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PPT课件_第1页
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PPT课件_第2页
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PPT课件_第3页
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PPT课件_第4页
第五章 核磁共振碳谱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核磁共振碳谱 13CNMR 5 113CNMR基本原理5 1 1概述 自旋量子数 13C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B023500 gs 100MHz 1H 25MHz 13C 共振频率 磁旋比 5 1 213CNMR与1HNMR的区别 1 跃迁能级较小 2 测定灵敏度低 1 共振信号与磁旋比的立方成正比 gC gH 4 2 13C的天然丰度为1 1 3 13C与周围1H发生偶合分裂 使信号严重分散 13C核的测定灵敏度为1H核的1 6000 5 1 3提高13CNMR信号强度的方法 提高仪器的灵敏度 增大样品的浓度和体积 以增加13C核的数目 采用双各种技术 利用NOE效应增强信号强度 采用脉冲傅立叶变换 PET 技术 进行多次扫描累加 5 1 413C 1H偶合分裂 在13CNMR谱中 碳原子的谱峰因13C 1H偶合作用而发生分裂 峰分裂数符合n 1规律 在只考虑近程偶合 1JCH 时 各种碳在偶合谱中的峰数和相对强度如右 5 1 513CNMR的特点 适合含有长碳链或含碳原子化合物的分析 特别可以得到不与H相连的碳的吸收峰 如季碳 C O C C C C C N C O C N 由于13C核的化学位移范围 c 0 240ppm 远大于H核的化学位移范围 H 0 15ppm 因此13C谱分辨率高 由于自然界中13C核的丰度太低 另外13C的旋磁比只有1H核的1 4 13CNMR的灵敏度比1HNMR要低得多 13CNMR由于邻近质子的偶合作用使谱峰变得非常复杂 必须采用标识技术 去偶技术 实际上13CNMR谱图若不去偶就不能解析 5 213CNMR的测定方法 在13CNMR谱中 因碳与其相连的质子偶合常数很大 1JCH大约在100 200Hz 而且2JCCH和3JCCCH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偶合 以致偶合谱的谱线交迭 使图谱复杂化 故常采用一些特殊的测定技术 如质子宽带去偶 偏共振去偶 门控去偶 反门控去偶等核磁双共振方法和DEPT技术 双共振可分为同核双共振 如1H 1H 和异核双共振 如13C 1H 通常用A X 表示 如质子去偶的双共振表示为13C 1H 13C为被观察的核 1H为被另一射频照射干扰的核 在测定碳谱时 以一相当宽的频率 包括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各种频率 照射样品 由此消除13C和1H之间的全部偶合 使每种碳原子仅给出一条各种谱线 13CNMR的谱图得以简化 一般情况下 在分子没有对称因素和不含F P等元素时 每个碳原子都给出一个峰 互不重叠 实验发现 在照射1H核时 与之相近的13C核的信号增强1 2倍 称之为NOE效应 如无特殊说明 通常在文献以及各种标准13C NMR谱图中 给出的均是质子噪声去偶谱13C 1H 5 2 1宽带去偶 质子噪声去偶 PND 分辨率高 每个碳原子对应一个峰 裂分峰合并后 强度增加 不能区分伯 仲 叔 季碳 宽带去偶的特点 5 2 2偏共振去偶 OFR 偏共振去偶的特点 消除了远程偶合 保留了与13C相连1H核的偶合 1JC H变小 裂分峰相互靠近形成峰簇 能够区分伯 仲 叔 季碳 采用略高于待测样品所有氢核的共振频率照射 使1H 13C在一定程度上去偶 偶合常数减小 消除了2J 4J的弱偶合 避免或降低了谱线间的重叠 保留了与碳核直接相连的质子的偶合信息 通常 在偏共振去偶时 13C裂分为n重峰 表明它与n 1个质子直接相连 5 2 3DEPT谱 DEPT谱有三种 a DEPT45谱CH CH2 CH3均出正峰b DEPT90谱CH出正峰 其余碳不出峰c DEPT135谱CH CH3出正峰 CH2出负峰 5 313C的化学位移 5 3 1化学位移dC的表示方法 1 dC的化学位移与1H的化学位移标度方法时一致 2 直接反映所观察核周围的基团 电子的分布情况 其值与核所受屏蔽作用的大小有关 3 内标dC TMS 0 溶剂 氘代试剂 的dC的化学位移经常作为第二个参考标度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1 碳原子的轨道杂化 sp3杂化 dC0 60 处于较高场 CH3 CH2 CH 季Csp杂化 dC60 90 处于中间场 三重键使去屏蔽效应降低 比sp2杂化的碳处于较高场 sp2杂化 dC100 220 处于低场C C的碳处于较低场dC 100 160 C O的碳处于最低场dC 160 220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2 碳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 碳核外电子云密度越大 屏蔽效应越强 dC移向高场 碳负离子出现在高场 