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茶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茶艺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茶艺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满分40分。)1. 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书名是(D)。 A、品茶要录 B、茶具图赞 C、榷茶 D、茶经2.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A)。 A、社会鼎盛 B、文人推崇 C、朝廷诏令 D、茶叶发展3. 煎制饼茶前须经炙、碾、罗工序的是唐代的(A)。 A、煎茶的技艺 B、庵茶的技艺 C、煮茶的技艺 D、泡茶的技艺4. 茶道精神是(C)的核心 。 A、茶生产 B、茶交易 C、茶文化 D、茶艺术5. 雅志、敬客、行道是(A)的三个主要社会功能。 A、茶文化 B、竹文化 C、石文化 D、砚文化6. 乌龙茶属青茶类,为半发酵茶,其茶叶呈深绿或青褐色,茶汤呈密绿或(C)色。 A、绿 B、浅绿 C、黄绿 D、密黄7. 红茶、绿茶、乌龙茶的香气主要特点是红茶(D),绿茶板栗香,乌龙茶花香。 A、甜香 B、熟香 C、清香 D、花香8. 红茶的呈味物质,茶褐素是使(B),它的含量增多对品质不利。 A、茶汤发红,叶底暗褐 B、茶汤红亮,叶底暗褐 C、茶汤发暗,叶底暗褐 D、茶汤发红,叶底红亮10. 茶叶的保存应注意氧气的控制, 维生素C的氧化及(B)、茶红素的氧化聚合都和氧气有关。 A、茶褐素 B、茶黄素 C、维生素 D、茶色素11. 明代茶具的代表(B)。 A、青花瓷器 B、景瓷宜陶 C、彩釉瓷器 D、金属茶具12. (C)瓷胎薄质,釉层饱满,釉面显现纹片,纹片形状多样。 A、定窑 B、钧窑 C、哥窑 D、建窑13. (B)的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但易破碎,易烫手。 A、瓷器茶具 B、玻璃茶具 C、金属茶具 D、竹木茶具14. 密封、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是(D)的优点。 A、陶土茶具 B、漆器茶具 C、玻璃茶具 D、金属茶具15. 茶海是用来(B)。 A、取茶渣 B、均匀茶汤浓度 C、盛取干茶 D、嗅茶香16.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认为“水老”,茶汤品质(B)。 A、茶叶下沉,新鲜度提高 B、茶叶下沉,新鲜度下降 C、茶浮水面,鲜爽味减弱 D、茶浮水面,鲜爽味提高17. 95以上的水温适宜冲泡(A)茶叶。 A、普洱茶 B、紧压茶 C、六安瓜片 D、黄山毛峰18. 用经过氯化处理自来水泡茶,茶汤品质(D)。 A、带金属味 B、汤色加深 C、香气变淡 D、汤味变涩19. 城市茶艺馆泡茶用水可选择(A)。 A、纯净水 B、鱼塘水 C、消防水 D、自来水20. 判断好茶的客观标准主要从茶叶外形的匀整、色泽、(D)、净度来看。 A、韵味 B、叶底 C、品种 D、香气21. 在茶艺演示冲泡茶叶过程中的基本程序是:备器、煮水、备茶、(A)、置茶、冲泡、奉茶、收具。 A、清洗茶壶(杯) B、温壶(杯) C、候水 D、赏茶22. 在冲泡茶的基本程序中,“煮水的环节”讲究根据(C),所需水温不同。 A、茶具质地的不同 B、茶叶外形不同 C、茶叶品种不同 D、水质不同23. 当茶冲泡好之后,茶艺师奉茶时用(C)将茶送到宾客面前表示对宾客敬意。 A、杯托 B、双手 C、托盘 D、传递的方式24. 在各种茶叶的冲泡程序中,茶叶的用量、(B)和茶叶的浸泡时间是冲泡技巧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A、壶温 B、水温 C、水质 D、水量25. 在茶叶不同类型的滋味中,(B)型的代表茶是碧螺春、蒙顶甘露、南京雨花茶等。 A、清香 B、清鲜 C、鲜浓 D、板栗香26. 冲泡绿茶时,通常一只容量为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为(D)。 A、12g B、11.5g C、23g D、34g27. 由于乌龙茶制作时选用的是较成熟的芽叶做原料,属半发酵茶,冲泡时需用(C)的沸水。 A、70-80 B、90左右 C、95以上 D、80-9054. 茶点大致可以分为28. 冲泡茶叶和品饮茶汤是茶艺形式的重要表现部分,称为“行茶程序”,共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A)、完成阶段。 A、冲泡阶段 B、奉茶阶段 C、待客阶段 D、操作阶段29. “茶醉”时可以通过(D),水果等方法来缓解。 A、饮酒 B、抽烟 C、饮茶 D、吃糖30. (B)患者饮浓茶,造成晚上失眠,是因为茶叶中的咖啡碱刺激中枢神经,使精神处于兴奋状态。 A、胃病 B、神经衰弱 C、糖尿病 D、冠心病31. 