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六讲_人口数量变化及环境人口容量ppt课件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六讲_人口数量变化及环境人口容量ppt课件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六讲_人口数量变化及环境人口容量ppt课件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六讲_人口数量变化及环境人口容量ppt课件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第十六讲_人口数量变化及环境人口容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系列,【高考目标导航】,第十六讲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容量,.,知识结构,.,1.机械增长:,2.自然增长,人口迁移(下一课时讲),决定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的人口总数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考点梳理】考点一:人口的增长,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的总数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取决于人口基数的大小。,出生率、死亡率不可能是负数,但自然增长率可以是负数。,自然增长率1%以下,算是自然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只要是正数,人口总数就仍然增加,当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时,人口总数才开始减少。,一般用自然增长率表示,.,【例题1】下面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图1)回答12题。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D.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D.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找原点,A,D,人口老龄化,造成死亡率上升。,.,【例题2】(07广东)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8)回答17题。17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出生率,死亡率,B,.,【例题3】(2011年高考四川卷)图1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1.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A,.,【例题4】2010海南地理卷图178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读图,完成(1)(2)题。,(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BCD(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的依次是()A.B.C.D.,小心单位,D,B,.,【例题5】下面的图甲表示我国2010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2)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阶段B阶段C阶段D阶段(3)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A.BC.D,学会判读四边形坐标图,D,B,B,.,3、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总体趋势: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缓慢,加快,急剧加快,变慢,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生活水平。,国家人口政策,不断增长,.,【例题6】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1、对于各阶段人口增长阶段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而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2、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差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最快;B.地势平坦地区增长速度快;C.二战后人口增长最快;D.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最快。,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还与生产力水平有关,读图提取信息:二战后,斜率最大。,C,C,.,4、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低,高,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科技发达,生活条件好;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健全;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较高。,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较低,需要劳动力较多;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不完善受“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缓慢,很快,受经济发展不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5、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发达国家,不同国家,发展中国家,问题表现,影响,对策,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青壮年及社会负担加重,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资源、环境、就业压力增大,制约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及社会负担(医疗、保险)加重,健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例题6】人口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及其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1).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的持续时间一般为A.20年左右B.40年左右C.60年左右D.80年左右(2).人口负担系数小于50时被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住房条件差,社会不安定,环境污染严重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找其中一个国家,如中国,读出数据,再看其它国家情况是否类似。,.,【学以致用】金榜夺冠P78学以致用1,1在人口学上,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与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值;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19502050年中国人口转变与人口红利走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013年之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B人口抚养比从1960年到2010年保持持续上升趋势C就业比在1964年到2013年期间持续上升,之后则逐步下降D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B,.,A2013年之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B人口抚养比从1960年到2010年保持持续上升趋势C就业比在1964年到2013年期间持续上升,之后则逐步下降D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由人口红利阶段转为人口负债阶段,.,【例题7】(2009广东地理)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读图提取信息,A,.,【例题8】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920题。,19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BCD20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BCD,读表提取信息,看人均GDP,B,B,.,【例题9】(07广东)读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9),回答18题。18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记一下老龄化的标准,注意审题,高考受玩弄文字游戏,B,.,【例题10】(04丰台5月)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比重%)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级行政区有:A沪豫粤苏B沪苏津粤C鄂粤津苏D津苏沪辽,读图提取信息,B,.,【例题11】下图表示有关国家各年龄段人数所占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1).图中1、2、3、4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1B.2C3D4,掌握三角坐标图的读技巧,.,考点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项指标,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2、.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高,高,低,高,低,高,高(下降),低,高(下降),低,低,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生率开始下降,.,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型;发展中国家:主要为型。,【例题12】2010成都模拟读某国不同时间的人口变化图,回答(1)(2)题。