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二年级数学下册7万以内数的认识第9课时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3533.doc
2020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7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打包9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7526173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04.99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打包9套)
新人教版
2020
年级
数学
下册
以内
认识
教案
打包
新人
- 资源描述:
-
2020春二年级数学下册 7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打包9套) 新人教版,2020春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打包9套),新人教版,2020,年级,数学,下册,以内,认识,教案,打包,新人
- 内容简介:
-
7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2.数一数:(1)一排位置: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数。(一个一个地数)(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一说怎样数方便。(十个十个地数)(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样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一)在演示中感知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3.想一想:找到了一千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样数呢?(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二)在操作中感受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2)十根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根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3)师生合作数小棒。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2.同桌合作拨珠子。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三)在比较中感悟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有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一)填一填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二)数一数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三)想一想找规律填数:1.336、337、338、339、()、()2.580、590、()、()、6203.()、900、800、700、600、()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1.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些什么?教学反思“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也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又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3第2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2)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数圆点、数小棒等活动,使学生理解1000以内数的组成。2.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初步体会读数和写数的一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据信息,使学生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目标解析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法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继续学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法。在层层递进的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理解知识,培养数感;在分层练习中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以数的组成为基础,理解读、写数的本质。教学准备课件、圆点图、小棒、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迁移激趣(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1.数一数。(1)在三百八十七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2)下面共有()个小正方体。2.说一说。(1)8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68由()个()和()个()组成。3.估一估:有多少个圆点?(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一)圈圆点,经历数数的过程1.同桌合作:拿出圆点图,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圆点,看看刚才估得准不准。2.汇报交流: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数法的异同,突出用“百”数较大数的优点。3.课件演示:先圈出一个100,再圈出一个100,还剩下3个十和5个一。4.学生回答:2个一百是多少?(二百)它与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二百三十五。(二)摆小棒,探究数的组成1.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出二百三十五。2.汇报交流:100根小棒摆一大捆,摆2捆;10根小棒摆一小捆,摆3捆;再摆5根小棒。根据摆的小棒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课件出示:(1)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六十。(2)说一说: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一组成的,合起来是多少?板书:四百零五。(三)拨珠子,探究数的读、写法1.自主选择:学生自由选择黑板上的3个数:二百三十五、四百六十、四百零五,在计数器上拨一拨。(1)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等。(2)认识计数器上珠子表示的意义:百位上表示几个百,十位上表示几个十,个位上表示几个一。(3)拨一拨,说一说。拨好数后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拨的。2.写数:学生根据拨出的数写一写,重点突出当计数器上的十位或个位没有珠子时用0占位。(1)比一比。46和460,45和405有何不同?(2)说一说。让学生直接说一说上面每个数的组成。3.读数。(1)独自读数:235、460和405。(2)合作议论:你是怎样读的?什么位置的零要读?4.举例:学生列举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数,互相读一读。5.小结:读数和写数时都从最高位起;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如果中间有一个0就直接读零,末尾无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哪一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都没有,就写0占位。(四)看数轴,丰富对1000的认识1.数彩点。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数出例3的彩点共有多少个。(1)圈一圈,数一数。学生观察,一行10个,圈出10行是100个;之后每100个圈一圈,再数一数共有10个100,也就是1000个彩点。(2)比一比,填一填。对照数轴,看数轴0到100之间平均分了多少份,(10份)每一份正好代表多少个彩点,(10个)根据对应的彩点依次填出数轴上的数。2.说发现。观察填好的数轴,你有什么发现?(1)说说1000的组成。例如:1000里面有(10)个(100)或(100)个(10),(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2)指出950和590在数轴上的位置,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例如950里面有(95)个十,(59)个(十)是590等。3.玩游戏。(1)找位置。教师报数,学生找出它在数轴上的位置。例如:380,8个百和6个十组成的数,38个十组成的数等。(2)说组成。指名学生找数轴上的一个点,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它的组成。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一)基本练习1.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1题。借助小正方体,在学生理解了1000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完成。2.教材第77页“做一做”第2题。在计数器上拨数之后写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拨的,写数时要注意什么。边操作边叙述,巩固方法。(二)综合应用1.9个百和3个十组成的数写作(),读作(),它里面共有()个十。2.蜜蜂每秒约振动380次翅膀,海龟的寿命最长可达152年。读出这两个数,并说一说它们的组成。四、联系生活,总结升华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0以内的数?3第3课时用算盘计数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数。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目标解析在认识算盘的过程中,了解上珠与下珠在表示数时的意义;在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位值制”,为后续学习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教学准备课件、算盘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谜语揭题(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下面每幅图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并说说它们的组成。