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自动浇铸机械手设计【三自由度】
34页 11000字数+论文说明书+6张CAD图纸【详情如下】







传动原理图.dwg
压铸机自动浇铸机械手装配图.dwg
压铸机自动浇铸机械手设计论文.doc
心轴.dwg
手指.dwg
轴承端盖.dwg
顶出活塞.dwg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浇注机械手硬件和软件的组成,机械手各个部件的整体尺寸设计。本文着重对机械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的坐标形式和自由度,确定了机械手的技术参数。同时,设计了机械手的夹持式手部结构,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腕结构,计算出了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回转液压缸的驱动力矩。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构。设计出了机械手的液压系统,绘制了机械手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大大提高了绘图效率和图纸质量。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械手 浇注机械手
Abstract
At fir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and the Eller. Dairy inform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briefly. What’s more, the paper accounts for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rimary mission of the topic.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compos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manipulator, tells out the free-degree and the form of coordinate.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gives out the primary specification parameter of this manipulator,The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hand and the equipment of the drive of the manipulator. This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wrist, computes the needed moment of the drive when the wrist wheels and the moment of the drive of the pump.The paper designs the structure of the arm.
KEY WORDS: industrial robot manipulator pump air pressure drive
第1章 绪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装备,机械工业所提供装备的性能、质量和成本,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和直接的影响。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各种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各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的运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人的研制和生产已成为高技术邻域内,迅速发殿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更加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能更好地实现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有机结合。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劳,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化定位控制并可重新编程序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它有多个自由度,可用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各个不同环境中工作。
1.1 机械手的分类
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它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的操作。它的特点是具备普通机械的性能之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智能的三元机械。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才做的,称为操作机。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讯号操作机来进行探测月球等。工业中采用的锻造操作机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类是用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送。这种机械手在国外称为“Mechanical Hand”,它是为主机服务的,由主机驱动;除少数以外,工作程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是专用的。
在国外,目前主要是搞第一类通用机械手,国外称为机器人。本课题所做的机械手是属于第三类机械手。
1、简史
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它的结构是:机体上安装一个回转长臂,顶部装有电磁块的工件抓放机构,控制系统是示教形的。
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商名为Unimate(即万能自动)。运动系统仿照坦克炮塔,臂可以回转、俯仰、伸缩、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用磁鼓作为存储装置。不少球坐标通用机械手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年该公司和普鲁曼公司合并成立万能自动公司,专门生产工业机械手。
1962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实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虽然这两种机械手出现在六十年代初,但都是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
1978年美国Unimate公司和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一种Unimate-Vicarm型工业机械手,装有小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用于装配作业,定位误差小于±1毫米。联邦德国机械制造业是从1970年开始应用机械手,主要用于起重运输、焊接和设备的上下料等作业。
联邦德国KnKa公司还生产一种点焊机械手,采用关节式结构和程序控制。
日本是工业机械手发展最快、应用最多的国家。自1969年从美国引进两种机械手后大力从事机械手的研究。
前苏联自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应用机械手,至1977年底,其中一半是国产,一半是进口。
目前,工业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工人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是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第三代机械手则能独立完成工作中过程中的任务。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的重要一环。
2、 应用简况
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化工等连续性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已基本得到解决。但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因此,装卸、搬运等工序机械化的迫切性,工业机械手就是为实现这些工序的自动化而产生的。
有资料统计:美国偏重于毛坯生产,日本偏重于机械加工。随着机械手技术的发展,应用的对象还会有所改变。
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
国内机械手工业、铁路工业中首先在单机、专机上采用机械手上下料,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国外铁路工业中应用机械手以加工铁路车轴、轮等大、中批零件。并和机床共同组成一个综合的数控加工系统。
采用机械手进行装配更始目前研究的重点,国外已研究采用摄象机和力传感装置和微型计算机连在一起,能确定零件的方位达到镶装的目的。
3、 发展趋势
目前工业机械手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造、热处理等方面,无论数量、品种和性能方面还是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总结
此次我们做的毕业设计是机械手结构的设计,通过3个多月努力,设计终于顺利完成。这次设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使我们了解了设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设计的方法以及理念。
在此次的毕业设计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但过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我们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在独立完成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好好的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较快地适应工作和社会激烈的竞争。
在本设计的开题论证、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审校整个过程中,我学到许多新知识,但是也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能否看懂图纸是关键,要了解图纸上所标注的是何含义,有何作用。
这次毕业设计是我们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课。它将我们平时所学相互结合起来,为我们将来进入工作做准备。它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新知识。
感谢老师、系领导和学校的关心和指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工作体会和经历,为我完成设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为我们上了最后一次重要的课程。
致 谢
在本设计的开题论证、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论文审校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使得本设计得以顺利完成,其中饱含了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老师敏锐的学术思想、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将永远铭记在学生心中,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我们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班主任老师在这几年来对我们的虚心的教导。
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设计场地,和系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工作体会和经历,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为我完成设计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感谢机电工程系的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参考文献
1、杨黎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一版.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12
2、吴宗泽.机械设计. 第一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2
3、卢颂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一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4
4、非标准零件手册.第三版.国防工业出版社
5、液压与液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
6、机械手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7、液压元件样本.机械工业出版社
8、杨长能, 张兴毅.可编程序控制器基础及应用. 第一版.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1
9、左建民.液压与液压传动.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5
10、孙燕华.AutoCAD2000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
11、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12、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13、金大鹰.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14、柴鹏飞.机械设计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15.张建民.工业机器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16.蔡自兴.机器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机器人技术,2001, 4
17.金茂青,曲忠萍,张桂华.国外工业机器人发展势态分析.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1
18.严学高,孟正大.机器人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19.机械设计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20.黄锡恺,郑文伟.机械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1.成大先.机械设计图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2.张璐,李卫民,吴凤杰,液压油缸密封可靠性研究与结构的统一,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0)。
23.张勇,利用AutoCAD 构造机械油缸产品设计系统,攀枝花大学学报,2001(19)。
24.张璐,李卫民,吴凤杰,液压油缸密封可靠性研究与结构的统一,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