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疗法(一):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所以又称交互抑制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说到实质上,“系统脱敏法”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类似系统脱敏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 系统脱敏法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理论基础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基本假设:(1)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的。(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主要有: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入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 自动化脱敏法可用于对即将接受接触脱敏、快速脱敏和冲击治疗的病人的准备中,也可以作为其它脱敏法的一个补充,在其它脱敏治疗的间歇期作为一种家庭作业而采用。此外,对于非恐怖症患者,例如对即将到来的临床检查和治疗而感到有些紧张不安的病人,自动化脱敏法也可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情绪性意象法这个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病人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显然与由恐惧刺激物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的心理。据报道,情绪性意象法最适用于儿童病人。步骤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放松训练。一般需要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至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系统脱敏练习:()放松。()想象脱敏训练。()实地适应训练。如对人群、拥挤的人群特别是在人群中被异性触碰后反应激烈,可见人群、异性人群是引起反应的物体。按刺激的强弱程度制订刺激步骤:第一,想象自己在拥挤的电梯里、想象自己周围挤满了异性,感到紧张时深呼吸,调节情绪。让她在这种不断的“想象”中,获得对人际交往那种可怕情景的免疫力。第二,在大街上远距离观看异性人群想象自己就在人群中。告诉自己没有人想伤害自己。第三,走在大街上,面对迎面走过的异性,告诉自己“没有人特别留意我,我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第四、在公汽等人群拥挤的地方与异性近距离接触。第五、在电梯中,与身旁的异性有目光接触。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练习,可以纠正惧怕异性,心里紧张的弱点,增强心理的承受力。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系统脱敏法”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有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状态。 “系统脱敏法”按照训练方式和特点大致可分为:时间想象式和空间实物式。前者是以时间为线索,运用想象进行脱敏;后者则以空间为依据,运用实物进行脱敏。行为疗法(二):冲击疗法冲击疗法的产生冲击疗法的产生基于一个动物实验:在实验场所发出恐怖的声、光或电击等冲击疗法使病人处于他所恐惧的情境之中刺激时,实验动物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想逃离现场。但如果没有任何出路,就只能呆在现场,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动物的恐惧逐渐减轻,甚至最终消失。这一实验表明,放松、交互抑制似乎并不重要,只要让被试持久地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将自行耗尽。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在两者都是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区别:从方法来上看,系统脱敏经常采用闭目想象的方式来呈现引起病人恐惧或焦虑的刺激或情境;而冲击疗法则往往使病人直接置身于病人感到恐惧的真实情境中;从治疗程序来看,冲击疗法程序简洁,没有繁琐的刺激定量和确定焦虑等级等程序,而且不需要全身松弛这一训练过程;从原理上来讲,两者所采用的原理有所不同。系统脱敏采用的是交互抑制原理,也就是每一次只引起病人一点点焦虑,然后用用全身松弛的办法去颉抗它,因此,系统脱敏程序总是将引起最小焦虑的刺激情境首先呈现出来;而冲击疗法则刚好相反,所采用的是消退原理,所以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病人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冲击疗法的命名冲击疗法最早是由一个叫Crafts的内科医生所采用的。他在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最新实验一书中报告了这样一个个案:一个年轻妇女,不敢乘坐和驾驶汽车,尤其是害怕通过隧道和桥梁。Crafts将她强行安置在汽车后座上,将车从病人的家里一直开到他自己在纽约的诊所,沿途经过很多桥梁,还经过一条长长的霍兰德隧道。在行车途中,病人极度惊恐,不断地呕吐、战栗、叫喊。行驶八十公里之后,这些惊恐反应减弱了。在返回途中,这个女病人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不良反应。但Crafts并没有给这一治疗方法命名。 六十年代初,行为治疗家Mallrdon 、London和 Stamptfl等人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实验,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冲击疗法”。冲击疗法的治疗程序第一步,体检由于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所以应该事前检查冲击疗法。病人的身体状况并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如果病人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精神性障碍患者都不宜使用冲击疗法;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的人也不适宜采用冲击疗法。第二步,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仔细地向病人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要清楚地向病人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承受的痛苦,尤其不能隐瞒和淡化。同时说明冲击疗法疗效迅速是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所不能比的。