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docx_第1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docx_第2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docx_第3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docx_第4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专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1.1-物质的量1 复习重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明确摩尔的概念,掌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其中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命题的热点2难点聚焦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实质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二、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 推论: 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体积时,p1/p2= n1/n2=N1/N2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1/2注意: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三、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量的,0.012k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是它的近似值。注意:叙述或定义摩尔时一般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具体计算时常取“6.021023”。考点和易错点 易错点1“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1)在标准状况下的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苯、CCl4等;(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粒子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易错点2物质的组成(1)特殊物质中所含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nH2n2等。(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粒子数目,如N2、CO、C2H4等。易错点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得失)数目的分析如Na2O2、NO2与H2O的反应;电解AgNO3溶液、CuSO4溶液的反应;Cl2与H2O、NaOH、Fe的反应等,分析该类题目时还要注意反应产物以及过量计算的问题。易错点4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可水解的盐溶液中,离子发生微弱水解。如0.1 molL1的乙酸溶液和0.1 molL1的乙酸钠溶液中c(CH3COO)不相等。易错点5一些特殊的反应如一氧化氮和氧气不需要条件即可反应,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之间存在相互转化,合成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等。 3知识网络、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n物质的量 、单位:摩尔、摩、符号mol、1mol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 、符号NA、近似值:6.021023、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基本概念 气体摩尔体积:、符号:Vm、单位:Lmol-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符号:M 、单位:gmol-1或kgmol-1 、若以g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物质的量、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B)、单位:molL-1、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同温同压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推论: 同温同压下:同温同体积下:、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标况下:、运用: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摩尔质量M(或平均摩尔质量)M=22.4Lmol-1,=M(A)(A)+M(B)(B)+ 为体积分数。3 例题精讲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直接应用 例1有一在空气里暴露过的KOH固体样品,经分析其含水7.65%,含K2CO34.32%,其余是KOH。若将ag样品放入bmL1mol/L的盐酸中,使其充分作用后,残酸用25.25mLcmol/L的KOH溶液恰好中和完全。蒸发所得溶液,得到固体质量的表达式中(单位g) A. 只含有a B. 只含有b C. 必含有b D. 一定有a、b和c解析本题如使用Cl原子守恒的方法可大大简化解题步骤。由题意,反应后溶液为KCl溶液,其中的Cl-来自盐酸,所以所得KCl固体的物质的量与HCl的物质的量相等,即为0.001bmol,质量为0.0745bg。如果解题时使用ag这个数据,也能获得答案,此时答案中也会含有b,请读者自行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例2在一定条件下,16gA和22gB恰好反应生成C和4.5gD。在相同条件下,8gA和15gB反应可生成D和0.125molC。从上述事实可推知C的式量为_。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当16gA与22gB恰好反应生成4.5gD的同时,生成C的质量应为16+22-4.5=33.5g,当8gA和15gB反应时,根据判断B是过量的,A与C的质量关系应是16:33.5=8:x,x=16.75g,MC=16.75g/0.125mol=134g/mol,即C的式量为134。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直接应用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A.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物22.4L,则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时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解析阿伏加德罗定律所述的气体包括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所以选项A正确。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L/mol这一量,所以1L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22.4mol,选项B错误。每生成1molH2时必有2molH+获得2mol电子,即转移电子数为2NA,选项C正确。1个氦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氦气含有4mol电子,这与外界温度和压强无关,所以选项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C。三、阿伏加德罗定律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应用例4在一定条件下,有aLO2和O3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O3全部转化为O2时,体积变为1.2aL,求原混合气中O2和O3的质量百分含量。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化学方程式中气体化学式的系数比等于其体积比,所以此题实际上用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题。 设混合气体中O3占xL,则O2为(a-x)L 2O3 = 3O2 2L 3L xL (3/2)xL(3/2)x+(a-x)=1.2a,解得x=0.4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O3):n(O2)=V(O3):V(O2)=0.4a:0.6a=2:3w(O2)=50% , w(O2)=1-50%=50%。