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童岳生教授和仲崇民教授:认为该规程名称宜改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技术规程,因为本规程中设计条文规定以及各节点构造形式均为装配整体式节点,很少涉及全预制混凝土结构,国内对全预制混凝土结构研究还较少,试验资料还比较匮乏。是否要修改,还请老师确定。(暂行)童岳生教授:目前是否已有预制构件标准化产品的图集,其中包括构件及其连接构造。苗爱梅也建议编制图集。目前没有编制图集,相关连接构造插图都在规程条文中。童岳生教授:应提供有关实验研究的报告,作为规范有关内容的依据。我们试验还没有做,现在提供不了。(讨论稿)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 (Trial)(报批稿)主编单位: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组2013年12月 西安前 言为了提升陕西省建筑工业化技术水平,编制组根据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的编制立项批复(陕建函2013782号),标办:把立项批复号加上,已加。经广泛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内已有标准,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材料;4 建筑设计;5 结构设计;6 框架结构设计;7 剪力墙结构设计;8 构造规定;9 预制构件制作;10 施工安装;11 工程验收;附录A(预制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标准与检验方法)。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规程由陕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标办:加上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为是主编单位,已加。各单位在本规程执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市雁塔路13号,邮政编码:710055)。本规程主编部门: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本规程主编单位: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规程参编单位:西安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西安理工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目 次1 总 则12 术语和符号22.1 术语22.2 符号33 材料63.1 混凝土与灌浆料63.2 钢筋73.3 预埋件73.4 构配件74 建筑设计84.1 一般规定84.2 平立面设计85 结构设计95.1 一般规定95.2 结构布置105.3 构件设计115.4 连接设计115.5 预制构配件设计126 框架结构设计136.1 一般规定136.2 叠合受弯构件设计136.3 节点设计及承载力计算197 剪力墙结构设计227.1 一般规定227.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及构件设计237.3 节点与接缝设计248 构造规定278.1 一般规定278.2 钢筋连接和锚固298.3 节点构造规定309 预制构件制作389.1 一般规定389.2 模具和预埋件389.3 成形及养护389.4 脱模399.5 质量检验3910 施工安装4010.1 一般规定4010.2 运输与堆放4010.3 测量4110.4 构件吊装与施工4110.5 节点连接4110.6 质量检验4210.7 安全与环境保护4411 工程验收4511.1 结构实体检验4511.2 子分部工程验收45附录A 预制构件制作允许偏差标准与检验方法47本规范用词说明51引用标准名录52附:条文说明531 总 则1.0.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推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提升陕西省的建筑工业化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节能减排,制订本规程(暂行)。1.0.2 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地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地区的乙类及乙类以下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制作、施工和验收苗爱梅:总则中规程的适用范围可包含非抗震区,对建筑的适用高度可做一定限制。此规程能够适用非抗震区,适用高度限制在第五章有详细描述。1.0.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0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吴茜玲教授:建议应注明高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及其它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tructure国家混凝土规范采用。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部件通过连接部位的钢筋、连接件或施加预应力加以连接,并在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形成具有可靠传力和承载力的整体结构并在连接部位浇筑混凝土而形成整体受力的混凝土结构。2.1.2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membercomponents在工厂或现场预先制成的混凝土构件。2.1.3 连接部位 joint预制混凝土构件如梁,、柱,和墙之间连接的区域。2.1.4 套筒灌浆连接 pipe casing connection预制构件接缝部位的钢筋通过套筒灌浆方式实现钢筋连续可靠传力的连接方式。2.1.5 抗剪粗糙面 exposed aggregate concrete 为增强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共同工作的能力,在预制构件抗剪连接界面采用化学或机械方法处理而形成的能够较好传递剪力的粗糙表面。2.1.6 间接搭接 indirect lap预制构件接缝部位的连接钢筋通过在预留孔道内灌浆而实现钢筋连续可靠传力的连接方式,其中孔道壁采用螺旋筋或波纹管加强,且被搭接的的两根钢筋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2.1.7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laminated reinforced concrete flexural member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上浇筑上部混凝土而形成整体的受弯构件,包括叠合式混凝土板和叠合式混凝土梁等。2.1.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混凝土结构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柱或叠合梁、叠合板等构件,通过节点部位的后浇混凝土或叠合方式形成的具有可靠传力机制,并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框架结构。