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学 第一章儿科学发展简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儿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 掌握历代儿科名家学术观点 3 掌握明清时代中医预防学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 钱仲阳对儿科学的贡献 2 万全对儿科生理 病理三有余四不足的认识 第一节儿科学发展简史 儿科学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医家勇于实践 刻苦钻研 大胆创新 使中医儿科学不断向前发展 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理论知识 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 共分5个阶段 一 秦汉时代为祖国医学儿科学萌芽阶段 秦汉以前 从夏商至周代 祖国医学已逐渐发展起来 至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名医辈出 如 史记 扁颂列传 扁鹊在秦为 小儿医 颅囟经 为我国第一部儿科学专著 亦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儿科学专著 本书主要学术观点 提出了 纯阳 的学术思想 二 隋唐时代为儿科学奠基阶段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经济文化也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时至隋唐已为祖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 1 唐代太医暑内设医博士教授生徒 专设少小科 学制为5年 2 千金要方 把小儿疾病分为九门 出以方药 三 宋金元时代为祖国医学冒盛时期 宋金元时代 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火药 指南针 印刷术三大科学技术的发明 对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有代表性的名家有 1 宋代 钱仲阳 小儿药证真诀 的问世 A 创立了五脏证治法则B 首创小儿体质为 脏腑柔弱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 的学术观点 为后世认识小儿生 病理及体质特点开创了先河 C 首先提出疳为脾胃病D 首创六味地黄丸补肾中之水为后世医家广泛加味运用 2 南宋 董汲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善用寒凉诊治麻 痘 斑 疹 该书是论述麻 痘 斑疹每部专著 3 南宋 陈文中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痒用温补法以诊治痘 疹疾病 至此儿科学术界寒凉与热两派产生学术争鸣 4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主火热论 提出 小儿病毒 纯阳 热多冷少也 主张善用寒凉 李东垣主脾胃论 提出 百病皆由脾虚而致 小儿 脾常不足 故善用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 张从正主邪实论 认为一切疾病皆由邪气入侵而致 故主张用攻下法驱除病邪 为治疗儿科热病采用 上病治下 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丹溪主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的观点 对认识小儿阴不足 阳有余及热病易伤稚阴而采用滋阴降火之法产生了具大影响 四 明清时代为儿科学进一步发展阶段 其主要成就是 1 预防医学 始于人痘接种法 开创世界免疫学的先河 防止天花 麻疹 2 万全 提出了小儿的生理 病理特点为三有余四不足 3 陈飞霞 首创了小儿指纹三关望诊 为儿科学独特的诊法 