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_第1页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_第2页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_第3页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_第4页
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金融学,第四章国际资本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与分类(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转移,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1.按照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流入资本流出2.按资本流动期限划分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期限在一年以上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期限在一年(含)以内,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三种类型:国际直接投资:一国的企业或个人对另一国企业部门进行投资以获得被投资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管理和控制权。直接投资的三种形式:在国外创办新企业(独资、合资);购买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一定比例;利润再投资。,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国际证券投资(国际间接投资):通过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有价证券(债券、股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国际贷款:一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一揽子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涉及货币资本的流动,同时带动商品及生产要素的转移);以取得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权为目的;投资周期长。,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国际证券投资的特点:不以直接控制管理被投资企业为目的,只能获得有价证券利息、股息和红利;投资具有灵活性。,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类型:贸易资本流动:因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是最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银行资金调拨:各国外汇银行之间由于调拨资金而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即资本外逃(短期资本持有者为了规避风险而调拨资金)。投机性资本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经济效应(一)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从资本供给的角度看谋利与规避风险国际资本流动最终体现为逐利与避险权衡的结果2.从资本需求的角度看弥补资金缺口发展中国家支持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投机者的投机性需求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其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看跌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投资收益为其重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投资管理基金等。,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经济效应分析1960年,麦克杜格尔在论文国外私人投资收益和成本的理论分析中提出,被称为麦克杜格尔模型,后经肯普进一步发展。资本流入一个国家,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而母国的资本存量则相应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给两国都带来利益,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世界经济增长起推动作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1.模型的假设条件(1)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2)世界上只有A、B两个国家,其中A是资本丰富的国家,B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3)存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即要素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14,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E,F,F,J,J,O,O,A,B,M,H,T,N,C,R,甲国,乙国,G,甲国净收益,乙国净收益,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2、国际资本流动的模型分析(1)在没有国际投资发生时,也就是甲国和乙国分别使用各自的资本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值OC明显低于乙国的资本边际产值OH。甲国的总产出为OFGA,乙国的总产出为OJMA,世界总产出为OFGA+OJMA。,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2)当发生国际资本流动时,必然出现的资本流向是从资本丰裕而边际收益较低的甲国流向资本稀缺而边际收益高的乙国。由于资本供求的变化,甲国的资本边际产值必然会上升,乙国的资本边际产值必然会下降。资本的跨国移动会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持续进行,一直到甲乙两国的资本边际产值即资本价格相等时,即到E点时才会停止。,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虽然甲国由于国内资本存量减少使国内的总产出减少,由以前的OFGA减少为OFEB,但其损失却由对外投资收益加以弥补,并有剩余。甲国因向乙国投资而从乙国得到AREB的投资收益,扣除了因国内资本减少所损失的AGEB,剩余的GER部分即为对外投资的净收益。,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对于乙国来说,由于引进了国外资本,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虽然资本的边际产值有所下降,由OH降为OT,却因国内资本存量增加而使国内的总产出增加,由以前的OJMA增加为OJEB,比原来增加了AMEB。其中,AREB要作为外国投资的报酬(即资本的利息)支付给外国投资者,RME则是乙国引进外资所获得的净收益。,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对全世界来说,资本流动后总的总产出增加了,由以前的OFGA+OJMA增加到OFEB+OJEB,新增加的收益量为GEM。全世界收益增加了,其原因并不是由于资本总量的增加,而是由于资本存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合理的流动。,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3.结论: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不仅可以增加全世界的生产和福利水平,而且可以同时增加投资国和投资接受国的国民收入;资本流动对投资国和投资接受国各自的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了相反的影响。对于投资国而言,产生了有利于资本要素收入而不利于劳动力要素收入的分配;投资接受国恰恰相反。,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三)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影响1.长期过度的资本流动会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在货币总额一定的条件下:大量的资本输出会使本国的投资下降,减少就业,降低国内财政收入,不利于经济发展;存在大量资本输入的国家如果缺乏正确引导,有可能受到国外垄断资本的控制。,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类型与经济效应,2.加重外债负担,甚至诱发债务危机对资本输入国而言,需要还本付息,有可能导致偿债困难;3.容易造成货币金融混乱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一、国际债务的含义在某一时点上,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所承担的的、已经使用的、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型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包括需要偿还的本金及需要支付的利息。,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外债的四个要素:外债是居民对非居民的债务;外债必须是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外债(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明确偿还责任、偿还条件、偿还期限等,不包括由口头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形成的债务);必须是某一个时点的外债余额;所谓“全部债务”既可以是以外币表示的债务,也可以是以本币表示的债务,还可以是实物形态构成的债务。,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二、国际债务的管理(一)国际债务的规模管理1.偿债率不高于20%(发展中国家25%)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及偿债负担的指标把还本付息额与主要偿债资金来源挂钩;强调外债还本付息额是优先支出项目。,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2.负债率不超过20%衡量一国对外资依赖程度的指标,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3.