2.1.9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assembled monolithic concrete shear wall structure混凝土结构的部分或全部采用承重预制墙板,通过节点部位的后浇混凝土形成的具有可靠传力机制,并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剪力墙结构。2.2 符号2.2.1 材料性能 混凝土弹性模量; 钢材、钢筋弹性模量; 混凝土剪切模量;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N/mm2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普通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钢材的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 结构或构件的作用效应组合设计值; 轴向力设计值,接触面压力设计值; 轴向力标准值,接触面压力标准值; 弯矩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竖向接合面剪力标准值、设计值;(、)、(、) 竖向接合面的抗剪承载力标准值、设计值(下标括号中Cp表示受压抗剪,K表示剪力键抗剪,Do表示销栓抗剪,Co表表示混凝土抗剪); 竖向接合面剪力; 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 剪力设计值;、 水平接合面剪应力标准值、设计值;、 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剪切摩擦抗剪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节点核芯区的剪力设计值。2.2.3 几何参数 预制构件深入梁、柱、墙的长度; 矩形构件截面宽度,T形、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 梁、柱截面宽度; 节点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 截面高度; 截面有效高度; 柱截面高度; 沿构件轴线方向上横向钢筋的间距,螺旋筋的间距或箍筋的间距; 偏心距; 钢筋直径,间距; 构件截面面积;、 钢筋面积、叠合层混凝土截面面积; 剪力键的承压面积;、 接触面最上面和最下面可能发生受拉破坏的剪力键的根 部剪切面积之和、其余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 截面惯性矩; 截面对形心的面积矩;、 叠合板两个方向的长度; 墙厚;。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剪力键验算的承压系数; 界面承载力调整系数; 摩擦系数; 抗倾覆安全系数; 节点剪力增大系数; 销栓钢筋根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考虑抗震钢筋锚固长度、钢筋搭接长度。3 材料3.1 混凝土与灌浆料3.1.1 混凝土的各项计算指标和有关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及掺合料等应有产品合格证,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3.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并且后浇混凝土应采用膨胀混凝土仲崇民教授:建议后浇混凝土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采纳此意见并在该条加上。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制预应力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3.1.3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中的相应规定执行。9.4.2 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厂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复试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偏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0.5的要求。3.1.3 4 混凝土原材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应采取有效的防潮、防湿和防变质措施。3.1.5 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厂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复试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偏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1的要求。9.4.4 每车运送到现场的混凝土都应进行塌落度检测,不合格的混凝土禁止浇筑。3.1.5 6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规定采用。3.1.7 灌浆料的性能除应满足表3.1.7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 50048的规定。表3.1.7 灌浆料性能要求项目性能指标流动度初始300mm30min260mm抗压强度1d45MPa7d60MPa28d85MPa竖向膨胀率24h0.06%0.5%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3.2 钢筋3.2.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钢筋各项计算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热轧带肋钢筋和热轧光圆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GB 1499.1/ GB 1499.2规定;3.2.2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其所用钢筋的选用及抗震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3.2.3当预制构件中采用钢筋焊接网片配筋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及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JGJ 19的规定。3.2.4 钢筋绑扎骨架入模时钢筋笼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平直、无损伤、无变形,必须对表面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进行处理。3.2.5 混凝土浇筑前,入模后的钢筋笼应按图纸要求检查钢筋笼中钢筋位置、直径、间距和保护层厚度,保证其达到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的要求。保护层垫块宜采用塑料类垫块,且应与钢筋笼绑扎牢固,垫块按梅花状布置,间距不宜大于600mm。童岳生教授:钢筋骨架和钢筋笼名称应统一。