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脊柱疾病康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 2 一 脊柱稳定性的概念 脊柱的功能 保护神经 作为身体运动的轴心承担力 分散力 转移力对脊柱的力学要求 既坚固又灵活脊柱稳定性的概念 承受内在及外在负荷的情况下 组成脊柱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移保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 不会引起神经的损害脊柱不稳定 机械性不稳定 神经性不稳定 3 二 运动单元的概念 4 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因素 结构性稳定器 椎体的形状与大小 关节面的形状 大小与方向动力性稳定器 韧带 纤维环 关节面软骨流体力学稳定器 髓核的膨胀度随意性稳定器 外层肌肉 动力肌 内层肌肉 稳定肌 5 三 脊柱稳定的三亚系模型 6 脊柱稳定性的三亚系模型 Panjabi的脊柱稳定性 三亚系模型 1992年 被动亚系 韧带和骨骼 主动亚系 肌肉 和神经控制亚系 反馈和控制 被动亚系特指关节和韧带结构 主动亚系特指相关肌肉 控制亚系特指神经肌肉运动控制系统 它可以接受来自脊柱稳定性有关肌肉的信息 然后控制主动亚系的有关肌肉活动 参与稳定型维持根据Panjabi的观点 三个亚系分别是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三个独立性因素 通常某一因素的 亏损 deficit 可以由其它要素加以代偿 而各个亚系之间的功能无法代偿的时候 往往会造成脊柱稳定性破坏 形成下腰背痛 7 四 整体运动肌与局部稳定肌 8 背部肌肉解剖 浅层肌肉 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 大小菱形肌 上后锯肌 下后锯肌深层肌群骶棘肌 腰背筋膜后层 骶髂骨韧带和髂嵴上部 纤维向上 至肋下缘稍上 延展为三柱 髂肋肌 腰 胸 颈三部 最长肌 胸 颈 头三部 最长最厚 胸最长肌止于腰椎的横突和副突 胸椎的横突尖及肋骨附近棘肌 主要由筋膜构成横突棘肌 半棘肌 多裂肌 回旋肌腰部主要为多裂肌棘突间肌 横突间肌 9 五 脊柱的稳定机制 10 Stability Passivesubsystem Activesubsystem Controlsubsystem Panjabi1994 MusclesTendons CNSPeriferalnerves BonystructuresLigamentsJointcapsulesIntervertebraldiscs 11 Localstabilizers Globalstabilizers Globalmovers Musclestability Stabilitydemand HildeFredriksen2005 12 六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 13 脊柱疾病的病理过程 脊柱稳定性的逐渐丧失 14 Spinalmotorcontroldysfunction Pain Repeatedmicrotrauma 15 原因 外在负荷的影响 不正确的姿势 过度负重椎间盘的退变肌肉功能的紊乱 16 肌肉功能紊乱的表现 内层肌肉 萎缩 功能失调 肌肉失活小关节紊乱的原因 外层肌肉 过度工作 可出现痉挛 劳损 短缩为什么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 的治疗 燕子飞 17 七 脊柱疾病的康复原则 健康教育恢复脊柱稳定性 运动训练 支具恢复脊柱序列 牵引 正脊 推拿 麦肯基技术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 按摩 药物 18 广义的肩关节组成 1 盂肱关节 2 肩锁关节 3 胸锁关节 4 喙锁关节 5 肩峰下间隙 6 肩胛胸壁关节 19 TheScapulohumeralRythm AllinghamC Theshouldercomplex In ZalugaM BriggsC CarlisleJetal SportsPhysiotherapy appliedscience practice p 360 ChurchillLivingstone Melbourne1995 20 Forcecouples AllinghamC Theshouldercomplex In ZalugaM BriggsC CarlisleJetal SportsPhysiotherapy