如果病人及其家属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医患双方应签订行为协议:行为治疗协议1、医生已经反复讲解了冲击疗法的原理、过程及效果。病人向家属已冲击疗法经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冲击疗法。2、治疗过程中病人将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经历不快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痛苦体验。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必要时医生可强制执行治疗计划。这些治疗计划包括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经病人及其家属事前明确认可的。3、医生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治疗的全过程负责,对病人求治的最终目的负责。4、如病人家属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执意要求停止治疗,治疗应立即中止。病人(签字) 家属(签字) 医生(签字) 年 月 日 签订治疗协议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约束,以保证治冲击疗法疗的顺利进行。第三步,准备治疗场地和其他条件首先,确定刺激物。刺激物应该是病人最害怕的和最忌讳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引发症状的根源。治疗室的布置: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一目了然,除了特意安排的病人最感恐惧的刺激物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要使病人在治疗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刺激物,不能使病人有回避的地方。治疗室的门原则上由治疗师把守,使病人无法随意夺路而逃。第四步,实施冲击在接受治疗之前病人要正常吃东西、喝水,并排空大小便。穿着应简单、宽松。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测。病人进入治疗室后,医生应该迅速、猛烈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感到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患者可能在受惊之后,可能会出现惊叫、失态等激烈反应,医生不必顾及这些,应该坚持持续不断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或者应该持续地让病人暴露于令其恐惧的情境之中。如果现诸如闭眼、塞耳、面壁等等回避行为时,应该劝说或制止病人的回避行为。此外,应该严密观察病人的生理变化。因为冲击疗法会引起病人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因此,病人在生理上会有与强烈焦虑相应的变化,会有交感神经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所具有的一系列症状,如呼吸急促、心悸、出汗、四肢震颤、头晕目眩等情况。除非情况特别严重,特别是血压、心电出现异常,应该坚持进行治疗。如果病人提出中止治疗,甚至出言不逊的话,医生应该冷静处理,谨慎对待。如果病人总体情况比较好,病史较长,反应并不是十分激烈的话,医生应该给予鼓励、规劝,甚至漠视。特别是在病人的应激反应的高峰过去之后,更加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医生应该劝说病人或者强制病人完成治疗,因为成功就在眼前。每次治疗的时间应视病人的应激反应情况而定。应该使病人的焦虑、紧张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焦虑紧张程度,力求达到极限,在生理反应方面,应力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所谓极限,以情绪的逆转为标志。如果病人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高潮已过,逐渐减轻的话,就表明已经基本达到这本次治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现510分钟的刺激或情境,病人就会因精疲力竭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就可以停止刺激物、或情境,让病人休息。通常一次冲击疗法的治疗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在冲击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一些危急的情况,医生也应当果断地停止治疗,而不应该固执己见。在出现下列几种情况时,应停止治疗: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行为疗法(三):阳性强化法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40 更新时间:2011-6-1 “阳性强化法”属于行为治疗法,创始人为巴甫洛夫和霍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后天习得,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阳性强化法就是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则会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阳性强化法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对人的行为形成与矫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阳性强化法,是指当某一行为在某种情况出现后,即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以后在同样或类似情景下,这一特定的行为的出现机率会升高。通俗地说,阳性强化法即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奖励,对坏的行为予以漠视和淡化,促进正确的行为更多地出现。其目的是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症、学习困难等。在应用阳性强化法前要确定希望儿童改变什么行为(确定靶行为)及确定这种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设计新的行为结果取代原来的行为结果;同时对儿童出现适宜的行为时,立即给予阳性强化,例如奖赏、鼓励等。奖赏在儿童行为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儿童出现符合规定和要求的良好行为时,立即给予奖赏,使儿童感到愉快和满足,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或者通过塑造培养和增加某种新的行为,例如当儿童完成规定行为时,就予以奖励,持之以恒,以促进儿童注意力的发展。可与自我控制法一起应用,指导患儿用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等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患儿每天将自己的行为做记录,1周后比较,比较不适宜行为出现的次数,行为有进步则给予奖赏。奖赏物包括初级奖赏,活动奖赏,社会奖赏。