,(1)四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乙、甲、丁、丙D甲、丙、乙、丁(2)丁阶段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读图提取信息,传统,现代,高高低,高低高,高低高,出生率开始下降,因此是过渡型,低低低,B,D,.,【学以致用】金榜夺冠P79学以致用2,2(2012年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1)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A甲和丁B乙和丁C丁和甲D甲和丙(2)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们受教育水平高ABCD,B,C,.,【例题13】根据材料一、二,完成1-3题。,1、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由高位静止转变为低位静止首先是由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B.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二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加速且人口数量最多的阶段C.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三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减速且人口数量开始下降的阶段D.人口增长模式的第四阶段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数量最多的阶段,读图提取信息,自然增长率只要是正数,人口总数就仍然增加,当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时,人口总数才开始减少。,D,.,【例题13】根据材料一、二,完成1-3题。,2、17501940年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高高低”向“三低”过渡的阶段B.发展中国家前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第二阶段,后期处在第三阶段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处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二阶段D.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早于发达国家3、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读表提取信息,A,C,高高低,死亡率下降。,高低高,出年率下降,.,【例题14】(10年江苏卷地理第15-16题)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5l6题。15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70年代B乙城市80年代C甲城市圈90年代D丙城市圈90年代,读图提取信息,A,.,考点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实质: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人口数量,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特性: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影响因素,.,3.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例题15】,2011南昌模拟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下面的“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看人均,才能反映人地矛盾。,开发湿地、滩涂会对生态造成破坏;,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还会影响到经济作物等的产量;,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巨大,依赖国际市场不现实。,C,C,.,【例题16】,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9、10题。9.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9.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B.C.D.,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欠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C,结合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提高科技应用方面来采取措施。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因此科技水平的提高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B,.,【巩固练习】,(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表2图81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读表提取信息。数据对比,B,.,(2011年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2题。,表2图8,读图提取信息,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B,.,(10年重庆卷文综第1题)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4、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读图提取信息,现代型,日本,65岁以上人口已远超10%,B,B,.,读我国香港人口抚养率变化曲线图及下表,回答第5题。,5香港社会抚养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B死亡率持续下降C自然增长率不断升高D出生率大幅下降,读图、表提取信息,D,.,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6-9题。,62002年到2003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是A5.99B5.96C5.8D3.271998年至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A计划生育政策放宽B迁入人口已到婚育期C人口死亡率高D迁入人口有增无减,含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1342-1334)/1334*1000=,A,B,.,读我国上海市人口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6-9题。,8上海市总人口不断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9整体来看,我国上海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D,D,.,2010年11月,中国开始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10.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现在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我国()A.人口分布极不平衡B.人口增长速度仍过快C.国内自发性人口迁移过多D.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11.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合理容量城市化水平消费水平A.B.C.D.,C,D,.,(2011海口模拟)图甲是我国某省人口情况图,图乙是该省200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13题。,12.表示该省人口机械增长(指因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增长)的曲线是()A.aB.bC.cD.d13.2000年该省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总人口增长快B.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C.迁移人口少D.人口老龄化严重,A,D,读出65岁以上人口比例,.,(2011吉安模拟)根据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1415题。,14、19902010年期间,该省的突出问题是()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15、导致上题中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观念变化,离婚率呈上升趋势B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C.人均GDP增长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D老龄人口比重大,医疗保险费用增加,B,D,.,下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40年、1970年和200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重状况。读图回答16、17题。16、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特征有()A青壮年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17、根据统计资料,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约有1.6亿人,那么下列关于我国目前及未来人口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过快我国目前劳动力严重不足我国目前社会养老负担较重我国未来人口死亡率可能会上升ABCD,B,D,读图提取信息,.,下图是某地区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18、19题。18、1998年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高低”模式D“低低低”模式19、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A撒哈拉以南的非洲B欧洲西部C拉丁美洲D亚洲中部,自然增长率1%以下,算是自然增长率低,自然增长缓慢。,D,B,.,(2011广州模拟)读中国2000年到2050年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回答20、21题。20、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人口总量庞大人口增长快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口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