appliedscience practice p 360 ChurchillLivingstone Melbourne1995 21 一 关节盂 盂的面积仅为肱骨头面积的三分之一 上 下缘有盂上 下结节 分别为肱二头肌长头和肱三头肌长头附着 盂面上覆以一层透明软骨 厚2 3mm 中央薄 外周厚 盂的边缘镶以一圈致密的纤维束 称盂唇 盂唇上半松弛 具有活动性 除非有明显的撕脱和剥离 应视为正常 盂唇前上部如有缺损也不能视为病变 相反 盂唇下半松弛则属异常 下半剥离可致盂肱关节不稳 22 肩胛骨胸壁关节 该关节无关节面 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等结构肩胛前间隙 被前锯肌分隔成两部分前肩胛前间隙 前锯肌与胸壁之间前锯肌内囊 前锯肌下囊后肩胛前间隙 前锯肌与覆盖肩胛下肌的肩胛下筋膜之间肩胛下动 静脉肩胛下神经 胸背神经运动 上提 下压 内收 外展 内旋 外旋 23 肩峰下间隙 又称第二肩关节由肩峰 喙突和喙肩韧带作为关节臼窝样结构 肱骨大结节作为杵状突部分 其间肩袖各肌可看作关节内半月板 而肩峰下囊相当于关节腔 24 肩袖的功能 肩袖的共同功能是在任何运动或静止状态使肱骨头与肩胛盂保持稳定 使盂肱关节成为运动的旋转轴心和支点 维持上臂的各种姿势和参与完成各种运动功能 冈上肌 肩胛下肌的肌腱位于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关节 的喙肩弓下 在肩关节做内收 外展 上举及后伸等运动时 上述二肌在喙肩弓下往复移动 易因受头挤 冲撞而致损伤 冈上肌 冈下肌肌腱在止点近侧的终末段1一1 5cm范围内是无血管区 又称危险区是肌腱近侧端滋养血管的终末端与肌腱大结节止点部来自骨膜滋养血管的交界区域 是血供薄弱部位 也是肌腱退化变性和断裂的好发部位 25 这些有髓和无髓纤维分布于肩关节的韧带和关节囊 并在滑膜上形成神经网 滑膜的刺激疼痛剧烈 韧带和纤维层的疼痛定位不显 关节面则无明显的感觉 26 肩胛骨的运动 上升 斜方肌的上部纤维 肩胛提肌 大小菱形肌下降 胸小肌 锁骨下肌 背阔肌 斜方肌的下部纤维 前锯肌 胸大肌 27 盂肱关节的运动 1 使肩关节屈曲的作用肌 主要包括胸大肌锁骨部 喙肱肌 三角肌前部肌束 肱二头肌等 2 使肩关节伸的作用肌包括三角肌后部 背阔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等 28 3 使肩关节外展的作用肌主要包括三角肌中部和冈上肌 特点 当手臂外展60 时 三角肌功率较低 在90 180 时收缩效果最好 当手臂由下垂位外展20 内 三角肌不起作用 当手臂置于体侧 开始外展小于60 位置时 冈上肌的拉力比三角肌优越 此时三角肌外展效率较低 而90 180 之间时 三角肌则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率 29 4 使肩关节内收的作用肌主要包括胸大肌 背阔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30 5 使肩关节内旋的作用肌主要包括三角肌前部 背阔肌 大圆肌 肩胛下肌 6 使肩关节外旋的作用肌主要包括三角肌后部 冈下肌 小圆肌 31 ACL 平均长度38mm 平均宽度11mm前内束和后外束膝关节过伸和过屈时都紧张 半屈曲位时稍松弛 防止胫骨前移 同时防止膝盖过伸 过屈及膝内翻后外束在膝屈曲0 30度最紧张 对防止小腿过度内收内旋及胫骨前移负主要责任 前内束则于膝关节屈曲90度以后才紧张 有防止小腿外展外旋及胫骨前移的作用 32 ACL在膝关节屈曲30度位限制向前活动中起85 的作用上楼梯ACL的张力为67N慢性时为630N 下坡跑时应变变化很大 从屈曲30度到完全伸直应力有很大增加 特别是负荷位于小腿远端时正常活动时 工作负荷为500N 700N 完整的ACL最终失效强度在负荷沿胫骨轴时为1700N 在沿ACL轴时为2400N支具保护ACL向前剪力约140N 33 膝关节韧带低应力区域 内侧副韧带 20 60外侧副韧带 20 130ACL 20 80PCL 20 10020 60度为韧带损伤后早期训练的安全范围 34 股四头肌 止于髌骨上缘 止点分三层 直头最浅 内外侧头腱次之 股中间肌腱最深屈膝30度时四个头合力最大 且此时髌股间的力矩最大 故运动发力多在此角度股内侧头司伸膝的0 15度 外侧头15 90度 股直肌90 150度股四头肌的下面还有膝肌 35 膝关节 ROM 0 140屈曲90度 外旋0 45度 内旋0 30度完成最基本生活活动 膝至少屈曲90度完成几乎所有日常生活动作 膝屈曲115度且完全伸直平地行走 运动范围5 75 36 OKC与CKC的生物力学基础 被动OKC 30 45度时ACL应变最小 45 