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名师课堂实录_第1页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_第2页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_第3页
《散步》名师课堂实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师生问好,组织上课)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叫什么名字?生:(齐)散步。(板书:散步莫怀戚)师:昨天有预习吧?有不认识的字词查过没有?生:(齐)查过。师:查过什么字词啊?生:(七嘴八舌)jiqi师:莫怀戚,莫怀戚会写了么?以前碰到过这个“戚”吗?生:(部分)碰到过,亲戚。师:非常好,还有其他字词吗?生:(部分)sha师:哦,一霎时,什么意思呀?生:(部分)一刹那间,一瞬间。师:哦,一刹那间,一瞬间。一刹那的“刹”,一瞬间的“瞬”会写么?生:(异口同声)会。师:嗯,真好!还有其他字词么?生:(个别小声)没有了。师:没有就没有,要大胆的说,这说明我们基础很好。随后,我们要记住文章里面的个别字词,注意不要写错了。二、研读课文,细细品味师:好,我们的第二项预习作业是,把这篇文章的内容,用几句话把它说一说,试着说过吗?谁先来说一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生1:大概是写了作者和他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和儿子,在散步的时候体现出作者的孝顺。师:嗯,体现了儿子的孝顺。内容上,有同学说,我还想再补充一点,补充的更完整、更清楚吗?大致的意思他已经讲到了,什么内容还有补充么?生2:体现了他们浓浓的亲情。师:哦,浓浓的亲情,是你读出来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生2:从课文的注释里。师:哦,从导读里面看出来的,很好,请坐。(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师:好,如果咱们完整一点,散步过程中,遇到什么啦?生:(齐)分歧。师:什么样的分歧呀?生:(异口同声)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师:结果?生:走了小路。师:走了小路,那么从刚刚两位同学发言,一位同学看到了儿子孝顺,另一位同学看到了什么?生:亲情。(板书:孝顺爱浓浓的亲情)生3:我从中读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敬意,以及母亲对孙子的那种关爱的心态。师:哦,好的。孝顺,不仅仅有孝顺,恐怕还有敬意,最后敬意这个词用的重不重?生:(部分)不重。师:母亲对儿子、对孙子,那种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是不是体现啦?生:(齐)是。师:好,还读出了什么?最后还记得那个镜头吗?走到一处不好走的地方?生:(七嘴八舌)我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师:怎样背的?生:(教师领读)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有什么感觉?谁来试试看,把你的感觉传递出来?生4:还有很浓的责任感。师:嗯,怎么读出责任感的?生4:就是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觉得那个责任感很强烈。责任感很重,要照顾他的母亲和他的儿子,负起一家人的责任。必须要缓缓地、慢慢地,这样才能照顾好。(教师板书:责任感)师:缓缓地、慢慢地。缓缓地是什么?生:(七嘴八舌)慢慢地,仔细的。师:走的稳稳地是什么角度写的?很小心,对吧?慢慢地是速度上,是吧?生:(齐)是。师:走得很仔细是什么呀?生:(部分)小心的。师:也是小心的,是一种态度上的。这整个世界,刚才这位姑娘讲到,他对上,对老是什么样的?生:(齐)孝敬。(教师板书:孝敬老)师:对孩子,对小的下一辈?生:(齐)关爱。(教师板书:关爱小)师:是吧?嗯,我们同学的反映非常好,你看,这么快的,我们把这个文章就已经基本读明白了,读明白了吧?生:(齐)明白了。师:(指着板书“一家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我们看前面这样一件事情,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件事情小不小?生:(齐)小。(教师板书:小)师:太小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是经常发生啊?生:(齐)是。师:你看,哪有一家不去散步,不去公园玩,不去看看电影的,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家庭都会上映。但是从这个小事中,作者莫怀戚,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我们一上来就感觉到了。(教师在板书中给“浓浓”两字加着重符号)师:感受到了,“整个世界”这个词传递出来的“责任感”。(教师在板书“责任感”下加着重符号)师: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很大?算不算大?生:算。师:应该算,好。(教师板书:大)师:(指着板书)那么这么小的事情,怎么能够传递出这么大的感触来呢?