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32.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新人教版.zip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32.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2003141233.ppt---(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2003141234.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29.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2003141230.ppt---(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2003141231.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26.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2003141227.ppt---(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3课盛唐气象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2003141228.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23.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2003141224.ppt---(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2003141225.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202003141220.doc---(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课件新人教版202003141221.ppt---(点击预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作业设计新人教版202003141222.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2743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0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 新人教版 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 单元 隋唐 时期 繁荣 开放 时代 教案 教学 课件 作业 打包 15 新人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新人教版,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新人
内容简介: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a.581年 b.280年 c. 589年 d. 316年2.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4.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正式确立科举制度三次征辽东a.b.c.d.5.填图题:(1)在上图中用序号标注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至点,并填注内容。(2)在图中用字母a、b、c、d从北到南依次标注出四段河渠名称,并填注内容。(3)在图中用字母e标注隋都长安、f标注隋炀帝被杀的地点江都,g标注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隋朝灭亡陈朝开凿运河b.灭亡陈朝建立隋朝开凿运河c.开凿运河建立隋朝灭亡陈朝d.建立隋朝开凿运河灭亡陈朝7.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9.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10.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对隋朝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针对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总结,下列结论中最准确的是( )a.隋炀帝的暴政b.大运河的开通c.农民起义的爆发d.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d.大运河开通12.(分析探究题)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隋朝兴亡】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人才选拔】材料三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经济繁荣】材料四项目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材料五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4)请你完成材料四中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5)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感悟】(6)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统一全国时间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解答时很容易将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混淆,581年杨坚夺权建隋,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2.a隋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故a项正确。3.c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c隋炀帝正式确立科举制,注重人才选拔,促进了社会进步,不属于暴政,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选c。5.解析: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其他相关知识,注意各类填注内容的相对位置。答案:(1)洛阳余杭涿郡(回答时既要标清序号,也要填写好内容)(2)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回答时既要标清序号,也要填写好内容) (3)结合历史地图填注即可。6.a本题考查隋朝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故a项正确。7.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a、c、d三项表述正确。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文帝杨坚,故选b。8.d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由“尽道隋亡为此河”“若无水殿龙舟事”等信息可知,诗中的“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d项符合题意。9.c解题时紧扣题干中有效信息“穷苦子弟跃登上第”,这说明普通百姓也可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故答案选c。10.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的统治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陷于瓦解。故选a。11.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存在时间虽短,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束分裂,实现了统一;实行的一些政治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开凿了大运河,为后来唐朝的统一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繁荣而短暂准确地反映了隋朝的特点。12.解析:第(1)(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第(3)问由材料中“通过考试,品评人才”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制度是科举制,影响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4)问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得出相应的结论,反映了经济繁荣景象。第(5)问关键是明确隋朝的繁荣主要与隋文帝有关,然后结合其措施来回答。第(6)问结合隋朝兴亡的原因来分析。答案:(1)隋文帝。(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3)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人口数量激增;垦田面积增长;粮仓丰实。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5)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科举制度,改革吏治等。(6)成由俭,败由奢;制度和政策要合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言之有理即可)教学课件 历史七年级下册rj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 隋的统一 1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背景 南方陈后主不问政事 沉迷享乐 经过 589年 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 统一全国 意义 隋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一时间 2 隋初的强盛 措施 经济方面 编订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 隋朝成为疆域辽阔 国力强盛的王朝 3 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原因 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 改革制度 发展生产 注重吏治 表现 人口激增 粮仓丰实 垦田扩大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二 开凿大运河 目的 概况 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以洛阳为中心 北达涿郡 南至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 它分为四段 依次是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它的开通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 经济 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示意图 以洛阳为中心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涿郡 余杭 全长两千多公里 探究活动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 天下转漕 仰此一渠 材料三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五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绸帐龙舟更不回 请同学们比较这五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 到底哪种是正确 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 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1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2 运量大 速度快 费用极小 3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开凿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三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 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 选官看中门第 不太注重才能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 形成过程 隋文帝即位后 废除了前期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 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 进士科的创立 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 作用科举制的创立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 隋朝的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时间 618年结果 唐朝建立 1 原因 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炀帝好大喜功 不恤民力 在位期间 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 屡次发动战争 致使民不聊生 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 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2 隋朝灭亡 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隋朝随之灭亡 总结 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 一时 二世而亡 581 618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 题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能 力 目 标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教学难点科举制度。