四、阿伏加德罗定律与质量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例5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可完全分解成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75%。则A单质的一个分子中有_个A原子,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相同温度和压强时,p1/p2=N1/N2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1.75=4:7,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4:7,再按氢原子守恒不妨先将反应式写为4AH3=A( )+6H2,再由A原子守恒得A右下角的数字为4。本题答案为:4,4AH3=A4+6H2。五、阿伏加德罗定律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例61体积SO2和3体积空气混合后,在450以上通过V2O5催化剂发生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若在同温同压下测得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比为0.9:1。则反应掉的SO2是原有SO2的_%。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V2=0.9(3+1)=3.6体积。设参加反应的SO2为x体积,由差量法 2SO2 + O22SO3 V 2 3-2=1 x 4-3.6=0.4 2:1=x:0.4 解得x=0.8体积,所以反应掉的体积是原有SO2的。六、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例7 将4g甲烷和适量氧气混合后通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燃使之恰好完全反应,待恢复到原温度后,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3.03105Pa和1.01105Pa,同时又测得反应共放出222.5kJ热量。试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有两个注意事项:一是必须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二是注明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放热用“+”,吸热用“-”)。要写本题的热化学方程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水的状态,二是反应过程中对应的热效应。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知:,根据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水在该状态下是液体(想一想,如为气体则反应前后的压强比应为多少?),因4g甲烷燃烧时放出222.5kJ热量,则1mol甲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本题答案为: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890kJ4实战演练1根据化学反应A+B=C+D中,某学生作了如下四种叙述:若mgA与B充分反应后生成ngC和w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m+n-w)g;若mgA和ngB完全反应,生成的C和D的总质量是(m+n)g;若取A、B各mg,则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mg;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D的质量比 ( ) A. B. C. D. 2现有A、B、C三种化合物,各取40g相混合,完全反应后,得B18g,C49g,还有D生成。已知D的式量为106。现将22gA和11gB反应,能生成D ( ) A. 1mol B. 0.5mol C. 0.275mol D. 0.25mol3质量为25.4g的KOH和KHCO3混合物先在250加热,冷却后发现混合物质量损失4.9g,则原混合物中KOH和KHCO3的组成为 ( ) A. 物质的量 KOH=KHCO3 B. 物质的量 KOHKHCO3 C. 物质的量 KOHKHCO3 D. KOH KHCO3的任意比4在反应X+2Y=R+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 A. 16:9 B. 32:9 C. 23:9 D. 46:9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L1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CO32- 0.1NA B. 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分子数为NA C. 常温下100mL0.1mol/L醋酸溶液中含醋酸分子0.01NA D. 0.1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0.1NA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所占的体积(L)应是 ( ) A. B. C. D. 7nmolN2和nmol14C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在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 B. 在同温同压下密度相等 C. 在标准状况下质量相等 D. 分子数相等8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气体Y时质量为205.5g,则Y气体可能是 ( ) A. 氧气 B. 氮气 C. 乙烷 D. 一氧化氮9同温同压下,1体积氮气和3体积氢气化合生成2体积氨气。已知氮气和氢气都由最简单分子构成,推断它们都是双原子分子和氨的化学式的主要依据是 ( ) 阿伏加德罗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原子或分子数只能为整数;化合价规则 A. B. C. D. 10将空气与CO2按5:1体积比混合,跟足量的赤热的焦炭充分反应,若反应前后温度相同,则在所得气体中,CO的体积百分含量为(假设空气中氮、氧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可忽略不计) ( ) A. 29% B. 43% C. 50% D. 100%11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有H2、O2、Cl2组成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引爆后,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经充分反应后,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3.4%,则原混合气中三种气体的体积比是_。12已知A、B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A气体mg和足量B气体充入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有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5Pa和1.01105Pa,又测得反应共放出QkJ热量。试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13化合物A 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它的分子组成可用OxFy表示。10mLA气体能分解生成15mLO2和10mLF2(同温同压)。 A的化学式是_,推断理由是_。 已知A分子中x个氧原子呈OOO链状排列,则A分子的电子式是_,A分子的结构式是_。14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_,B的摩尔质量是_。15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在120和一定压强下体积为aL,点燃后发生反应,待气体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时测得其体积为bL,原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各是多少升?16测定人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时,将100mL呼出的气体通入50.0mLBa(OH)2溶液中,使其完全吸收,过滤后取20.0mL澄清溶液,用0.100mol/L盐酸滴定,当耗掉20.4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另取20.0mL原Ba(OH)2溶液,用同种盐酸滴定耗去36.4mL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人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17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 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1-1 所示。 