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分方案2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智慧辨析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浙江卷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点,“常见虚词”指的是考纲中明确标注的18个虚词,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此考点命题形式稳定:四个选项涉及四个虚词的理解,每个选项又有两个句子,其中一个句子来自考查文本,另一句来自课内文本(一般为重点讲读篇目)。下面是近五年高考浙江卷虚词考查情况汇总表,以帮助考生了解考点,积极备考。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1.文言虚词的用法虚词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高考中涉及的“用法”简单地说就是指词性,常见词性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是指语气副词,比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中“其”即为表婉商的语气副词;助词通常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介词在文言文中往往与其后的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以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常见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假设、递进、目的等;代词在文言文中常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2.文言虚词的意义虚词的意义是由语境确定的,浙江卷主要是提供课内外两个文言文句子,要求判断两句中共同的虚词的意义,所以考生主要是能结合虚词的用法和文句所在的语境做出异同的比较。例重读高分方案1中的上池州李使君书(2017年高考浙江卷),回答问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 D.解析:B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以、之、其、而”的用法。A项,以:介词,用/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B项,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其:代词,那些/连词,表选择。D项,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掌握基本用法,一一代入语境牢记虚词的常见意义和用法,是做出判断的基础;由此“成竹在胸”,然后再结合句子的语法和语境进行一一对应,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2014年浙江卷欧阳行周文集序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题B项中“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的“者”,“者”的用法如下:词性用法或意义例句助词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始得西山宴游记)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语气词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假设复句中,表停顿,可译为“的话”。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结合上述用法,一一对应,可推知,此处应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上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而民始知有农之事。尧命羲和,以钦授民时,东作西成,使民知耕之勿失其时。舜命后稷,黎民阻饥,播时百谷,使民知种之各得其宜。及禹平洪水,制土田,定贡赋,使民知田有高下之不同,土有肥硗之不一,而又有宜桑宜麻之地,使民知蚕绩亦各因其利。(选自陈敷农书自序)【注】 耜、耒:都是古代翻土的工具,也用作农具的统称。硗:土地坚硬不肥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A“以”的常见词性是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应与后面的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作连词时主要连接两个词、短语或者是句子。结合上述“以”的用法,可以判断A项中两句都为连词。然后再考虑“以”为连词时,常见意义(表原因,由于;表目的,为了,来;表并列,不译;表修饰,不译),分别代入语境,推知,两处均为目的连词,可译为“来”。B项,前句为连词,表承接;后句为连词,表并列。C项,前句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句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前句为动词,借助;后句为助词,趁机。参考译文:远自神农时代,砍削木头来做成耜,弯曲木头来做成耒,进而将耒耜的便利,用来教导天下人,百姓才开始知道有农耕的事情。(后来)尧命令羲仲、和仲,敬谨地向百姓颁授农时,春天(该)播种,秋天收获,让百姓知道农耕不可以误了农时。舜命令后稷,(当)百姓为饥饿所困的时候,就要播种各种谷物,使百姓知道播种各种谷物要能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到了大禹治好了水,就区分田地,按田的等第确定赋税,让百姓知道农田有高下的不同,土壤有肥沃贫瘠的差别,而又有适合种桑种麻等不同的土地,让百姓们知道养蚕纺绩,也能借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去做。二、分析语法成分,结合语境确定用法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所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成分可以判断其大概含义。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两个“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末句“何辞”即“辞何”,是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为”不是主要句子成分,应是表疑问的语气词,译为“呢”。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选自叶燮密游集序)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D作答此题,需先确定句子的主干,尤其是谓语,然后根据句子成分确定虚词的词性。A项,前句谓语为“有”,“才人之诗”是宾语,“诗”为宾语中心词,所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谓语为“久”,“师道之不传”为主谓短语作主语,所以“之”为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B项,前句谓语为“驰骋”,“乎”为介词,译为“在”;后句谓语为“如”,“飘飘乎”为主语,“乎”在形容词后为词缀,译为“的样子”。C项,前句为判断句,“也”为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后句“于是人也”是状语后置,“也”在句中表停顿。D项,两句中“其”均在名词性短语前,是指示代词的常见用法,译为“那些”。参考译文:从古至今,有才子之诗,有志士之诗。善于雕琢与描绘,善于细致刻画,而驰骋于辞藻华丽的文字之中,不必选择合宜的人和情境就能写诗,顺应周围的人和情境就没有不可以写的,并且能极尽那调和声调描摹物象的擅长之事,这就是才子之诗;处于他生活的常态,完整地经受天地四季之气,经历其中的变化,而深深感受到从古至今人的遭遇变故,一定是这样的人,一定遭遇过这样的境况,而后才能写出诗,即使那些诗句只是片言只字,也能让人长久回味反复咏叹而不能弃置不顾,这就是志士之诗。