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05离子共存试题20200317246.docx

(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试题(打包5套)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5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753129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8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4-2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9.6
积分
关 键 词:
(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试题(打包5套) 山西 专版 2020 中考 化学 复习 方案 专项 试题 打包
资源描述:
(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试题(打包5套),(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试题(打包5套),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专项,试题,打包
内容简介:
专项(一)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类型1溶解度曲线1.2019徐州甲、乙两种均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设它们从溶液中析出时也都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1-1a.t1时,将甲、乙各17 g分别加入到50 g水中,所得两溶液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两种溶液由t3降温至t2,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先配制较高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再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将t3时甲的饱和溶液100 g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是59.4 g2.2019云南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g1-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0 时,使甲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用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溶剂三种方法20 时,向1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乙溶液中加入15 g乙固体并振荡,有固体不溶解将相同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 降温至10 ,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a.b.c.d.3.2019湘潭图g1-3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g1-3a.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b.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c.t1时,将80 g 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70 gd.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4.2019遵义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4,m、n两点分别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两种溶液,当条件改变时,溶液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随之变化。回答下列问题。图g1-4(1)m点表示该物质在t3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将m点所示的溶液变到n点所示的溶液,可以将m点的溶液降温至t1,过滤除去析出的晶体后,再将溶液升温至。(3)t2时,若m点所示溶液的质量为70 g,其中含溶质g,再将该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保留一位小数)。(4)当恒温蒸发溶剂时,m、n两点的位置变化正确的是(填序号)a.m、n点均不动b.m、n点均垂直上移c.m点沿曲线下移;n点垂直上移d.m点不动;n点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5.2019天津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5所示。图g1-5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t2时,完全溶解a g 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g。t2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和滤纸。(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45 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g。将45 g 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g。类型2溶解度表6.2019铜仁下表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请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1020t304050溶解度/g甲13.320.931.639.145.863.985.5乙29.433.337.239.141.145.850.4丙35.735.836.036.236.336.637.0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b.随着温度变化,甲的溶解度变化最小c.30 时,100 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3 gd.分别将50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7.2019安徽压强为101 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10203060溶解度/gkno320.931.645.8110nh3705644.520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 时,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c.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d.nh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类型3综合类8.2019孝感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1-6所示,将两支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图g1-6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d.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溶液9.2019广西北部湾如图g1-7是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图g1-7(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填“”“”“ac。4.(1)饱和 (2)t3 (3)2016.7% (4)d5. (1)cbac100小于(2)漏斗(3)4.5500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出,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a g,所以完全溶解a g a物质最少需100 g水。t2 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所以t2 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2)过滤时所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漏斗和滤纸。(3)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45 g10%=4.5 g;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x,则45 g10%=0.9%x,解得x=500 g。6.d解析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需要指明温度;由表中溶解度数值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30 时,丙的溶解度是36.3 g,则30 时,136.3 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6.3 g;t 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分别将50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所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等于39.1 g100 g+39.1 g100%。7.c解析从溶解度表中可以看出,氨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0 时, kno3的溶解度为31.6 g,故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g100 g+31.6 g100%24%;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60 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有晶体析出;nh3是气体, 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有关。8.c9.(1)(2)80(3)甲(4)b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2)t2 时,甲的溶解度为80 g,即在该温度下,100 g水中溶解80 g甲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配制180 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需称量甲的质量为80 g。(3)根据图二中信息可知,在t2 时,100 g水中能完全溶解60 g硝酸钾,结合溶解度曲线,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为80 g,乙的溶解度小于60 g,所以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物质。