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四节热机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6.ppt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 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zip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四节热机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6.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六节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4.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五节火箭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7.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二节内能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3.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三节探究_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5.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第一节机械能教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8.ppt---(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42.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四热机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3.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单元检测卷新版北师大版202003102141.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40.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1.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五火箭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43.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五火箭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4.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二内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39.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二内能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0.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三探究_物质的比热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41.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三探究_物质的比热容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2.docx---(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教案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91144.doc---(点击预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作业设计新版北师大版20200307265.doc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22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2790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6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 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 物理 第十 内能 及其 转化 教案 教学 课件 作业 打包 19 新版 北师大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 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新版,北师大
内容简介:
一、机械能(总分:50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势能相等的物体一定在同一高度b悬挂着的物体因为没有做功,所以没有能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具有能d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则这个物体一定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2.如图所示为自动垂直升降式车库,可以有效增加停车场空间利用率。在汽车被升降机匀速提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3.飞鸟如果撞到静止飞机的前窗玻璃上,不会给飞机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如果飞鸟撞上高速飞行的飞机,常常会撞破坚固的玻璃窗,甚至造成驾驶员的伤亡事故,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静止时动能为零,高速飞行时的动能很大b鸟在地面飞行时,重力势能很小,在高空飞行时,重力势能很大c鸟在地面飞行时,动能很小,在高空飞行时,动能很大d对于高速飞行的飞机来说,鸟飞行的速度很大,因此相对于飞机的动能也大4.高空坠物可能造成严重的人体伤害,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高空坠物的动能会转化为重力势能b物体若没有坠落,就没有能c空中坠物的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d物体坠落到地面时具有很大的重力势能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38分)5.(8分)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1)在海面上行驶的船具有 动能。(2)被拉伸的橡皮筋具有 弹性势能。(3)被拦河坝挡住的上游河水具有 重力势能。(4)站在下行电梯里的乘客具有 动能。6.(6分)如图是“天宫一号”飞行器运行轨道的示意图;若“天宫一号”飞行器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动能 变大,势能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变小,在近地点时速度最 大。 7.(6分)如图所示,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 a(填“a”或“b”)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4m,小石块在3 m高时的机械能为 2j。 8.(10分)(2017泰州)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1)本实验探究的是 小(填“木块”“小车”或“斜面”)的动能与 速度的关系,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木块移动的距来比较动能大小的;(2)第一次实验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在进行第二次实验前,应先将撞出的木块 恢复到原位置;(3)若操作正确,第二次实验木块最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实验的结论 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动能越大。9.(8分)(2016潍坊)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结)将弹簧压缩,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l。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量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弹簧形变量 的关系。(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物块滑行的距离 来间接反映的。(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动 能转化为 内能。参考答案1.c 2.d 3.d 4.c 5.(1)动能 (2)弹性势能 (3)重力势能 (4)动能 6. 变大 变小 大 7.a 4 2 8.(1)小车 速度 木块移动的距离 (2)恢复到原位置 (3)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9.(1)弹簧形变量 (2)物块滑行的距离 (3)动 内 一、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讨论总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巩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类比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具:铜柱,铝柱,斜面,塑料盒,钢球道具、杯子、沙子、弹弓、橡皮筋、直尺等。教学过程: 认知体验,激趣导课。认知体验,科学设问。实验体验,归纳概括。应用体验,能力拓展。评价体验,及时反馈宝鸡宝鸡,世界第一。很荣幸能和宝鸡的各位朋友一起探索物理的奥秘。