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doc_第1页
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doc_第2页
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doc_第3页
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doc_第4页
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旅游景点英译及评论摘要: :古色古香的扬州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包括瘦西湖,何园,个园,大明寺等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扬州领略其神秘的文化底蕴,而此时旅游景点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有些旅游景点的译文翻译得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不利于扬州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扬州瘦西湖,何园和个园景点名称翻译现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翻译理论,如“翻译目的论”,“奈达的对等原则”及“生态翻译理论”总结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关键词:景点名称;翻译现状;存在的问题;翻译原则;翻译理论: The famous ancient city Yangzhou is entitled with numerous places of interest like The Slender Westlake, The Heyuan Garden and the Ge Garden, the Daming Temple and so on, which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tourists to Yangzhou. 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there are growing number of overseas tourists come to Yanzhou to appreciate the splendid landscape of Yangzhou. Therefore, the translations of these places of interest become very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However, some translations of these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not appropriate, which will hinder better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spread of Yangzhou City. So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problems, reason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s on the Slender Westlake, The Heyuan Garden and the Geyuan Gard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ies like “Skopos Theory”, “Equivalence” and “Eco-translatology”.Key Words: Tourist attractions; Translations; Problems; Reasons; Principles and skills一、前言根据纽马克提出的“文本功能分类说”,旅游翻译体裁属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它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名俗风情画册、古迹楹联解说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尤以景介翻译最具旅游文体特色。”它的功能更象商品广告,目的就是要吸引游客,最大限度的取得旅游产品的预期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扬州旅游景点的翻译,旅游景点名称从属性上是一个称谓和标志,属于公示语范畴。许多地方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如拼写错误,语法逻辑结构混乱,文化内涵缺失等。因此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是很难的,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要让外国游客看得懂,可接受,内容要准确,形式要简洁新颖。因此,我们通过分析旅游景点英译存在测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总结出旅游景点翻译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二、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现状: (一)、拼写错误,用词失当 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因此各大旅游景点也配备了相应的旅游景点名称及简介的英文翻译。目的是为了让海外游客看得懂,了解地方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可是有些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出现拼写错误,用词失当的情况。以扬州瘦西湖,何园和个园的一些景点名称翻译为例: 1、个园里面有一处景点“梦里个园”,可是下面的翻译居然译成:Geyuan Garden of Yangzhuo. 暂且不看翻译得如何,译者将扬州的拼音都弄错了。这样的翻译让人费解,不利于扬州文化的传播。 2、个园里面另外一处景点“兰园”,其翻译为:Potted Landscape Nursery.这里的“Potted”是“盆栽”的意思,应该是供观赏盆栽的地方,这里用了“nursery”,而“nursery”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是“婴儿室”,“托儿所”的意思,用在这里显然不妥。 