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10唐诗四首之观刈麦教案长春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绅曾写了三首悯农诗,其中第三首是这样写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读罢诗句,我们不免要省思,四海无闲田,又秋收万颗子,农夫却犹饿死,那么他们辛苦劳作,收获的粮食又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起寻找答案。二、题目解说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三、诗人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四、朗读诗歌,自主查找并标注生字字音。,学诵诗歌。五、理解诗意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参考:农家很少有闲时,只为珍惜夏日长.又见一位穷村姑,拾这麦穗充饥肠.而今我有什么功德,(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六、整体感知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次的主要内容。明确:但惜夏日长第一部分农民刈麦。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拾此充饥肠。第二部分贫妇拾麦。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尽日不能忘。第三部分为官自省。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七、深入赏析(一)第一部分农民刈麦?明确:忙碌,辛苦,繁重,你的依据是什么?明确: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依据:写出了农民劳作环境的炎热难耐和矛盾的反常心理。最能体现他们的忙碌,辛苦,繁重。(二)第二部分贫妇拾麦。明确:贫穷,悲惨。,悲惨。明确:家田输税尽,在她还没有失去家田时的五月,这个妇人和她的家人在做什么呢?明确: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小结:昨天的刈麦者变成了今天的拾麦者,今天的刈麦者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拾麦者,这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命运,白居易透过他们的命运看到了深层的社会原因赋税的沉重,这沉重的赋税,充盈着农民的汗水和泪水,艰辛的劳作,甚至造成了他们的家破人亡,这些都变成了帝王和官员们的油脂和财富。(三)第三部分为官自省,诗人的心中又作何感想:明确:在鲜明的比对中,诗人想到自己的衣食无忧、不劳而获、生活安适,对农民抱以关心和同情,同时也感到惭愧。八、自主背诵,齐诵结课。九、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