我们的科代表在课前忙前忙后,帮助老师准备器材,做了不少功,特此奖励“红牛一罐”,来帮其补充“能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确实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它能够做的功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单位和功一样,都是焦耳。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能量。大家个个都能做很多功,都具有很大的能量,相信大家不光有能量,还有热情,一定会在这节课上有更出彩的表现。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机械能。(一)动能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让学生举例展示具有能量的物体的例子,屏幕上显示有关动能的图片,如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探究动能的大小的影响因素。请同学们想办法使桌面上的铜块具有动能。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改变金属块动能的大小,并由此猜想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在实验中的应用。重点提醒学生怎样改变金属块的速度?怎样改变金属块的质量?怎样显示金属块动能的大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这是个木板,我们把圆柱体放到斜面上令其滚下,到达平面上击打一个盒子,推动盒子做功,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圆柱体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转换法、类比法(斜面小车实验)第一次,我们使同一铝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第二次,我们换一个体积相同的铜块,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铝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很显然,第二次木块被推的距离比第一次远得多。说明铜球做的功多,也就是铜球具有的动能大。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出示公路上对不同车型的限速情况,探讨为什么限速?又为什么不同车型限速不同?由交通安全过渡到人身安全(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可能造成伤害。那静止的物体是否都安全呢?)。(二)势能1重力势能教师将“钢球”道具举到一位学生的头顶,学生表示担心,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教师先用空心塑料球“伪装”的钢球从高处下落“检验”学生双手的反应速度,学生不敢伸手体验,引出“重力势能”的概念,再让钢球离手不足1厘米下落,学生欣然接受考验,最后揭开“钢球”的伪装,因为其质量很小,并不会砸伤手掌;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体验猜想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学生举出重力势能存在的实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陨石坑的图片,和学生探讨后,用金属块砸向沙子,模拟陨石坑的形成过程,并得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工地上的工人戴安全帽的原因(为了防止高空坠物由于重力势能而让人受伤)。2弹性势能教师从口袋里掏出玩具弹弓,指出玩类似的玩具时,可能会一不小心飞来横祸,让人受伤。教师向无人处射出子弹,板书“弹性势能”。再让学生将子弹射得更远,谈感受,得出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教师让学生拉伸橡皮筋,体验弹性势能;然后让学生用弯曲的尺子使橡皮移动一段距离。教师引导学生由这两个体验归纳出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师指名学生分析“弯弓射箭”的物理原理。(三)机械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叫做势能。每个物体都可以看成或简单或复杂的机械。我们把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1观察课本上的表10-1,分析“质量”和“速度”哪个对动能的影响更大一些;2预习第二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总分:32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比热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一定大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一定大c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越多的物体比热容越大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2.(2017成都)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1水4.2103水银0.14103 酒精2.4103沙石0.92103煤油2.1103铝0.88103冰2.1103铜0.39103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4.2105j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a由于沙子的质量大,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温度升高的快b由于水吸收的热量少,温度升高的小c水是流动的,而沙子是不流动的,沙子温度可以持续上升,所以沙子烫脚d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要小4.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min吸收的热量为:c水=4.2103j/(kg)()a0.84105j b1.2105j c2.52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5.(8分)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质量为 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 j;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 kg;水的比热容较大,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此知识的地方,请举出一个实例: 。6.(4分)如图所示,甲球装入少量水后,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用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 ,且水蒸发过程需要 热,所以甲球的温度升高得慢,不易烧破。 7(8分)小明在学习“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后,相比较水和沙子比热容,用的酒精加热,测得它们升高的温度如表,并在图乙中作出沙子升高的温度随间变化的图线。加热间/min0.51.01.52.02.5温度/2.04.06.08.010.0沙子4.37.915.218.421.5(1)用温度计测量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2)实验中选用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 。(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升高的温度随间变化规律的图线。(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d 2.d 3.d 4.c 5. 1kg 4.2103 2 用水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6.大 吸 7.(1)18 (2)吸收的热量相同 (3)如图所示 (4)沙子受热不均匀 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分析】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教学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教学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实验器材】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二、引入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1)水的质量。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2)加热后的温度(3)升高的温度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新课教学】1探究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p15图1026实验。(一)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水和煤油,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5)评估: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表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3 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4查比热表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不同(3)液体的比热容一般比固体的比热容大5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水的比热是4.2103 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是4.2103 焦。