鼓励的目的是促使儿童自愿地、主动地去学习重复某些良好行为。鼓励的种类一般以精神或语言刺激为主,随时可以进行。基础理论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工作程序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4、实施强化方法解析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简单的说,当孩子某一行为不出现(也既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比如,矫正功能性遗尿。白天,当孩子出现尿意时,鼓励他暂时不排尿,每次控制成功后,均给予奖赏。每日延长2-3分钟,直至出现尿意后能控制45分钟。一般需经三个月治疗。 在矫正中,家长要用好奖赏品(也称“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五类:消费性强化物:如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如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操作性强化物:如涂颜色、跳绳、游戏等。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孩子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有属于自己的小红旗、玩具等“私有财产”)。社会性强化物:指孩子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操作要领:进行正强化矫正时,家长要选择孩子喜欢、需求的强化物。“奖赏”时要立即兑现,要说明出现了哪一种“行为”后得到的奖励。强化物的数量不宜多。当达到期望的行为时,应逐步取消物质奖励,以赞扬、微笑代替。操作方法1治疗前,首先了解病史,再确认目标行为,划出基准线。被选出的目标行为应该是能被客观地控制,可观察与评价其程度,而且能够反复进行强化。2选择有效增强物。如消费性增强物、活动性增强物、操作性增强物、拥有性增强物、社会性增强物等。针对儿童具体情况,选择有效增强物,以期达到确实有效的强化与矫正目的。3拟订矫正方案或塑造新行为方案,以期取得病儿的积极配合。矫正方案不但确认被矫正或塑造的行为,还应包括采用何种治疗形式和方法、确定应用何种增强物等。根据情况变化,矫正方案还可随时调整。4治疗过程中,每当目标行为出现,应立即给予增强物,不能延搁时间并向病儿讲清楚被强化的具体行为,使之明确今后该怎么做。5一旦目标行为多次按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当逐渐消除可见的增强物,而以社会性 增强物及间歇性强化的方法,继续维持。以防止出现强化物的饱厌情况。6治疗程序结束之后,周期性地对该行为作出评价。Foxx与 Azrin等于 19731974年报道采用正性强化法,快速而成功地培养训练幼儿的大小便习惯。Ayllon 1977年正性强化儿童在课堂认真学习的行为,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多动与扰乱教室秩序的不良行为。万文鹏1980年报道以正性强化法治疗13岁女性病儿的神经性厌食症。适用范围:矫正儿童神经性厌食、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行为疗法(四):厌恶疗法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88 更新时间:2011-6-1 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 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 绪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 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所行的例以此种方法 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年以上者占 ,维持年以上者占,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厌恶疗法并非是现在的新创造,例如,在我国农村,古来就有采用延长哺乳期避孕的情况,儿童到6、7岁时还未断奶,造成不良习惯。等到要断奶时,想用说服的办法禁断儿童这种不良行为很困难。民间采用的断奶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在乳头上涂些黄连一类的苦味剂,儿童在吸吮1、2次后,就不敢再提吮乳要求。另一种办法是在乳房上涂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此后连吮奶的尝试都不敢再有。这两种断奶方法就是利用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厌恶疗法。当然,那时还是素朴的,并没有揭示其理论依据。内容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厌恶疗法的适应症厌恶疗法常用于治疗酒癖、性行为变态、强迫观念等。通过对患者的条件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新的条件行为,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行为。在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患者产生痛苦或厌恶性反应,治疗持续的时间应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的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患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当治疗有进步时医生要及时鼓励患者,必要时最好取得患者家人的配合,效果会更好。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厌恶治疗的形式第一种是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 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电击厌恶疗法。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第二种是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 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 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第三种是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 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想象厌恶疗法戒烟,从而产生厌恶反 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为了改变性变态行为,有人也使用过此种疗法。如在恋 物癖求治者头脑中出现窃取恋物的观念或出现此种行为之际,令患者用通电或是用针刺痛自己,重复结合多次之后,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此类适应不良行为。此外有人用同样的方法治疗习惯性肌肉抽动症。医师在治疗强迫观念时,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他用的不是疼痛刺激;而是当求治者 每次出现强迫观念时即自动停止呼吸,用憋气导致的窘迫感 来抑制强迫观念的涌现。