1.()2.()3.()(二)谜语揭题1.猜谜语: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猜个谜语吧。课件演示: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2.揭课题: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并板书:认识算盘。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一)认识算盘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1)教师介绍名称。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介绍算盘的框、梁、档和珠子。(2)同桌互说名称,一人指另一人说。(3)明确上珠和下珠的意义。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一个上珠表示5。2.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1)14的表示。教师演示拨一个下珠表示1,拨2个下珠表示2(2)59的表示。教师演示5怎样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先同桌互说69怎样表示,再汇报演示。(3)0的表示。空档表示0。(二)运用算盘1.介绍拨珠指法。(教师演示)2.了解如何定位。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想怎样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3.用算盘记数。(1)拨出563。先独自拨,再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2)拨出1000。着重让学生体会个位、十位和百位都没有时是空档,千位是1个下珠。4.用算盘数数。(1)先拨出99,然后边数边拨到110。让学生感受“拐弯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教师演示)(2)先拨出497,然后边数边拨到502。(同桌合作:一生拨珠,另一生检查,然后互换)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认识算盘,应用算盘。2.互动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拨数,然后一起写数。(二)综合应用1.完成教材第81页第11题。学生找到相同的数后,先读一读这些数,再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2.讨论计数器拨数和算盘拨数的异同点。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一)回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算盘拨数要注意什么?(二)欣赏拓展。1.介绍算盘的历史。课件呈现第78页“你知道吗”,教师加以介绍。2.课件展示各种算盘,学生欣赏。3第4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8284页例5、例6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利用小正方体、计数器、彩星等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万”。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感受万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借助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目标解析在学生认识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直观的操作到抽象的概括,深化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掌握万以内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算盘和彩星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以旧引新(一)复习旧知:(课件演示)1.填一填。(1)()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2)408是由()个百、()个一组成的;480是由()个()和()个()组成的。2.数一数。(1)从八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2)数小正方体的个数。下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知道的?(二)揭示课题除了一千,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数,例如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课件演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100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二、活动展开,探究新知(一)在演示中感知1.利用正方体数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题5中正方体,让学生跟着数:一千、二千、三千(2)认识一万。在学生数到九千时,教师提问:再增加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继而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2.利用计数器数数。(1)教师拨学生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再边拨学生边数,直到九千时问学生该怎么办。(先把千位上9个珠子归零,再在万位上拨1个珠子。)(2)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与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二)在制作中体验1.制作数位顺序表。(1)引导观察:在计数器上你发现了哪些认识的数位?(2)独立制作: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引导)。(3)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2.运用数位顺序表。(1)写数。在数位顺序表下面写数,例如:894、309、480、1000等。(2)读数。利用数位顺序表读数,将上面写出的数对照数位顺序表读一读。(三)在操作中领悟1.拨计数器,经历数数的过程。(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1)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拨到一千零二十。(2)从四千九百八十起,一十一十地拨到五千零三十。(3)从八千七百起,一百一百地拨到九千二百。2.圈彩星图,理解数的组成。(1)估一估。(课件出示彩星图)让学生估一估这里大约有多少颗彩星。(2)圈一圈。拿出准备好的彩星图,数一数,圈一圈。10个100是1000,彩星比1000多得多时,先怎样圈,再怎样圈?让学生动手操作。(3)说一说。说说圈的过程,再说说合起来共有多少颗彩星。(二千四百五十八颗)(4)填一填。(课件演示用小正方体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5)选一选。请学生选择计数器或算盘拨出这个数。三、实践应用,内化新知(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明信片,若有学生说出32个一百、5个十和4个一时,教师也可追问32个百是多少?(3200)还可以怎样说。(3个千、2个百)2.教材第84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做好后说一说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以及每个数的组成。(二)游戏活动游戏规则:从一千七百六十五开始,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整十数时,开始一十一十地数,数到整百数时,一百一百地数,数到整千数时,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一万。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总结:这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2.延伸:我们认识了个、十、百、千和万,以后还会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3第5课时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例7、例8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借助计数器,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2.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探究并归纳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数感。3.通过读、写生活中的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功感。目标解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在讨论交流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中有0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课件、卡片、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激趣揭题(一)活动1.同桌互动:准备好0、0、1、4、5、8六张卡片。(1)读数:一名学生在六张卡片中任意选3张卡片排成一个三位数,同桌读出这个数。(2)写数:一名学生选3张卡片排出一个三位数读给同桌听,同桌写出这个三位数,然后对照。2.师生互动: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拨的以及每个数的组成。(1)教师说数:三千七百四十五、二千零八十、六千零九(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二)揭题同学们知道刚刚拨的数怎样读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板书课题)二、主动探究,建构方法(一)探究万以内数的读法1.独立探究没有0的数的读法(1)对照计数器读数:3745(2)交流读法:3在千位,就读三千,7在百位,就读七百,4在十位,就读四十,5在个位,就读五,合起来就是三千七百四十五。(3)举例试读: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835读一读,然后教师直接写出3699让学生读一读。(4)小结方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2.合作探究有0的数的读法(1)分组合作读数:2080、6009(2)讨论读法:课件呈现错误读法(二千八十,六千九,六千零零九)讨论数中间的0怎样读。针对错误读法讨论,让学生明确:中间的0如果不读可能造成歧义,例如六千九,就不知道九在什么数位上了;中间连续的两个0只需要读一个零。讨论数末尾的0怎样读。用500、1000、1500等数讨论得出:数末尾的0都不读。