(4)根据图二信息可知,在t2 时,100 g水中能完全溶解60 g硝酸钾,对应图一中c点状态,经过“某一步操作”后才恰好饱和且溶液质量不变,根据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所以要使100 g水中溶解60 g硝酸钾达到恰好饱和状态,可从c点状态降低温度至a点状态。专项(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1.2019邵阳现有x、y两种金属,分别把它们插入cu(no3)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则上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xycub.ycuxc.cuxyd.xcuy2.2019黄石用盐酸与金属单质反应,探究锌、镁、铜的金属活动性。下列有关现象、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图g2-1a.铜片表面可以观察到气泡b.锌片的试管比镁片的试管更热c.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镁锌铜d.三支试管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不同3.2019烟台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d.滤渣中一定有ag4.2018太原三模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向剩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b.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大c.反应后的溶液一定呈蓝色d.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有zn2+5.2019攀枝花为了从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某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图g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体x中只含铜b.试剂b是稀硫酸c.溶液z中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铜d.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6.2019东营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锌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d.反应后滤液的质量大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7.2018山西百校联考四将铁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a.只有硝酸锌b.一定没有硝酸银c.若没有硝酸铜,则一定没有硝酸银d.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铁8.2019重庆b铬(cr)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1)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试酒驾,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2)铬桶可以盛装alcl3溶液,不能盛装稀硫酸,则金属活动性cr(填“”或“cuag。10.2019临沂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图g2-3(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a.zn、 cu、agb.zn、 cuc.cu、agd.ag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填序号)。11.2019北京朝阳期末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锰(mn)。(1)锰可以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锰元素显+2价。则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某同学为探究fe、cu、m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g2-4所示的实验。图g2-4.中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通过以上实验,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12.2019宜昌金属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图g2-5(1)图g2-5甲所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2)家用电线常用铜制,但在高压远距离输电中,常用铝代替铜,请根据图乙所示信息分析,其原因是 。(3)在空气中,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4)为探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分别将铁丝、铜丝插入稀硫酸中(图丙),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更强的实验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将一定量铝、铜粉末混合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下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或。13.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查阅资料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硫酸铜对锌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催化作用。小柯根据下表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组别第一组第二组abcd金属锌片绑有铜片的锌片铁片绑有铜片的铁片30%硫酸溶液/ml20?2020产生气泡快慢快明显加快慢明显加快(1)第一组实验中“?”处的数据应为。(2)为了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然后进行比较。(3)请推测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粒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参考答案】典题训练1.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在y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x的活动性比铜强,y的活动性比铜弱,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xcuy。2.c解析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之后,不能与酸反应,无气泡产生;镁与盐酸反应速率比锌快,则镁片的试管比锌片的试管更热;镁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锌快,铜与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铜;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需控制变量,则盐酸应等质量、等质量分数。3.b解析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是因为m和硝酸铜发生了反应,说明m比铜活泼;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是因为铜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为mcuag;滤渣中不可能有金属m,这是因为滤液呈蓝色,如果含有m,则m和硝酸铜反应;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即m的硝酸盐和硝酸铜;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4.d5.b解析由流程图可以看出,若要从含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回收铜和硫酸亚铁晶体,首先加入的过量的试剂a为铁粉,则经过滤(操作)后所得固体x为铜和铁的混合物;试剂b是将铜、铁混合物中的铜分离出来,则b为适量的稀硫酸;溶液z中的溶质只含有硫酸亚铁,不含硫酸铜;操作是过滤操作,其中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6.c解析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铁不能与硝酸锌溶液反应,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锌;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说明反应后铁过量,滤液中一定含硝酸亚铁,一定不含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一定没有锌;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agno3fe(no3)2+2ag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的质量会减少。7.c8.(1)+6(2)cuag。10.(1)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2)b(3)b解析(1)a试管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所以实验现象是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2)a中,cu、ag都不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强弱;b中cu能与agno3溶液反应,可以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3)当zn过量时,固体中含有zn、cu、ag,a合理;由于这三种金属中银的活动性最弱,最先被置换出来,所以固体中一定有银,b不合理;当锌将硝酸银反应完且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时,固体中含有cu、ag,c合理;当锌不足,只与硝酸银反应时,固体中只含有ag,d合理。11.(1)2hcl+mnmncl2+h2(2).mn+feso4 mnso4+fe.mnfecu . 12.(1)fe2o3(2)铝的密度比铜小(合理即可)(3)4al+3o22al2o3(4)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fe+h2so4feso4+h2(5)agal(no3)3和cu(no3)2al(no3)3、cu(no3)2和agno3解析(2)在高压远距离输电中常用铝代替铜,其原因是铝的密度比铜小。(3)在空气中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4)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说明铁比铜的金属活动性更强的实验现象是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5)将一定量铝、铜粉末混合物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说明滤液中含有铜离子,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渣中一定含有银,一定没有铝,可能含有铜。