在电流强度为IA(安),通电时间为ts后,精 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 图1-1 试回答: 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E接_,C接_,_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C_。 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_。 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NA=_。18将标况下1L由CO和某气态单烯烃的混合气体与9LO2混合。点燃、充分燃烧后在压强不变、温度为409.5K时,测得气体的总体积为15L。试求该烯烃的分子式以及它在混合气体中占的体积分数。答案1、D 2、D 3、C 4、C 5、D 6、A 7、AD 8、CD 9、B 10、C 11、9:4:112、2A(气)+B(气)=C(气)+3D(液)+4E(气)+13、O3F2;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14、24g/mol,27g/mol15、若原混合气体中V(H2):V(O2)2时,V(O2)=(a-b)L,V(H2)=bL;若原混合气体中,V(H2):V(O2)2时,V(H2)=2(a-b)L,V(O2)=(2b-a)L16、4.48%17、D;A;B;FBACDE 2Cl-2e=Cl2;变蓝色 Cl2+2I-=2Cl+I2 18、C4H8 33.3% 高中化学1.2-气体摩尔体积1。复习重点1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3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4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5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2难点聚焦1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的理解物质的体积,指一定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占据空间的大小。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质的体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有:(1)物质所含微粒数的多少。(2)物质微粒间距离的大小。(3)物质微粒本身的大小。在这三个因素中,我们先固定其一,比如我们取1mol物质,那么微粒数目固定为NA个,讨论其余两个因素对物质体积的影响。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由于物质微粒本身大小比微粒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所以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取决于(1)、(3)两个因素,而又由于不同的固体、液体本身的大小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物质的微粒数相同,体积相差也较大。对于气体体积来说,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的影响较大。所以讨论气体体积之前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比较。而对于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弱,使得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而且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本身大得多,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气体分子本身大小的10倍。所以1mol气体的体积,内因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同时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这一内因又和温度及压强这两个外因有关,所以在谈到气体的摩尔体积时必须讲到温度和压强,否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说气体体积在微粒数一定的情况下,主要是由微粒间距和微粒本身大小决定的,而对气体来说微粒间距远远大于微粒本身大小,所以气体体积主要是由微粒距离决定的,在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间平均距离近似相等,所以外界条件一定时,微粒数相同的气体体积近似相等。2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定律。由此可见气体的体积比在同温同压下必等于分子数比。由此可以导出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间的关系: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2)同温同容下,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比。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 (4)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质量比等于摩尔质量比。 (5)同温同压下,同质量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 此外还在运用时要结合物理中的同物质的量的气体在同温时,其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气体体积与热力学温度在同压条件下成正比。 3气体摩尔体积的常见应用 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为224L,即可导出其质量便是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可求出未知化学式的气体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也可求出1L气体的质量即气体密度。反之也可由气体密度求摩尔质量。同温同压下两气体的密度比叫气体的相对密度,可据以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如某气体对的相对密度为15,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常见的有: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2)由相对密度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对的相对密度则为:,若为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则为:.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即混合气体1mol时的质量数值。在已知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时见,若为质量分数见: (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时的体积比求分子数比,进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将气体摩尔体积代入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气体反应物的体积比即分子数比可便于找出过量气体。4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定义 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R=(8.3145100.000070)J/(molK)。它的计算式是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的量筒量取)(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镁条的质量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2) 按下列步骤计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查表得到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H20),用下式计算氢气的分压(pH2) 根据下式 把, T1=273+t, p0=100Kpa, T0=273K代入上式,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因此,摩尔体积常数(R)是 3 例题精讲例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B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LC在常温常压下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4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选题角度:这是一道基础知识概念的理解题,涉及气体摩尔体积、化学反应及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适合中等学生。