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两则 文体知识_第1页
消息两则 文体知识_第2页
消息两则 文体知识_第3页
消息两则 文体知识_第4页
消息两则 文体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4、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一、情境导入,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沁园春雪,二、文体知识,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2、新闻的特点:3、新闻的结构:4、新闻的要素:,真、快、准(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二、文体知识,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二、文体知识,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芜湖(w)溃退(ku)荻港(d)督战(d)泄气(xi)要塞(si)摧枯拉朽(xi)锐不可当(dng),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三、字词积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1、在新闻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你知道它是什么?,一、走进文本,这句话是电头。一般放在消息的开头,用以交代报道的时间、地点和报道者,说明新闻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有什么作用?,一、走进文本,导语为正文第一句话。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2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一、走进文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在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阅读文中词语,分析其效果。1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二、品味语言,“不到”突出时间短,“即已”说明人数多,两个词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二、品味语言,阅读文中词语,分析其效果。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精心筹划三个半月的防线却毫无抵抗之力,更凸显国民党军的不抗一击与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三、归纳总结,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交代渡江地点、人数,电头:交代报道时间、地点、报道者,主体: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一、背景导入,二、走进文本,1、速读新闻,找到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横渡长江;,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二、走进文本,2、再读新闻,找到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二、走进文本,3、主体部分包括哪些内容?可分几层?怎样分?,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二、走进文本,4、说说各层次之间能否调换?西路军与东路军同时发起作战,为什么先西后东?,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三层次不能互换,按时间先后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报道,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和逻辑性。,1.这则新闻的语言既具有一般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又有生动、有力的独特魅力,试着在文中各举一例。,三、品味语言,示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黑体字分别换为“越过”、“到达”、“共”行不行?为什么?,三、品味语言,示例:“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把黑体字分别换为“越过”、“到达”、“共”行不行?为什么?,明确:“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三、品味语言,“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把黑体字换为“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行不行?为什么?,明确:“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