120度增大 120度最大主动OKC 股四头肌非对抗性收缩 产生向前剪力造成胫骨前移 30 45度胫骨前移 60和75度无移位 股四头肌中立位 大于此角度胫骨后移 屈曲45 60度 ACL应变增加 屈曲60 120 ACL应变无明显增加 因此 60 90主动OKC对移植物是安全的研究显示 CKC对ACL及髌股关节均较安全 但其恢复股四头肌肌力的效果较差 37 ACL重建术后康复的病理学基础 急性期 急性期 术后72h 全身和细胞成分的炎症过程 康复原则 减少创伤 避免组织愈合的急性期超过其自然的72h能适应膝关节组织愈合的唯一的练习方式是等长练习膝关节的等长练习与其他关节系统另外的练习形式共同进行 多角度等长与直腿抬高 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 38 亚急性期 72h 6w 去除额外副产品的吞噬细胞活动 和在损伤处合成新的胶原蛋白原则 保证成熟组织适当发展 同时使胶原蛋白纤维适当排列 不会发展为无弹性的瘢痕手段 直腿抬高 多角度等长 短弧等动 短弧开链运动练习 闭链运动练习 39 慢性期 6w 12m 胶原纤维再塑形 恢复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手段 向心 离心训练 等速训练 40 移植物失效及其他 髌腱中1 3是自然ACL强度的168 半腱肌70 股薄肌49 术后16周间质细胞增殖并形成胶原蛋白 术后一年移植物强度和硬度仅为自然的30 60 移植物最终失效负荷小于正常ACL的50 多数医生认为应保护ACL移植物承受应力3 6个月少数研究显示 术后三周移植物已经有活性 早期强化康复不会造成较高的移植物失败率术后恢复全部竞技运动平均6 2个月自体髌腱重建术后8 12周髌骨骨折风险大 在此期间避免高应力活动自体半腱肌重建 术后4 6周避免有阻力的膝关节屈曲练习使国绳肌瘢痕化 鼓励牵拉国绳肌减少痉挛的发生异体移植物结构性质衰减较多 41 5 25 术后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伸直受限导致股四头肌无力和可能的髌股关节疼痛 肿胀 骨擦音膝关节过伸有困难主要问题为瘢痕充满前方切迹 造成机械阻挡屈曲受限多数可以通过康复解决 过伸受限则需要手术 强调术前获得过伸 术后当天获得过伸髁间窝瘢痕是活动受限最常见的原因 术后一周固定于完全过伸位使移植物减少在髁间窝内的出血 防止以后的髁间窝瘢痕 42 膝关节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定义为触觉的感觉方式 包括关节活动 运动觉 和关节位置的感觉 并受韧带损伤 外科手术和康复活动的影响快适应机械受体 QA 传递关节运动觉关节运动觉 通过判断被动活动的阈值判定慢适应机械受体 SA 传递关节位置的感觉关节位置觉 通过测量被动位置再生和主动位置再生判定 43 运动控制水平 脊髓反射 通过拮抗肌和协同肌协同收缩 在提供关节稳定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脑干 直立姿势和维持平衡 此处传入信息与关节本体感觉器的前中心和视觉输入相结合中枢神经系统 运动皮层 基底神经节和小脑 44 关节位置觉和神经肌肉控制的改善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韧带应变刺激了其中的特殊机械受体 从而提供反射性肌肉活动对抗复发性损伤 本体感觉缺陷 最终导致微损伤和再损伤模式 如 ACL受到直接应力后 产生国绳肌腱反射性激活外科矫正手术后 关节囊韧带结构适当张力的恢复可以直接促进损伤的关节结构的神经支配的恢复 ACL术后 运动觉改善在膝关节活动范围的中段 而缺陷仍存在于范围的终端在任何全面的康复计划中 关节位置觉和神经肌肉控制的改善都是首要的考虑因素 在本体感觉成分完全恢复后 神经肌肉通道的减退方可恢复运动觉训练计划后观察到动力平衡明显改善 45 神经反射 生物力学及其他 向心收缩 健康肌肉不易受伤离心收缩 产生比等长收缩和向心收缩更强的力量 离心收缩快速比满速力量大 同样的张力和收缩速度时 效率更高 达到收缩峰值的时间更短 肌肉无准备时进行离心收缩更易受伤 目前有趋势将离心收缩纳入功能性的运动康复程序中长度过伸收缩 预牵伸 易化 技巧性和灵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6 训练计划 关节位置和运动觉 PNF技术关节动力性稳定 CKC反应性神经肌肉控制 CKC功能性特殊活动 Plyometric 47 常用训练理念 等长训练 肌肉设置训练 MS 和多角度等长练习 MAI 10秒的等长原则 2秒上升至无痛活动的最大水平 持续6秒 2秒减少活动至放松期 放松持续10秒MAI