这个怎么混合的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把这个小事写得这么意义非凡?我们通常是怎么写的,比较一下也许就能发现。先来看第一段,我请一位同学来把第一段朗读一下。(生齐举手)生5: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嗯,很流畅。那个孩子,你读的时候,你想传递出一种什么感觉来?其他的同学也轻轻的、默默地读。你想传达出什么感觉来,来,来说说看。生5:我想找到,就是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非常幸福的感觉。生6:我读出了非常悠闲、非常自在的感觉。生7:我看出了他们一家很和睦,很幸福。师:嗯,一家人全部去了,那我想问大家,通常你们一家去散步的时候,你会怎样去讲这句话,你写作文的时候,你会怎么写?生8:我们家人去田野里散步了。生9:有一天,我和我们家人去散步了。师:好,这两位同学说的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生10:同学9加了时间。生11:同学8的意思是全家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的意思是不一定全家去散步。同学8的意思是他全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什么的都去散步了,而同学9说他和他的家人,有可能是他和他爸爸散步,他妈妈没有出来。生12:人数上有区别,一个是全家人,一个是部分人。师:好,比较一下,我们一家到田野上散步;我和我的家人到田野上散步;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三句话的区别在哪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默默的感受一下,作者的表达和我们两位同学表达的区别在哪里?(生出声读)生13:我的感觉是,作者比这两位同学说的越来越具体了。生14:作者在这写的是有次序的,把母亲放在第一个,就说明了对母亲有敬意的感觉;把小辈放在最后面。师:嗯,她还发现了个顺序问题,那放在第一个的是谁呀?生:(齐)我。师:那按照我们刚才那位姑娘的次序,放在第一个的应该是谁呀?生:(齐)母亲。师:嗯,大家已经发现两点了哦,第一点是越来越具体了,第二点是刚才我们这个女同学发现的顺序问题。现在大家能不能来解决这两个疑问呢?那,我们来帮作者改一下,改成我的母亲、然后是我,好不好啊?(学生静默两秒)师:很有挑战性,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孩子问这个问题!(部分学生举手)生15:我想的应该就是,这个“我”放在第一位,说明我的责任最大;把“母亲”放在第一位,母亲的责任就最大,而“母亲”已经老了,我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的,所以把“我”放在第一位。师:从文章里找出一些支撑你观点的语句来。(面对其他同学)他已经有非常好的感受了,来,小伙子你在读了这么几遍文章以后,你从哪里感受出了,作者的责任感特别特别的强?其他同学如果有的话,可以帮帮他。师:好,我们好多同学想帮你,你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么?(生点头示意)师:好,后面那个女孩子。生16:先是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她现在很听我的话,一样。”师:嗯,这句话圈一圈,非常好。生16:然后是,第六自然段,“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师:同样要圈一圈,找的好吧?生:(齐)好。师:嗯,还有同学想讲吗?这两句话一定要圈一圈哈,等会我要看你们的笔记。生1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生18: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师:我们一上来就是从这句读出责任感来的,没有忘记吧?那好,为什么把“我”放在第一位,恐怕作者还是考虑过的吧?至少我们读着,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你看,我们已经有两个发现,作者把这些人物,一个一个的分开,非常具体,这个具体是为了干什么呢?生:我觉得他这样具体的写出这些人物,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写出他们四个人去散步的事情,更能体现出他想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师:更能,确实是更能,但怎么就更能?生:我觉得就是,他一个一个介绍,说明这些人对他都非常重要,都是有同样的重要性,不是说他偏向谁。然后,把“我”放在第一个,就是我的责任是,能够帮助他们,能给他们一些温馨的东西,让他们觉得很有,就是很放心吧,跟我在一起。(板书:一个一个介绍很重要)师:很精彩呦!一个一个的介绍,一个一个的登场,你们看到过明星走红地毯么,奥运会明星领奖么,镜头一定慢慢的、一个一个的过去吧?(生点头)师:为什么聚光灯要一个一个的打上,镜头要一个一个的对上去?就是这每一个人都是,(停顿一秒)非常重要的。师:我想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这段,请刚才第一个读这段的那个男孩子,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好吗?其他同学听听看,先回想一下他第一遍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一遍他读起来有没有一点调整,好吗?