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想象厌恶疗法)相结合,以达到治 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 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 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 的效果。除此之外,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 制酒瘾或贪食症,但想象的方法究竟不如实际的、具体的给 予的刺激那样有效。通过想象厌恶刺激来矫治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又称内隐致敏法()。对于隐入悲观失望状态的失恋青年,内隐致敏法对于痴情有一定 的效果。有人说内隐致敏法所起的作用与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相同。使用方法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 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 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 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 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 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 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 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例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松弛训练主要用来做为系统减敏感法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97 更新时间:2011-6-1 松弛训练逐渐成为教导人们如何应付日常生活中压力的流行方法,这种方法在于放松肌肉与心境,而且很容易学会。当事人学会松弛的基本过程之后,需要天天练习,才能得到最大的效果。杰克柏森(Jacobson, 1938)首先开发出渐进式的放松程序。此后就一直加以改进,并且常常混用其他行为技术,包括:想像减敏感法、系统减敏感法、果断训练、自我管理法、录音带指导法、生理回馈诱导松弛法、催眠、冥想以及自生训练法一一即透过自我暗示去控制生理与想像的功能。松弛训练含有几个要素,包括四至八小时的指导;给当事人一套指令,要求他们放松;在安静的环境里,当事人以被动及放松的心情做绷紧和放松肌肉的交互练习;深度及规律地呼吸;学习心情的“释放”,例如,把注意力放在愉快的想法或影像上。松弛会成为一种学来的反应,而如果每天练习二十或二十五分钟,就能成为一种习惯。在练习中,它协助当事人实际去完成与体验正形成的紧张,注意肌肉逐渐缩紧,接著保持这种紧张状态并充分加以体验。体验紧张与松弛状态的差异,是极为有用的。近几年,松弛训练主要用来做为系统减敏感法(后面将会叙述)的一部份。最近,松弛训练已应用至各种临床问题上,或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方法混用。不过最常用来处理与压力及焦虑有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常出现心身症的症状。松弛训练也可用来处理慢性病,包括:高血压、心脏血管病变、偏头痛、气喘及失眠行为疗法的评价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86 更新时间:2011-6-1 传统的行为疗法把人的各种心理病态和各种躯体症状,都看成是在过去的生活经历中通过条件反射而形成的适应不良行为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只要根据患者不良行为的特点,设计某些特殊的治疗方法,通过建立新的条件反应,来消除或者纠正患者的各种异常行为和生理功能,形成合理的、良好的行为。沃尔普指责:行为疗法是一种条件反射疗法,目的是纠正不适应的行为。实验方法是运用学习的各种原理,促使不适应的行为减少和消失,并激发和强化适应性和行为。传统的行为主义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去研究和分析来访者异常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心理根源,只着眼于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以及引起这些行为的外部刺激。如果把人看成一个箱子,那么,传统的行为疗法只注意进入箱子的是什么和从箱子里面出来的是什么,至于箱子里面内部的变化和作用则不去研究,它排除了人的认知的重要作用,排斥意识,心理状态,心理内容等人的内在因素,只注意和把握外部刺激对人的影响,对患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技巧都是在外部刺激上下功夫,这使得行为疗法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行为治疗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患者认知在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70年代有人指出,在行为治疗的理论模型中,如果没有认知的地位,即使行为主义中的方法学部分,也可能变成兔子的尾巴。之后,行为治疗家们很快做出积极反应,并且承认纯粹地依赖以往的理论和治疗技术,并不适合人类复杂 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为治疗的模式有了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是,代表刺激,代表反应。新行为主义者在两者之间加入一个,使行为治疗模式变成了。其中代表人的认知、意识和经验等复杂的因素。这样就使行为疗法更加科学和合理。有时人似乎会做出直接的反应而不经过思维的过程,这是由于引起反应的那个最初的刺激非常鲜明和强烈,或者经过反复多次出现而导致的。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 抗球蛋白试验课件
- 2025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德明中学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部分答案)
- 2025年HED-系列厚膜阴极电泳涂料项目建议书
- 抖音基础知识培训方案课件
- 扭扭棒社团汇报课件
- 扫地车安全使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保育员考试政治题及答案
- 卫生要求标准培训总结
- 2025年厂区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市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砍树 栽树劳务合同范本
- 社区网格员笔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避免车祸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胸腰椎压缩骨折课件
- 音乐课简谱教学课件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安全生产无事故管理方案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