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法、合作研讨等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提到了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的治乱兴衰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经验与教训?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探讨的问题。 新课学习 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栏目。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时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的女儿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的周静帝即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由于南北朝后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而完成统一的人就是后来称为隋文帝的杨坚。ppt展示图片。使用ppt演示政权更替情况。提问:隋朝统一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板书概括: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3、隋初经济的繁荣展示ppt,让学生归纳、概括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用板书进行概括、总结。1. 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引导学生联系回顾西汉的“文景之治”,归纳出强盛王朝开国前期的共同点。共同点: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促进经济的逐步繁荣。在学生讨论时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要认识到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二、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过渡:面对疆域辽阔的王朝,隋文帝要怎样选拔官吏,帮助他进行统治呢?ppt展示材料:“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第分为九品。”“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翦伯赞 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存在什么弊病?(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2.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取士有什么区别?九品中正制主要凭士子的名望和门弟。开科考试录取标准是士子的考试的成绩,注重的是考生的才学和能力。3.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有哪些贡献?(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是,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4.科举取士有什么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取士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三、隋朝大运河过渡: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中国的大河如长江、黄河等,大多是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我国南北之间要有一条畅通的河流,只能靠人力开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凿了许多人工河道,其中最著名的是隋朝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605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大运河。强调: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全长四五千里。隋朝的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中的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经吴国祁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竣的。另外,这儿还有一段广通渠,广通渠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位于渭水之南,是为解决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的问题而开挖的。(背诵:三点、四段、五河)提问: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得出结论:隋文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古代,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的大,速度快。展示ppt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再想一想,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展示ppt“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教师: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但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造成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 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四、隋朝的灭亡1、隋炀帝暴政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炀陵帝一诗中写道:“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半亩田。”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统治残暴。阅读课文,找出隋炀帝暴政的表现。(1)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三征辽东。隋炀帝的暴政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首先爆发在山东地区,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小结: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的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隋朝创立,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直到今天,考试仍然是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备 注1、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证。大运河的构建没有让学生了解,也就无法体会至今各国修筑运河的专家研究大运河的原因。2、对于隋炀帝的评价在课上同学们争论的很激烈,我也没有时间给予总结。3、繁盛一时的隋朝这课。在课堂上“繁盛”体现的充分,而“一时”并没有充分阐释。只是简单得提到存在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人教版的教材上在本课关于隋朝灭亡的事没有提到.我也很矛盾.预想解决方案:1、运用视频资料充分了解大运河的经济地位。了解修筑大运河技术的进步性,体会它在历史乃至今日的价值。从而为评价隋炀帝功不可没提供充分的依据。2、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只好在下节课作为唐朝建立的背景讲述。3、对于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指点。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武则天a.b.c.d.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注意任用贤才d.提倡节俭3.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在科举制方面的“创新”是(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c.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创立殿试制度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5.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1)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2)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4)创立科举制中殿试制度的是:。(5)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6.下列选项中,与李渊有关的是( )a.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b.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c.建立唐朝和平定全国d.改国号为周7.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8.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9.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c.打击大族势力d.促进社会发展10.“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11.(易错易混题)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唐玄宗武则天唐太宗唐高宗a.b.c.d.12.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图说历史】(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史料辨析】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唐语林(4)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的呢?(5)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探究认识】(6)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答案解析1.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与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相关的人物分别是隋炀帝和唐高祖,故选b。2.c题干中的信息表明唐太宗善于用人,故c项正确。3.da项与隋文帝有关,b项与唐太宗有关,c项与隋炀帝有关,d项是武则天的创举。4.d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元盛世” ,因而d项符合题意。5.解析:解答本题要认真把握本课有关人物的事迹。答案:(1)李渊(2)唐太宗(3)武则天(4)武则天(5)唐玄宗巩固提升练6.ca项与唐太宗有关,b项与唐玄宗有关,c项与李渊有关,d项与女皇武则天有关。7.c8.c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太宗”“不正确”。 唐太宗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故c项表述错误。9.d武则天在位时期,继续推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因此得到肯定,故选d。