来。生5: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师:有变化么?生19:他感情有变化。他把“我”,还有“我的母亲”加重了。师:哦,加重了,还有什么变化?速度上有变化么?生:(异口同声)慢了。师:慢了,慢了就怎么样啊?生:(部分)强调。师:强调,强调的意味就出来了。我们一家在田野上散步,那是什么口气呀?生:(齐)欢快的。师:欢快的。(读得很慢)“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生:(七嘴八舌)缓慢的,慢慢地师:缓慢的,想传递出一种,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或者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把语速放慢呢?我们依据什么来把语速放慢呢?生20:“散步”两个字可以体现出来,他们速度要很慢,因为散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生21:这几个标点符号可以体现出来,像逗号,冒号,“我”后面有个逗号,“我的母亲”后面也有个逗号。师:红笔圈出来,哎呀,我们同学太精彩了,这个姑娘已经做了好几次大贡献了。依据什么标志?读出浓浓的亲情是我们的感受,对吧?我们从哪里感受到了浓浓亲情,感受到了责任感,你看我们发现,(指着板书“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他这样一个一个排列,说明他对家里每一个人都是重视的。把自己排在第一个,并不是他把自己看得最重,而是他有一种什么?生:(齐)责任感。师:这是我们从这样一种文字、语言中,一点一点感受出来的。我们这种感受合理不合理呢,是要看文字,看句子,看词语,看标点。他发现两种标点,逗号表停顿,这个地方我们通常用什么样的标点?生:逗号。师:为什么不用顿号?顿号的停顿就是?生:短暂的。师:短暂的,比较短促一点的。做了笔记没有,同学们?师:把这个逗号圈一圈,旁边写一写,不用顿号用逗号,有意放慢节奏,将每个人出场的时间,聚光灯打在这个人身上的时间要怎么样?生:要长。师:要长。有感觉了吧?冒号也是,冒号放在这是一种书面的提示下文,书面语的感觉。就像刚刚我们同学还看到,我和我的母亲。你们通常和妈妈去散步会怎样讲?生22:我和我的妈妈去散步。师:“母亲”和“妈妈”这个称呼有什么不一样?生22:我觉得,“母亲”这个称呼就尊重一些。师:嗯,为什么说“母亲”就尊重一些?那“妈妈”是什么感觉呢?生22:用“妈妈”感觉也可以,就是没有,没有,怎么说呢。师:怎么说呢?你有感觉,我就是希望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我儿子今年高三了,他有时候会喊我“老妈,别烦了!”(师生笑)妈妈、老妈、母亲,这三者有什么区别?生22:说“老妈”的话,我会感觉到比较亲切一点,“母亲”听起来就感觉是对长辈的比较尊重。师:他的感觉非常好,叫“老妈”显得亲切,叫“母亲”是?生:(齐)尊重。师:“老妈”是什么时候用啊?生:(七嘴八舌)平时,随意,偶尔师:“母亲”往往用在什么场合?生:书面语。师:哦,书面语,有感觉了吧,很好,请坐。你看,第一段里我们有几个发现?(学生七嘴八舌)师:第一点我们发现了,所有对象一一出现,是不是?生:(齐)是。(教师板书:1、对象一一出现)师:第二个我们发现了什么?对象排列的?生:(齐)顺序。(教师板书:对象排列的顺序)师:第三个我们发现了什么?考考你们。我们从什么来判断语速?生:(齐)标点。(教师板书:3、标点)师:我们发现作者有意用了两个强调语速慢的标点,使节奏慢起来的标点,一个是冒号,一个是什么?生:(齐)逗号。(教师板书:逗号、冒号)师:冒号是一个正式的、书面化的提醒;而逗号明确告诉我们节奏要放慢。我们还发现什么?生:(个别)对母亲的称呼。师:对“母亲”的称呼是书面语。(教师板书:4、书面语)师:了不起吧,同学们?现在停下来,带着这种感觉读第一节、第二节,我让大家已经读了四五遍了,不要齐读,自己读。节奏一定是慢的,作者心中一定是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感觉的,慢慢地把那种郑重其事的感觉读出来,自己读,体会。(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师:嗯,同学们读的很轻,是不是有点感觉啦?(生点头示意)师:这种表达,让我们这么小的事情变得?生:(大部分)重大。师:所以以小见大不是一下子拔高,而是一开始作者就有意识的一种,我们给它一个命名吧庄重的表达。有意识的一开始就用一种庄重的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庄重的表达。(教师板书:庄重的表达)师:好,你们现在可以前后来合作一下,独立的做也可以,第二节、第三节或者第四节,我建议从第二节开始,好吗?你发现,第二节里有没有一些,我们在第一节里没有发现的庄重的表达?你看哪些地方是作者有意的加重语气,放慢节奏,凸显他对人物对事件的一个态度的?好,我们同学前后讨论,左右合作都可以,看第二节有没有发现?(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做指导)师:有感觉的同学就可以举手示意一下,让我来听听你的感受。生23:说“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从这句话我读出了,他对母亲在冬天里熬过的那些艰苦的日子发出的感叹,春天来了,他为母亲感到高兴。师:(点头)哪些词?刚刚你注意到了“熬”,“熬”就是一个程度很深的词,经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是不是?