债务率不高于100%衡量一国外债偿还能力和风险,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4.短期债务率不高于25%衡量一国外债期限是否合理,2014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48万亿元,偿债率为1.91%;负债率为8.64%;债务率为35.2%;短期外债余额3.8万亿元,短期债务率69.4%(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重17.78%),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二)国际债务的结构管理来源结构管理两大来源: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债券币种结构管理原则:做好软货币和硬货币的搭配;与经常项目收汇币种保持一致;需要偿还的币种与储备币种相互搭配;做好币种互换。,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期限结构管理注意:做好外债期限的合理布局;避免外债偿还期过于集中;避免短期外债的过度增长;防止短借长用。利率结构管理实现利率的最佳搭配,有效控制市场利率风险,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三、国际债务危机及其成因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债务国因缺乏偿还能力,无法如期偿还已经到期的外债本息,从而直接影响到债务国及相关地区的金融市场波动所诱发的金融危机。(一)危机概况二战后60年代:增长快,基本均衡,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特殊的历史条件(充足的国际资金、较低的市场利率)和特殊的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梦想)将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国家引导上了负债发展战略的道路,其中一些获得成功,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例如,巴西经济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增长,到1980年已经成为了世界第十大经济体;韩国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采用了负债发展战略后,从1950年代人均GDP只有70多美元的落后国家,到1990年代中一跃成为人均GDP近1万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7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借用外债的新特点:私人债务占比增加出现债务集中现象偿债率不断提高,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流动有减少的趋势而此时,拉美国家的负债已经很重了,约为全部发展中国家债务的13,拉美国家的主要借款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是三个最大的债务国,其外债总额占拉美外债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余6个主要债务国分别是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智利、波利维亚和乌拉圭,这9国的外债额占拉美外债总额的90%。,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二)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因1.发展计划过于庞大,盲目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外债规模迅速膨胀,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部分国家的债务状况,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2.外债结构不合理(1)商业贷款比重过大,19661970年期间20世纪70年代末拉美地区商业贷款比重1270,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2)外债币种过于集中(3)期限结构不合理,拉美国家1972年1982年短期外债比率1130,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3.外债投向不合理大量筹措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债务积累,典型情况,墨西哥,阿根廷,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发展国内工业忽视出口,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4.不恰当的国内经济政策普遍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靠借债和增发货币来填平缺口,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及外债负担加重。币值高估现象5.缺乏有效的外债管理收益VS成本,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三)债务危机爆发的外因1.世界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发达国家为转嫁因世界性经济衰退导致的负面影响,实行严厉的贸易保护政策。2.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70年代初:利率水平下降80年代:利率水平上升,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滞胀甚至危机,它们为摆脱本国的经济困境,纷纷提高利率,国际资本市场的利率也随即拔高,并在整个80年代一直居高不下。1980年至1989年的年平均利率为5.85%,相当于1974年至1979年时的6倍。由于进入80年代后,美元变得十分坚挺,拉美国家的货币却因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而日益贬值,这样拉美债务国的外债在无形中大大地增值。,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3.发达国家及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变化70年代:资金过剩80年代初:商业银行考虑到风险,压缩向发展中国家的信贷规模,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四)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措施最初(1982-1984):债务的重新安排;贝克计划(1985-1989):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的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债券换债务(1988年后):美国与墨西哥墨西哥政府用美元储备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20年债券,并以此为担保发行债券,将其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向国际债权银行出售,抵扣债务布雷迪计划(1989年后):承认现有的债务额还是超过了债务国的偿还能力。,第二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利用世行和IMF的现有财源,设立一个基金公库(约200-250亿美元)为债务国减债后的其余外债还本付息提供担保,同时以日本提供的资金作为补充基金;在“自愿”基础上,债务国以此为担保,与债权银行进行债务转换交易,将债务换成低面值债券或低利率债券。1990年后,美国利率显著下降,债务国的政策调整也初见成效。1992年,债务危机基本宣告结束。,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一、利率差异理论古典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理论内容: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各国资本要素的价格(即利率)存在差异,而利率的差异又是各国资本要素的相对供给量不同造成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本会从供给丰富、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资本供给稀缺、利率较高的国家,直到两国利率相等。,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又称所有权优势理论或公司特定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首先提出。海默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要对外直接投资,是因为它有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优势,从而在国外进行生产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于1978年在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的日本模式一书中提出来的。比较优势理论把国际贸易理论中各国资源禀赋差异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理用于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主要观点: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投资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充分利用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指已经或即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也称为边际产业。,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三)国际生产折中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1977年首先提出的。邓宁主张把对外投资的目的、条件以及对外投资能力的分析结合起来,博采各家理论之长,形成了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如果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则应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如果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但海外区位优势较弱,则应选择出口贸易;如果企业既无区位优势,又不需要实行优势内部化时,则应选择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