(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与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作业】课本p181【板书设计】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1课时)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相同物质质量不相等,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二、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三、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学重点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一复习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0的水和100的水?二引入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4.2103j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1kg14.2103j2kg12kg2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质量升高的温度。【新课教学】一、公式理解1吸热公式及理解。(1)q吸cm(t-t0)用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t升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2)公式的应用。例题1:要把2kg温度地20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供给多少热量?解:水的比热容c4.2 103 j/ (kg ), 水的初温l120,末温l2100,2kg水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kg) 2kg (10020)6.72 105 j。所以,至少需供给6.72 105 j的热量。2放热公式的理解。(1)q放cm(t0t)用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2)公式的应用。例题2:质量是100kg的铁锭,温度从1.3103 降到30,放出多少热量?解: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式也可以计算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只是公式中的温度差必须改为(t1t2)。钢的比热容c0.46103j/(kg ),钢锭的初温t11300,末温t230。100kg钢锭放出的热量是0.46103j/ (kg)100kg(130030)5.84107j【小结】回顾目标,总结学到了什么,有哪些疑问,及时补救。1学生容易把t0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是末温。)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低到”。【作业】课本p193、4、5。【板书设计】三、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1吸热公式及理解。q吸cm(t-t0)用t升=(t-t 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cmt升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2放热公式的理解。q放cm(t0t)用t降=( t0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放cmt降二、内能(总分:37分 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泰安)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a春天,柳枝吐芽 b夏天,山涧瀑布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雪花飘飘2.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d玻璃表面太光滑3.下面是某同学对于内能和热量的理解,正确的是()a质量相同时,100的水比8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b0冰块的内能为零c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划火柴点火 d流星划过大气层发热5.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6.(8分)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 扩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气体容易被压缩,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 斥;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从而使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7.(6分)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硝化棉燃烧,说明对物体 做功,物体的内能 增大,它的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 压缩冲程相同。8.(8分)如图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b(填“a”或“b”)瓶。根据上瓶内的气体颜色现象 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若实验温度分别为0,4,20,30则在温度下 (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参考答案1.c 2.c 3.d 4.b 5.b 6. 扩散 加剧 斥力 引力 7. 做功 增大 压缩 8. b 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4.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学难点1.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2.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阅读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资源与媒体多媒体(课件)、铁丝、墨水,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教学环节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引入】装着开水的暖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分析: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暖瓶也没有接电源,也不是电能。那么,这一能量来自哪里呢?一、物体的内能教师讲述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让同学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通过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推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1)演示实验:分别滴入红墨水观察现象。(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做适当启发)。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作启发诱导)师生总结: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1做功【演示】压缩空气引火实验。 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生活事例: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10-23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2热传递通常物体温度的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那么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摩擦生热外还有其他方法吗?观察课本p9图1020、1021、1022,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热传递: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三、热量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热量的单位:焦(j)2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新建立了三个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内能。要知道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区分温度、内能、热量,知道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和联系。 2.要掌握三个物理规律: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使物体内能改变上的关系。【作业布置】一、本节知识巩固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2.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大。3.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4.北方冬天的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人们习惯向手上呵气,这样能使手感到暖和些。而当我们从锅里拿刚出笼的满头,手烫得很难受时,又习惯向手上呵气。