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静力触探,一、静力触探特点、目的及其适用范围静力触探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士中,根据电测传感器的信号,测定探头所承受的贯入阻力,进而推测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2,1.静力触探的特点静力触探的主要优点是连续、快速、精确。可以在现场直接测得各土层的贯入阻力指标,掌握各土层原始状态(相对于土层被扰动和应力状态改变而言)下有关物理力学的性质。,-,3,对于饱和砂土、砂质粉土以及高灵敏度软粘土层中钻探取样往往不易达到技术要求,或者无法取样的情况;用静力触探连续压入测试,则显出其独特的优越性。静力触探也有不足之处:不能对土层进行直接的观测、鉴别;由于稳固的反力问题没有解决,测试深度不能超过80m。,-,4,2.静力触探的工程目的静力触探试验的工程目的主要是:(1)土层划分及土类判别;(2)测定砂土的相对密实度Dr、内摩擦角;(3)测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u,土的压缩模量ES、变形模量E0,饱和粘土的不排水模量Eu,砂土的初始切线弹性模量Ei及初始切线剪切模量Gi;,-,5,(4)确定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固结系数、渗透系数及黄土湿陷性系数;(5)判别砂土液化;(6)检验地基加固处理质量。3.静力触探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疏松到中密的砂土;对于碎石土、杂填土、密实的砂土和岩石不适用。,-,6,二、静力触探试验设备,静力触探仪,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贯入系统,包括加压装置和反力装置,它的作用是将探头匀速、垂直地压入土层中;传动系统和量测系统,用来测量和记录探头所受的阻力。,-,7,1.触探主机,手摇式轻型静力触探仪,-,8,静力触探杆,静力触探仪框架,转轴,摇把,传动链条,链条压传力板长销钉,传力板,卡板,触探杆凹槽,地锚杆,地锚杆压下横梁销钉,触探仪下横梁,地锚盘,探头,手静摇力式触轻探型仪示意图,-,9,利用地锚提供反作用力。通过地锚杆压下横梁销钉将静探仪下横梁,即将整个静探仪固定在地表。操纵手摇柄转动转轴,使链条上的链条压传力板长销钉向下运动,迫使传力板与卡板向下运动,而卡板是嵌在静力触探凹槽位置处的,也迫使静力触探杆向下运动。,-,10,触探杆下端的探头在向下运动中,锥尖受到土的阻力,使探头内顶柱向上运动,则探头内空心柱变形伸长,贴在空心柱上的电阻应变片的应变值也就随之增大(即传感器的应变电阻的变化电压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传感器上的电缆线传入地面电测仪器。,-,11,2.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测量与记录显示装置一般可分为两种,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和计算机装置,以用来记录测试数据。前者间断测记、人工绘图,后者可连续测记,计算机绘图和处理数据。,-,12,3.探头,探头是静力触探仪测量贯入阻力的关键部件。常用的静力触探探头分为单桥探头和双桥探头及孔压探头,探头圆周截面积以10cm2为宜,也可以使用15cm2。,-,13,(1)单桥探头,单桥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探头型式,只能测量一个参数,即比贯入阻力Ps。,总贯入阻力P包括了锥尖阻力和侧壁摩擦力两部分的综合作用,所以,比贯入阻力Ps是锥尖阻力和侧壁摩擦力的综合反映。,-,14,(2)双桥探头,双桥探头能同时测出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故可用于单桩的模型试验,分别测得单桩桩尖承载力和侧壁摩擦力。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分别定义如下:,-,15,静力触探探头规格,-,16,1.平整试验场地。将地锚旋入土中,地锚盘尽量落在较硬的土层中,通过地锚杆压下横梁销钉,将静探仪固定于地表。2.将触探杆穿过触探仪框架上、下孔,接触地面,依次装上卡板和传力板,摇动转轴,使传力链条上的压传力板长销钉刚好压在传力板上。,三、静力触探试验步骤,-,17,3.将单桥探头或双桥探头传感器的电缆线接电测仪进线接头上。选择单桥测试键或双桥测试键。4.按调零键,将电测仪内应变初值调到200500(10-6)区间,已防止测试过程中出现负应变,(仪器在以后温度校正时会自动还原)。,-,18,5.将探头匀速、垂直地压入土中,贯入标准速率宜为1.2m/min(即5秒钟贯入10cm)。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应变量。6.由于应变片受地温影响较大,因此在深度为0m、0.5m、2m、4m、6m终孔位置处,皆应进行温度校正。每次温度校正时,应将锥尖向上提10cm左右。,-,19,7.触探过程中遇到薄的坚硬层时,可拔出静探头,用轻型动探击穿此坚硬层再用静探头作二次测试。8.终止试验标准:锥尖阻力为8MPa(或依照设计要求)。此时锥尖几乎不能再向下贯入,而地锚出现反拔现象。,-,20,静力触探记录表,工程名称:地点:探头编号:探孔编号:孔口编号:率定系数:,-,21,-,22,1.仪器可自行显示每10cm处的土的阻力,单桥显示为比贯入阻力Ps(MPa);双桥探头显示锥尖阻力qc(MPa)、侧壁阻力fs(Kpa)、摩阻比Rf。,四、资料整理,-,23,2.绘制Ps、qc、fs、Rf随深度的变化曲线。,-,24,Ps-h关系曲线图,-,25,1.土层分类使用双桥探头时,由于不同土的qc和fs不可能都相同,因而可以利用qc和Rf两个指标来划分土类(见下表)。对比结果证明,此法效果较好。