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其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的夏朝。由于阶阶级矛盾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战争也就成了阶级斗争的最高斗争形式。 到了殷商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常备武装力量的出现军队数量的增多,兵器质量的提高,战争对从事和指导战争的成员的战术技术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军队的骨干力量-贵族的教育训练就成了当时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说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处于萌芽状态了。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到了西周时代,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有了专门用于书写的文字和书写材料(简策、版牍),为兵书的诞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进入商周,由于战争的频繁,作为系统地论述古代兵法的著作-兵书也就在西周产生了。在左传、孙子等兵书的引文中,可以确切地了解到在西周时期,曾产生过两部较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和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和军政。这些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公元前8世纪初至公元前5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春秋时期。由于各诸侯国之间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孙子兵法是一部春秋末期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战争的起源、性质和作用 1.?战争的起因 吴子兵法认为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 2?战争的性质 吴子兵法指出: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即禁暴除乱,拯救危难的军队叫义兵;仗恃兵强、征伐列国的军队叫强兵;因君主震怒而出师作战的军队叫刚兵;违背天理贪图不义之财的军队叫暴兵;不顾国衰民疲,兴师动众而出战的军队叫逆兵。 3.?战争的作用 (二)战争与政治 司马法指出: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争,不出于中人。意思是说采用合乎正义的措施来治理国家,这是正常的方法,用正常的方法达不到目的就采取特殊的手段,特殊手段是以战争方式表达出来的,而不是以和平方式表现出来。 (三)战争与经济 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有比较深刻的论述,他明确指出,一朝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正因为战争对经济如此依赖,所以,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明确提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和因粮于敌,务食于敌的补给原则。孙子兵法也因此提出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原则: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这一原则在战争消耗十分巨大的现代战争中,仍然值得借鉴。 (四)战争与主观指导 孙子兵法中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关于战争中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中也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又说: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五)将帅修养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子兵法中则指出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治军 关于治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法令法规的建设与实施。孙子计篇谈庙算的时候,强调了一点,那就是敌我双方法令孰行。二是要求从实战出发训练士兵。在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 (七)战略战术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著述中关于战争谋略与战术的论述,有很多是相当精辟和有见地的。例如:上兵伐谋,以全争于天下的以谋制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战略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知彼知己的因敌制胜论;度势,料势,为势,应势的胜可为论;先人有夺人之心的兵贵先的先发制人论;后人发,先人至的后发制人论;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掌握战场主动权论;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进退无形论;以众击寡的集中兵力论;兵贵胜,不贵久,兵之情主速的速胜论。 (八)关于取得战争胜利的其他保障 在战争中的物质储备和后勤保障方面,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家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孙子军争篇就明确指出: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六韬军略也说:三备用备,主将何忧。因此提出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作战原则。此外,我国古代军事思想中还有有关地形、用间、阵法、守城、攻城、乡导、行军、安营、警戒等方面的论述。 三、孙子兵法简介 孙武生活于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是人类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阶段。 (一)孙武其人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时齐国人,生卒年月不详。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简介1.?计篇 主要论述了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各项基本条件的计算,做出战略决策,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2?作战篇 该篇从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密切依赖关系,着重论述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论思想,并提出了因粮于敌的原则。 3?谋攻篇 该篇主要论述了筹划进攻的策略,并强调了以智谋取胜的战略方针,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规律。 4?形篇 该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作战原则上,要时刻掌握主动权,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求打败敌人的可乘之机,以压倒的绝对优势打击敌人,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5?势篇 该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发挥指挥员的聪明才智,造成和利用有利态势,才能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 6?虚实篇 该篇主要论述在作战指导方针上必须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7?军争篇 该篇主要论述的是对立的两军如何争取胜利的问题。其核心是力争时刻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并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8?