13.(1)20(2)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3)硫酸铜与锌发生置换反应产生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解析(1)在进行对比实验时,相同条件可以多个,但不同条件只有一个,该对比实验中的不同条件是锌片和绑有铜片的锌片,其他条件应相同,所以稀硫酸的量应是相同的。(2)定量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需的时间”或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然后进行比较。(3)由资料可知,相互接触的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同时放入酸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会大大加快。本实验中,与废液缸中少量硫酸铜溶液混合后,锌置换的铜附着在锌粒表面,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专项(三)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1.2019常州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a.nacl溶液b.naoh溶液c.浓盐酸d.石灰水2.2019北京平谷二模根据如图g3-1所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图g3-1(1)若x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若x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2019北京房山一模按图g3-2所示进行实验。图g3-2(1)旋紧瓶盖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2)判断该实验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并说明理由:。4.2019北京燕山一模某同学设计对比实验(如图g3-3):两个体积相同、且均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图g3-3操作:分别向两锥形瓶中滴入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2)现象: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g3-4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图g3-4(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6.2019贵阳改编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g3-5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图g3-5(1)步骤一: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2)步骤二: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7.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至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1)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2)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8.小金通过图g3-6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图g3-6(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滤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9.2018舟山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图g3-7(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来的方法是 。【参考答案】典题训练1.d解析nacl溶液与空气中的各成分不发生化学变化,故氯化钠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但由于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小; 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质量减小。2.(1)集气瓶内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2)2naoh+co2na2co3+h2o3.(1)软塑料瓶变瘪(2)不能证明;因为naoh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也会使瓶内压强减小,使瓶子变瘪4.(1)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2)a、b瓶内的气球均胀大,但是a中气球比b中气球大(3)2naoh+co2na2co3+h2o5.(1)b(2)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3)na2co3+2hcl2nacl+h2o+co26.(1)co2+2naohna2co3+h2o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2)乙中溶液沿导管进入甲,甲中溶液变浑浊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振荡可以使反应更充分。 (2)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甲装置内压强减小,乙中溶液进入甲,甲中溶液变浑浊。7.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1)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2)co2+2naohna2co3+h2o8.(1)cacl2溶液沿导管进入左侧集气瓶,溶液变浑浊(2)naoh和 nacl解析(1)推动注射器使naoh溶液进入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由于co2被naoh吸收,使得左瓶内的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右侧集气瓶内的cacl2溶液会沿导管进入左瓶,并且发生化学反应na2co3+cacl2caco3+nacl,溶液变浑浊。(2)由于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反应有nacl生成,所以滤液中含有naoh和nacl。9.(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能和水反应 (2)取a瓶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合理即可)专项(四)碱的变质1.2019陕西对一瓶已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b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然后过滤c证明溶液部分变质取样,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测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溶液涂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2.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同学小柯小江小龙操作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加入足量的?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现象变红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没变质变质变质(1)小江加入的“?”是。(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 g。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 g,则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为。3.小科同学对实验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猜想与假设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查阅资料naoh溶液与fecl3溶液会发生反应,有红褐色絮状沉淀等现象出现。nacl溶液和bacl2溶液均呈中性。进行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少量固体于小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固体全部溶解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取于另一试管中,再加入少量fecl3溶液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解释与结论(1)请将步骤实验操作补充完整。(2)步骤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3)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交流与评价小科同学把步骤中的fecl3溶液改成无色酚酞溶液,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也可以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你认为是否合理?;原因:。4.2019郴州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一瓶实验室久置的naoh溶液变质程度进行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他认为该溶液未变质。(2)乙同学查阅资料获知,na2co3溶液遇指示剂变色与naoh溶液相同,认为甲同学的检验方法不正确。乙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他认为已完全变质。写出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他的猜想是。他用如下实验方案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填化学式)。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5.2019广元改编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猜想该溶液没有变质; 该溶液全部变质;该溶液部分变质。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图g4-1问题讨论(1)操作的名称是。(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填序号)错误。(3)结合操作和,若“现象x”是,则猜想正确;若“现象x”是,则猜想正确。拓展应用(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填“bacl2”或“ba(oh)2”除去。