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0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5课 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辛亥革命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建立民国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材料应出自哪一政党的誓词()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解析:a、c、d三项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不是政党;“建立民国制定中华民国宪法”符合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创立民国”的主旨,b项正确。答案:b2(2018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一期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解析:注意题干材料“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激化了阶级矛盾,故c项正确;武昌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a项是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b项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d项不是“外力冲击”,应排除。答案:c3在1912年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但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材料中的“他们”是指()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12年和1913年”及“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终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项。答案:b4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清末新政失败b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材料大意是由原先的支持清廷变成支持共和,要求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进一步扩大了共和思想的影响,因此b项说法正确;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被揭露,标志着“预备立宪”破产,a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c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使其统治地位动摇,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答案:b5(2018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强烈的排满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解析:“因人设法”指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这带有明显的限袁倾向,c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体现“因人设法”,排除。答案:c6(2018福建师大附中高一期末)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b清王朝的统治日趋衰弱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解析:辛亥革命之前封建专制统治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a项正确;1915年清政府统治已经灭亡,不存在衰弱的问题,b项错误;辛亥革命只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彻底否定儒家思想,c项错误;近代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材料没有反映出民主制度的完善,d项错误。答案:a7(2018浙江卷)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解析:根据“20世纪初叶”“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以推翻清政府为革命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振奋国民精神,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掀起“二次革命”,排除b;材料反映呼吁我国国民觉醒,并非唤起“亚洲觉醒”,c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答案:a8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段材料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根本改变解析:“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从根本上反映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8分)9(2018浙江绍兴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学者描述龚书铎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冲及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什么?(4分)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政治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预备立宪”的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