10.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直接反映”,根据题干中“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知,题干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经济的繁荣景象,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涉及吏治、人才和生活奢侈等方面的问题,故排除b、c、d三项。11.c李渊建立唐朝,此后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高宗是唐朝第三个皇帝,武则天在唐玄宗之前称帝,故正确答案为c项。12.解析:第(1)(2)(3)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其中第(3)问中的人物,可由图三中的“开元”二字判断为唐玄宗。第(4)问根据材料一的描述可以看出武则天重视人才,具体做法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5)问第一小问关键是明确“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故此皇帝是唐玄宗,第二小问结合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措施作答即可。第(6)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三位皇帝的治国措施,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唐太宗。“贞观之治”。(2)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唐玄宗。“开元盛世”。(4)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5)“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6)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 题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能 力 目 标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教学难点“贞观之治”。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 学 过 程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继隋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展示课题。自主学习,初感新知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师生合作,探究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展示图片“唐太宗”。ppt展示两则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纳谏的治国策略。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列唐太宗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展示表格,评价。评价唐太宗。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所以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二、女皇帝武则天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心地毒辣的女皇帝;她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皇帝;她是一个有强烈权力欲望的女皇帝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皇帝呢?指导学生完成表格武则天政治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用人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经济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治世局面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展示表格,评价。郭沫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评价武则天。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边疆;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三、开元盛世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展示ppt“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提问:诗中描绘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什么情景?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从材料中我们看出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很有能力。那么,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最后一列。唐玄宗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用人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姚崇、宋璟)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治世局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展示表格,评价。合作探究,提炼升华一、展示表格,提出问题: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用人: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唐太宗、唐玄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经济。二、课堂练习 1(2016衡阳中考)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就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c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c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d击败东西突厥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聊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b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4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d )得人而用,政治清明 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勤于朝政,励精图治 裁汰僧尼,禁建新寺a b c d5(禹州中考)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故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初出现哪两个盛世景象?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原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等。(3)上述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经验?答: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备 注教学反思:1、教师运用直观性强的历史图片与记录片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旁佐,既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历史观。2、课堂以多种形式,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如古筝春江花月夜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回到古代的感觉;唐太宗与武则天的资料片的介绍,通过欣赏他们的图象、生平事迹,对他们的历史有了感官的了解;通过唐太宗纳谏小品的演绎使学生双方的参与性大增,课堂气氛活跃了;相关数据与诗歌的展示,使学生客观性地了解了唐代的繁盛。3、学生对如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限于主观,缺乏相关的事实辨证,未用摆事实讲道理。第3课盛唐气象1.下面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用于()a.农业b.工业c.商业d.交通2.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3.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比较开放、兼容并蓄d.比较开明、交往密切4.(易错易混题)从人物所取得的成就方面进行归类,下列哪一个人物与其他三个不同()a.李白b.杜甫c.吴道子 d.白居易5.请找出下面材料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人们发明并推广了一些生产农具,如曲辕犁和翻车,并兴修了水利工程。手工业水平很高,丝织业以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苏绣,越窑以白瓷类雪似银而闻名。商业十分繁荣,都城洛阳布局严整对称,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1)错误: ;改正: 。(2)错误: ;改正: 。(3)错误: ;改正: 。(4)错误: ;改正: 。答案:(1)错误:翻车;改正:筒车。(2)错误:苏绣;改正:蜀锦。(3)错误:越窑;改正:邢窑。(4)错误:洛阳;改正:长安。6.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的“物”是()a.耧车b.筒车c.水排d.曲辕犁7.下列有关唐都长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市布局严整对称b.国际性大都会c.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d.城中有东、西两市,市是居民区8.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9.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唐三彩妇女参加骑马、射箭等活动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a.b.c.d.10.七年级(2)班的同学举办了唐诗小论坛,以下四位同学所说正确的是()a.甲说:李白的美称是“诗圣”b.乙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c.丙说:白居易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人称“诗仙”d.丁说:唐代流传至今的诗歌有30 000多首11.唐朝时期,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a.阎立本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b.吴道子落笔雄劲,风格奔放c.颜真卿淳朴厚重,悲愤凄婉d.欧阳询方折峻丽,笔力险劲12.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高度繁荣景象,民族关系和文学艺术呈现出辉煌局面。为此,七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探究,请你也一起参与进来吧!【经济繁荣】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代诗人杜甫忆昔材料二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1)材料一中“开元全盛”是哪位皇帝当政时期?这种“全盛”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灌溉工具是什么?这一时期还出现一种新的耕地工具是什么?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关系?【民族交融】材料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代诗人陈陶陇西行(3)列举一例唐朝“贵主和亲”的事例。结合所学说说“贵主和亲”起到了什么作用?【文学艺术】材料四文学家韩愈称颂李白、杜甫时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4)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各具有怎样的特点?(5)材料四中韩愈对李白和杜甫的评价是否恰当?请你简单说明理由。材料五“有唐一代书法,真草篆隶行,百花齐放群星熠熠,组成了中国书法上空前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5套)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27438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