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红楼春趣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13.doc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26456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48.6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 2020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案 打包 新人
资源描述:
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2020,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打包,新人
内容简介:
5草船借箭教学目标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军事”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课内外联系,指导排演课本剧,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播放背景音乐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长江边,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板题。(1)“箭”什么样子的?与“剑”有什么不同?各自怎样使用。(2)课文选自三国演义,你熟悉这部书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3)通过预习,你对草船借箭的背景有哪些了解?2.审题、质疑。读读课题,围绕课题,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梳理问题,区别对待:浅显的,通过调查预习的方式解决。有研究价值的,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学习研究中解决。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指名分节试读课文,相机正词正句,引导理解词语:妒忌都督擂鼓呐喊丞相虚实迟延四更弓弩手神机妙算2.交流讨论(人物和事件):(1)课文中介绍了哪几个主要人物?(2)他们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联系?(是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的?)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板书。周瑜和诸葛亮互相“妒忌”,说说“妒忌”的原因,“妒忌”和造箭的联系。周瑜和鲁肃派鲁肃探听,回来报告。鲁肃和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果然照办。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用草船借曹操十万支箭。3.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段落:借箭原因借箭的准备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三、精读“借箭原因”,体会人物内心1.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周瑜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任务的?同桌分角色朗读,分别说说两人的话里所包含的意思。引导: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认真研究一下他们的对话,能否体会到对话里包含着的意思,能否体会到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想法。2.分角色逐句朗读,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说。“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借公事要挟表面客气,暗藏杀机“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步步紧逼“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3.练习感情朗读。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1自然段“草船借箭的原因”,谁来说一说?板书:瑜妒忌亮2.那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指生读第4段。板:神机妙算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3.鲁肃告诉了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第3自然段“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板书:?二、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1.课件展示研究的问题,提示研究策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方法提示: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思考:2.诸葛亮怎样做(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3.诸葛亮预见了什么,预见的准不准。4.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巡视辅导。5.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知天文(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a(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这句太啰嗦,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四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改不改?为什么?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b(雾大,诸葛亮的暗自高兴)板书:大雾漫天假如你是诸葛亮,看到这样大的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导朗读:读出暗自高兴,得意的语气。c联系这两组句子的方式:“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找下文中有联系的句子。“这场大雾是不是碰巧遇上的呢?”找上文中有联系的句子。(2)完整地朗读这前后联系的两句话。(3)评议、小结: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擦掉问号的下面部分,板书:知天文)知人心(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a(诸葛亮的自信)板书:一定不敢“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这些小诸葛亮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让我们听课的老师评价一下,看你说得对不对?“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质疑:取乐的方式有很多呀,可以弹琴,可以下棋,为什么一定饮酒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引导:课文中没有明说,但是同学们可以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注意其中的一个细节,想一想原因。)组织讨论,小结,指导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肯定语气。b(曹操的谨慎、多疑)曹操的言语和行动说明了什么?c(放箭的多)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体会到什么?d联系三组句子的方式:诸葛亮对曹操的判断准确吗?从下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2)完整朗读这三组句子。(3)评议、小结: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擦掉问号的上面部分,板书:识人心)懂地利(1)生汇报,出示文字,相机引导体会:(诸葛亮的周密安排)“船头朝西,一字摆开,擂鼓呐喊”,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掉转船头,仍旧逼近”,这样做又是为什么呢?最后的效果怎样呢?板书:顺风顺水(2)评议、小结:通过有联系的这几句话,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擦掉问号的中间部分,板书:懂地利)(3)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6.观看“借箭经过”的录像,再次感受“神机妙算”。提示:录像中扮演诸葛亮的是著名演员唐国强,为了在课外演好这个课本剧,同学们认真观察体会唐国强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能当好课本剧的一号主角。7.小结过渡: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可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段“借箭的准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1)识鲁肃算准忠厚老实,能够帮忙,不会告诉周瑜。(2)识周瑜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2.质疑、过渡: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四、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1.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2.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课件演示,学生朗读。3.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刚才的研究学习,练说或练写。五、延伸阅读,课外拓展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有关的故事。2.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苦肉计借东风火烧赤壁刘备娶亲三气周瑜诸葛亮吊丧3.把本课的内容编写成课本剧,演一演。板书设计草船借箭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时我落实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一、从题入手,因题质疑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展开思考,设疑。