三、确定已知,代入检验答题时先判断确定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看看其代入后是否通畅,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2015年高考山东卷虚词题C项的“无以知士卒之寒暑”“蚓无爪牙之利”,后句考生熟知,来自劝学,“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然后把这个用法代入前句,明显不通,所以确定二者用法不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时方草昧,无文法可循,一时给事公府者心幸之;又窃念徐公自关外来,或不习郡之要害,人人自以为必寄任我。徐公至,则洁清而威严,犂然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独谓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终徐公之治,掾自守廉,而事上官谨;徐公去,其所以事其后之太守者亦然。盖掾之辟于公府久矣,迄无赫赫名,当世以此贤之。呜呼!掾者,郡邑所推择以佐其上者也,使尽若此,吏治其有不古哉!(选自侯方域赠丁掾序)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CA项,后句出自劝学,“而”是连词,表修饰,“跂而望”译为“踮着脚后跟向远处望”;前句中“洁清”“威严”为并列关系,“而”是连词,表并列。B项,后句出自六国论,“所”与“积威”前面的“为”构成被动的标志;将此意代入前句,不通顺,此处“所”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结构。C项,“而君幸于赵王”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考生熟知,“于”表被动,把此意代入前句,语句通顺,所以C项符合题干要求,是正确选项。D项,后句出自赤壁赋,“其”是代词,那;代入前句,语句不通,前句“其”在句中无实义,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参考译文:从前太守徐公到这儿来上任时,当时天下刚刚安定,新朝伊始,没有什么条文制度可以遵循。于是那些在徐公手下做事的人心里感到庆幸;又偷偷地想到徐公是从关外来的,可能不熟悉郡里重要的地方,每个人都自以为徐公会因此而重用信任他。徐公上任后,清正而威严,明察秋毫不被蒙骗,于是那些害怕触犯法规的人,都畏缩不敢靠近徐公了。徐公精明而知人善用,却只认为丁掾遵循法度可以重用。一直到徐公的任期结束,丁掾能坚守廉正的节操,为上司做事谨慎认真。徐公走了以后,丁掾对待继任的上司也是用从前对待徐公的那种态度。丁掾被郡府重用了那么久,从始至终没有赫赫的名声,当世的人们因此推崇他。唉!丁掾,是府县之中推举选拔出来辅佐太守的,要是吏治都像选举丁掾一样,(重视德才,)吏治怎么会不像古时候那样好呢!四、根据“排偶”,推知作用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表达的习惯,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或意义往往相同(相似)或相反。由此,可以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知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的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所以“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倦,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选自刘向说苑)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BA项,前句与原文中“不为患改”结构相同,其中“为”是介词,译为“因为”,所以“以”也是介词,因为;后句根据语义,“以”为连词,译为“来”。B项,两句均为助词,的。C项,前句“者”是助词,判断句的标志;后句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D项,前句“而”是连词,表并列;后句“而”是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参考译文:士大夫的志向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拥有大智慧而用来牟取私利,比不上看似愚钝而追求公共利益,所以说虚假巧妙的伪装比不上守拙的诚心。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士人)崇尚谦虚,是因为这样能够顺应变化而又符合时宜。五、结合句位,分析用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例如“也”,作助词时,在句末,一般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多为代词或语气副词,比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其,代词,他的),“其孰能讥之乎”(其,语气副词,表反问);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璧”(其,代词,他);在名词或代词后一般为语气副词,如“吾其还也”(其,表商量语气,还是)。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选自元史金履祥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解析:CA项,两个“其”位置不同,前句在句中,名词之前,“其”为代词,他的;后句在句首,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B项,两个“而”位置不同,前句在句中,前后均为动词性短语,“而”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后句在名词主语“母”前,为代词,你。C项,两个“所”位置相同,都是与其后面的动词组成“所”字结构。D项,两个“以”所处的位置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西河池市天峨县自然资源局招聘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医共体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幼师培训法律知识心得课件
- 2025年聊城大学公开招聘人员(46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胡杨河市人民法院招聘书记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光伏咨询服务方案
- 2025年度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引进急需短缺专业人才4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荆州市荆州区校园招聘49名中小学教师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合肥市瑶海区银龄领航教师招募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赣南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180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河湖划界评审汇报
- 核心素养导向课堂教学反思
- 《机器学习》课件-第3章 监督学习
- 山东省济南市2025届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 基于SprintBoot的大学生实习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外踝撕脱骨折课件
- 钢架油漆翻新施工方案(3篇)
- 数字平台治理 课件 第五章 数字平台生态治理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下册6月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妇科葫芦灸中医适宜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