过量饮浓茶,会引起头痛、恶心、(B)、烦躁等不良症状。 A、龋齿 B、失眠 C、糖尿病 D、冠心病32. 下列选项中,(D)不符合热情周到服务的要求。 A、宾客低声交谈时,应主动回避 B、仔细倾听宾客的要求,必要时向宾客复述一便 C、宾客之间谈话时,不要侧耳细听 D、宾客有事招呼时,要赶紧跑步上前询问33. 茶艺师与宾客交谈时,应(D)。 A、保持与对方交流,随时插话 B、尽可能多地与宾客聊天交谈 C、在听顾客说话时,随时做出一些反应 D、对宾客礼貌,避免目光正视对方34. 茶艺师可以用关切的询问、征求的态度、(C)和有针对性的回答等方式来加深与宾客的交流和理解,有效地提高茶艺馆的服务质量。 A、简捷的提问 B、郑重的语气 C、提议的问话 D、直接的话语35. 下列选项中,(D)不属于礼仪最基本要素。 A、语言 B、行为表情 C、服饰 D、道德36. 日本人和韩国人讲究饮茶,注重饮茶礼法,茶艺师为其服务时应注意(A)。 A、泡茶规范 B、斟茶数量 C、敬茶顺序 D、品茶方法37. 接待印度、尼泊尔宾客时,茶艺师应施(D)礼。 A、握手礼 B、鞠躬礼 C、注目礼 D、合十礼38. 接待(D)宾客,敬茶时应用右手提供服务。 A、韩国 B、美国 C、法国 D、印度39. 英国人喜欢(A),茶艺师应根据茶艺服务规程和宾客特点提供服务,以满足宾客需求。 A、甜味牛奶红茶 B、甜味薄荷绿茶 C、甜味冰红茶 D、果味柠檬红茶40. 根据俄罗斯人对茶饮爱好的特点,茶艺师在服务中可向他们推荐一些(A)茶点。 A、花生酪 B、牛肉干 C、咸橄榄 D、萝卜干41. (D)多数人爱饮加糖和奶的红茶,也酷爱冰茶。 A、日本人 B、法国人 C、印度人 D、美国人42. 以下属于绿茶的是( A ) A、西湖龙井 B、正山小种 C、银针白毫 D、铁观音43. 我国古代士大夫修身的四课内容是(A)。 A、琴、棋、书、画 B、诗、书、剑、艺 C、书、画、曲、艺 D、唱、吟、琴、棋44. (A)茶艺所用的茶杯为玻璃杯。 A、龙井茶 B、乌龙茶 C、黄大茶 D、普洱茶45 80左右的水温适宜泡(B)。 A、白鸡冠 B、龙井茶 C、铁观音 D、普洱茶46. 龙井茶艺的(C)是寓意向嘉宾三致意。 A、金狮三呈祥 B、祥龙三叩首 C、凤凰三点头 D、孔雀三清声47. 小瓷杯是安溪乌龙茶艺(B)使用的茶具。 A、泡茶 B、品茶 C、观赏 D、闻香48. 西湖龙井外形的品质特点是(A)。 A、外形扁平光滑,形如“碗钉” B、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露 C、外形细、圆紧、直、光、多白毫 D、外形匀整,条索紧结,色泽灰绿光润。50. “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白毫,含而不露”是(A)的品质特点。 A、太平猴魁 B、祁门红茶 C、安溪铁观音 D、云南普洱茶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杀青: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2.揉捻:利用外力把叶子揉紧成条,并破坏部分叶组织的作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绿茶的加工工艺 答:鲜叶杀青揉捻干燥。2.如何辨别新茶与陈茶 答:。新茶:外形芽叶饱满,色墨绿、润泽,条索紧结厚重,泡出的茶汤味浓、甘醇爽口、香气浓,叶底柔软明亮。 陈茶:一般是指绿茶、红茶、黄茶或乌龙茶等茶叶由于存放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以上)产生陈变,或存放时水分含量过高,又储存于高温高湿或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在较短时间内即陈化变质的茶叶。从外形上看,陈茶条索往往由紧结变为稍松。色泽失去原有的光润度,变得枯暗或灰暗。其中以绿茶陈化后色泽变化最明显,从原来的以绿为主变为以黄或褐为主且色泽发暗发枯。开汤后,香气低淡,失去该茶类原有的清香或花香,甚至低沉带有浊气,汤色深暗,滋味陈滞和淡无鲜味,叶底芽叶不开展,色泽黄暗或深暗3.紫砂壶的选购 答:纵观整体,一则壶嘴、壶口与壶把顶部应呈“三平”;二则对侧把壶而言,壶把提拿时重心垂直线应小于45度;三则不能漏水。4.如何辨别瓷器茶具 答:一看 整体形状和外观,上下平整,看外观质量; 二听 轻轻弹,倾听声音; 三比 各配件的瓷器相比较是否一致,釉下彩制品选择; 四试 试盖、试装、试泡、试漏。5.简述学习茶文化与品茶的意义 答:一、喝茶可以促进友谊。俗话说:人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在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茶也是古往今来的待客之道,有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可见古人以茶代酒款待客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