6.2019衡阳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探究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产生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生成猜想成立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图g4-2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4)反思交流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7.2019淮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号柜中取出。(2)小涵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色。(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 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取40.0 g 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图g4-3所示的实验。图g4-3数据处理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g。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 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参考答案】典题训练1.c解析na2co3溶液呈碱性,因此,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时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无法证明溶液中存在na2co3;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钠;加入过量呈中性的bacl2溶液,如果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会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振荡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如果溶液中存在未变质的氢氧化钠,酚酞会变成红色;用湿润的ph试纸会将溶液稀释,碱性减弱,溶液的ph变小。2.(1)稀盐酸或稀硫酸(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无法得出结论(3)10.6%解析(3)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1.97 g106197=x1.97 gx=1.06 g因此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 g10 g100%=10.6%。3.解释与结论 (1)少量步骤中的上层清液(2)检验并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 交流与评价 合理氯化钡会与碳酸钠反应除去碳酸钠,酚酞遇碱变红色,可以验证该固体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4.(1)溶液变为红色 (2)有气泡产生na2co3 + 2hcl2nacl + co2 + h2o(3)naoh溶液部分变质na2co3 naoh解析(2)naoh溶液变质生成的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 + 2hcl2nacl + co2 + h2o。(3)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溶液已完全变质,但也可能是部分变质,故丙同学的猜想是溶液部分变质。na2co3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先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a2co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5.问题讨论 (1)过滤 (2)na2co3+bacl2baco3+2nacl (3)溶液不变色溶液变红色拓展应用 (1)密封保存(2)ba(oh)2解析问题讨论 (1)将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2)碳酸钠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由于有碳酸钡生成,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已变质,则猜想错误。(3)操作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检验并除尽样品中的碳酸钠,过量的氯化钡和生成的氯化钠均呈中性,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如溶液不变色,说明样品中不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全部变质,猜想正确;如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猜想正确。拓展应用 (1)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变质,因此,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密封保存。(2)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常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杂质;不能用氯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6.(1)气泡co2+2naohna2co3+h2o(2)na2co3和naoh白色沉淀二(3)引流大于(4)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影响解析(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则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2co3和naoh;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上层清液变红,从而可以证明猜想二成立。(3)操作a为过滤,操作b为蒸发。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通过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比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大。(4)在实验探究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影响。7.(1)2(2)红(3)2naoh+co2na2co3+h2o.50.0解:设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na2co3+2hcl2nacl+h2o+co210644x 1.1 g10644=x1.1 gx=2.65 g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 g40 g100%6.6%。答: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让溶液中的碳酸钠与熟石灰充分反应,完全除去(4)cacl2解析(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属于碱。(2)na2co3的水溶性呈碱性,故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数据处理 假设40.0 g 10%的naoh溶液没有变质,设需要盐酸的质量为a。 naohhcl40 36.540 g10% a7.3%4036.5=40 g10%a7.3%a=50 g.熟石灰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为使反应完全,需将反应物充分搅拌。专项(五)离子共存1.2019十堰在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的是()a.氯化钠、氢氧化钙、稀盐酸b.硝酸钾、氯化铜、氢氧化钠c.硝酸钠、氢氧化钾、氯化钡d.碳酸氢钠、氯化钾、稀硫酸2.2019 黔南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cl-、oh-b.ag+、k+、cl-、no3-c.na+、h+、no3-、co32-d.h+、mg2+、so42-、cl-3.2019湘潭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a.k+、na+、cl-、no3-b.mg2+、oh-、so42-、cl-c.na+、nh4+、no3-、co32-d.ca2+、cu2+、cl、no3-4.2019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对a、b、c、d四种未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其中检验结果不正确的是()项目溶液中检验出的离子ak+、na+、oh-、so42-bba2+、na+、cl-、oh-ccu2+、mg2+、no3-、cl-dh+、nh4+、co32-、so42-5.2018玉林小刘对某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a.nano3alcl3hclznso4b.nh4clk2so4kohna2co3c.k2co3naclkno3h2so4d.bacl2hclcacl2nh3h2o6.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个工厂,它们所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有六种离子:k+、ag+、fe3+、cl-、no3-、oh- ,甲、乙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显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乙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7.某溶液可能由hno3、mg(no3)2、nacl、k2co3、naoh、h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g5-2。图g5-2(1)该溶液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2)简述检验原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确实存在的实验方法:。8.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g5-3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图g5-3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几种,它们分别是(填离子符号)。分析讨论(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设计实验为进一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西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 专项试题(打包5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7531291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