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娄底市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2分24=48分)1.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 男耕女织B. 精耕细作C. 自给自足D. 土地私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对自己有限的土地进行精耕细作,才能养活一家人,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讲到手工业方面,排除男耕女织,A错误。材料强调有限土地上投入全部精力,没有讲到是否能自给自足,C错误。土地私有是土地所有制形式,不是农业生产特征,D错误。2.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A. 铁器使用B. 筒车的使用C. 牛耕使用D. 水排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使用使得农业动力由人力向畜力转变,是农业技术史上第一次农用动力的革命。故C项正确。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依旧依靠人力,并未产生农用动力的革命,只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故A项错误。筒车是唐朝出现的依靠水力运转的灌溉工具,并非农用动力的变革。故B项错误。水排是东汉出现的水力鼓风治铁工具,并非农业技术上的变革。故D项错误。3.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B. 唐朝C. 南宋D. 明中叶以后【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故排除ABC,所以选D。4.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五大名窑C. 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D. 商周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明朝中期,中国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A。根据所学知识,BCD均符合古代手工业发展情况,排除。5.在我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宋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市坊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从西周到唐朝,城市的格局,一直是市与坊分开的,市内不住人,坊内不设店肆。市的周围有围墙,并且有开市和闭市的时间限制,市的设立和变迁都有政府来控制。宋代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宋朝的的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答案为D。从以上分析可知秦朝、汉朝、隋朝的商业活动被限制在市坊中,排除ABC。6.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D. 使农村经济彻底实现了商品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扩大,原本相对独立的农村经济也被纳入到市场当中,因此可以说城市经済带动了社会经済的商品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商品生产的信息,也没有与前代的对比,“空前扩大”无从谈起。故B项错误。虽然唐宋时城市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但它依然具有政治、文化等其他方面的职能,没有完全经济化。故C项错误。虽然唐宋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加快,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绝对主导地位,“实现了商品化”意味着彻底的商品经济,这与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7.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说明了A. 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B.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 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D. 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信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指的是当时发达的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促进了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的活跃,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方贸易的活跃是由某地区的商人群体促成的,故A错误;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错误。材料中仅提及了南北方的贸易,未涉及到全国性的统一市场的出现,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8.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理解“近代”的含义,这里指的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明朝中后期,我国就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这一时期的西方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选项C中体现的正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故应选C;A是说分工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说小农经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说商业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B. 汉朝出现纸币“交子”C.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D.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项符合史实,排除;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故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限制,故C项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D项符合史实,排除。10.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A. 清代B. 西周C. 秦代D. 战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耕织图册画面体现出的农夫、蚕妇被要求画成雍正和家眷,表明图里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场景,也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所以正确答案为D。清代和秦代已经形成小农经济,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没有形成,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封闭分散、力量脆弱。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1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知识新视野中写道:“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人类迈出了从分散发展到整体进步最为关键的一步。”材料中的“最为关键的一步”是指A. 资产阶级革命B. 新航路开辟C. 黑奴贸易D. 宗教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处于相对隔绝状态的各个地区走出闭塞,开始建立直接的联系”的信息,结合所学,15世纪开始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得地日益密切,连成一个整体,答案为B。资产阶级革命是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国家内进行的,与题干内容不符,A错误。黑奴贸易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影响,是殖民掠夺的一个表现,不符合题意,C错误。宗教改革只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内开展,不符合题意,D错误。【点睛】新航路的开辟。从15、16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旧大陆和新大陆开始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了“全球史”的时代。12.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帶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人美洲。这说明A.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后,烟叶、马铃薯等物种传入欧洲,而水稻等作物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美洲,由此可见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答案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矛盾,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经济繁荣问题,C排除。根据常识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13.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当时英国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促使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是A. 海外殖民扩张B. 城市生活条件相对优越C. 工业革命D. 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从“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1年英国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需要大量的工人,所以大部分英国人在城市中生活,答案为C。海外殖民扩张需要人前往去征服,占领后还需要去管理,与人口流入城市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B是城市人口增多的因素,但是如果城市不能解决大量人员的就业问题,就没有优越的条件,故B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生率问题,排除D。14.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 建筑材料不同B. 主要动力不同C. 机械特色不同D. 交通工具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进入“电气时代”。故B正确。AC明显错误。交通工具是靠动力带动的,D错误。15.“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这些成就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这说明A. 科技因素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B. 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C.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以往加快D. 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科技领先英国法国3-5年,促使德国超越英法,故答案为A。