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学_第1页
《饮酒》教学_第2页
《饮酒》教学_第3页
《饮酒》教学_第4页
《饮酒》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 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选自钟嵘 诗品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仰慕陶渊明人品尤其李白那种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 的思想 和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精神 是一脉相承的 欧阳修还说 吾爱陶渊明 爱酒又爱闲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 不但爱好其诗 更仰慕他的为人 晚年在 与苏辙书 中说 深愧渊明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 在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苦闷中 把陶渊明引为知己 在 水龙吟 词中说 须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 凛然生气 讲 陶渊明 365 427 字元亮 一说名潜 字渊明 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 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 渊明八岁丧父 家道衰落 日渐贫困 曾几度出仕 任过祭酒 参军一类小官 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 从此躬耕田园 陶诗有两类题材 一类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 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 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另一类题材的诗 如 咏荆轲 读山海经 精卫衔微木 等篇 寄寓抱负 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主要作品 归去来辞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饮酒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 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 陶谢 田园诗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 对劳动的认识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关于本诗 饮酒 是一组五言古诗 共二十首 是陶渊明在归隐之初创作的 大都表达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 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心灵超脱世俗 环境自然清静 人生的真谛 诗人自指 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译文 译文 生活在人间 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 心灵清远 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 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 夕阳西落 傍晚的景色真好 更兼有飞鸟 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 欲要说明 却又忘记了语言 车马喧 指什么 诗人既然在人境结庐 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 说说你的理解 车马喧 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 因为心远地自偏 如何理解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君 是诗人自指 尔 指代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心远 指心情闲适 心境高远 整句话的意思是自己心灵远离了世俗的牵绊 所住的地方自然就显得清静了 心远地自偏 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 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 焦距 调好 就可以 大隐隐于市 处闹市若幽谷 1 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 为何生活如此安静 心灵如此安宁 因为心境超脱世俗 不为名利所惑 不慕官场荣禄 因而 心远地自偏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在人境 思考讨论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 因 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怎么理解 采菊 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思考讨论 采菊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 风格的名句 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 因采菊见山 境与意会 此句最有妙处 而王国维称其为 无我之境 这时物我合一 浑然一体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 只有超脱凡俗的牵挂 舍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 才有采菊的悠然 只有采菊的悠然 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南山的悠然 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诗人超脱尘世 热爱自然的情趣 自我高洁的表现 悠然自得的心情 包含 南山 静穆超然的胜景 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人与自然合一 物我合一的意境 3 悠然见南山 中的 见 可否改为 看 望 等字 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悠然 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 悠闲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改成 望 不好 见 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将作者的主观情感 采菊的悠闲自得 与客观景物 南山美景 融为一体 相互映衬 达到物我合一 物我两忘的 无我之境 心和自然亲近 显示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苏东坡曾说过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 偶然见山 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 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 古诗中常见 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 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 变有意为无意 化有我为无我 思考讨论 4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这两句是什么描写 有何深刻意义 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 鸟飞倦了 也知还家 可有些人呢 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 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 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 归去来兮 里说过 鸟倦飞而知还 这句正好应和 飞鸟相与还 相与 指 成群 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 还 还在规劝其他人 不妨也 还 吧 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 归去来兮 田园荒芜胡不归 思考讨论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山间夕阳 飞鸟归林 5 饮酒 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 想辨别出来 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 通俗地说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 这里强调一个 真 字 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思考讨论 菊花黄 南山青 夕阳红 山气飘 飞鸟还 大自然恬淡飘逸 各有所归 人与鸟儿知倦而归 诗人心如止水 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 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小结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 因 悠然 超脱尘俗 热爱自然 高洁 有真义 归隐乃人生真谛 飞鸟相与还 人 呼吁 归真还朴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结合诗作的学习 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思考探究 a 陶渊明弃官归隐 洁身自好 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 完善独立的人格 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 淡泊 独善其身 b 弃官归隐 洁身自好 独善其身 在当时来说 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 因此 有其积极意义 C 但是 要改造社会 要清除污秽 不能单靠 归隐 与 独善 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 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一 背诵默写 1 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是 2 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练习 1 对陶渊明的 饮酒 赏析有误的一项 A 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 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 情与景相应成趣 C 本诗的主旨句是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D 诗中的 菊 山 气 日 鸟 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 真意 的所在 二 选择题 2 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 要拥有心灵的宁静 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 投身到大自然中 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 山气日夕佳 中的 佳 字 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 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的意思是 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但无法用语言表达 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 本诗描写了恬静 闲适的生活 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3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 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 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 第一 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 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 第三 四句自问自答 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 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 第五 八句将菊花 南山 山中晚景 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 作者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