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解除烫感呢?5.课程导报【教学反思】一、亮点:在引入物体内能的时候,我是采用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中具有的机械能为背景,提出:“那么微粒的运动也具有能量吗?”从而引出物体的分子的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内能。但是,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的,内能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物体整体一起运动所具有的能。二、不足:内能和温度的之间的辨证关系,学生理解起来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三、再教设计:宏观表现推渡物体内部的微观表现。微粒的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学生能很快的直观的理解,因为温度越高,微粒的热运动就越激烈,感觉就是微粒的运动就越快,那么自然就是动能在增加。五、火箭(总分:36分 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9年9月在火箭的推动下顺利升空。关于火箭发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b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内能c将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化学能 d将燃料的机械能转化为火箭的内能2.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人造卫星展开太阳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卫星上的用电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空2分,共30分)3.(8分)喷气式发动机分为 空喷气发动机和 火箭喷气发动机两类前者本身只携 带燃料,它需要利用外界的 空气来助燃,因此不宜在空气稀薄的高空飞 行;而后 者本身带有燃料和氧化剂,不需要依靠外界的 氧来助燃,因此,飞行高度不受限制。4.(8分)随着我国国力的强大,各国都在军事上采取各种措施,为此我国一直在研究导弹拦截系统。拦截弹在运动过程中,是做曲线运动,燃料助推拦截弹,燃料的 化学能转化为拦截弹的 机械能。拦截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会受到空气的摩擦力,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 内消失了,所以它的机械能是 变(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的。5.(14分)如图是我国用长征火箭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的壮观情景。(1)火箭发射升空时,燃料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 内能,再转化为火箭的 机械(动)能;火箭的燃料使用液态氢,主要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且 热值大。(2)“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时在遭遇月食期间没有太阳光照射,卫星表面的温度会急剧下降,内能 减小,这是通过 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3)卫星在轨道上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飞船的重力势能 变小,速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参考答案1.a 2.c 3. 空气 火箭 空气 氧化剂 4.化学能 机械能 内能 变小 5.(1)内 机械 热值 (2)减小 热传递 (3)变小 变大 五、火箭课程标准分析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和构造。教材分析介绍了火箭的工作原理,现代火箭的特点和简单的工作过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法分析对知识方面要求不高,教学应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法分析可上网查阅火箭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火箭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过程和方法:通过上网查阅火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先提出如下思考题,然后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火箭的音像资料。1.火箭的构造如何?喷气式飞机和内燃机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好处?2.火箭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喷气式发动机分为哪几类?主要区别是什么?4.现代火箭的燃料是什么?现代火箭的特点是什么?多级火箭有什么用途?二、课堂小结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三、上网查阅火箭的有关知识板书设计空气喷气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火箭喷气发动机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总分:24分 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燃料的热值,正确的说法是()a燃料的热值与质量有关b燃料的热值与燃料是否容易燃烧,燃烧条件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c热值大的燃料燃烧时效率高d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热值变化2. “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少用煤作燃料;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a b c d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烧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c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d把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2分,共6分)4.(4分)2017年3月,我国在南海海底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能量密度大,1m3的可燃冰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0m3的天然气,“能量密度大”是指它的 热值(填“密度”“内能”“热量”或“热值”)大,完全燃烧10m3的可燃冰可释放出 1.12101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为7107j/m3) 5.(2分)如图,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了各方面的污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你的生活实际出发,举出一条有效措施,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或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出行时少开私家车,骑自行车。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6.(6分)某家庭用的燃气热水器,将20kg的水从20加热到70,完全燃烧了0.2kg的燃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燃气的热值为5107j/kg求:(1)燃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1;(2)水吸收的热量q2;(3)该热水器烧水的效率。参考答案1.b 2.a 3.c 4. 热值 1.121011 5. 出行时少开私家车,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合理即可) 6. (1)1107j (2)4.2106j (3)42%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热值和单位,会查燃料热值表。3.了解提高锅炉效率和燃料利用率的措施,进行节约燃料的教育。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燃料燃烧过程的分析,归纳出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2.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影响炉子效率的分析,了解提高炉子效率的具体措施,提高节能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燃料燃烧放出有害物质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培养初步的辩证观点,养成辩证看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热值的定义及其单位。燃料的有效利用。教学难点理解热值的物理意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本节我们的任务就是来认识一下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说到内能的利用,首先要考虑内能的来源,而燃料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章 机械能 内能及其转化教案+教学课件+作业(打包19套)(新版)北师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27907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