,五、试验成果的应用,-,26,-,27,qc-h、fs-h、Rf-h关系曲线,-,28,双桥静探柱状图,-,29,使用单桥探头时,按比贯入阻力Ps划分土类。,注:本表引自软土地基测试指标的实际应用,-,30,2.评定地基土的强度参数,(1)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Cu)由于静力触探试验的贯入速度较快,因此对量测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经过大量试验和研究,探头锥尖阻力基本上与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呈某种确定的函数关系,而且将大量的测试数据经数理统计分析,其相关性都很理想。,-,31,用静力触探估算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kPa),-,32,(2)砂土我国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提出可按下表估算砂土的内摩擦角。,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估算沙土内摩擦角,-,33,3.评定土的变形参数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在临界深度以下贯入时,土体压缩变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将锥尖阻力qc或比贯入阻力ps与土的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0的数理统计分析方面,都反映了qc(或ps)与Es和E0等变形指标有某种很好的关系。(1)粘性土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0的实用关系,-,34,用ps评定粘性土的压缩模量Es和变形模量Eo,-,35,(2)砂土,我国铁道部静力触探技术规则提出估算砂土Es的经验值。,比表贯入阻力估算砂土压缩模量Es,-,36,用静力触探试验的锥尖阻力qc或比贯入阻力ps估算砂土变形模量的关系式见下表:,-,37,4.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关于用静力触探的比贯入阻力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基本值f0的方法,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许多可靠、合理的实用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土层复杂、差异很大,因此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公式来确定各地区的地基承载力。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地区一般土类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的经验关系。,-,38,用ps(kPa)或qc值(kPa)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值fo(kPa),-,39,5.预估单桩承载力,(1)上海市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89)方法:,(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查规程(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慈母情深 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第一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学设计高中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粤教版2019
- 《7 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年全国高职护理专业试题库
- 初中阶段生物知识点考试题库
- Module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Unit 1教学设计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广西南宁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地理试题
- 活动一 餐桌上的变化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四年级下册-沪科黔科版
- 公务申请书范本
- 医院药品采购合同范本分析
- 2025年餐饮服务及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含答案)
- 3.2《参与民主生活 》- 课件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 教学大纲、教案
- 抖音短视频签约合同范本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扩建6000吨-年新型无卤有机阻燃剂项目环评报告
- 工厂开荒保洁标准与流程
- DB64∕T 2003-2024 宁夏科技成果分类评价规范
- 建材产品推销方案模板(3篇)
- 储能电站EPC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 科锐佳600、800电动门安装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