BIODEX 20度 无痛 周期性训练主动肌与拮抗肌群短弧训练 SAI 48 常用训练理念与手段 2 4原则 50 疲劳原则 峰值转矩DAPRE计划Plometrics PE 用于膝关节康复的最后阶段 49 互换影响 健肢强度训练可使患肢强度增加30 大腿肌肉恢复70 恢复非剧烈 非接触性的运动如慢行跳跃需恢复80 的力量滑雪及接触性运动需恢复85 50 CKC 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被加强OKC SAID specificadaptationtoimposeddemands对要求的特异性适应的原则间断训练 工作与放松的比例1 1 51 二髌股疼痛综和症 PEPS Patellofemoralpainsyndrom 跑步者最常见的问题髌股关节紊乱在所有的膝关节问题中占20 40 髌股关节的膝外侧部分比内侧的要宽 外髁比内髁大 髌骨沟的外部比内侧更高 更宽和更靠前 髌骨外侧关节面比内侧要大 在关节囊水平处 外侧支持带比内侧要大髂胫束 侧方韧带 髌股韧带提供外侧的牵拉力 股内肌 内侧韧带和髌股内韧带向内牵拉异常的应力来源于力线不正 而不是原发性关节软骨损伤 危险因素 高位髌骨 Q角增大 髁间槽变浅 踝足内翻过度 最重要因素是内侧与外侧结构之间的平衡 52 髌骨最重要的作用 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置的稳定性 此时膝两侧的韧带及交叉韧带和膝两侧的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 髌骨有7个不平行的小关节面膝屈曲小于90度时 仅是股四头肌的直头起主要伸膝作用 超过90度以后 其他三个头才逐渐参与30 50度伸膝力量最大 所有运动动作都在此期间发力 53 髌股关节反应力 PEJRF 接近全伸展 等于零 屈曲90度 为体重的2 5 3倍 步行 0 5 上楼 3 3 下蹲 6 7髌股关节反应应力 PFJRS 单位接触面积上的PFJRF 髌股关节接触面 极小 滑车接触 内侧和外侧关节面的下缘分担负荷 超过90 额外的关节面接触 接触面30 90度最大 髌股关节负重在屈曲40 90度最大 因此 经常在这个范围负重时出现疼痛 最希望康复的范围 60 90 0 40 54 常见原因 股骨前倾和 或胫骨外旋伸肌发育不良 发育不良的VMO难以产生必要的力补偿外侧结构施加的应力 即使结构正常 由于协调缺陷 可造成股内肌和股外肌出现对立状态 股内肌无力和外侧韧带 外侧肌和髂胫束伸展欠佳会导致髌骨的外侧移位 尤其在伸展的最后20度髌骨从股骨滑车槽脱离时易发生后侧肌肉伸展不良增加膝关节的屈曲滑车发育不良高位髌骨和髌骨发育不良 高位髌骨 髌骨在屈膝30度便咬合进滑车 如髌骨过高 其与滑车接合就被延迟 在其进入最大稳定位置前 就有脱位的表现 55 症状与体征 疼痛 前侧或前内侧 上楼梯 更常见于下楼梯或跑步时 或长时间坐位剧场体征不稳定 打软腿 下楼时不安全感膝关节假性绞锁 56 康复训练 疼痛控制 冰 微波柔韧性 集中于大腿的外侧 LBP通常伴随着后方运动链的不平衡 髌骨向内侧滑动及倾斜以伸展外侧支持带 Mezieres姿势肌肉力量和在功能活动中的相互协调 生物反馈 电刺激和等长训练等长训练无痛时 逐步CKC训练 最初ROM限制在45度 负重1 6 1 8OKC 无痛 高速 可增加力量但会增加髌股关节反应力不稳定踏板进行本体感觉训练 57 康复训练 急性期 避免膝屈曲大于40度的活动 冷疗 电刺激 按摩康复期 运动链的伸展性和力量性的问题应纠正股内侧肌训练 CKC 0 45度 牵伸训练与TAPING支具 58 OKC与CKC的比较 CKC 更好的保护髌股关节 提供更可靠的本体反馈 更类似于日常生活OKC PFJRF太大49患者随机两组五周训练 3个月及五年评估 59 五年随访 OKC CKC Painfree 9 24 10 25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22 24 15 25改善以下症状时OKC占优 关节肿胀 下楼时疼痛 夜间疼痛CKC占优 坐位时膝痛 5年时比3个月加重 Kujala评分 肌肉力量两组无差异CKC无痛最大弯曲角度更好 60 运动训练的生物力学原理 61 第一部分肌力和耐力的训练 62 PROPERTIESofMOTOR UNITS TONICtypeI slowtwitch redmusclefibresnumerousmitochondriadensecapillarynetworkinnervationA a2neuronstetanicfrequency20 30Hzfatiguesslowlystatic PHASICtypeII fasttwitch