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题.docx_第1页
《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题.docx_第2页
《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题.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试题山东省潍坊北海学校张小妮一、选择题1史记记载:“黄帝采首阳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这表明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考查点:本题考查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的时间,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原始社会后期,在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现了铜器。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C功能由食器发展到武器 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考查点: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使用、功能,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用途、功能的理解。答案:C解析:根据课本所学,青铜器的数量在商朝以后逐渐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因此C说法错误,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3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考查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甲骨文概念的认识,特别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载了祭祀、战争、农牧业、天文历法、医药等知识。因此本题选A。4有关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 B商周时已采用“泥范铸造法”C主要被用作饮食、祭祀、军事等 D代表了夏商周发达的文明考查点:考查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所学,我们知道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因此不正确的是A。青铜器主要是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青铜器工艺高超,采用泥范铸造法;它代表了夏商西周发达的文明。5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 B C D 考查点:考查学生对甲骨文基础知识的理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课本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的王懿荣首次发现的;甲骨文的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6古代的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考查点:考查鼎的用途。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因此本题选B,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7“休”字从造字法上来说,属于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考查点:考查汉字的造字法。答案:C解析: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构成,表达新的意义,休字由人、木两字构成,表示有坐于木旁休息之意。二、材料题8读下图回答问题。(1)下图是什么文字?它有哪些构字方法? (2)这种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对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有什么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对甲骨文的识记以及造字方法的记忆理解,特别是对甲骨文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甲骨文发现的意义以及今天我们所使用汉字的理解。让学生对我们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更明确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根据所学,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的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1)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2)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