九变篇 该篇主要论述要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用兵的原则,提出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 9?行军篇 该篇主要论述了行军作战的要领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并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 10?地形篇 该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强调将帅要重视对地形的研究和利用。 11?九地篇 该篇主要论述了在九种不同的作战区域的用兵原则,并强调了兵之情主速,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等问题。 12?火攻篇 该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目的、条件和实施方法,同时提出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慎战思想。 13?用间篇 该篇主要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种类及其方法,强调了侦察敌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三)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 1?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说:用兵打仗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考察的,所以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所谓五事,即道、天、地、将、法;所谓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等七个方面的情况。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于战争双方并关系到战争胜败的东西。由此可见,孙武对战争胜负的认识,属于早期战争问题上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 2?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普遍军事规律 孙武在历史上第一次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战争指导规律,这是前无古人的,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精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军事名言,不仅揭示了战争指导者对彼己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指明了在了解彼己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确定自己的作战行动,以战胜敌人。 3?反映了较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提出若干较精辟的军事理论原则,是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的。从孙子兵法十三篇不难看出,孙武在论述兵法的过程中,反映出不少朴素唯物主义原始辩证法思想。如他在分析研究战争,判断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时,能够从一些客观条件入手,并较充分地估计到了战争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关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他对于道和天解释是朴素唯物论的。孙子兵法中的道,不是虚无不可捉摸的超时空的东西,而是指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等客观实际。孙子兵法中的天,不是什么神物,而是阴阳、寒暑、时制等自然现象。 4?第一次提出了威慑战略理论 孙武在谋攻篇中提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孙武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具体实施办法又有了详尽的论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概括起来就是综合运用政治、外交、经济、武力威慑等手段,制止战争的爆发,达到最终的政治目的。从其具体的运用手段来讲,主要有伐谋和伐交两种。 (四)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影响 (1)孙子兵法在国内的影响 孙子兵法早在战国时期就广为流传。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发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韩非子五蠹篇)。到了汉代,由于距离战乱纷起的春秋战国时期不远,故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可见,汉代之前,孙子兵法已成为家喻世晓的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真正被确定为武经之首的地位是在北宋中叶,而且是由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钦定以孙子兵法为首选的七部兵书,统称为武经七书,确立了孙子兵法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地位。从战国以来,对孙子兵法的学习、研究和运用,逐渐成为参与军事研究和战争活动的人们的一种时尚。三国时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曹操就心悦诚服地说过: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他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广博的军事知识,首次从训诂、文字、传释等角度对这部兵书作了注释。曹操以后,历代共有200多家对孙子兵法作了注释。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理解孙子兵法,推动孙子兵法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孙子兵法作为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兵书典籍,无愧为中国古代兵学沿革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块里程碑。孙子兵法既对前人战争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又对后世兵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理论奠基作用。我国古代比较著名的兵书,如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 冠子、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虎钤经、百战奇略、陈纪、投笔肤谈、纪效新书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益于孙子兵法,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发展。据统计,宋代兵书百战奇略描述的一百条军事原则,其中56条是对孙武提出的概念的解释;34条包含孙武提出的概念的成分,用其他材料中的思想加以发展和补充;只有10条所包含的思想是孙子兵法中找不到的。(意大利K高利考斯基:孙武的思想和中国的军事传统。)明代军事著作家茅元仪在其武备志兵诀评中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此虽为颂扬之辞,却非虚言妄论。在实践中,历代军事将领都非常注重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并用这些思想指导他们所指挥的战争实践,而且取得了无计其数的胜战实例。见诸史书最著名的有:战国时的孙膑,楚汉时的项羽、张良、韩信,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初的李世民、李靖,宋代的岳飞,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刘伯温、戚继光,清代的曾国藩、左宗棠。此外还有赵奢、黥布、霍去病、李广、司马懿、邓艾、孙权、吕蒙、蒋钦、韩擒虎、李刚、辛弃疾、刘琦、俞大猷等。曾辅佐刘邦打败项羽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曾经三次面临渡河作战的情况,他根据三次作战的不同情况,把孙子战胜不复的思想加以灵活运用,在井陉背水列阵,大破赵军,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当他的部将向他讨教取胜秘诀时,他脱口而出:孙子兵法不是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众将闻说皆自叹弗如。