生:是。师:作者有意识的把母亲能够经过这个冬天的不容易,艰难,庆幸,总算过来了写出来了,因为这个冬天实在是一个怎么样的冬天?生:(齐)严冬。师:严冬,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所以这个“熬”字是一个程度深的词。(教师板书:5、程度深的词语)师:还有么?(教师在众多举手的同学中,寻找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生:还是刚才那位同学找的那段,就是“但春天总算来了。”这句写了他盼望春天的到来,也盼望母亲的生命能够到春天的感叹。师:这句中哪个词语程度特别深呀?生:(齐)总算。师:好,总算。这句中还有吗?我们既然找到了这句,我们就要盯着这句,把这句琢磨透。(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找寻还未发过言的学生回答问题)生2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这句话。我听说,老人在严寒的冬天一般都是体弱多病,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他身体也就好一些了。而作者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太迟太迟了。师:嗯,对呀,你看他读了四遍,他觉得两遍不过瘾,(师生笑)师:这个地方作者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手法?生:(齐)反复。师:反复,懂不懂?学过没有?生:学过。(教师板书:6、反复)师:好,学过。那我们知道为什么要用反复强调么?早上出门,妈妈会说“上课好好听讲哦”,有没有这样说?生:(大部分)有。师:说一遍,还是说好几遍?生:(大部分)好几遍。师:好几遍,就是为了强调嘛!这个地方强调春天来得太迟,跟刚刚那个“熬”是不是异曲同工啊?生:(齐)是。师:那个是从母亲终于度过了,熬过了,好不容易啊来写;这个是从春天,哎呀,总算来了,那么晚那么晚来写,对吧?感受到了吧?生:感受到了。师:其实还有,不过我相信你们还会有其他的发现。愿意讲这句也可以,愿意讲其他的发现也可以。(大部分学生举手)生25:“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啊”这句话体现出了,他对母亲的关爱。师:哪个词,哪个句子?生25: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师:语句是非常重,非常肯定的。还有么?(前两排同学都把手举得很高,后面也有部分同学举手)你看我们前两排,从这开始我要找一下中间的举手的,好,这一排这个小姑娘举过,那个小姑娘举过,最边上的小姑娘你好像不喜欢举手,举了一次我没来得及叫你,来,你来把你们的想法讲讲。师:有发现吗?第二节、第三节,后面都可以。(生26沉默,教师继续提示)师:没关系,刚才我们同学讲了两句体现作者责任感的句子,你们划了吗?生:(齐)划了。师:第二节中的哪句话?生:(七嘴八舌,纷纷将手举得很高)师:你能把这句话讲一讲吗?我希望这个小组,这一排的同学也把他们的想法跟我们交流一下。来,说说看,这一句话有什么感觉?生26:(小声地)现在母亲老了,她想依靠我,她觉得我就是很值得依靠。师:是,她觉得我值得依靠,这句话可以看得出。很听我的话,用的什么词?生:(齐)很。师:(指着板书)程度深吧?这个前面也有一个词,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态度。(学生踊跃举手)师:哪个词?生:(齐)信服。师:太好了,(对着26生)好,请坐。这排同学待会还要讲一讲。“信服”是不是也是一个程度很深的词语,这句话的好处还没有讲够,有谁愿意再来讲一讲?(学生纷纷举手)生27:这一段讲了,他母亲对他很体谅,他母亲也就信服了,跟他一块出去了。师:“体谅”这个词调整一下?他的母亲对他,可能也有体谅,但更多的地方是什么呀?生:(大部分)信任。师:信任,好,很好,请坐。这句话除了讲出信任之外,还讲出了什么?同学们,看“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学生纷纷举手)师:这个是比喻句吗?生:(齐)不是。师:是一个什么?生:(七嘴八舌)比较、对比师:比较、对比。这个比较看出什么来啦?(大部分学生举手,教师走到后排)师:来,旁边那位同学,我还是要换一个同学,来,你来说说看,这个比较能看出什么来?(教师板书:7、比较)生28:我觉得更能看出,我的那个责任感很重。师:怎么就看出他责任感很重的,你把推理过程告诉同学们来。生28:用到一个词是“信服”,还有就是,“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从这句能看出来,就是他想表达自己的责任感很大,很重大。师:嗯,这个感觉可能还不够敏锐,来,坐下再想想,再想想。(其他学生纷纷举手)生29:我觉得能够看出,他在他母亲的心里很重要。“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就是我小时候唯一的依靠就是我母亲,师:(笑)是不是唯一的?生29:(笑)不是。师:不要去讲唯一的。生29:就是主要的依靠就是母亲,我现在长大了,母亲主要的依靠就是我,她很相信我。师:有感觉了哦,发现了两个时间段的词语没有?生:(七嘴八舌)小时候,现在。师:小时候,现在。他讲道,小时候母亲对于我来讲是最值得信赖的人,现在我成了母亲?生:(齐)最信赖的人。师:这样一个很近似,回环那样的,对称的句子。比较中看出这两个人的,什么?生:亲,亲近。(教师板书:关系)师:看出了一种关系的转换,关系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