们 等待 153 模块八如何提高练习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话题1 什么是练习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话题2 为什么要提高练习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话题3 如何提高练习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154 设计练习课的几点建议 围绕知识的核心进行练习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体会其应用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155 156 模块九如何运用反思与评价促进有效教学 话题一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话题二 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话题三 如何设计测试题目及分析数据 157 主持人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要使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 其实老师们时时在进行着这个工作 但就反思什么 怎么反思还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思考 话题1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58 教师摆学具 学生寻找数量关系 159 160 在第一次反思中 教师认为反思就是把教学环节套一个理论的帽子 所以就查了查有关理论 写出了下面的反思 161 第一次反思 倍的认识 作为一节新概念的起始课 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尤为重要 概念教学的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包括概念引入 概念理解和概念应用 概念教学还要注意呈现反例和变式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所以 教师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进行了有机结合 162 第二次反思 问卷前测 1 你听说过倍这个概念吗 2 红花和黄花图 试着说一说 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倍 课后调研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和您黑板上的关系一样呀 163 教师又进行了第三次反思 侧重于再教设计上 概念的建立需要多个例证来支撑 概念的变式 164 纵观三次反思 由空洞到具体 由表面到本质 由肤浅到深入 几点体会 1 教师做反思的目的不是为了给领导看 而是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 2 学生为我们反思提供了重要的角度 需要关注学生 3 需要对一个现象仔细的思考和分析 而不是随感 165 1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阶梯 美国学者波斯纳 Posner 1989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十反思 成长 他还指出 没有反思教师知识结构 原理规则的知识十教育案例和策略知识十实践智慧知识 教学反思的价值 166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一个 研究者 反思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2 教学反思是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67 教学反思的维度 1 对教学现象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从教师教的角度 学生学的角度和课堂互动交流的角度等方面挖掘教学现象 在课堂的成功之处 在课堂的尴尬之处 168 教学反思的维度 2 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达成度 3 从学生的角度 课堂表现 课后询问 169 Whatto 教学成功之处 遗憾之处具体事例 Whyto 为什么发生 寻求多种原因 Howto 采取何种策略解决 效果如何 有自己的分析 有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证据的支持 理论的或实践的 170 4 再教设计 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人上课 复备 全组每个人都去实践 一起听课 共同反思 再教设计自己上课实践 反思 再教设计 为来年积累素材 后接主持人 171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 172 需要注意的 对 反思 的理解 改进教学积极 坚持不懈 仔细审慎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 能够发现 清晰描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 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把 思 与 行 结合 173 课时2通过听评课有效促进教学 174 第一 采取一种平等对话式的交流方式 1 听评课需要平等互助的交流氛围 第二 要采取各种方式促进这种互动的形成 评价不是简单的对和错的判断 而是一个价值的判断 175 2 设计合适的方法与途径 2 2互动交流模式关于评课 我们先来介绍 2 2课堂反馈模式 2 2 是什么呢 第一个 2 是两句称赞 第二个 2 就是两句建议 但建议和称赞是有联系的 也就是称赞的同时也要提出建议 176 这种互动反馈模式的优势 第一 简单易行 大家坐在一起 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研讨下去 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 第二 关注老师的优点 这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评价文化 第三 鼓励教师关注课堂中的重要事件 不求面面俱到 177 2 2模式的反馈 当资源有限时 教师可以通过向彼此提出或接受建议而得以提高更多的教师互访并提供建议 将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用信息2 2模式需要平衡 既有称赞又有建议 178 PMI 评价模式关于评课 第二种模式就是 PMI 评价模式 P就是Plus 增加的意思 我们称为有利点 M就是minues减少的意思 我们称作 不利点 I就是interesting兴趣点 评课时采用一个有利点 一个不利点和一个兴趣点三个层面去审视一堂课 179 头脑风暴 聚焦课堂现象听评课需要平等互助交流的氛围 更需要恰当的方式 180 课例研究 让我们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 课例 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 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课例研究 试图有主题 有目标 有方法 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 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 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181 课例研究基本途径和一般流程 182 课例研究的目的 改进教学 发展自我为自己而研究 在研究自己 课例研究 本质上是课堂行动研究 它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促进专业发展 183 三课两反思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 新经验的课例设计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反思1 更新理念 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反思2 改善行为 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184 一节好课的标准 叶澜在 新基础教育 实验研究中 针对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 好课 提出 五个实 1 有意义的课 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 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 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 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 即真实的课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面的5个观点 摘自 中小学管理 2004年第6期 185 张春莉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 认为评价一堂 好课 的标准应主要考查 1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师生 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 3 学习材料 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 4 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 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 6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张春莉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上面的6个观点 摘自 中小学管理 2004年第6期 186 文喆认为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学习者能否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 为此 他提出评价 好课 的五项标准 1 学习内容要适切 2 学习环境应力求宽松 3 学习形式应多样 4 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 5 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文喆全国政协委员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咨询委员 原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上面的5个观点 摘自 中小学管理 2004年第6期 187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的趋势 1 评价对象从关注教师的 教 转向关注学生的 学 综合发展趋势 从以往侧重教师的教转向面向教学结果的同时 也考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 从只关注知识的掌握转向全面关注 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教学评价既关注 有效教学 结果的达成 也关注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状态表现 4 强调评价标准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静态走向生成 总之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教师的发展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188 1 先入为主 自以为是 习以为常 的倾向2 每个人都有盲点3 每个人的已有经验背景都不同 看问题的切入点都不同 有交流 反思 学习 研究 189 话题三 如何通过纸笔测试促进教与学 1 挖掘结果背后的意义 有效利用数据 2 设计和分享好的题目 190 新课程理念强调评价多元化 不再仅仅是看考试分数 其实 多元性评价也不能回避考试 那么如何设计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和好的测试题目 如何分析数据 有效利用数据 让评价带给学生美好的感受 怎样能从自卑走向自信 191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192 主持人 测查学生的方式包括课堂观察 纸笔测试 口试 动手操作 成长记录袋 综合质量评价等 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应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们重点研究纸笔测试 也就是书面测验 聚焦书面测试 如何分析测试结果 如何设计好的测试题目 193 该题对我区591名学生的调研的结果正确率是85 5 仅仅知道正确率是85 5 够不够 我们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呢 42 25 194 怎样解读数据 我们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正确率85 5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学生想法中有偏差的地方 195 呈现学生错误 算理错误 谈其它错误 196 其实 对于计算题 关注学生对算理理解中的错误和其它错误 如抄错数 口诀不熟 计算出错等 还需要关注计算的方法是否停留在同一层面 是否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197 20 04 2020 197 学生方法呈现 进行 巧算 正确的 典型 方法如下 25 40 25 2 1000 50 1050 68人 6 7 25 6 25 7 1050 42 5 5 210 5 1050 42 20 42 5 840 210 1050 4 25 38 25 100 950 1050 42 25 4 4 4200 4 1050 198 20 04 2020 198 如何看待巧算中错误的价值 进行 巧算 错误的主要情况如下 40 25 2 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