3、下面介绍何园的一处景点翻译,“片山石房”这里翻译成:“Rocky built with pieces of stones”,这个景点名称的翻译存在着语法错误,首先“rocky built”,这样的表达就值得斟酌,rocky 是形容词,形容词不可修饰过去分词,可以直接译成“rocky-built”,但是这样翻译还是不对,形容词后面不可以加介词短语构成后置定语,因此这个翻译实际上还差一个名词,笔者认为正确的译法应为“Rocky-built House with pieces of stones” (二)、滥用音译,文化内涵缺失 在景点翻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直接用汉语拼音英译的,有的是专有名词无法在英文中找到相应的表达,这种情况下采取音译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很多普通名词的翻译如果过度采用音译的方式,就丧失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比如: 1、个园的寄出景点名称翻译:“汉学堂”译成“Hanxue Hall”,而结合其景点的中文简介来看“汉学堂”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汉学”这个词是普通名词,可以将其翻译出来,且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我想外国人对于“汉学”这个词应该不陌生,是他们接触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因此可以直接译成“sinology”,这样翻译反而对他们来说更加熟悉。 2、第二个介绍的是何园里面“水心亭”和“楠木厅”的翻译。从中文的字面意义我们可以看出“水心亭”强调的是亭子的外观和地理位置,位于水中央,与水交相辉映,宛若少女,亭亭玉立。但是译者完全采取音译的方式“Shuixin Pavilion”,外国友人无法从音上了解其景点的韵味。“楠木厅”,从字面上看是突出该建筑的建材为楠木,与其他建筑的材料不同,但是这里翻译成“Nanmu Hall”虽然在字典中可以查到“楠木”直接可以成“nanmu”,但是对于对中国文化不懂的外国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这里我们可以直接译成其学名“Phoebe Zhennan Hall”。这样既体现了建筑的材质,又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 3、第三个我主要介绍的是瘦西湖的几大景点,“醉烟亭”,“双峰云栈”,“西园曲水”,“醉月飞琼”,这些景点的中文名都很唯美,动静结合,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瘦西湖的景点描摹得如诗如画。可是一看其英文翻译,顿觉毫无美感“Zuiyan Pavilion”,“Shuangfeng Cloud Stack”,“Xiyuan qushui”,“Zuiyue feiqiong”,译者都采取了音译,失去了原文特有的韵味,像机器翻译一样死板,也让外国游客看不懂。 (三)、与景点实际意象不符 1、首先还是从何园开始,何园景点中有两处景点“玉绣楼”和“读书楼”,作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Yuxiu Building”和“Tower of Study”。前一处翻译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何园有很多楼,基本都翻译成了building,但是“玉绣楼”无论是在地位还是规格上都比其他楼高一点,属于主楼,笔者认为翻译成“Yuxiu Mansion”更好。而“读书楼”,从本人了解的情况来看,是何家少主人读书学习的地方,但是其实也是一处小楼,并不是塔,何园并没有塔,不符合景点的实际外观,因此笔者觉得可以翻译成“Building of Study”。 2、紧接着看瘦西湖的“熙春台”和“钓鱼台”。同样是“台”,译者对这两处的处理却是不一样的,“熙春台”被译成“Xichun Mansion”,“钓鱼台”译成“Fishing Terrace”。通过笔者亲自观察,结合两者的实际建造结构和外观来看,这两处的翻译都有问题。首先是“熙春台”,该建筑是有一块很大的空地,符合“台”的特征。但是却翻译成了“Mansion”,而”mansion”有宏伟的豪宅之意。用在这里不符。“钓鱼台”是因当年乾隆皇帝在此钓鱼而得名。是一座小小的亭子,并不是一块很大的空地。“Terra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给出的意思:一排排屋子;房屋或餐馆外的露天平台;阳台。因此,笔者认为这两处的翻译可以改成“Xichun Terrace”,“Fishing Pavilion”。 (四)、生硬直译,冗长反复 1、何园很多建筑都体现“月”的主题,展现了主人经常和友人在家中赏月吟诗的高雅生活趣味。在翻译景点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将这种韵味表现出来。但是我们看的翻译却是这样的:“赏月楼”:Tower of Moon, “水中月亮”:The Moon in the River。译者完全再去了生硬直译的方法,一是不能再现原文的美感,第二也容易产生歧义,tower of moon是外形像月亮的建筑吗?还是别的意思。 2、瘦西湖里面的几处景点的翻译也采取了生硬直译的方法如:“小李将军画本”:Little General Lis Drawing Copy。“荷浦熏风”:Fragrance of Lotus, weeping in the wind。这里的“小李将军”翻译得很奇怪“小”可以翻译成“Yonger”,“荷浦熏风”,词语意义上采取了意义的方法,但是结构上却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尽管选词很好,但是整个翻译没有中心词,而且也显得冗长繁复,不符合旅游景点翻译简介凝练的特点。 (五)景点名称不规范,不统一 这里主要选取了瘦西湖景区三大景点,同样的景点在瘦西湖景区的标识上有两种译法,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是否是同一处景点。“晴云轩”:Qingyu Hall;“白塔晴云”:White pagoda and clear sky;“小金山”的翻译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了两种“Xiaojinshan”和“Little Golden Hill”,两种翻译完全不同,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同。另外一个就是“玲珑花界”笔者也在首席花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版本“Elegant Flower Bed”和“Exquisite Land of Herbacious peony”,这体现了景点翻译混乱,不统一,不规范性。三、旅游景点英译出现错误和混乱的原因 (一)、译者对景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 旅游景点尤其是名胜古迹,都是当地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做扬州的旅游景点翻译,必须对扬州的文化,历史进行深入了解。