材料没有显示出德国是经济霸主,B错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材料中没有与之前进行对比,故C错误。从材料“英法开花,德国结果”可知德国利用的是英法的科学研究,不能说明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D错误。16.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交流、文化碰撞、社会形态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由此A. 世界开始走向联合B.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 美国霸权地位确立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D项正确;A项说法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B、C两项说法发生在二战结束以后,与题文时间不符,排除。17.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始于A. 鸦片战争后B. 洋务运动后C. 甲午战争后D. 戊戌变法后【答案】A【解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就是指自然经济的解体,结合这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外商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可知应该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故选A;洋务运动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甲午战后外商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合法的,戊戌变法后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条件,故排除BCD。点睛:这一题的解题关键是明确自然经济解体的概念和历史时间。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那么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就是不再自给自足,耕织分离、纺织分离。其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都很慢,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自然经济都占主导地位。18.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中国的商业开始凋敝B. 中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C. 中国的手工业开始破产D.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洋货充积于厦口”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可知是外国商品入侵,导致中国的土布土棉不畅销,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为D。材料只是显示手工业品滞销,并没有显示中国整个商业的凋敝,A错误。材料没有显示贸易逆差,B错误。中国手工业品滞销并不表示破产,D错误。【点睛】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表现:(1)洋纱输入,“纺”与“织”分离;(2)洋布输入,“织”与“耕”分离;(3)破产的手工业者成为棉布的消费者;(4)未破产的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发生变化。19.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其原因是A. 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放松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19271936年,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材料中现象正是这一原因导致,故B项正确。民族资本家爱国热忱的推动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错误;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C错误;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20.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变化表明了我国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 年1956 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C. 正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答案】C【解析】表格数据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到1956年退出历史舞台,个体经济大大缩减,而公有制经济占据了绝大多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C项正确;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表格中的数据信息,私有制经济急速衰退,公有制经济急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的成效。21.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 设立经济特区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试题给出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广东”。1980年,广东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外资,故选A。B、出现于1984年后,C出现于1985年年后,于“第一步”不符。D出现于21世纪。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名师点睛】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22.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A. 调整工业布局B. 实行政企分开C. 鼓励租赁经营D. 增强企业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85年”可以知道,处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根据题干将一批省属企业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在全国开展,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故D项正确。题干内容与调整工业布局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企分开,B错误。只是改变了管理级别,没有提到租赁经营,C错误。23.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A.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B【解析】【详解】1990年,中央政府決定开发开放浦东。使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故此题应选B项。A是1980年,C是1984年,D是1985年,ACD都不是在20世纪90年代均排除。【点睛】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済、金融、贸易中心之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4.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一书中记载:“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这反映出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 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 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上海以后,大量的外国新事物涌入上海,由于这些洋火、洋车等是外国物品,并且与中国同类的东西相比一般有一些优点,同时也是一种与众不同、一种时尚的标志,所以日益流行,显现出当时人们在物质生活时尚方面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在自然经济的破坏,与题干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事物的涌入,就全部不穿本国服饰,B错误。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走向西化明显与历史不符,D错误。二、材料题(第25题25分,第26题27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氨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答案】(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每项,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3)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1)特点: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再结合不少农作物是我国先民首先培育和栽种的,可以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等信息可以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等信息可以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作用由材料中的“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可以得出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由“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并结合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备荒物资。(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再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由“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可以得出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由“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再结合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3)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材料中大豆推广到美洲,在美国广泛种植和用途得到广泛开发这一具体的事例,以及“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可以想到物种交流是世界各地文明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中美都对大豆的种植和用途开发做出了贡献,可以得出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名师点睛:这一题以大豆在中国古代的种植与利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传播为情境设计,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的成就以及中国为人类文明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彰显了民族自信,突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本题思维含量较高,而且从人类命运和文明发展的角度思考,理论建构要求较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陈勇勤中国经济史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