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概论第七章3ppt课件_第1页
税收概论第七章3ppt课件_第2页
税收概论第七章3ppt课件_第3页
税收概论第七章3ppt课件_第4页
税收概论第七章3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所得税概述(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历史沿革1、概念: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取得的各种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它的征收,体现着一个主权国家在其管辖权范围内与居民和非居民的一种征纳关系。,第四节个人所得税,.,2、历史沿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制度是8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1980年立法开征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中国公民和外籍人员;1986年开征城乡工商业个体户所得税,适用于城乡工商业个体户;1987年开征个人收入调节税,适用于中国公民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增加财政收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际惯例的要求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个人征税的制度不规范。对个人所得征税,三税并列,按照国籍不同适用不同的税法,既违反公平原则,又不符合立法程序。从国际惯例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列为个人所得税征税项目。,.,二是原税法名义税率过高,税负偏重。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原个人所得税税法在征税范围、应税项目、免税政策等方面已同现实社会不适应,需要改进和完善。1993年10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本着“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调节”的原则对原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重要修改,实行三税合并,新税法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1、在征税对象方面,实行分类所得税。2、在计税依据方面,实行定额和定率相结合,内外有别的费用扣除方法。3、在税率方面,实行分率课征制,税负较轻。,.,4、征收面不宽。5、计算简便和计算税额时间的多样化。6、以个人为计税单位。,.,(三)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作用1、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同时实行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2、有利于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修改后的税法,适当提高了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了税负,侧重于对高收入的调节,扩大了征税范围,体现了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3、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对外籍人员的附加扣除,增强了我国涉外税收的吸引力。4、有利于增强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二、个人所得税税制的主要内容(一)纳税人和征税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境外取得所得的居民和非居民。,国际上划分居民和非居民的标准有两种,法律标准:公民(宪法)和有居留证明的外国侨民,户籍标准:有住所和居住达到一定时间(我国采用),.,居民:,住所: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可以将因公或其他原因到境外工作的人员纳入征税范围。,.,居住时间:在一个纳税年度年居住满365天的个人。一次不足30天,多次累计不足90天的临时离境,不减除日数。居住15年个人为长期居住,其境外所得,可以只就携带、汇入中国境内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满5年的为永久居住,从第六年起,就其我国境内、境外全部所得征税。,.,按照居民税收管辖权,政府对其境内、境外所得实行征税权。为了避免国际重复征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作了税收抵免规定。一是准许抵免的应是纳税人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二是准许抵免的税额,不能超过抵免限额。三是分国别计算抵免限额。,.,非居民,无住所、不居住,但有来自中国境内所得的外籍人员。,无住所,居住不满1年,但有来自中国境内所得的外籍人员。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免征所得税;A、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90天的个人;B、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提供劳务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C、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营业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不论其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包括:(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的所得;(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取得的租金;,.,(3)转让中国境内的房屋、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和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4)许可各种特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二)征税对象实行分类所得税(三)计税依据实行分项扣除(四)税率及税额计算实行分率课征,.,征税对象计税依据(扣除标准)税率1、工资薪金所得800元/月(附加)5%45%2、个体生产经营所得成本费用损失税金3、承包承租所得合理费用800元/月4、劳务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5、稿酬所得定额扣除800元6、特许权使用费4000元以上7、财产租赁所得定率扣除20%8、财产转让所得财产原值+合理费用9、利息股息红利10、偶然所得11、其他所得,0,20%,5%35%,.,税额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工资薪金所得(月工资收入800)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体生产经营所得()税率速算扣除数3、承包承租所得(年收入总额合理费用)税率速算扣除数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4000元以下800)20%6、特许权使用费4000元以上(120%)20%7、财产租赁所得8、财产转让所得(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9、利息股息红利10、偶然所得每次所得20%11、其他所得,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转让财产收入,.,*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劳务报酬所一次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加征5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10成。即2万元5万元的部分税率为30%,5万元以上的部分税率为40%。,40%,2万元,5万元,加5成,加10成,20%,30%,.,*稿酬所得的计算例题:(3000800)20%(130%)=308(元)5000(120%)20%(130%)=560(元),.,*劳务报酬所得计算例题:1、应纳税所得额=100000(120%)=800002、应纳税额=8000020%=160003、加成额=(5000020000)20%50%=30004、加成额=(8000050000)20%100%=60005、加成后应纳税额=16000+3000+6000=25000(元),.,另:加成后应纳税额=2000020%+(5000020000)30%+(8000050000)40%=4000+9000+12000=25000(元),.,*依据税后所得(不含税收入额)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适用税率)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应纳税额=含税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不含税收入额3、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不含税收入额4、应纳税所得额+费用扣除标准不含税收入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5、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6、应纳税所得额(1适用税率)=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7、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1适用税率),.,(五)税收优惠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1、省、部、军级以上单位、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奖金;2、国债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用福利费或工会经费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抚恤金、救济金(国家民政部门支付给个人的生活困难补助费);5、保险赔款;6、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退休生活补助费;,.,7、各国住华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此款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规定免税的所得;8、中国政府参与的国际公约、签订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9、经国务院、财政部批准免税的所得。,.,减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1、残疾、孤老人、烈属的所得;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3、其他国务院、财政部批准减税的所得。,.,(六)征收管理1、征收方法(1)源泉控制征收方法:由支付应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在支付各项应税所得时,必须按照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务部门支付2%的手续费(2)自行申报缴纳方法:在没有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下,或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自行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2、纳税期限扣缴义务人每月所得的扣缴税款、自行申报纳税人每月应纳税额都应在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个体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款,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由纳税人在次月7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税款缴入国库。年内分次取得承包、承租所得的,在每次取得所得后7日内预缴税款,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纳税人,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税款缴入国库。,.,3、纳税地点自行申报的纳税人,应在取得所得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扣缴义务人在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本节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