后世为将者把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战争的指南,借以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确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而,在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孙子和孙子兵法的时候,眼光不应仅限于春秋末年出现的那部孙子兵法,而应看到孙子之后2500多年来无数战争经验积累的、历代杰出军事家所加以发展的、经过战争实践检验证明为正确的后孙子者-孙子兵法的继承和发展。 (2)孙子兵法在国外的影响 孙子兵法问世后,不仅在故乡中国,而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孙武在海外被誉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家名书。日、法、英、俄、美、捷等国均有译本,据最新统计,已知孙子兵法有27种语言,278种版本,其中日语230种版本,法语6种版本,俄语5种版本,朝鲜语5种版本,意大利语3种版本,德语2种版本。其他如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希伯来语、丹麦语、希腊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印地语、泰米尔语、印尼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马来语均各1种。不少国家以它为军事院校必读书。西方权威的百科全书均列有孙子或孙子兵法的条目。孙子兵法的外传以日本为最早。据专家考证,最晚到公元6世纪初叶,孙子兵法可能已传入日本并为日人所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孙子兵法影响了日本军事思想并成为日本军事思想的主体结构。公元1867年发生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迈向资本主义。尽管当时的执政者推行和魂洋才,日本军界仍信奉孙子兵法,认为中国古代这位兵法大师的学说对现代战争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这一时期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们多数人兼修东西两种军事学说并努力将孙子思想付诸战争实践。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元帅借鉴了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的作战指导思想,率领日本联合舰队主力于开战前集结到镇海湾作战海域,及时组织训练、演习。与此相反,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远涉重洋三万余公里,辗转颠簸半年余,驶临作战海域时,已是舰损人乏,战斗力降低三分之一。因此,当这支疲惫不堪的俄国舰队驶入对马海峡时,遭到潜伏已久,引机待发的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时,很快便失去抵抗力,在猛烈炮火轰击下全军覆没。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军事评论家小山内宏针对日本的战败,感慨万分地说:当年发动战争,原以为有办法的,只要实行神化战术就能取得胜利,结果日本失败了。如果那时认真学习一下这部孙子兵法就不会贸然发动那一场战争!到了本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许多经济学家和实业家开始重视将孙子兵法运用到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中。日本著名的实业家大桥武夫认为,采用中国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采用美国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更为合理、有效。他因此在1980年出版的孙子兵法一书中提出了兵法经营论,继而编写出一部兵法经营全书,对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庙算、料敌、任将、得人、出奇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等问题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一些大型公司还以孙子的军事思想对本公司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学员们根据孙子兵法所阐述的思想,在现实管理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制定出本企业的发展战略。 孙子兵法的西传以法国为最早。1772年,一位曾在北京留居多年的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奥特,根据武经七书满文手抄本,并对照汉文版本,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作为中国军事艺术丛书中的第二部在巴黎出版,这是至今可考的第一部孙子兵法的西方译本。阿米奥特在该书扉页上写道:中国兵法,公元前中国将领们撰写的古代战争论文集。凡欲成军官者都必须接受以本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该书一问世便引起轰动,多家杂志摘要转载。当时一家刊物评论说:如果统率法国军队的将领能读到像孙子兵法这样优秀的著作,那是法兰西王国之福。此后,各种西译本孙子等兵书陆续问世,如1860年出版了俄译本中国将军孙子对部将的训示;1905年出版了英译本孙子兵法;1910年英国又出版新译本孙子兵法世界最古之书;德国出版德译本中国之武经。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孙子兵法的译本。众多译本中,以英国汉学家兼军事理论家格里菲斯的英译本为最精。该书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中国代表作丛书,受西方各国普遍重视,美英等国军事院校均用此译本为教材。孙子兵法在欧洲的流传引起了极大震撼。例如,威震欧洲的军事家拿破仑在他的战争生涯中,手不释卷地披阅孙子兵法。德皇威廉二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在没落的侨居中,从孙子兵法中读到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段话时,感慨万端地说道:在20年前,倘若读到这本书,就决不致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资产阶级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也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他的战争论就继承了孙子兵法中的许多思想。当战争发展至高科技的今天,孙子兵法的影响又如何呢?美国著名战略家李德哈特说:在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灭绝人性的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就更需要重新而且更加完整地翻译孙子兵法这本书了。这是说孙子兵法深邃的军事思想是不朽的,对于核时代战争是有帮助的。美国的战略家从孙子兵法的思想中认识到,美国确保摧毁战略是失败战略。美国政府曾经数次改变其核战略思想,60年代末期,美国尼克松政府以现实威慑战略取代原相互确保摧毁战略,都是借鉴了孙武的战略思想。70年代中期,美国某些战略理论家干脆以孙子命名其核战略理论,其实质内容就是使用强大的核威慑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 古诗词赏析教学方案
- 河南酒店采购管理办法
- 农业贸易采购管理办法
- 北京自制车位管理办法
- 区块链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课程体系设计
- 《儒林外史》:经典名著简介与解读
- 电视节目制作中的角色扮演与情感表达策略
- 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 语文课后服务活动方案
- 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单词表-已A4排版-可直接打印
- 手术室无菌概念和无菌技术课件
- 卫生室安全管理制度
- 低碳生活绿色环保演示文稿
- 过盈配合压入力计算公式
- 第八章-材料工程-伦理问题-全
- 婚前协议(保护女方利益)
- 奉贤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测试附有答案
- 扶贫农产品购销合同协议(农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GB/T 5782-2016六角头螺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