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 时间B. 路程C. 位移D. 质量【答案】C【解析】【详解】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时间、路程和质量都是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是矢量,故C正确,ABD。故选C。2.在力学范围内,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三个基本量,下列仪器所测的物理量不是基本量的是()A. 秒表B. 弹簧测力计C. 托盘天平D. 刻度尺【答案】B【解析】【分析】国际单位制中共有七个基本量,相对应的单位是基本单位。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米、千克、秒,基本量是长度、质量、时间。【详解】国际单位制中,规定力学中三个基本单位分别是米、千克、秒,其物理量规定为基本物理量,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测量使用的仪器分别是刻度尺(D)、天平(C)和秒表(A,或钟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由以上的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仪器所测的物理量不是基本量的,故选B。3.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53 分钟”、“52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刻B. 图中的“16 公里”“17 公里”“19 公里”指的是位移C. 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则路程等于位移大小D. 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答案】D【解析】【分析】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够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详解】图中的“53 分钟”、“52分钟”、“50分钟”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故A错误。图中的“16 公里”“17 公里”“19 公里”指的是实际路线长度,是路程,故B错误;推荐的第一种方案驾车距离最短,但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故C错误;在图中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汽车的大小和形状能够忽略,可以将汽车视为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要正确区分路程与位移、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知道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乙车没有动,而乙车内的一个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观察说明()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C. 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设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乙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向东运动【详解】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乙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乙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则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故D正确。故选D。5.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张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C正确考点:考查了对加速度的理解点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6.如图所示是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物体()A. 在向负方向做直线运动B. 前5s内的位移为25mC. 前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D. 第2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m/s【答案】D【解析】【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根据速度的正负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根据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来求位移的大小。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加速度的大小。由图直接读出瞬时速度的大小。【详解】物体的速度为正,说明物体在向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根据“面积”表示位移,知前5s内的位移为x=m=12.5m,故B错误。前2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故C错误。由图知,第2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m/s。故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7.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A. 2.0 sB. 0.3 sC. 0.1 sD. 0.4 s【答案】B【解析】【分析】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等于受测者的反应时间;由自由落体规律可求得下落时间【详解】由图可知,开始时的位置在20cm处,握住尺时的位置在60cm处,所以在反应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40cm=0.40m;由运动学可得:h=gt2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反映时间,即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措施所用的时间并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8.为测量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将弹簧竖直悬挂,而后在弹簧下端挂上重为3N的钩码,弹簧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可求的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20N/mB. 30N/mC. 60N/mD. 120N/m【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弹簧的弹力大小以及形变量的大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详解】弹簧的弹力F=G=3N,弹簧的形变量x=15cm-10cm=5c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胡克定律,知道在F=kx中,x表示形变量,不是弹簧的长度9.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A. 10N,向右B. 30N,向左C. 20N,向右D. 20N,向左【答案】D【解析】【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f=FN去求,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即可求解。【详解】依据f=FN=0.1200N=20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为水平向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建造桥梁时,为了让桥下能顺利通行大型船只或车辆,要把桥造得高一些如图所示,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 为了减小车辆受到的摩擦力B. 为了减小车辆受到的重力C. 为了减小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D. 为了减小车辆重力平行于引桥桥面向下的分力【答案】D【解析】【分析】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增加了斜面的长度,从而减小了斜面的坡度,将重力按效果正交分解后判断即可【详解】高大的桥梁要造很长的引桥,则变小,压力变大,故摩擦力变大,故A错误;对车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阻力,物体重力不变,B错误;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使物体紧压斜面,设斜面倾角为,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正交分解,如图:由几何关系可得:平行斜面分量为G1=mgsin,由于引桥越长,坡角越小,G1越小,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关键将重力正交分解后,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压力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然后对结果联系实际情况讨论即可判断1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越难停下来,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C. 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详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一切物体任何情况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相等,则惯性相同,与速度以及受力情况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如图所示,船夫用撑杆撑船前行,则()A. 船对人的力小于人对船的力B. 船对水的力大于水对船的力C. 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大小相等D. 