思路分析: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应注意:一是标准状况,二是指气体的体积而非固体或液体的体积,所以A、B两项均错;C项正确,物质的微粒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D项错,气体单质分子,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He,也可以是双原子分子如H2,还可以是多原子分子如O3,因此相同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虽然分子数相同,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同。解答:C.启示: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不仅可以轻松地进行解题,而且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例2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左边充有N2,右边充有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20时,将右边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若活塞原来离气缸左端的距离为总长的,反应后静止于气缸的正中(忽略水蒸气),则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为( )(A)4:5 (B)5:4 (C)7:2 (D)2:1解析:反应前:活塞两边气体均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2的3倍。反应后:活塞两边气体仍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与N2相等。由于反应前后N2的体积虽然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量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若假定N2为1mol时,H2和O2共3mol,反应后剩余气体即为1mol,那么混合气体从3mol变为1mol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由以下反应引起的:2H2O22H2O(液),这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现假定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别为xmol和ymol,根据差量法可以确定x和y:2H2O22H2O 气体物质的量的减少2 1 3x y 312mol显然:x,y。xy23,说明有气体剩余,那么剩余的1mol气体是什么呢?应该是氢气或氧气都有可能。讨论如下:若氢气有剩余,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7:2。若氧气有剩余,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4:5。所以本题应选A、C。例3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B. C. D.选题角度: 深刻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思路分析: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物质的量为mol,摩尔质量M=g/mol,c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mol.cg该气体标况下体积V=n22.4L/mol=mol22.4L/mol=L解答:D启示: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思路。例4按体积比为4:2:3所组成的N2、O2、CO2,混合气体10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 L。选题角度:a.学会求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思路分析:先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然后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三种气体的体积比为4:2:3,物质的量之比也为4:2:3,可当作4mol,2mol,3mol.= =34.2g/mol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2.92mol体积应为 2.92 mol 22.4 L/mol = 65.4 L解答:65.4L启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例5体积为1L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A)0.25L (B)0.5L (C)0.75L (D)1L选题角度:此题主要考查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求法。解析:,故该混合气体中必混有空气。HCl易溶于水,空气不溶于水,故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等于HCl气体的体积。设HCl气体的体积为x,则空气的体积为(1Lx)。根据气体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公式:,解得x0.75L。答案:C点评:本题运用到了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判断空气的存在应用到了平均值法规律。例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如果这三种金属各取等物质的量,也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选题角度:此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此题找到一定的解题规律。解析:不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之乘积决定的。若各取1gNa、Mg、Al,三者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的乘积之比为:,同温同压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由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决定的,所以相同质量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当物质的量之比Na:Mg:Al1:1:1时,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1:2: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Na、M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3。答案:;1:2:3。点评:通过此题可以推广:若Na、Mg、Al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作用,产生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3:2,三种金属的质量比是23:12:9。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解法得出答案,然后总结结论,以后解题可以提高准确率和速度。例7将一小块焦炭和mg氧气,同时放入一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p0,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压力表示为p1(1)若p0 p1,则焦炭质量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2)若p0 p1,则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3)若p1是p0的n倍,则W是多少?选题角度:本题考查气体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解析:有关反应为CO2CO2 CO2C2CO 或2CO22CO 当C不足:只按式,在气体体积不变,p1p0。当C过量:只按式,在气体体积为原来2倍,p12p0。当生成CO与CO2混合气体时,。则(1)若p0 (2)若p0 p1时:则:W(3)若p1是p0的n倍:1n2 则n1时:Wn2时:即:W 则:答案:(1)W;(2)W;(3)点评: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解题时要注意考虑完全。