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的旋转 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圆锥,第一环节的“点、线、面、体”的关系只是为学习圆柱、圆锥作以铺垫。但深入研究教材后,我们发现此部分内容的背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数学信息,是继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旋转是构成图形世界基本手段的最佳载体,因此我们大胆地将教学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教学重点作深、作大,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 教材分析面的旋转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开篇内容,此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接经验,感受到数学世界中旋转带来的美,为今后继续学习圆柱、圆锥及其他立体图形积淀下丰富的认知、良好的空间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中的三维世界。此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这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也初步了解了以下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知识基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圆柱和圆锥,也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另外,我的学生已经使用了五年的北师大版教材,北师教材独特的编排、最大化的开放空间使学生养成了勤于思考、敢于探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拥有了灵动的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认识和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体会由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的过程,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课前准备智慧课堂平板、多媒体课件,陀螺,半圆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小棒,胶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欣赏一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回忆图形的旋转。 2.引出课题“面的旋转”。(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自然地揭示课题。)二、开展活动,探索新知。(一)电脑课件演示: 1.问题一:观察3幅图,思考并交流个人的想法,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1)观察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点的旋转形成线,线的旋转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接下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作好铺垫。)(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取出课前制作的小旗。形状如:2.先引导学生想象小旗旋转后形成图形的样子。(不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能说出形状或用手势说明就可以了)3.再动手转动小旗。4.说一说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5.即时练习: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6.介绍圆柱、圆锥。(1)此时结合课本第3题的插图向学生介绍圆柱、圆锥,形成表象,恰到好处;(2)实物投影出示课本“找一找”插图,找一找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强化“圆柱和圆锥”的表象;(3)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实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有了表象的认识,并从生活中的实物体再次强化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三)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1.圆柱、圆锥的特征。(1)取出学具,小组合作,通过看、滚、剪、切等多种方式观察圆柱、圆锥的特征。(老师一起参与,学生能得到多少都给予肯定,并予以指导)(2)反馈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由学生自己说一说各自的理解,教师运用课件或实物帮助说明并板书。2.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认一认)在已画出的圆柱、圆锥立体图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认识各部分名称。(1)圆柱。 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柱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2)圆锥。 一个圆面叫做圆锥的底面;一个曲面是圆锥的侧面。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三、巩固基础,导航培优。(一)巩固基础:1.课本P3练一练第1、3题;2.判断题:(1)所有圆形的物体都是圆柱。 ( )(2)圆柱上、下两个底面是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一个曲面。 ( )(4)圆柱只有一条高。 ( )(二)导航培优: 1.课本P4第4题。(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面旋转成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想一想、再连一连,然后闭上眼睛再回想旋转的过程。)2.第5题。3.一个圆柱形的礼物,它的底面直径是 6厘米,高也是6厘米。如果要给它进行包装,包装好后的盒子是一个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4.一张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把它卷成一个圆柱(接口忽略不计)。有几种卷法?卷成后圆柱的高又是多少?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u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教学反思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置身在生活情境中,从找生活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现象,到找生活中圆柱、圆锥形实物,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有助于增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愿意亲近数学,想学数学。由于我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课上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被充分调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有的学生尝试着不同平面图形的旋转;有的学生只用一种平面图形,却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有的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在深入地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交流时学生的发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份生成带给我们的是惊喜,是赞叹,更是“以操作促思考”的教学行为结出的硕果。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进联考2025-2026学年新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考试政治试卷
- 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之2:“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C0)(可编辑!)
- 2026届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现代物流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现代家庭普法课件
- 2026届福建省仙游县郊尾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地理国情专项训练试卷 地理常识冲刺押题
- 四川省资阳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长篇阅读策略试卷 实战演练
- 民法典小明一生课件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 喷淋塔改造施工方案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