撑杆对河底的力大于河底对撑杆的力【答案】C【解析】【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详解】船对人的力与人对船的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船对水的力和水对船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人对撑杆的力与撑杆对人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撑杆对河底的力与河底对撑杆的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发生变化,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10 N的钩码,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从时刻t1到时刻t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B. 从时刻t3到时刻t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C. 电梯可能开始在15楼,先加速向下,再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1楼D. 电梯可能开始在1楼,先加速上升,再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15楼【答案】C【解析】【分析】当钩码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时,钩码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当钩码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时,钩码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根据图象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到拉力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电梯的运动情况。【详解】从时该t1到t2,钩码受到的拉力小于重力时,钩码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故A错误;从时刻t3到t4,钩码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钩码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故B错误;如果电梯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向下,接着匀速向下,再减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楼层,那么应该是拉力先等于重力、再小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大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C正确;如果电梯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向上,接着匀速向上,再减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楼层,那么应该从图象可以得到,拉力先等于重力、再大于重力、然后等于重力、小于重力、最后等于重力,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抓住钩码的加速度与电梯的加速度相同分析,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会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超失重。14.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上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是()A. 竖直向上,大小为mgB. 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g sinC. 沿斜面向上,大小为mg sinD. 垂直斜面向上,大小为mg cos【答案】A【解析】【分析】由于苹果都是匀速运动的,把周围的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对中间的苹果受力分析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这个质量为m的苹果是匀速上滑的,这说明受力平衡,它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大小为mg,以及来自下面苹果和周围苹果传来的力,说明周围苹果对它的合力与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故选A。【点睛】从题目来看好像是很多的苹果,会有很多的力产生,但应用整体法,问题就简单了,就和水平面上放的物体一样了15.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直线运动,当它经过磁铁后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A. OaB. ObC. OcD. Od【答案】D【解析】由于小铁球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所以会向着磁铁的方向偏转,故路径od是正确的,故选D16.一机器由电动机带动,机器皮带轮的半径是电动机皮带轮半径的2倍,B、C为两轮边缘上的一点,A为机器皮带轮半径的中点,皮带与两轮之间不发生滑动,则下列正确的是()A. 线速度 vA:vB1:1B. 线速度 vB:vC1:1C. 角速度A:B1:2D. 角速度B:C2:1【答案】B【解析】【分析】传动装置,在传动过程中不打滑,共轴的角速度是相同的;同一传动装置接触边缘的线速度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当角速度一定时,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当线速度大小一定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因此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加速度及角速度。【详解】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即点A、B角速度相等A:B=1:1,根据v=r,知vA:vB=1:2,故A错误,C错误。因电动机和机器由同一皮带连接,所以它们边缘线速度相等,vB:vC=1:1,根据v=r,知角速度B:C=1:2,故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要紧扣隐含条件:共轴的角速度是相同的;同一传动装置接触边缘的线速度大小是相等的。以此作为突破口;同时能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17.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随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小时速度小,距离大时速度大B. 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k与行星的质量无关,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C.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都是相等的D. 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不做功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和开普勒三定律进行解答,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速度大、远日点速度小,从功能角度看,由于只受到地球引力,机械能守恒,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地球引力做正功,动能增大,故速度变大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k与行星的质量无关,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距离太阳越远,则周期越大【详解】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知距离越大速度越小,故A错误;开普勒第三定律=k中的k与行星的质量无关,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故B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故C错误。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中,行星与太阳之间的相对卫星会变化,故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做功的,故D错误。故选B。18.2018年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颗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它除提供基本导航服务外,还将提供短报文服务、星基增强服务。下列关于这颗卫星说法正确的是()A. 运行速度大于7.9km/sB. 受到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C. 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D. 为了我国各地通讯导航方便,它应定点在我国中部城市的上空【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详解】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卫星的最大速度,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不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则A错误;卫星受的万有引力即为向心力,则B错误;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为24h,角速度与相同,则C正确;所有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处,则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地球同步卫星的相关知识点。同步卫星有四个“定”:定轨道、定高度、定速度、定周期。本题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二实验题19.“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B【解析】【分析】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采用了两个力合力与一个力效果相同来验证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采用“等效法”【详解】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称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使得一个弹簧称的拉力与两个弹簧称的拉力效果相同,测量出的合力。