例如:本题中反应时可以只是生成CO;只是生成CO2;生成CO和与CO2的混合气体三种情况。4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m g H2和n g He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与He的体积比为m2nB.同温同压下,若m=n,则H2与He的分子数之比为21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时,H2与He的质量比1 D.同温同压下,H2与He的密度比为122.标准状况下有0.112 L水 3.011023个氯化氢分子13.6 g H2S气体 0.2 mol氨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体积:B.密度:C.质量:D.氢原子数:3.8.4 g A与3.65 g B完全反应,生成5.85 g C和1.8 g D及一种气体,其体积于标准状况下为2.24 L,则此气体的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A.22倍B.24倍C.2.2倍D.44倍4.通常状况下,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200 mL置于密闭容器内点燃,再恢复到原状况,气体的体积变为150 mL,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可能是A.100 mLB.150 mLC.50 mLD.75 mL5.空气和CO2按体积比51混合,将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红热焦炭充分反应,设空气中N2和O2的体积比为41,不计其他成分,且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设定,则反应后的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是A.50%B.29%C.43%D.100%6.将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1B. molL1C. molL1 D. molL17.某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为O232,N228,CO222,CH416,H22,则此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A.32.00B.11.11C.22.22D.30.008.1 mol某烃在1.01105 a,273时和适量氧气完全反应,得混合气体mL,冷却至0时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A.CnH2()B.CH2C.CnH24D.CnH29.由A、B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A、MB),若A的质量分数为w%,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A. B. C.MAw%MB(1w%) D.无法确定二、非选择题(共55分)10.通常情况下CO和O2的混合气体mL,用电火花引燃反应后体积变为nL(前后条件相同)。(1)试确定混合气体中CO和O2的体积用V(CO)和V(O2)表示。(2)若反应后气体的密度在相同条件下为H2密度的15倍,试确定气体成分。11.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与该混合烃充分燃烧后所得气体产物(CO2和H2O蒸气)的物质的量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对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混烃燃烧有关量变A.一定有乙烯B.一定有甲烷C.一定有丙炔D.一定没有乙烷1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l)3O2()O2()2O2()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质的体积是672 mL,密度是2.56 gL1,则:(1)反应前O2的体积是 。(2)化合物2的摩尔质量是 。13.常温下,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A的式量大于B),经分析,混合气体中只有氮和氧两种元素,而且不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氮和氧的质量比总大于,小于,由此可知A为 ,B为 (写化学式),若上述混合气体中氮和氧的质量比为2120,则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计算以下两小题时,除必须应用所有给出的数据外,还缺少一个数据,指出该数据的名称,并分别以a和b表示,列出计算式。(1)在温度为和压强为p a时,19.5 g A与11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固体C和3.00 L气体D,计算生成C的质量()。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m= 。(2)0.48 g金属镁与10 mL盐酸反应,计算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H2)。缺少的数据是 ,计算式为 。15.使一定量的磷化氢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两支加热的硬质玻璃管,第一支玻璃管中装有铜屑,第二支玻璃管中装有氧化铜,第一支试管中由于发生如下反应:2PH3CuCu3P2(s)3H2,玻璃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4.96 g,第二支玻璃管中物质的质量减少了5.76 g。(1)计算原混合气体中磷化氢和氢气的体积比。(2)在标准状况下,原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多少?16.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500 mL某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溶液在低温下蒸发,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白色固体A。取三份质量不同的该白色固体A分别与5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固体A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组别123盐酸的体积(mL)505050固体A的质量(g)3.806.207.20气体体积(mL)89613441344(1)上表中第 组数据表明加入的50 mL盐酸反应后有剩余,其理由是 。(2)请通过计算、讨论、判断固体A是什么物质,其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少?附参考答案一、1.BD 2.AD 3.A4.解析:2COO22CO2 2 1 21 50 mL若O2过量:V(CO)=100 mL;若CO过量:V(O2)=50 mL则V(CO)=150 mL。 答案:AB 则CO%=50%。 答案:A6.D 7.B 8.D 9.A二、10.(1)V(CO)2() V(O2)(2) V(CO) V(O2)()(2)CO2、CO11.BD12.(1)672 mL (2)76 l113.N2O NO 1414.(1)、p Pa时D的密度a gL1m(C)305a13(3053a)(2)盐酸的浓度bl1若Mg过量,V(H2)224 l1若HCl过量:V(H2)224l1若正好完全反应,V(H2)上述两值等效,均可。15.(1)43 (2)0.91 g/L16.(1)1 固体的量增加,产生气体的量增加,说明在1中有酸剩余。(2)固体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Na2CO3%=55.79% NaHCO3%=44.21%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3-物质的量的浓度1复习重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2溶解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3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换算;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5高考的热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2难点聚焦1物质的量浓度。浓度是指一定温度、压强下,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常见的浓度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体积分数,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用cB表示,(2)表达式:CB 单位常用mol/L或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