做出了具有学术影响的贡献 至今仍广泛地应用儿科临床 五 新中国为儿科学成熟阶段1 政府重视 机构齐全 从中央到地方 层层有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 2 预防工作抓实有效 防保工作从娃娃抓起 遇到了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发病 并提出了对小儿肺炎 腹泻 贫血 佝偻病预防措施 提高了儿童健康生存质量 3 中西医融会贯通 发挥临床治疗的最大优势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互相取长补短 积极改善中医药剂型与专病研究 提高了临床诊疗效果 4 中外医学交流 通过每年国内 外学术交流活动 或互派卫生队 防问团等促进国内与国际儿科学术思想的交流活动 提高认识 增进新知 5 教育体系完备 各省地市政府机构创办中专 大专 本科 硕博士儿科医学教学活动 积极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输送了大量卫生职业技术骨干 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第三 四节生理病理特点 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儿科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 掌握生理特点与病理特点 3 掌握生理常数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 小儿为何易患脾肺二经病证 2 小儿发病可何易寒易热 易虚易实 难点 小儿变蒸的含义与实质是什么 一 生理特点 一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脏腑组织器官健全不成熟 精血津液的生化以及功能活动都处于幼稚不健全 不成熟 正如钱仲阳所云 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这种阴未充阳未长的生理特点称之为 稚阴稚阳 之体 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是阴长而阳充 这种维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尤以肺 脾 肾三脏明显 例如 肺系发育不完善 肺气不足 易感冒 1 上呼吸道 从鼻至喉 鼻咽腔小鼻毛少 血管丰富局免疫力 易感染而且呼吸困难喉腔狭声带及粘膜薄弱感染后易患 咽喉炎声带嘶哑耳咽管呈水平 上感后易患中耳炎 2 下呼吸道相对窄长 纤毛运动差 对炎症刺激防御力 易感染气管炎 肺炎等 肺部发育 肺泡数目少 弹力纤维运动差 肺间质及血管丰富 感染后由于鼓胀不充分 肺不张 炎症渗出充血水肿 呼吸面积减少 呼吸困难 青紫发绀 其结果由上下呼吸道解剖组织发育不完全 使得功能活动不健全 易感冒 感冒后又易向下呼吸道扩展出现肺炎等 消化系统 消化力薄弱称之为 脾常不足 1 胃体发育新生儿呈水平位 贲门括约股发育不佳 溢乳婴幼儿消化液 消化酶 胃酸分泌不足 腺体少 消化不良 2 肠道粘膜血管及绒毛发育好 吸收力良好渗透性别高 肠内毒素易吸收而中毒乙状结肠 较长易便秘发生巨结肠证 肠系膜活动度较大 易发生肠套叠 肠扭转等 泌尿系统 浓缩回吸收力 称之为 肾常虚 1 输尿管 短而粗 变曲度大 易感染梗阻引起肾脏病变如肾盂肾炎 2 膀胱发育 新生儿容量为50ml 周岁时200ml 乳儿较成人位稍高 充盈时易触及乳婴泌尿量相对 容量小 排尿频数 男孩5 6cm女孩1 3cm 3 尿道发育 短为主 故易上行感染 4 肾脏回吸收力差 肾阀回吸收糖质只为成人的20 35 左右故静脉输入或食糖过多时可出现糖尿 排泄力差 新生儿排钠 钾 氧化物 磷酸盐 故治疗时补水钠过多 易水肿 浓缩力差 新生儿显著 成人尿中尿素可比血浆高4倍而新生儿则缺乏这种浓缩力 疾病特点 肾盂肾炎发病率较高 肾病多见于年长儿 临床上肾炎较早并发心衰及驰张热伴惊厥而无膀胱刺激证 因此 小儿发热不明原因者 应查尿常规未排除肾盂肾炎 综上所述 由于肺 脾 肾三个系统的解剖生理决定脏腑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 从而造成功能活动亦不健全 