故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F,由于误差的存在F和F方向并不在重合;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选B。【点睛】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20.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下列选项中的会增大实验误差的是_A. 弧形轨道末端不水平B. 弧形轨道不光滑C. 实验小球为泡沫球D. 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答案】AC【解析】【分析】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小球必须用小铁球。要保证小球每次从静止由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详解】弧形轨道末端不水平,小球离开轨道后不做平抛运动,会增大实验误差,故A正确。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必须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但弧形轨道不需要光滑,弧形轨道不光滑对实验没有影响,故B错误。实验小球用泡沫球时,空气阻力影响较大,会增大实验误差,故C正确。每次从同一高度无初速释放小球,保持小球每次在同一轨迹上运动,可减小实验误差,故D错误。故选AC。21.如图所示实验器材是两种常用的打点计时器,被称为电火花计时器的是_(选填“A”或“B”),其中必须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是_(选填“A”或“B”)【答案】 (1). B (2). A【解析】【分析】明确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式打点计时器的形状和结构,知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所采用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详解】由图可知,B为电火花计时器,A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采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22.下列实验中需要用到打点计时器的是( )A. 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B.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C. 研究平抛运动D.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答案】AD【解析】【分析】打点计时器是计时工具,可以间接的测量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结合实验的原理确定哪些实验需要打点计时器。【详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加速度的大小,需要通过纸带测量加速度,所以需要打点计时器,故A正确。探究合力的方法,抓住两根弹簧秤拉橡皮筋和一根弹簧秤拉橡皮筋效果相同,探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不需要打点计时器,故B错误。研究平抛运动需要描轨迹,且轨迹是曲线,打点计时器只能用来研究直线运动,故C错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间接测量小车的速度,需要打点计时器,故D正确。故选AD。23.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采用如图甲所示的一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实验装置,让重物通过轻绳拖动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中小车质量用M表示,重物质量用m表示,加速度用a表示。(1)实验时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这样做是为了消除_的影响,使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在进行小车在长木板上匀速滑下的调整时,小车后面的纸带_(填“要”或“不要)同时穿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2)实验中由于绳对小车的实际拉力小于重物的重力,会给实验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实验中要对小车质量M和重物质量m进行选取,以下四组数据中最合理的一组是_。(填写相应选项前的字母即可)AM200g,m40g、60g、80g、100g、120g、140gBM200g,m30g、35g、40g、45g、50g、55gC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DM400g,m10g、15g、20g、25g、30g、35g(3)在实验中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加速度。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标明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距离s11.20cm,1与2两点间的距离s21.80cm,2与3两点间距离s32.40cm,3与4两点间距离s43.00cm,则打计数点“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m/s,还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答案】 (1). (1)摩擦力 (2). 要 (3). (2)D (4). (3)0.27 (5). 0.6【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需要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2)当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3)纸带法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出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根据逐差法可以得出加速度。(4)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详解】(1)本实验是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而此处的作用力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所以要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先要平衡摩擦力。其做法是去掉钩码,拴上纸带,垫高右端,让小车带着纸带能在倾斜的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点迹的均匀可以确定木板平衡恰当。(2)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拉力,所以当mM时,Fmg那么要选择m和M相差最大的一组数据,故D选项符合要求。(3),由逐差相等求加速度:。【点睛】只要真正掌握了实验原理就能顺利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而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都与实验原理有关,故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三、计算题24.近两年,温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司机小明驾车以43km/h(约为12m/s)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10s后(人已走过),又用了8s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即t0),则:(1)求小明与车3s末的瞬时速度;(2)求小明与车10内的位移;(3)求从开始制动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答案】(1)6m/s;(2)36m;(3)3.5m/s。【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即可求解3s末的速度;(2)先求解汽车的刹车时间,再计算10s内汽车的位移;(3)先求解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加上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来计算总位移,再计算平均速度;【详解】(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v=v0+at=6m/s(2)制动时间为:所以由0v022ax1得10s内的位移为: ;(3)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2t348m平均速度为:25.如图所示,轨道ABC在竖直面内,其中AB为接触面粗糙的1/4圆,B端切线恰好水平,A距离水平地面高H0.65m,B距离水平地面高h0.45m。一质量m0.10kg的小物块自A点从静止开始下滑,从B点以水平速度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现测得B、C两点的水平距离为x0.60m。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小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经历的时间;(2)小物块从B点飞出时速度的大小;(3)小物块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答案】(1)0.3s;(2)2m/s2;(3)3N。【解析】【分析】(1)由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以求得运动的时间;(2)由水平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求得飞出时速度的大小v;(2)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只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求小物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小。由牛顿运动定律求物块对B点轨道的压力;【详解】(1)由竖直方向自由落体:hgt2代入数据得:t=0.3s(2)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由L=vBt代入数据得:vB=2m/s(3)R=H-h=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