3.2.6 钢筋弯切加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JG/T 226的规定,并满足本规范附录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2的要求的规定。3.2.7 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表A.0.3的要求的规定。3.3 预埋件3.4.3.1 预埋件的选用应采用钢材或其他可靠材料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3.4 构配件3.4.4.1 构配件(门窗、保温材料及装饰材料等)的选用应采用钢材或其他可靠材料制作,并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4 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4.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建筑设计标准的要求。并应做到基本构件、房屋开间、连接构造、配件及设备管线布置的标准化。4.1.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构件模数协调,以及构件之间的模数协调和构件的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土建和装修在模数协调原则下的整体设计。4.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完整,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加工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预制构件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预埋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 4.1.4 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按照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一体化的原则设计,并应以配套的建筑体系和标准化产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符合绿色建筑要求。吴茜玲教授:认为上面显示删除的条句主要来自于结构,应放在结构设计章节中,采纳此意见把此条放在第五章中。4.2 平立面设计4.2.1 建筑平面设计应与结构体系相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符合建筑功能和结构设计的要求下,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均匀、对称,尽量使质心和刚心重合宜使质心和刚心重合;2 应充分考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业化的特点,房间分隔尺寸不宜规格太多。在保证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规格尺寸最少化。4.2.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设备管线与结构体系的关系,符合建筑模数要求。房屋厨房、卫生间上下宜相邻布置,便于集中设置竖向管线、竖向通风道或机械通风装置。4.2.3 装配整体式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应考虑卫生间、厨房的设备和家具产品及其管线布置合理性,宜优先采用标准化的预制盒子卫生间(整体卫浴)及标准化的厨房整体橱柜。4.2.4 建筑立面设计应充分体现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化特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外立面设计宜创造简洁明快、美观大方的建筑形象,不宜采用过多装饰构件; 2 高层建筑不宜在角部设转角窗,外立面不宜凹凸变化过多,力求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宜上下贯通并且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突变;。3 预制墙板的外饰面宜采用艺术混凝土饰面产品。面砖、石材等外饰面应在工厂中与预制外墙一体化预制成型。5 结构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曾凡生教授:因为在第七章有规定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曾凡生教授认为框架结构也要规定,建议另列,所以,放在第五章统一规定。5.1.1 2 按本规程设计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结构的整体作用(荷载)效应计算分析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同样的方法进行。5.1.2 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以及地下室顶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5.1.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曾凡生教授:因为在第七章有规定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曾凡生教授认为框架结构也要规定,建议另列,所以,放在第五章统一规定。吴茜玲教授:建议此条放在结构设计中。5.1.4 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5.1.4的规定。曾凡生教授:认为该条中乙类建筑高度应按抗规6.1.1条执行。表5.1.34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适用最大高度(m)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0.2g0.3g框架结构7060504035框架-剪力墙结构140110100806030剪力墙结构150120100806040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考虑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表中框架不含异性柱框架;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均应满足现浇等同型框架结构要求;3、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最大高度。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宜基本等同现浇结构。当低于现浇结构时,应在整体结构分析中考虑接缝对整体刚度的影响;5.1.5 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宜简单、规则、均匀及对称,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刚度和良好的延性;2 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应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以及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加强;张俊发教授:提出“隔震”二字是否合适,因为未见关于装配式结构的隔震研究的文献,决定删除隔震。