whitemusclefibresfewmitochondrialightcapillarynetworkinnervationA a1neuronstetanicfrequency50 150Hzfatiguesquicklydynamic 63 基本概念 肌力 肌肉收缩时所能施出的最大力量耐力 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 作业 的能力力量训练 发展肌力的练习与发展耐力的练习有不少共同之处 统称力量训练 64 锻炼原则 超量负荷原则 所给负荷应略高于现有能力水平 要使病人在训练时不是轻而易举地便能完成动作 而是需要努力或给予一定的工作条件才能完成 肌力训练负荷量要相当大 能完成的动作重复次数比较少 一般采用相当于肌肉产生最大强度收缩所需负荷量的60 持续至少6周 耐力训练采用重复次数较多而负荷量相对较小 中等强度 最大耗氧量的40 70 也称有氧训练 65 肌力训练的类型1 等张性训练 在肌肉拉长或缩短时 通过关节可动范围抵抗持续不变的阻力或负荷而进行的1 向心性与离心性 向心性使肌肉起止点靠近 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离心性使肌肉起止点远离 如下蹲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2 开放链与收缩链 开放链指肢体远端自由活动的运动 收缩链指肢体远端固定时身体产生的运动 如步行周期中摆动相和站立相时胫骨前肌的功能 66 肌力训练的类型2 等长性训练 最大负荷下不产生关节活动时肌肉的最大收缩 且每次收缩应保持若干秒 应用于关节疼痛和关节不允许活动的情况下的肌力训练 等速性训练 由仪器限定了肌肉收缩时肢体的运动速度 使其始终保持角速度相等 这种仪器就叫做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 67 肌力训练方法选择的原则1 被动运动 用于肌力0级 方法同 被动性ROM训练 目的是为了强化患者对运动的感觉 动作要慢 注意力要集中 主动辅助 助力 运动 用于肌力1级及2级肌力 根据助力来源分为徒手助力和悬吊助力运动 1 徒手助力运动 治疗者帮助患者进行主动锻炼 随主动运动能力改善 治疗者逐渐减少帮助 68 肌力训练方法选择的原则2 2 悬吊助力运动 运用绳索 挂钩 滑轮等简单装置 将运动肢体悬吊起来 以减轻肢体的自身重量 然后在水平面上进行运动锻炼 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法 将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肌电电流转化成能感觉到的光 声音 颜色等信号 并转变为低频脉冲直流电同时刺激该肌肉引起肌收缩 带动某一关节活动 69 肌力训练方法选择的原则3 主动运动 用于肌力3级 一般心肺功能得到改善 全身状况有一定恢复的患者 由患者自己进行运动 治疗师给以适当的指示和必要的监督 使要训练的肌肉置于抗重力位 其运动速度 次数 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抗阻运动 用于肌力4 5级 是克服外加阻力的主动训练方法 多用沙袋 哑铃 弹簧或橡皮条给予一定的负荷 或由治疗师或患者本人徙手施加抵抗 使患者主动作肌肉收缩抵抗负荷 70 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1 渐进抗阻训练 测某一肌群对抗最大阻力完成10次动作的重量 只能完成10次 作第11次时已无力完成 这个量称为10RM repeatedmaximum 以该极限量为基准 分3或4组训练 1 10RM重量的1 4量 重复练习10次 2 10RM重量的1 2量 重复练习10次 3 10RM重量的3 4量 重复练习10次 4 10RM全量 重复练习10次 每组训练之间需休息1分钟 每天训练1次 每周重新测定1次10RM量 作为下周训练的基准 71 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2 短暂等长训练 给肢体以最大抵抗 使承受抵抗的肌群以等长收缩形式 即肌肉收缩对抗负荷 但不缩短长度 也不产生关节活动 维持5 10秒 重复20次 每次间隔20秒 短暂最大负荷训练 给肢体以从0 5kg起达最大抵抗 使肌肉先完成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 继而维持等长收缩5 10秒 每天1次 等速训练 采用等速训练器 Cybex Biodex Lido 进行训练 始终保持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仪器昂贵 