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节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p196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落脚点仍是前面提到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注重对诗意的理解,即对诗(词)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我们在答题时,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者设置的错误点,就可以顺利选出答案了。选项常见设误方式如下:主要从某个词语、句子或整首诗歌的内容理解或情感风格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诗(词)句理解或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是否正确。常见的设错类型有望文生义、以今律古、对象错误、哀乐颠倒、情感风格判断错误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此词为词人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其曾隐居东山,故名。谢安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拚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解析B项,词句理解错误,此句中的“华”是“白发”的意思,应是“不甘心而又不得不空耗流光,徒增白发”。答案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苏轼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注】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C诗人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D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解析B项,“表达诗人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误,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答案B主要从归纳概括诗歌中的人、事、景、物等的形象特征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给出的形象特征的正误。常见的设错类型有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诗人所看到的实景。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解析“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诗歌中看不出“壮志”的影子,人物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答案D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问题。客中闻雁黄仲则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澈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B首联第二句写出诗人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C颔联写诗人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诗人顿起情思。D颈联第一句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解析“萧瑟凄凉”与诗歌首联第一句意境不符,诗虽然写于漂泊,写于秋天,但开始的景物却是明亮的。答案A主要从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的结构等角度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中涉及的有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的正误。常见的设错类型有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欸乃:渔歌,一说指摇橹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风格正相似。D五、六句,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诗人运用比喻手法,诗境极为悠逸恬淡。解析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地前后相逐,是“拟人”手法,而非“比喻”手法。答案D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缬:有花纹的纺织品。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如何大,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解析“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话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观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答案D主要从分析诗歌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入手设计题目,要求判断选项对诗歌的语言特色的表述的正误。常见的设错类型有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寄外舅郭大夫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一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诗人的内心独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诗人明知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诗人想知道家人消息但又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解析主要是从语言风格方面鉴赏这首诗的。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从诗歌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字或八个字来概括。本诗从题目到内容,如“外舅”“妻孥”“且旧居”“深知”“不忍问”“情亲”“欺老病”等用词古朴简易,语意上通俗易懂,感情上自然淳朴。与选项所述的内容对照,会发现“含蓄委婉,慷慨悲壮”与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不符。答案D对应学生用书p198第一步:疏通诗意,读懂诗歌,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选择题的前提。第二步: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结合诗歌阅读相关知识,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第三步:将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最符合要求的答案。典题示范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手法巧妙。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之意;“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之意。D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技法演示_第一步:读懂诗歌落雪侵晓,凄清的胡笳声纷乱响起,梦中漂游,不知身处什么地方。骑兵队列整肃无声,一眼望去如寒水凛冽。心绪飞往黄河边关:雁门西侧,青海边际。梦中醒来,灯火未灭,寒气浓重,滴漏声已经中断,月光斜映在窗纸上。自我期许在万里边关建功封侯,这抱负又有谁知晓?现在我尽管两鬓苍苍,但满腔报国忠心始终不渝!第二步:逐一比对A项“乱起”“无声”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理解正确B项“铁骑无声望似水”的意思是“骑兵队列整肃无声,一眼望去如寒水凛冽”,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理解正确C项由“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可知,这里的“断”,指的是“中断、止息”理解错误D项通过“雪晓”“寒灯”“月斜”等冷色调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理解正确第三步:综合比较题干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综合比较选项,得出答案C对应学生用书p198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感遇(其二) 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注】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兰若:香兰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芊蔚:草木茂盛。朱蕤:朱红色的花。蕤,草木花下垂的样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芊蔚何青青”侧重从兰若的枝叶上着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形容花叶的茂盛,中间贯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B颔联用字精妙,“空”突出了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际上是诗人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冒”字画出了兰若的身姿,突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C颔联从正面刻画,由茎及花,意思是朱红色的花下垂,覆盖着紫色的茎,着以“朱”“紫”,用清淡之笔加以描绘。D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们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天,花红叶绿茎紫,独具风采。解析“用清淡之笔加以描绘”错误,应该是“浓墨重彩地加以描绘”。答案C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杨万里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谪仙狂饮颠吟寺,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秋统编版三年级(2024)新教材语文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练习题及答案
- 编织品耐候性测试技术改进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稀土离子浮选回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兴趣点地理信息采集员5S管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建筑五金制品制作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信息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服务心理学(第四版)课件 项目三 任务二 转变角色意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核心考点综合测试卷
- 银行押韵员面试题及答案
- 有机药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改装课件b737增压系统终定版
- 自考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新版
- 环境地学-1绪论
- 改造工程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净化实验室施工组织方案
- 110KV变电站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 湘少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教案设计
- 食品安全协管员培训讲稿
- 2020年烟草行业长沙卷烟厂土地平整工程
- 骨科内植物与器械课件
- 柴油发电机组设置原则与机房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