3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承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能力;4 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5.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宜应符合表5.1.6的规定。张俊发教授:建议“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宜符合表5.1.7的规定”改为“丙类建筑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宜符合表5.1.7的规定”。对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在国家标准中基本上均属于强制性条文,要求严格程度用“宜”偏宽,建议用“应”。采纳建议并修改。表5.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等级曾凡生教授:认为应将9度数据列入,因为陕西境内没有9度区设防地区,并且该规范为陕西省地方规程暂不列入,并且缺少9度区相关数据。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三二一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6060606030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剪力墙三二一一剪力墙结构高度(m)60606060606040剪力墙四三三二二一二注: 1、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度外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不应降低;2、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3、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5.1.7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5.1.7的规定。表5.1.7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框架543框架-剪力墙、剪力墙65435.1.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变形验算。仲崇民教授:建议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应改为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变形验算。曾凡生教授认为该条列在构件设计中不合适,所以列在一般规定中。采纳建议并修改。5.2 结构布置5.2.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的相关规定。5.2.2 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平面横向墙体布置时,两侧端部山墙宜布置预制承重墙板;内墙可根据结构横向抗侧力需要设置预制承重墙板或预制轻质填充墙板。5.2.3 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平面纵向墙体布置时,纵向内、外剪力墙布置可根据纵向抗侧力的需要设置;阳台及门窗部位可根据需要设置非承重的预制轻质填充墙板。5.2.4 多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高层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乙类建筑的多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曾凡生教授和张俊发教授:认为该条中“不宜”应改为“不应”,并建议删除本条最后“结构”二字。采纳建议并修改。5.2.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显著不规则,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仲崇民教授:认为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偏严,框架结构中的楼梯如果与主体结构连为一体受地震影响大,框剪、剪力墙结构中楼梯受地震影响小,可以不用进行地震承载力的验算,建议改为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建议较合理,并采纳修改。5.2.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通过现浇连接带、竖向受力钢筋浆锚连接等形成整体,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5.3 构件设计5.3.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应按施工安装、使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两个阶段分别计算,并应取最不利内力:。1 施工安装阶段,构件的内力应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2 使用阶段,内力应按连续构件计算,次梁可按铰接考虑。5.3.2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在永久荷载、可变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下最不利的组合内力进行截面设计并配置钢筋。,并分别考虑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两种情况并分别考虑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两种情况,取较大值进行配筋。5.3.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使用阶段时可取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计算模型。结构的整体作用(荷载)效应计算分析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同样的方法进行。5.3.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下面删除的条文根据曾凡生教授建议列在5.1节中。5.3.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全预制构件和叠合式构件,均应合理地设计配筋,应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和叠合面的剪切破坏。5.4 连接设计5.4.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连接设计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且应便于施工,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构造应满足结构传递内力的要求,并应符合标准化要求。5.4.2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构件连接形式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施工条件进行设计。