碳正离子出现在低场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3 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使dC信号向低场位移 对a C影响较大 对b C和g C影响较小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4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降低了重键的键级 使电子在共轭体系中的分布不均匀 导致dC向低场或高场位移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5 空间效应 空间上接近的碳上H之间的斥力作用使相连碳上的电子云密度有所增加 从而增大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移向高场 邻位交叉效应 空间位阻使共轭程度降低 dC移向低场 顺式 反式 5 3 2影响化学位移dC的因素 6 分子内氢键 邻羟基苯甲醛及邻羟基苯乙酮分子内可形成氢键 使羰基碳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从而增大去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移向低场 5 3 3有机化合物重要基团13C的化学位移 的范围 5 3 4常用溶剂的13C化学位移及裂分 5 413CNMR谱的解析5 4 1一般程序 根据质谱数据或其它方面的数据求出分子式 由此计算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对于质子噪声去偶碳谱 当谱线数目与分子式中碳原子数目相等时 分子无对称性 当谱线数目小于分子式中碳原子数目时 分子有一定的对称性 如果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 应考虑到不同碳原子的dC值有可能偶合重合 通过偏共振去偶谱分析每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直接相连的质子的数目 从而判别出伯 仲 叔 季碳 退到出可能的基团及与其相连的可能基团 若推断与碳直接相连的氢原子数目小于分子式仲的数目 则要考虑有OH COOH NH2 NHR等基团存在的可能 5 4 1一般程序 可通过DEPT谱进行分析 确定各谱线所属的碳原子级数 由此计算与碳相连的氢原子数 根据各峰的dC值确定碳原子的杂化类型 通常按照dC0 100 sp3及sp杂化的碳 dC100 160 sp2杂化的碳 dC160 200 各种羰基碳 分为三个区分别考虑 结合上述几项推断的结构单元 合理组合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结构式 验证结构的合理性 可利用标准图谱 5 4 2碳谱解析实例 例1 化合物C5H8 根据如下13CNMR谱图推测其结构 例1解 1 不饱和度U 1 5 0 8 2 2 2 谱图有5个峰 分子式有5个碳 应是5个不等价的碳 3 dC13 4 q CH3 dC20 8 t 及dC22 5 t 2 CH2 dC68 5 d CH 因该分子中无吸电子的杂原子 从dC值看 应为炔碳 CH dC84 3 s C 应为被取代的炔碳 C 4 推测其结构式为 CH3CH2CH2C CH 例2 化合物C6H10O 根据如下13CNMR偏共振谱图确定结构 1 不饱和度 U 1 6 10 2 2 2 谱峰归属 分子式6个碳 13C谱产生6个峰 分子没有对称性 例2解 3 可能的结构式 Shift Mult 79 9 s 46 7 t 例3 化合物C2H3OBr3 根据如下13CNMR谱图确定结构 解 1 不饱和度 U 1 2 3 3 2 0 2 谱峰归属 2个碳 13C谱产生2个峰 分子没有对称性 例4 化合物C7H9N 13CNMR谱图如下 推断其结构 解 1 不饱和度 U 1 7 1 9 2 4 2 谱峰归属 7个碳 13C谱产生7个峰 分子无对称性 C1 dC21 3 q CH3 按d值可能为CH3 ph或CH3 C C C2 C7 dC112 3 146 8sp2杂化的碳 从多重峰的组成及d值看 应是双取代的苯上的碳 3 除以上两个结构单元CH3和C6H4 尚余NH2 4 可能的结构CH3 C6H4 NH2 5 C 为对称结构 只出4个峰 可排除 可能的结构为 A 或 B 例5 证明乙酰丙酮的互变异构 下面是其1HNMR和13CNMR谱图 解 1 从1HNMR看 CH3 CO CH2 CO CH3应有两个单峰 强度比为6 2 但实际上有5个峰 证明有不同异构体的存在 3 从13NMR看 d201 9和d191 4是两个羰基的信号 d100 3是sp2杂化碳的共振信号 说明有C C键存在 2 1HNMR中dH14 70峰说明有酸性的活泼氢 极低场的吸收是因为氢键的存在导致该H外围电子云密度进一步降低 屏蔽效应极弱 4 综合上述三点 可以推断有互变异构现象存在 归属如下 例6 化合物C7H14O 根据如下NMR谱图确定结构 解 1 不饱和度 U 1 7 14 2 1 2 13C谱谱峰归属 7个碳 13C谱产生4个峰 分子有对称性 3 1HNMR谱图谱峰归属 d 0 9ppm6H 三重峰 邻接CH2基团 d 1 5ppm4H 多重峰 邻接多个H d 2 3ppm4H 三重峰 邻接CH2基团 例7 化合物C9H10O 根据如下NMR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