比如要翻译瘦西湖The Slender Westlake的景点名称,不得不了解瘦西湖原来是唐、宋护城河的遗址,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和康熙皇帝六次南巡,都曾来过这里。“二十四桥”(The Twenty-four Bridge),“五亭桥”(Five -Pavilion Bridge),“白塔”(White Pagoda)都有其深刻的人文典故和文化内涵。何园,必须了解何家人的身份,背景族谱关系。对个园要了解个园是由清代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所建。如果对这些人文背景知识不了解,对一些景点名称的翻译就很难把握。 (二)、译者双语能力水平层次不齐 翻译最能考验译者的双语转换能力。这里的双语能力既指对两种语言单词,语法,语言结构的了解,在翻译时做到不漏译,不错译,选词适当,还指双语转换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实地考察中笔者发现很多旅游景点有点翻译得很到位,有的却出现最简单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有的虽然翻译得很优美,但是却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外国人的文化思维,这就体现了译者双语能力参差不齐,进而影响了翻译质量。 (三)、旅游管理部门审阅,校改力度不够 低质量的旅游景点的翻译,其实如果相关部门认真审查校对的话,是可以大大降低错误率的。比如说拼写错误,简单的语法错误是不可能出现的。还有同一处景点的翻译也不可能出现不统一,很多翻译版本的情况。四、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一般原则在分析旅游景点翻译的一般原则之前,笔者在这里介绍一种较新的翻译理念: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的概念是近年由国内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持生态翻译学观点的学者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13)。该定义特别强调翻译过程中两方面内容一一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和译者适应选择。生态环境不只是语言环境,更是涵盖了文化、交际、社会等方面的原文世界和译者所面对的世界。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翻译的过程应该是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生态翻译学对翻译的本质、过程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从而也给译者提供了全新的翻译方法以及翻译原则和译文评判标准。译者进行翻译时,需要从“三维”(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着手,使译文能够达到多维转化的程度。翻译原则也被定义为“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胡庚申,2008) 。旅游景点的翻译也是也必须从“语言维度”,“交际维度”和“文化维度”来展开。根据这一理论知识,笔者总结了旅游景点翻译的几大原则:(一)、以“传播传承中国文化”原则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meer)创立的功能学派的重要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译者应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进行有针对的翻译。他还特别强调,应当把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之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有重要指导意义。旅游景点名称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旅游景点很大程度上像商品广告,要新颖独特吸引人,尤其是要吸引外国游客,让他们看得懂,可接受,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忠实严谨原则 这里的名副其实原则,笔者理解的是翻译时不能望文生义,不能想当然,翻译不仅和原文对应,还要和原建筑景点内容翻译,如上文提到的何园“读书楼”(Tower of study),瘦西湖的“钓鱼台”(Fishing Terrace)“熙春台”(Xichun Mansion),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名副其实的原则,将“楼”翻译成“塔”,将“台”翻译成“豪宅”,将“亭”翻译成“台”,翻译景点时不仅要看原文,更重要的是看原建筑特征。翻译学家Nida在20世纪6O年代提出了翻译等效理论,即最贴近的自然对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译者应使自己的译文最大程度地贴近原文,行文自然,在功能效果上而不是字面形式上与原文对等,已达到翻译等效。l5 本文基于等效理论,力求最大程度的向英文读者传达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效应,在吸取了前人对于景点名称翻译进行讨论研究的经验基础之上,奈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功能对等原则,即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跟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等。为达到动态对等,译者要从各种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三)、规范性原则 这里所讲的“规范性”主要是词汇,语法的准确性。但同时也不能也不能忽略旅游景点作为公示语的特征,因此翻译时要满足公示语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特征,另外公示语翻译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文字与符号组合、现在时态、祈使句和规范性、标准性语汇,语汇简洁明了、措辞语气适度精确,部分具有本土文化、地理、生活、历史等特征的词汇。 就这一原则来看瘦西湖的“荷浦熏风”翻译成Fragrance of Lotus, weeping in the wind。是不符合公示语的特征的。(四)、译名统一性原则译名统一原则有两层意思,一是要避免一名多译,二是外形和内涵相近的景点名称的译名应该统一。这个原则何园和个园都处理得比较好,比如何园“牡丹厅”,“船厅”和“蝴蝶厅”都翻译成了“ha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