对需要传递弯矩及其他内力的刚性连接,设计时应使连接部位的截面刚度与邻近连接部位的预制构件的刚度相接近。5.4.3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各类预制构件的连接构造,应便于构件安装、装配。对计算时不考虑传递内力的连接,也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5.4.4 预制构件之间,以及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抗剪粗糙面或齿槽。5.4.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框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柱、墙中的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焊接等形式;板、墙等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可采用搭接连接的形式;。混凝土结合面应进行粗糙处理或设置齿槽;拼接处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灌缝。5.4.6 非承重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与支撑结构之间宜采用柔性连接方式;2 在框架内镶嵌或采用焊接连接时,应考虑对框架抗侧刚度的影响;3 外挂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构造应具有一定的变形适应性。5.5 预制构配件设计5.5.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构配件应按建筑设计要求进行工业化生产,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 预制构配件设计应按主体建筑模数协调要求确定各种构件的规格、截面尺寸和公差;2 预制构件中的设备管道的孔洞和安装构件预留孔应在工厂生产中综合考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避免在安装现场二次开洞不应在安装现场二次开洞、开孔;吴茜玲教授:认为此条语气要严格,把避免改为不应。3 与预制构件相配套的室内外构件应一体化设计(楼梯栏杆、阳台栏杆等),并在工厂中加工完成、现场安装。5.5.2 建筑外墙宜采用复合夹心保温的构造形式,接缝应作防水处理,外墙板应根据接缝特点、气候条件等选用满足要求的材料和防水方式。5.5.3 预制外墙板构件的设计应符合建筑模数,并结合外墙板外饰面材料及所设置的门窗框的位置,统一由工厂制作完成。5.5.4 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内隔墙的材料应分别满足隔声、防水和防火安全等技术性能的要求。5.5.6 5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厨房、卫生间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卧室、起居室宜采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形式。结构底层厨房的地面遇有室外燃气管接入时,应采用实铺地面。6 框架结构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本规程设计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可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6.1.2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可采用现浇柱与各种叠合式受弯构件组合,通过节点区的现浇混凝土连接而成。6.1.3 预制柱或现浇柱和叠合受弯构件的设计,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相关规定。6.1.5 4 叠合受弯构件及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童岳生教授:认为在6.1.4条中施工安装、使用两个阶段与混凝土规范GB50010 中所称的第一、第二两个阶段,其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宜予以统一。采纳此意见,和混凝土规范对照,并进行修改。1 施工阶段的叠合受弯构件,当预制构件的截面高度不足全截面高度的40%时应设置可靠支撑。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可按整体受弯构件设计计算,但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叠合面受剪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附录H:无支撑叠合梁板)计算。在叠合受弯构件足以支承全部荷载、限制挠度及开裂在允许范围以内之前不得拆除支撑;2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受弯构件,应对底部预制构件及浇筑混凝土后的叠合构件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附录H:无支撑叠合梁板)的要求进行二阶段受力计算;叠合构件及预制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其内力应分两个阶段进行计算。3 在正常使用状态,叠合构件的裂缝宽度、挠度满足使用功能要求,预制构件接合面不产生影响使用功能的有害残余变形;4 在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作用下,叠合受弯构件和接合面应满足承载力要求。5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应发生叠合构件斜截面剪切破坏、接合面的剪切破坏和构件坠落曾凡生教授:如何保证罕遇地震斜截面抗剪,要求是否过严?该条是借鉴深圳市技术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SJG18-2009中6.1.2-4条规定。目的是让梁发生受弯破坏,不发生受剪破坏。6.2 叠合受弯构件设计6.2.1 叠合梁和叠合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除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6.2.2 叠合梁竖向接合面的正截面承载力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且竖向荷载标准组合下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不应超过。6.2.3 叠合板的挠度可按同等厚度现浇混凝土板的计算结果乘以1.05取值。贺志坚总工:依据?本条是参考深圳规范,应该是为安全设定的一个安全系数。6.2.4 接合面的抗剪强度、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剪切摩擦抗剪强度标准值: 但 (6.2.4-1)剪切摩擦抗剪强度设计值: 但 (6.2.4-2)2 钢筋销栓抗剪承载力标准值: (6.2.4-3)钢筋销栓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6.2.4-4)3 接触面受压抗剪承载力标准值: (6.2.4-5)接触面受压抗剪承载力标准值: (6.2.4-6) 4 剪力键抗剪承载力标准值,取剪力键凸出部的承压承载力标准值和剪力键剪切承载力标准值二者较小值: (6.2.4-7)并取结合面两侧剪力承载力标准值二者较小者。