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教案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目标解读】【课程标准】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现代社会生活,引导用发展的观点和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依据历史资料及视频、图片等材料,利用小组演讲、短剧等多种方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见人们大都剪了辫子,也动了剪辫之意。他的英国教师庄士敦也厌恶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讥笑说像条猪尾巴,这对溥仪影响很大。一天,溥仪命剃头太监将他的辫子剪去,吓得剃头太监面无血色,跪在地上哀求“皇上”另请别人。溥仪见他吓得那个样子,拿起剪刀,亲手把辫子剪了下来。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条黑色长辫,据说那就是溥仪剪下来的辫子。你知道哪一事件对剪辫影响比较大吗?是谁下达的剪辫令?此外,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还有哪些变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感受生活变革带给人们的阵痛和喜悦。【新课探究】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状元实业家张謇(1)人物简介:张謇 (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2)“实业救国”【材料链接】材料一1895年,新科状元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材料二通(通州)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张謇大生纱厂厂约材料三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问题探究1】分析材料一,张謇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这段话的?日记反映了张謇当时怎样的心情?答案提示:马关条约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痛心、愤懑、忧国忧民。【问题探究2】材料二、三体现了张謇倡导的什么主张?结合张謇事迹,如何看待他弃官回乡办厂这一举动?答案提示:实业救国(或兴办实业)。张謇抛弃世俗偏见,身体力行实业救国;敢为人先,具有开拓精神;为国分忧,造福家乡,为发展民族工业作出了贡献。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名词解释:民族工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工业是指中国人创办的企业,国营民营皆是民族工业;狭义的则仅指民营资本所办企业,不含国营的。一般来说,民族工业是指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民族资本所办的企业。(2)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材料链接】材料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可分为哪几个历史阶段。各自发展趋势如何?答案提示: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处于萌芽时期;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3)曲折原因名词解释官僚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最基本特征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合。中国近代四大家族是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陈立夫和陈果夫。【材料链接】材料【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答案提示: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材料链接】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图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答案提示:(1)从地区分布看,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多,内地少。(2)从行业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相对较少。二、社会生活的变化1.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材料链接】材料一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25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材料二材料三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到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材料四在近代中国,修筑铁路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输出资本的一种方式。某国得到某路的投资修筑权,其势力随之渗透到该路本身及沿线地区,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它的“势力范围”,而且因争夺路权往往发展到争夺矿权。因此,凡铁路经过的地区,沿线的矿山开采权往往也属修路国家所有。【问题探究】火车、轮船、电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提示:(1)人们出行速度加快,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2)商品流通的加快,可以促进商品生产的加快,使商品经济发展加快。(3)火车的开通,改变了铁路沿线的经济结构,对原有的经济是一个冲击。(4)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5)火车的开通,也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2.社会习俗的变化【材料链接】(1)图片展示剪辫子易服饰变礼仪变称呼(2)史料研读材料一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命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令材料二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问题探究1】民国初期,民国政府为什么促进中国社会习俗的改变?答案提示: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资产阶级在对旧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的同时,也对与封建专制制度相伴随的陈规陋习加以改造,荡涤封建制度的污泥浊水。【问题探究2】概述材料二的内容。答案提示:清朝有大人、老爷等反映封建等级制度的称呼。共和政体追求民主平等,政府职员是人民公仆,不应再沿用类似称呼。而先生、君等称呼不仅表示对人的尊重,又没有等级之分,适用于共和国家。【问题探究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答案提示:顺应时代潮流,革除封建陋习,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促进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课堂小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但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