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doc_第1页
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doc_第2页
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doc_第3页
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doc_第4页
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第一次检测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 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 25 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A绥靖 寒噤(jn) 拂晓 (f) 张惶失措B瓦砾(l) 赃物 荒谬(ni) 锐不可当(dng)C仄歪(z) 健忘 箱箧(qi)转弯抹角(m)D阻遏() 治裁 地窖(jio) 月明风清 2选词填空(每词只能用一次)(2分)颤巍巍孤零零笑嘻嘻赤裸裸他们手挽手, 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字迹模糊,句子也许不通,却表达了 的爱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 地走了。那个苏联人 地躺在那毫无遮掩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3改病句。(2分)(1)贾汪城区近两年的巨大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了解的。 (2)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如同病牛一般。 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A B C D5名著阅读。(4分) “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1)上述文字选自 ,作者是 。(2)文中的“他”是 ,他是一个 英雄战士。6请为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向记者透露,为60周年国庆大典而竖立起来的56根民族团结柱很有可能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据了解,每根民族团结柱高136米、重达26吨,间距为5.91米,填补了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的间隔。在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上,这些亮丽稳固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突破了以往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平面布局,丰富了大典的背景层次。 陈蔚表示,民族团结柱的承重和抗风能力非常强,可抗11级大风。“它们很有可能将在天安门广场上永久矗立。”据悉,56根民族团结柱是继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天安门广场上的又一组“新”建筑。标题: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寻求尽头) 遂迷,不复得路(于是,就) B有仙则名(名声)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C不蔓不枝(枝节) 陶后鲜有闻(少)D便扶向路(从前的,旧的) 宜乎众矣(应当)8默写古诗文名句。(8分)(1)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3)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4)刘禹锡陋室铭一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5)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6)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有很多,请你任写两句(上下句): , 。二、 文言文阅读( 17 分)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仿佛若有光( ) (2)屋舍俨然( ) (3)便要还家( )(4)无论魏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初极狭,才通人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B其中往来种作 呼呼风声,百千齐作C具答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不足为外人道也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文: 4 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要叮嘱他“不足为外人道也”?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并壳入口 ( ) (2)其人自护其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1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象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里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象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象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试分析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答: 3选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答: 4第四段中说“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这里“好像”意味深长,请加以品味。(2分)答: 5“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请你发挥想象,从这个女孩子的角度写一段话,写出她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二) 绝 唱 (14分)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1第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2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从含义的角度赏析: 3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4文段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5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2分) 四、作文(5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八年级语文质检参考答案一、1、C 2、笑嘻嘻赤裸裸 颤巍巍孤零零3、(1)广大市民对于贾汪城区近两年的巨大变化是非常了解的。(2)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4、D 5、(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2)保尔柯察金 他是一个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不屈服于命运,为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战士。6、56根民族团结柱或永久矗立天安门 7、D 8、略。二、(一)1、(1)隐隐约约 (2)整齐的样子 (3)通“邀”,邀请 (4)不要说,更不必说 2、C 3、(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2)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4、示例:桃花源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而桃花源外朝代更迭频繁,战火不断。桃源人不想出去,也不想让外面的人打扰他们平静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么说。(大意对即可) (二)1、(1)一起 (2)掩饰, 掩盖 2、菱角在水中生长却说是在土里出产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3、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求教,增长知识和技能;不可不懂装懂。三、(一)1 老头子设计讨血债(2分)2烘托了老头子在为大菱报仇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大意对即可)(2分)3 抗日救国英勇无畏有勇有谋的孤胆老英雄形象。4“好象”一词暗示老头子实际上早有安排,表现了老头子有智谋。5将钩子拟人化,用一个“找”字写出了心底对鬼子的刻骨仇恨,连物都如此,何况人呢?(二)1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