剪力键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取剪力键凸出部的承压承载力设计值和剪力键剪切承载力设计值二者较小值: (6.2.4-8)并取结合面两侧剪力承载力设计值二者较小者。式中 ,剪切摩擦抗剪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摩擦系数。接触面表面不处理时取为0.6,表面凸凹不小于6mm时取1.0,现浇混凝土取1.4;,接触面压力标准值和设计值;单位面积内横穿接合面的钢筋面积,当钢筋与接合面法向夹角为 时,应乘折减;,钢筋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单根销栓钢筋面积。当钢筋与接合面法向夹角为时,应乘 折减;销栓钢筋根数。剪力键凸出部的承压面积;为接触面最上面和最下面可能发生受拉破坏的剪力键的根部剪切面积之和,为其余剪力键根部的剪切面积之和;剪力键验算的承压系数,取1.25;6.2.5 叠合梁竖向接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曾凡生教授:叠合构件计算繁杂,建议应和计算软件相结合,否则设计难以推广该规程。目前我们还没有开发相应软件,也不具备开发软件的条件和能力。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仲崇民教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公式中等号的右边抗力的标准值,是否应称为抗力的允许值。这些计算公式是借鉴深圳规程,并且辽宁规程也采用了这些计算公式,是否修正,还需要商讨。按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下的抗剪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5-1) (6.2.5-2) (6.2.5-3)童岳生教授:本规程中有些符号与常规不同,例如表示面积,一般是采用表示,采纳建议并修改。 (6.2.5-4) 童岳生教授:本规程中一些符号的下标比较复杂,对理解及应用都不合适,这些公式都是借鉴深圳市技术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并且辽宁规范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也在使用,建议不修改。计算时,取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下竖向接合面处接触面压力值。式中 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下竖向接合面剪力标准值;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标准值;叠合层混凝土抗剪承载力标准值;接触面受压抗剪承载力标准值;叠合层混凝土截面面积;梁宽; 预制板厚;叠合板厚;预制板伸入梁内的长度。2 承载力极限状态 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或风荷载基本组合时,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按下列公式计算: (6.2.5-5) (6.2.5-6) (6.2.5-7) 计算时,取有地震作用或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竖向接合面处接触面压力设计值。式中 考虑地震作用或风荷载效应组合时竖向接合面剪力设计值;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叠合层混凝土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接触面受压抗剪承载力设计值;当 ,且 即钢筋销栓抗剪承载力起控制作用时,靠近接合面的1/2 梁高范围内的箍筋面积应满足式(6.2.4-13)要求:贺志坚总工:建议删除,下面为删除文字。采纳建议并修改。 (6.2.5-8)3 抗震设计时,强接合面弱构件的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强接合面弱构件的验算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5-9) (6.2.5-10)式中 竖向接合面剪力。取竖向荷载作用下接合面剪力标准值与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按实际配筋取材料标准强度对应的屈服弯矩值计算的剪力值之和。竖向接合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取竖向荷载作用下弯矩标准值与梁左右端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按实际配筋取材料标准强度对应的屈服弯矩值之和计算的竖向接合面处接触面压力值。6.2.6 叠合梁水平接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竖向荷载和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下的抗剪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6-1)张俊发教授:将公式里的改为,采纳建议并修改。 (6.2.6-2)式中 水平接合面剪应力标准值。T形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童岳生教授:何处去查该标准值?叠合梁水平接合面的抗剪承载力验算参考深圳市技术规范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竖向荷载和其它可变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标准值;水平接合面以上部分截面对形心的面积矩;、分别为梁宽和截面惯性矩。2 承载力极限状态考虑多遇地震作用或风荷载组合时,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应符合下式要求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6-3) (6.2.6-4) (6.2.6-5)式中 有地震作用或风荷载效应组合时水平接合面剪应力设计值;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设计值,取;水平接合面的宽度;梁端至竖向荷载作用下反弯点的距离;在 l范围内水平接合面以上的受拉钢筋拉力的变化量。T形梁宜考虑有效翼缘宽度内板的钢筋;有地震作用或风荷载效应组合时梁端弯矩设计值;有效高度。3 抗震设计时,强接合面弱构件的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6-6) (6.2.6-7) (6.2.6-8)式中 水平接合面抗剪强度,取;水平接合面剪应力;在范围内水平接合面以上的受拉钢筋拉力的变化量。T形梁宜考虑有效翼缘宽度内板的钢筋;、分别为水平接合面以上梁主筋和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板钢筋的面积;、分别为梁和楼板钢筋强度标准值。6.2.7 叠合板接合面在竖向荷载作用抗剪强度验算应满足下列公式要求: (6.2.7-1) (6.2.7-2)式中 验算截面(1m 板宽)的剪力设计值; 接合面以上部分截面对形心的面积矩;、分别为宽度(1m)和截面惯性矩;接合面的剪应力设计值;接合面的抗剪强度设计值。接合面的凹凸不小于4mm 时,取。6.2.8 叠合板的受弯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叠合板按同等厚度现浇混凝土双向板计算,并区别以下情况对弯矩计算结果进行调整,板带划分示意图见图6.2.7。