不适用于社区 72 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1 心血管反应 等长抗阻力运动 特别是抗较大阻力时 具有明显的升压反应 等长运动常伴有闭气 易引起Valsalva效应 对心血管造成额外负荷 因此 有高血压 冠心病 或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应禁忌在等长抗阻运动时过分用力或闭气 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 增强肌力的效果与选择的训练方法是否恰当直接有关 训练前 应先评估训练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 根据等级选择运动方法 73 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2 阻力施加及调整 阻力通常加在需要增强肌力的肌肉远端的附着部位 以较小的力量产生较大的力矩 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肌肉收缩使关节发生运动的方向相反 每次施加的阻力应平稳 非跳动性 掌握好运动量 肌力训练的运动量以训练后第二天不感到疲劳和疼痛为宜 根据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选择训练方法 每天训练1 2次 每次20 30分钟 可以分组练习 中间休息1 2分钟 74 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行走 简单易行 卓有成效 强度较小 便于调节 适用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心肺疾患 代谢障碍疾患的防治 根据速度分为慢速 60 80步 分 中速 80 100步 分 快速 100步 分以上 根据形式分为平地行走和坡地行走 坡地行走需定量 即规定地面坡度 步行距离和速度 上坡次数 休息次数 活动总时间 注意事项 先从平地行走开始 避免恶劣气候 采取经鼻呼吸方式 出现疲劳 剧烈喘息 心跳明显加快 头晕 心前区疼痛 应立即停止 休息15 20分钟 75 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 健身跑 慢跑 安全 节省时间 中等强度 见效快 运动量容易掌握 适于中老年或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锻炼 1 技术要求 姿势动作 具体见书P98呼吸节奏 呼吸与步伐频率2 2 二步一吸 二步一呼 的方法 呼吸多用鼻和半张口同时呼吸 2 方法 A走跑交替锻炼法 先走后跑交替进行 适合年老体弱者 初次训练时1 1 经过1 2周适应后 过渡到常规健身跑 76 耐力训练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3 B间歇健身跑 慢跑和行走相交替的过渡性训练 跑 走30s 60s 逐渐增加慢跑时间 反复进行10次 总计10 20分钟 1周后根据体力恢复情况再增量 C常规健身跑 初跑距离1000m 时间6 8分钟 半个月后再增加500 1000m 速度同前 最后距离达到3000 5000m 功率自行车锻炼法 可显示蹬车时的心率 速度 距离 时间 能耗 提高心肺功能 锻炼下肢肌力 协调能力 增强全身耐力 初次练习60 70次 分 90次 分为中等强度 按照年龄开不同运动处方 见P99 77 耐力训练的运动处方 概念 对准备接受或参加运动疗法的患者 通常由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和功能评定后 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年龄 性别 平时对运动的爱好及对运动治疗的耐受能力 为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 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在运动疗法中的注意事项 78 内容 选择运动项目 确定运动强度 运动频度和运动时间 运动强度 运动处方定量化的核心 直接代表运动中能量消耗的水平 影响着运动效果和安全等问题 与运动频度 运动总时间构成了总负荷量 运动量 一般用以下指标来确定其大小 心率 是确定运动治疗强度的可靠指标 和运动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 应注明最高心率和靶心率 