(3)汇报交流: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尝试运用。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二)探究万以内数的写法1.在拨数中探究没有0的数的写法。(1)在计数器上拨数:一千三百四十二,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2)对照计数器写数:千位上有1个珠子,就在千位上写1;百位上有3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3,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2.(3)拨数试写:同桌之间互相拨数,先读一读,再写一写。(4)小结方法: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2.在比较中探究有0的数的写法。(1)课件出示:三千零六十九、七千零一、二千七百、一万。(2)尝试写数:让学生用刚才探究的方法写数,明确写数的本质是写计数单位的个数,一个单位也没有用0占位。(3)比较错误:教师选出几种典型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比较,讨论错误的原因。例如七千零一写成:701,让学生观察此时的7在什么数位上,说明7实际应在什么数位上。(4)交流写法:请写的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写法。(5)小结方法: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尝试运用: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三、实践应用,内化方法(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读出生活情境中的数,巩固读数的方法。2.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写出生活情境中的数,巩固写数的方法。3.教材第86页“做一做”第2题。在数轴上表示数,理解10000里面有多少个100,初步感知数的大小。4.由5个千和4个一组成的数写作(),读作()。(二)同桌互动准备好0、0、1、4、5、8六张卡片。(1)读数:一名学生在六张卡片中任意选4张卡片排成一个四位数,同桌读出这个数。(2)写数:一名学生选4张卡片排出一个四位数读给同桌听,同桌写出这个四位数,然后对照。四、全课总结,比较方法1.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比较:和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相比较,你认为读、写万以内数时要注意些什么?3第6课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9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经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增强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目标解析创设“比较电视机价格大小”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选择所研究的问题,在交流、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位数相同的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激趣导入(一)情境激趣课件出示彩电图:老师想买一台彩电,逛了两家商店,发现我看中的同一型号的tcl彩电在a商店售价为1980元,在b商店售价为2015元。1.请你帮老师比一比,在哪家店里买比较便宜?(a商店)2.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19802015)要比较哪家商店的彩电便宜,就是比较1980和2015的大小。(二)揭示课题生活中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1.课件出示第90页中的情境图(图如下):任选两种电视机,比一比它们的价格。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自主选择两种电视机比一比价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比较的结果和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二)分析交流,归纳方法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比较940和1899的大小。(1)找一找: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之处?(三位数、四位数)(2)比一比:这两个数谁大谁小?(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说出你的想法。可能有以下情况:数的顺序:因为940在1899的前面,所以9401899。位数的多少:因为1899是一个四位数,940是一个三位数,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所以9401899。数的组成:因为940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1899是由1个千、8个百、9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所以9401899。找中间数:因为940比1000小,1899比1000大,所以9401899。(4)议一议: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比较的方法,下面组内讨论一下哪种方法比较起来最简捷。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位数不同的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位数多的数大。(5)练一练:还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这种情况?学生汇报,然后全班练习。94013509402365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1)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比较1350和2365的大小。质疑:这两个数和前面比较的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像这样的两个数该怎样比较呢?讨论比较方法。汇报:你是怎样想的?(1350最高位上的1表示1个千,2365最高位上的2表示2个千,1个千比2个千小)小结: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的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2)位数相同,最高位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比较1899和1350的大小。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时,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3.师生小结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把图中四种电视机的价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形成方法。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一)基础练习1.快速比较。请大家把比较的符号写在本子上。102099939840259405230981291827878878756675680111111195875870课件逐个出示,学生记录,然后指定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2.教材第92页第1题。先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重点说明:两个3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的大小是不同的。3.教材第92页第2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比较的方法。(二)思维训练1.教材第92页第4题。先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讲解时可以借助数轴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少一些”。2.数学游戏:抽数字卡片组数。出示数字卡片,从中抽出了4、8、7、1,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呢?你能组成第二大的或第二小的数吗?3.里最大能填几?457976471100099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今天我们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在大小比较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教学反思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层层探索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时,提高了合情推理的能力,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类推出“相同位数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不同位数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些设计都注重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清楚地明白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使他们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3第7课时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例10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2.在实际情境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3.通过游戏、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猜测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目标解析通过情境的创设,借助数线图的直观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及近似数的求法,让学生在经历不同的活动中亲身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在游戏中感知近似数(一)游戏一:数数1.2997、2998、2999、()、()、()。2.636、637、638、()、()、()。3.()、9298、9299、()、()。(二)游戏二:猜数出示一些小棒。1.猜一猜: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直至猜出近似的小棒根数。(大约40根)2.数一数:指一名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板书准确的根数。