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_第1页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_第2页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_第3页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_第4页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它们吸水吗教学目标 学科性:1、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教育性:1、让学生知道造纸术是我的四大发明之一,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创新性: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用废报纸来造一张纸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爱国主义教育)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桥的形状和结构教学目标 学科性: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教育性:1、让学生体会桥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作用,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创新性:1、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2、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爱国主义教育)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介绍隋朝的赵州桥,又称大石桥、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是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长50.82米,桥的两端宽9.8米,中间较窄宽9米,南北向横跨洨河之上,桥面分三道,中道行车,左右二道行人。赵州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1991年10月24日,赵州桥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二、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 学生观察)1、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2、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1)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2)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4. 知识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约41.6公里)。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五 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板书设计:拱桥 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拉索桥教学目标学科性: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教育性:1、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创新性:1、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2、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吸管或竹片、粗线。为全班准备:木板或瓦楞纸板、绳子。教师自己准备:各种桥梁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介绍隋朝的赵州桥,又称大石桥、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大拱由28道拱圈组成,是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长50.82米,桥的两端宽9.8米,中间较窄宽9米,南北向横跨洨河之上,桥面分三道,中道行车,左右二道行人。赵州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1991年10月24日,赵州桥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二、出示图片,观察比较这些拱桥,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各有什么优点?(教师出示图片让 学生观察)3、 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4、 (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三、拉索桥1、观察拉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2、以实际例子说明(可结合我们家乡的太平桥作说明)观察这些桥的结构是怎样的。拉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3、实验:模拟做一个拉索桥(这个由老师做演示实验)在实难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3) 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4) 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5. 知识与拓展: 港珠澳大桥是东亚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大屿山、澳门半岛和广东省珠海市,工程路线起自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接珠海/澳门口岸人工岛、珠海连接线,止于珠海洪湾,总长约55公里(其中珠澳口岸到香港口岸约41.6公里)。1983年,香港的建筑师胡应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桥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7年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7月7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五 结合我们的生活自己来制作桥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分组完成也要以独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评定其水平。 让学生说出自己设计和制作桥的想法和原理是什么? 自己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做得好的学生演示讲解,从而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知识。 板书设计:拱桥 拱的高度不同拱的两边推力不同 拉索桥【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板书设计: 2018年四年级上科学半期监测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操作部分: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一、室内活动1.检查温度计:2.观察温度计:1)温度计上的最小刻度 ;2)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 ;3)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 。3.四人小组成员分工:2人合作4.测量教室内温度并填写记录二、室外测量:5.测量其它三个地点的温度并填写记录三、记录表填写测量地点测量温度判断当地气温1.教室内2.教室外走廊3.操场中间4.操场旁大树下 13笔试部分1、 填空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2 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 。3我们可以通过 、 、 、 、 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 、 、 、 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和 、 、 、 、 和 。如果有云,还要记录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 、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 或 后,才能读数。8 是指 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 、 的地方。每天 、 来测量。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 和 来描述。11风向是指 。风向可以用 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我们一般用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12风的速度是以 来计算的。 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 来划分风速,即无风是 级、微风是 级、大风是 级。13 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 、 等。15 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 来做雨量器。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 或 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 、 和 。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 ,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 进行区分。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 和 把云分成三类: 、 和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 ,它通常是 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 、 或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 。积云通常和 联系在一起。积云发展成 ,形成 。22纤细的羽状云是 ,卷云是由 组成。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 ,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 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二、观察“气温折线图”回答问题:1、 从图中知道,这一天中( )时刻气温最高,温度为( )。2、 从早上8:00到晚上24:00,气温的变化情况是( )。三、小红和小明一起制作天气日历,今天上午10点在操场测量和记录了气温。明天小明测量气温时,应该注意什么?为什么?四、 画图填图填表连线1、画一画天气符号:天气现象天气符号2、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等级: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小雨10毫米10-25毫米大于200毫米5、云量图: ( ) ( ) ( )6、把下面工具和所测量的项目连起来:气温 风速仪风向 雨量器风速 风向标降水量 温度计2018年四年级上科学期末检测学校: 班级: 小组成员: 实验操作部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一、检查器材二、实验操作1.小组四个人轮流往4个烧杯里分别装半杯水(或50毫升)。2.小组四个人轮流轻轻地用药匙往4个烧杯中的水里分别放入适量高锰酸钾、食盐、面粉、沙子。3.四个人分别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注意不要碰到烧杯杯底、内壁和外沿),再观察、描述、记录面粉、沙子、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4.四个同学交流自己实验的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了的证据。5.整理实验材料。三、记录表: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能否看见颗粒分布是否均匀是否有沉淀出现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由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我们可以从: 等方面来描述。笔试部分一、填空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 , ,并且不能用 或 的方法分离出来。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 、 、 、 、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 、 、 ”。一贴: 。两低: 。三靠: 。4高锰酸钾是 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 ,需要用 来取。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 , 。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 、变成了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 的变化、在水中是否 、是否有 、能否用 的方法分离。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 ,再 ,然后一缕缕的 ,轻轻搅拌 ,充分搅拌 ,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 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 ,沙、面粉、食用油 在水中,形成的是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 ,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 。11水除了能溶解 和 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 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12 、 、 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