根据心率可以将运动治疗量分为大 80 中 70 小 60 三种 79 最大摄氧量百分法 单位时间内摄入的最大氧气量 通过有氧代谢产生的最大能量值 分为大强度 70 中等强度 50 60 小强度 40 代谢当量 用运动时代谢水平为安静时代谢水平的倍数来表示的方法 安静时为一个代谢当量 最适量的运动强度为本人60 80 的最大代谢当量 主观感觉 患者身体运动治疗量的反映 适宜的运动治疗强度是在治疗中患者感觉或者稍微有气喘 但呼吸节律不紊乱 80 2 运动频度 每周参与或接受运动治疗的次数 小运动治疗量应每日一次 大运动治疗量应隔日一次 3 运动持续时间 每次运动连续的时间 运动强度越低 运动持续时间越长 才能产生一定的运动效果 81 4 每次运动程序的安排 每次运动训练分为准备 10 15min 训练 30min 结束 5 10min 5 总体训练程序的安排 指整个运动目的确定以后 为实施而制定的全过程训练计划和方法 分为 开始期 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体操 散步 运动持续时间10 20min 以后逐渐增加 维持一月 改善期 2 3周使运动强度逐渐达到最大功能水平的60 80 需4 6个月 维持期 实施维持性运动量的训练 82 Thera Band渐进抗组训练 面向病症的训练方法 83 前十字韧带重建康复计划 Bynum1995 训练方法 0 8周双侧微蹲训练 坐式推腿训练 腘绳肌屈曲训练6周室内功率车训练 本体感受训练8周单侧微蹲 负重行走和负重慢跑训练12周负重 缓慢进行深度左右跳跃训练16周抗阻推腿和深蹲训练 运动员可开始进行特定的抗阻训练 24周渐进奔跑 运动员可开始进行特定的运动训练 9个月非剪性 non cutting 的跳跃和转动训练 pivoting 12个月运动类型不再受限 84 平衡板训练 第一阶段 首先进行力量训练与平衡训练 平衡训练应保证一天数次 但每次无需进行过长时间 在rockerboard上完成 可通过由单腿支撑变为双腿支撑 或由睁眼训练变为闭眼训练递进训练难度 第二阶段 进入动态训练阶段 如 Thera Band踢腿 深蹲训练 上台阶训练等 当训练者平衡能力增强后 可递进至wobbleboard训练 平衡训练应保证一天数次 但每次无需进行过长时间 85 平衡板上的Plyometrics训练 第一阶段 双脚跳上 跳下rockerboard 跳下后 双脚应当仍并拢在rockerboard一侧 训练时可变换rockerboard的角度 逐渐递进到单脚跳上跳离rockerboard 最后在wobbleboard上进行同样的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葡糖酰胺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警车玻璃系列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气体分离及液化设备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年产塑料粒子3500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2025年中国玻璃钢板和面板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在迪拜投资的文化差异与适应方案
- 衡水地埋管施工方案
- 测试工具合同
- 安全多方计算合同
- 防水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 二年级趣味数学校本教材
- 当代主要疾病和预防课件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好利来工作协议合同模板
- 中国河流黄河课件
- 《劝学》理解性默写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煤矿回收材料管理制度
- DB32T 5124.1-2025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成人危重症患者目标温度管理
-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实验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2024年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执法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