二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是指小儿生命力特别旺盛的一种生理现象 古人称之谓 纯阳 其具体体现是生理常数中各项计算公式的数据与成人不同 这种 纯阳 现象年龄越小越明显 为何有这些特点 1 与生命运动规律有关 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由不成熟至成熟方面发展规律 人体亦如此 这与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成矛盾的运动 2 与肝常有余 阳气升发有关 肝阳升发 促进五脏六腑俱荣 故有 纯阳 之说 二 病理特点原因 与生理上脏腑娇嫩有关发病特点 多肺系及消化系疾病病性 热病多寒病少 二 传变速 易寒易热 易虚易实 这与稚阴稚阳之体有关 如肺炎喘嗽本属实热证易并心衰老 此即属易寒易热之例 再如小儿泄泻后易致气阴两伤或伤阳泻 这即是易实易虚之例 一 易于发病 三 易趋康复 主要与脏气清灵 生机旺盛有关 病因单纯 少有痼病宿痰 肿瘤 癌症溃疡病肝硬化少见情绪单纯少有五志之火 内伤杂病精神病 脑中风少见活力充沛 修复力强 病轻不药而愈 病重治疗及时病程短易治愈 脏气清灵的体现是 三 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标志着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以及与疾病之间关系 根据其解剖 生理 病理特点 将其分为六大阶段 各期之间即有区别 又有联系 有利于指导保健和防治疾病 1 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营养供给 母体气血通过胎盘动静脉循环完成 故孕妇此期是关健 孕妇注意 调饮食 多样化畅情志 利气血循环防感染 防先天畸型禁乱药 优生条件 2 新生儿期 生后一个月之内的小儿 生理特点 A 体重增长迅速B 呈睡眠状C 胎黄 脱水热 体重 马牙等 病理特点 A 胎源性疾病如先天畸型 宫内产时产后感染疾病 B 反应性差C 死亡率高注意点 A 保暖B 皮肤粘膜护理C 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乙肝疫苗 3 婴儿期 生后1个月到12个月生理特点 A 生长发育特别迅速B 脾常不足C 对营养物质需求较成人迫切病理特点 主要指生后6个月开始 A 易患呼吸与消化系统疾病B 易发生营养不良症喂养注意 以乳食品为主 及时加添辅食 补充维生素D早晒太阳 防止佝偻病 4 幼儿期 1 3岁小儿生理特点 A 生长发育较婴儿期缓慢B 乳牙出齐 语言 动作思维发展迅速病理特点 A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及消化系统疾病 注意点 断乳后合理喂养 5 幼童期 3 7周岁儿童生理特点 A 精神发育较快B 好奇心大B 头围接近成人病理特点 A 变太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水肿B 传染病 第一章第五 六节四诊与治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四诊在儿科学中独特的诊病方法 2 掌握内治法用药特点3 掌握西药剂量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1 望神 形态诊断与体征临床主病 2 指纹望诊的临床意义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一 望诊望诊包括总体望诊与局部望诊 总体望诊包括望神色 望形态 局部望诊包括审苗窍 辨斑疹 察三便 看指导纹 1 望神色 精神状态与面部气色 精神振奋 两目明亮 呼吸均匀 有神精神萎顿 两目无神 呼吸微弱 失神以两目望诊最为重要 1 望精神状态 2 五色主病 色候血 泽候气 面色应包括气与色两方面较红黄隐隐更浅淡寒证寒凝气败 阳伤则水泛 虚浮而白正虚邪盛 阳气虚脱 气血失养 苍白肢冷虚证 气血双虚 故面淡白无华吐泻 气阴两虚 面失所荣 故白光白无华 白色 病机与主病 黄为脾色 故主脾胃病疳证 气血亏虚不荣于面故姜黄积滞 乳食内积 气血瘀滞不利故萎黄而青虫积旺消耗气血故黄白无华伴圆型白斑面部椭圆型白斑 大小不等蛔虫症面容巩膜上蓝色不则规斑点唇内粘膜乳白色颗粒较多 