(38根)(三)导入新课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板书课题。二、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一)理解近似数的含义课件出示第91页中的情境图: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质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1)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2)9985真的接近10000吗?3.学生汇报,明确意义。(1)借助数线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数轴图:(2)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4.辨析准确数和近似数。(1)某小学的学生大约有1600人。(2)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3)某公园里大约摆放着1000盆花。(4)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有2912本。(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课件出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大约是260人,4月份大约用水500吨,4月份用电约2000千瓦时。1.观察思考:上面的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2.归纳总结: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三)体会近似数的优点1.比较:上面的近似数和准确数,哪一个更容易记住?2.小结:由于近似数一般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它比较好记,所以近似数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我们只需要用近似数就可以了。(四)找生活中的近似数1.说出下面信息中准确数的近似数。(1)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看成整百数,约是400;看成整十数,约是420)(2)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有2912本。(看成整千数,约是3000;看成整百数,约是2900;看成整十数,约是2910)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三、在反馈中深化近似数1.写近似数。(1)教材第9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3198”求近似数的不同方法。(2)教材第93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求每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3)教材第93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1506”的近似数应该为1500。2.猜数游戏。(根据近似数猜价格)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近似数,然后学生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学生猜的数大还是小,学生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1)一部手机的价格是752元。(告知学生:一部手机的价格大约是750元。)(2)一台电脑的价格是2998元。(告知学生:一台电脑的价格大约是3000元。)四、从总结中内化近似数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近似数,你有什么收获?在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教学反思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学生没有知识积累,在以前他们没接触过数字估算,根本不会估算,当然也不可能有不同的策略交流;当要求举生活中的近似数的例子时,学生没有生活积累,举不出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我觉得一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生活,另外也是学生的估算经历少;在作业中,求近似数也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乱估,有的离准确数太远,还有一些学生不会做题,我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做题的方法。估算就是推算出某数的大概数,即准确数的近似数。教学时重点强调,估算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但在比较多个答案之后,让学生明白估算出的数要最接近于准确数。3第8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教学内容教材第95页例11、1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自主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算法的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目标解析学生在已有“整十数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加减法”,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迁移类推的方式自主探究算法,通过算法的比较分析实现算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一)呈现情景课件出示电器商场的情景图,然后呈现电脑和冰箱的图片和价格(如下):(二)提出问题1.找一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说一说: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问题预设:(1)买电脑和冰箱一共要花多少钱?(2)冰箱比电脑贵多少钱?(电脑比冰箱便宜多少钱?)3.试一试:尝试列式。(1000+2000、2000-1000)(三)导入新课像这样整千数相加减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算法(一)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算法1.解决问题(1):1000+2000=(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2)学生汇报算法:预设算法如下:数的组成:因为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所以1000+2000=3000。类推:因为1+2=3,所以1000+2000=3000。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1000+2000=3000。(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2.解决问题(2):2000-1000=(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2)交流算法:你是怎样算的?算法预设如下:数的组成:因为2个千减去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所以2000-1000=1000。类推:因为2-1=1,所以2000-1000=1000。计数器:借助计数器来拨数,最后得出2000-1000=1000。想加法:因为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3)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呢?3.及时练习。计算:200+400=600-400=3000+6000=9000-3000=指定学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二)探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进位、退位)的算法1.课件出示:80+50=130-50=2.学生尝试解答。3.交流算法。预设算法如下:(1)80+50=数的组成:因为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所以80+50=130。类推:因为8+5=13,所以80+50=130。(2)130-50=数的组成:因为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所以130-50=80。类推:因为13-5=8,所以130-50=80。想加法:因为50+80=130,所以130-50=80。4.算法优化: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算?5.及时练习。计算:70+50=120-50=800+900=1700-900=指定学生回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算法。(三)比较算法今天学习的这两种情况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三、实际运用,深化算法(一)基础练习1.游戏一:捉老鼠。(教材第97页第1题。)课件逐个出示,让学生进行选择,并指定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游戏二:小猴送信。(教材第98页第4题。)先课件出示邮箱,再逐个出示每个信封上的算式,指定学生进行投递信件,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游戏三:猜数。(后面藏着几。)500+=800+70=2107000-=2000-60=60(二)综合运用1.教材第96页第2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定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2)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2.教材第97页第2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指定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2)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3)全班交流。重点:分析数量关系、说明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在实际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了全面的认识,会读、会写,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和与差。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收获。3第9课时用近似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1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在生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