师:看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为什么说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骗”箭?等等。这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会学生质疑,还要让学生学会解疑。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表现个体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三、发散思维,勇于探索教学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课堂上学生质疑:如果三天内江面上没有起大雾,诸葛亮“草船借箭”落空了会怎样呢?问题一提出,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肯定大难临头中计了,有的说,诸葛亮足智多谋,定会有化险为夷的计策,有的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一回诸葛亮很可能凶多吉少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命运的预测,学生的看法虽然不同,但言之有据。教师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肯定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继续探究。四、教学中存有不足之处让学生活动不够到位,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有些体现学生主动性的动手、动口的活动还不够到位。个别学生的口头表达声音过小,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56景阳冈教学目标1.会认“倚、箸”等1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正确读写“赏识、脚力”等8个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3.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4.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教学重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教学难点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要求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并解决。五、分段,概括段意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第二段(第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第三段(第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第四段(第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六、作业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二、学习第一大段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爽。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挨下冈来。六、围绕中心,学习表述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2.作者是如何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一、打虎前写喝酒,抓语言见特点。通过朗读、边读边演、分角色朗读课文等体会武松倔强、豪爽、勇敢、爱面子的性格特点。同学们踊跃发言,将武松的形象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我根据同学们的口述板书豪爽、倔强、勇敢、胆量过人。二、景阳冈上打虎,教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因为这学期,我进行的校本研究是关于课前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这节课,也是让学生提前预习过了的。课堂上学生将他们的预习成果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汇报。这部分主要抓住动作来写,通过武松的动作体会他的勇敢,力气大,机敏等特点,通过老虎的动作体会它的凶猛。针对重点句子朗读加深理解,尤其是第11自然段,重点讲解。三、我通过读者的读文心情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并体会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最后根据板书小结,得出武松不仅是个神,还是个人。这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教学过程有些紧张,时间没把握好,提前结束了,最后还有几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武松形象。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品读课文的时间不够充分,课文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学生书读得不够流畅,不能把这篇经典名著读得有滋有味,这些都是这节课的遗憾之处,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应该把课文美读作为重点进行训练。47*猴王出世教学目标1.会认“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4.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教学重点了解石猴出世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读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名曰、石窍、围圆、与狼虫为伴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3.组织交流:(1)你知道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吗?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板书:寻源称王。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1.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a.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b.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语言简练,工整,采用排比的手法)c.练习朗读:读出韵味。(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a.读句子,圈出动词。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b.采用对比的写法。c.朗读句子。d.模仿写话。(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a.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b.朗读体会。五、小结,感悟特点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再一起读这些词。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著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板书设计猴王出世活泼可爱勇敢无畏仙石迸裂毛遂自荐聪明伶俐寻源称王身手不凡教学反思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以略读课文的两个教学意图为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略读课文。另外,发挥略读课文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在略读资料向课外延伸。把传统文化阅读经典渗透于无形之中,基于这两个方向的指引,我留意的设计过程,既避免上成讲读课文,又不能一读带过。在实现第一个目标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在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在课堂中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说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分组交流、群众讨论。尽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字面意思、查字典和组词等办法教学生理解。对好词好句的品析,让学生边读边观察句子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来仿写,体会古代语言的精美。在实现第二个目标时,我坚持以本文为引子,激发学生去读整本西游记的热情。于是,在开课时,我以孙悟空的美称开头。例: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等,激发学生在课文中找答案,最后又以美称、谚语和歇后语结尾,激发学生去整本书中找答案。根据学生课后看书的反馈,我发现这个目标到达了。课间学生争着说有关西游记的歇后语让我猜,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在班级召开讲故事比赛等。班级掀起了一股读经典的热潮。把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孩子们。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读的不够,个性是在感受孙悟空的形象上,就应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抓耳挠腮”,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树立起来。38*红楼春趣教学目标1.会认“恰、屉”等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风筝图片)大家放过风筝吗?(放过。)和谁一起放的呢?(父母、朋友等。)放风筝好玩吗?(好玩。)今天,让我们走进红楼梦,到大观园里,和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去放风筝吧!(板书课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教案(打包4套)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26456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