青色多属气血瘀滞现象寒证 寒凝气滞温煦失职呈苍青肢冷痛证 气血瘀滞 经气不利青白而表情痛苦瘀证 瘀阻脉道呈青紫 面色如小儿肺炎惊痫证 肝风内动气益逆乱呈青而晦暗 主病机理 黄色 应结合大便检查诊断 主病机理 附青色说明 正常新生儿及3个月内小儿鼻周唇周可有轻微发青 其它无病理反应者当属生理现象 此与小儿呼吸不规则 气候 哺乳等因素有关 红色 黑色主病参照讲义 2 望形体 形体装实 神态治发 发育正常 健康形体消瘦 神志呆滞 发育欠佳 病态 其中病态可见于以下几种 头方发稀 囟门迟闭 佝偻病头大领缩 囟门裂开 眼珠下垂 解颅肌肤松驰 皮色萎黄 脾虚气弱疳证 疳证 2 除讲义中中医诊断外还应结合西医了解掌握某此疾病的体征如 侧卧位 见于胸腔积液 肺脓肿以减气急现象常卧向患侧 心包积液者向右侧卧位以减少心悸 角弓反张 脑炎或破伤风 仰卧两腿屈曲 急性腹痛 以减轻腹壁紧张 力 端坐呼吸 心性哮喘 心脏病 肺炎喘嗽 支气管哮喘 剪刀形步态 行走时两膝前后交叉 见于脑性瘫痪 小脑共济失调性步态 行走如醉酒不能作直线步代 帕金森氏病步态 慌张步态 由于四肢强直 躯干屈向前方 步代短而不稳 易于跌倒 为了平衡身体 常呈慌张步态 3 审苗窍 1 望舌 正常乳婴儿为舌红乳白苔 新儿舌红无苔 舌系带 是舌下与口底相连的粘膜皱襞 促进舌的灵活活动 胎原性舌系带过短 可致舌运动与说话功能 舌系带溃疡常见于百日咳 舌色 舌尖红为心火上炎 舌质淡为血虚 深红为脏腑热盛 绛红为热入营血如急传病极期 发紫为气血瘀滞 舌有红刺为邪热亢盛 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 积滞中焦气受阻 霉酱苔 地图舌 可能与核黄素缺乏有关 杨梅舌伴口唇苍白圈 丹痧 2 察目 注意眼球是否突出 凹陷 红肿 怕光 流泪否然后进行下列检查 舌苔 水肿 肾炎 贫血 白日咳 血管几性水肿 心衰上睑下垂 第三颅N麻痹 偶见于脑炎 白喉麻痹利血平中毒 毒蛇咬伤等 双睑下垂 重症肌无力 发于重病之后 突出 甲亢 单侧可见于眼内肿瘤 眶内出血等凹陷 脱水 营养不良等斜视 常见于脑源及结脑膜炎多属麻痹性震颤 胎原性视网膜发育不良 脑脓肿及及肿瘤 眼睑 眼球 缩小 多因动眼N受刺激或颈部交感N麻痹及药物中毒如吗啡 新斯的明 有机磷 小合氯醛扩大 青光眼 阿托品等毒 麻黄碱 乌头汤中毒亦可发生 大小不等 脑膜炎或颅内病变 3 察口腔恶臭 齿龈病 口腔炎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 消化不良特殊气味 酮味 烂草果味 糖尿病 酸中毒时 尿味发于尿毒症时 肝臭 发霉味 发生于肝昏迷时 瞳孔 口中气味 苍白 贫血休克患儿发绀 胎原性心脏病 肺炎 哮喘等樱红 酸中毒咽腔充血明显 风热感冒或肺胃热盛乳蛾肿大红 风热上攻扁桃体凹不平 为反复发生扁桃体炎引起如果扁桃体反复发炎引起关节痛 心悸者应切除 口唇 呖喉 4 辨斑疹斑为离经之血散布于皮下 压之不退色 不高出皮肤 阳斑 血分有热 迫血妄行 出血色行阴斑 气不摄血 血逸脉外 慢性失血 色淡暗疹为某些因素刺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压之退色 高出皮肤 麻疹 奶麻风痧 丹痧5 望指纹 指纹指虎口直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 可分为风 气 命三关 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 正常指纹 淡紫隐隐 不显于风关之上 指纹望诊临床意义是什么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三关测轻重淡滞定虚实 各有其特点 详见于发疹性疾病鉴别表 指纹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是什么 三关充盈温度与静脉压高低成正比 即静压越高色泽与体内的缺氧程度亦成正比 即缺氧指纹就越向指尖伸展越重 指纹就青紫 小儿贫血时指纹色淡二 闻诊1 辨啼哭声 洪亮为实 微细为虚哭声响亮左顾右盼 不随心愿 指纹 屈背弓腰 腹痛皱眉摇头 头痛声嘶呼吸不利 咽痛或肺炎喘嗽哭都必须突然发作 主受惊2 咳嗽声咳声飘 上感咳声重浊 下呼吸道感染阵发性剧烈伴鸡鸣样回声 白日咳 哭声尖锐壮热 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