2或0.5 时,弯矩不调整;=1时, 绕y轴弯矩乘1.05,绕x轴弯矩乘0.95的调整系数;童岳生教授:=1时,这时为方板,为什么要对和进行调整?参考深圳规范6.4.2的规定,具体原因不清楚。=12或0.5 1范围时,按上述原则插值调整;其中、分别为叠合板x向、y向的边长;图6.2.8 板带划分示意图2 跨中板带按调整后的跨中板带总弯矩进行受弯承载力验算;边板带按同一方向调整后的跨中板带总弯矩值的2/3进行受弯承载力验算;3 接缝钢筋计算时取现浇层混凝土厚度,其他情况取叠合板的总厚度。6.2.9 预制板的板端与梁、剪力墙连接处,按叠合板抗剪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2.9-1) (6.2.9-2)式中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位长度内板端边缘剪力标准值;单位长度内销栓钢筋根数;板端负筋拉应力标准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之比。6.3 节点设计及承载力计算6.3.1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设计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时,除满足本规程8.3章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抗震设计规程GB 50011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中的有关规定;2 预制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承载力和延性不宜低于现浇节点,且承载力不应低于相邻的梁端和柱端承载力;3 对于新型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经试验验证其承载能力和延性等指标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4 应控制由于温度梯度差引起的开裂;5 应通过计算和构造确保节点的破坏模式为延性破坏。6.3.2 一、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6.3.2-1)一级框架结构尚应符合: (6.3.2-2)式中 梁柱节点核芯区的剪力设计值;梁截面有效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梁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柱的计算高度,可采用节点上下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梁的截面高度,节点两侧梁截面高度不等时可采用平均值;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51.5,二级取1.21.35,三级取1.2;张俊发教授:建议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致,“节点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5,二级取1.2”,低于GB50010-2010 规定的“一级取1.50,二级取1.35,三级取1.2.”采纳并进行修改。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弯矩设计值之和;节点左右梁端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实配的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所对应的弯矩值之和,根据实配钢筋面积(计入受压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6.3.3 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核芯区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当验算方向的梁截面宽度不小于该侧柱截面宽度的1/2 时,可采用该侧柱截面宽度,当小于柱截面宽度的1/2时,可采用下列二者的较小值: (6.3.3-1) (6.3.3-2)式中 节点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 梁截面宽度; 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 验算方向的柱截面宽度;2 当梁、柱的中线不重合且偏心距不大于柱宽的1/4 时,核芯区的截面有效验算宽度可采用上式和下式计算结果的较小值。 (6.3.3-3)式中 梁与柱中线偏心距。6.3.4 节点核芯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6.3.4-1)式中 正交梁的约束影响系数,采用1.0; 节点核芯区的截面高度,可采用验算方向的柱截面高度;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5。6.3.5 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应采用下列公式验算: (6.3.5-1)式中 对应于组合剪力设计值的上柱组合轴向压力较小值,其取值不应大于柱的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50%, 当N 为拉力时,取N=0; 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核芯区有效验算宽度范围内同一截面验算方向箍筋的总截面面积; 箍筋间距。6.3.6 抗震等级为三级及非抗震设计的节点可不进行节点核芯区受剪承载力计算,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7 剪力墙结构设计7.1 一般规定7.1.1 适用于本规程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整体计算分析可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进行。7.1.2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剪力墙结构。7.1.3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平面形状宜简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厦门小餐桌安全培训课件
- 大风天气安全培训课件
- 卷帘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商务合同范本采购企业保密协议合同协议书范文模板
- 卵巢肿瘤CT课件
- 2025年地区授权协议书(家具)合同签订
- 2025个人的汽车融资租赁合同范文
- 检出限的概念及计算讲课文档
- 2025一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考前抢分预测卷(一)
- 2025简易汽车抵押合同协议书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普通逻辑》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含原题)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PPT课件
- 高二年级开学学生大会年级主任的讲话[001]
- 校企合作讲座精品PPT课件
- 煤矿电缆与电缆敷设标准
- T∕CATCM 008-2019 阿胶质量规范
- 以内加减法口算100题可直接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